高中語文課堂案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7日

  高中階段是從為應試而教、為應試而學向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轉變過程中重要而艱難的一個環節,圍繞課堂教學案例,提出構建高中語文生態課堂的策略。下面小編給你分享,歡迎閱讀。

  ***一***將主動權交給學生

  [案例背景]

  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新教材的教學過程中,對某些模 塊中的文字材料如何把握,特別是對如何把文字材料中的內容教授給 學生產生困惑,不知如何處理。處理簡單了,學生會忽略相關內容; 處理複雜了,又常常會脫離學生的生活實踐,學生沒興趣,上課就會 感到沉悶,想睡覺。

  新課程標準追求“提高思想認識、道德修養、文化品位和審美能力,重視發展思維能力,提高思維品質,重視知識與能力整合,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視師生平等對話和溝通,密切聯絡社會生活,開發課程資源”等嶄新的語文課程理念。不可否認,源活則水清,只有深刻地吃透新課標精神,才能解決好語文教學中教師“教無成就、學生學無興趣”的問題。因此,在語文必修第四模組的教學實踐中,我努力在每個課文的設計中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下面就其中一篇課文說說我的做法與思考。

  [案例內容]

  第四冊必修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竇娥冤》,新教材節選了除了 第四折之外的所有內容,篇幅很長,生字、詞較多,有些語句距離學 生年代久遠,理解困難。如果按照以往的方式進行教學,那麼這篇文 章至少要用四課時,光閱讀課文就會用一節課的時間,可能還不包括 作相關練習的時間;而且這麼做的話,學生很可能不感興趣,無法發 揮其學習的主動性。

  這一模組學習的是中外戲劇,每篇課文都是名家的經典劇本。於 是我將學生分成四個活動小組,每組演一個部分的內容,正好平均分 配,從楔子到第三折,每一組參演一部分,演哪一個角色自己報名; 接著提出具體要求,不要求將文字材料背下來,但是要求將劇中語言 翻譯成現代漢語,並將較複雜的劇情加以概括;然後同學們再評選出 哪一組演得最好。給他們兩天的時間準備。

  這樣一佈置,學生立即就有了興趣,下課之後,紛紛到課代表那 報名參演,課下認真準備。等到上那節課的時候,各組的同學輪番上 場,通過表演的方式將劇情一一呈現在大家的面前,而沒有上場的同 學在下面觀看得津津有味。這樣《竇娥冤》的戲劇情節就被同學們掌 握了,在這個過程中,劇中人物形象也比較深入學生心理,以後進行 下一階段教學時,學生們就會有話可說,有感而發。

  而且在表演過程中,同學們真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扮 演孛老的同學嘴上粘上三條紙,將普通白紙用黑筆塗成黑色,就代表 鬍子;有的同學用廢紙做成衙役手裡拿的殺威棒;用的用紙做成令箭 等等,不一而足,充分反映了他們的自我創造能力、創新能力。

  就這樣,在學生們的陣陣掌聲和笑聲中,鈴聲響起。這堂課圓滿結束了,但同學們卻又意猶未盡,滿懷興奮,沉浸在勝利的自豪感中。

  [思考與點評]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是大語文活動,應突出語文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功能,所以我覺得語文教學應實現四個“走向”:一是走向生活,語文教學如果遠離了學生鮮活的生活世界,就無法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

  二是走向實踐,語文惟有運用於學生的實踐中,融合到學生的血液裡,才能真正成為學生永恆的精神財富;三是走向綜合。課堂所獲得的各項語文能力、語文知識,只有在綜合實踐中整合起來,並加以積澱,才能成為一種綜合素養。四是走向智慧,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學得聰明一點、靈氣一點。

  同時,我認為語文學習既是一種學生個性化的活動,也是一種學生創造性的活動。作為教師不僅要珍惜學生的感悟、體驗,更要保護他們的智慧火花。這樣更有利於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能。認真備課,把握重、難點,完成教學任務固然很重要,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把語文教“活”、讓學生“活”好,這才是語文學習的靈魂。

  通過這篇課文的設計,我深深感受到:每一位高中語文教師都要以主人翁的姿態,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積極探索課改新路,大膽實踐課改精神,從現在起就要以全新的姿態,用新的課程標準理念指導自己的語文教學,從而推動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二***課堂上的小“智慧”

  【案例背景】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會在課堂上遇到一些突發事件。這些突發事件會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一隻鳥飛進了教室,某個同學從板凳上跌落等等,課堂常常在一片喧鬧中久久不能平靜。新課改中要求教師要注意課堂的生成性,那麼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在遇到這類和教學完全無關的突發事件時該如何處理呢?生成性的課堂考驗著教師的教學智慧。

  【案例描述】

  夏末秋初的一天,下午的第二節課學生本來就沒有精神,再加上天空陰沉好像要滴下水來的樣子,這節語文課就上得很沉悶。離下課還有十幾分鍾,我正想如何將下一個知識點落實下去,突然一聲炸雷,大雨瓢潑般落下。學生全都驚呼起來:“下大雨了!”所有的眼睛望向窗外,嘴裡還發出各種各樣的感嘆和評價。看來,後面的十幾分鍾就要泡湯了。

  我突然想起了一個作文話題:“風”,今天,我是否可以讓學生以“雨”為話題進行一個片斷練習呢?

