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史記的成語及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史記》是中國專門記載中國古代歷史故事的史書。為二十四史之首。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別無長物

  東晉時期,有個名叫王恭的讀書人。他生活儉樸,不貪圖享受,人們都說他將來定能做一個有用的人。此人是個美男子,時人稱賞他“濯濯如春月柳”。他曾說:“名士不必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

  有一年,王恭隨父親從會稽來到都城建康,他的同族王忱去看望他,兩人在一張竹蓆上促膝談心。談著談著,王忱忽然覺得身下的席子非常光滑,感到很舒服。他心想王恭從盛產竹子的會稽來,一定帶了不少這樣的竹蓆,就稱讚了一番這張竹蓆,並希望王恭能送他一張竹蓆。王恭聽了,毫不猶豫地將這張竹蓆贈送給王忱。王忱千恩萬謝地走了。

  其實,王恭只有這張竹蓆。送掉席子後,他就改用了草蓆。

  王忱知道這情況後,十分驚訝,覺得過意不去,就去找王恭表示歉意。王恭笑笑說:“君不知我,吾平生無長物。”意思是說,您不太瞭解我,我王恭平生沒有什麼多餘的物品。

  起初,王恭在做著作郎時,曾嘆道:“仕宦不為宰相,才志何足以騁!”後來,終於升遷為吏部郎,歷建威。孝武帝時,為前,兗、青二州刺史。後來,慕容垂入侵青州,身為當地官吏的王恭於是派遣偏師率兵抗敵,不料戰事失利,因此被皇帝降號輔國。

  孝武帝司馬曜與一位愛妃酒後爭吵