  於是,我要求學生安靜下來,觀察雨,然後展開自己的聯想,以“雨”為話題寫一段文字。

  學生聽著挺感興趣,很快就安靜下來,開始沉思,幾分鐘後,幾乎所有人都開始寫起來。十分鐘後,所有的片段交上來,都比平時要寫得好。

  第二節課,我又對學生的作文進行了講評,引導他們從描寫逐步深入到對“雨”的精神、意義的思考,由“雨”擴展出去,談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學生思路比較開闊,想到了各種時節的雨,各種特點的雨,雨的節奏、雨的聲音,由雨引起的思緒等等。

  【案例評析】

  上完這節課,自己有一點小得意:我沒有讓這十幾分鍾白白浪費,而且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在整個過程中,教師運用自己的智慧順勢利導是非常重要的。對學生的喜好,宜疏不宜堵,在那種情況下,強要落實原來的教學計劃幾乎是白費力氣,而且沒有任何效果,那為何不順勢而為呢?我認為在這堂課上,教師基本做到了重視調動學習興趣,對學生進行有效地引導,對學生的學習行為有要求有檢查等方面,還算是比較成功的。

  這樣的片段還有很多,比如因明天要開運動會,下午的最後一節課學生特別浮躁,我就設計了與運動會有關的語言運用題和學生一起做,學生興致高漲,訓練效果非常好。

  【教學反思】

  不過,課後我發現有一個女生沒有交上寫作片段,在大家寫的時候,她緊捂著耳朵趴在桌面上。課間我將她批評了一頓。

  後來經過了解才知道該女生從小對大雨充滿恐懼,尤其害怕打雷。

  反思自己當時的行為,如果課間不是粗暴的批評,而能加以詢問,引導學生描寫出自己的害怕,收到的效果是不是更好呢?由此可見,教師不光要有知識,還要有善於觀察的眼睛。

  ***三*** 從“給婦女起名字”談起

  《荷花澱》是高中語文課本的一篇傳統篇目,也是歷來很受公開課青睞的一篇美文,許多老師對教材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和深入的剖析,教學方法可謂“百花齊放”。但是,幾乎所有的教學設計都圍繞著研討文章的意境美和語言美展開。但是,我曾經看過一節公開課的錄影,獨到的解析視角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課堂上,老師讓學生邊聽音樂邊默讀課文,提出自己的質疑。有個學生這樣問:“為什麼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特別是那些婦女形象都沒有具體的名字?” 這個問題似乎脫離了教學常規,但老師卻抓住了這個契機,讓學生各抒己見。有學生說水生嫂應該叫荷花,美麗而高潔;有學生說羞澀的那一位應該叫小芳,美麗又善良;有學生說潑辣的那位應該叫小翠;還有一名學生說那個找藉口的應該叫翠花——上酸菜等等。課堂氣氛空前活躍,於是我讓學生分角色帶上名字朗讀課文,學生讀後儘管大笑,但仔細體會後總覺得不是味道。教師進一步啟發他們:這些婦女最後成長為什麼人了?學生們恍然大悟,有學生站起來說:“就連沒有名字、最沒有地位、最受壓迫、覺悟最低的婦女都行動起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還會遠嗎?”小小的名字竟會有這樣深刻的含義,學生們非常興奮,七嘴八舌地討論起抗日戰爭乃至近年來的中日關係。這樣一來,一篇小說成了一篇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文章.

  這個案例說明,語文學習既是一種學生個性化的活動,也是一種學生創造性的活動。教師一定要具備課堂開發的意識與能力,善於把握和調控課堂氣氛,把語文教“活”、讓學生“活”好,讓學生真正的“學有所得,學有所悟”。只有具備了這種意識與能力,才能更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好的發揮語文學科的育人育智功能。


福建高考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翻譯
高中語文課代表競選稿
相關知識
高中語文課堂案例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研究
關於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反思的隨筆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的反思範文
高中語文課文說木葉教案
高考語文課堂基礎複習題及答案
高中語文課本逍遙遊教案
高中語文課本逍遙遊教案
高中語文課本作文素材分類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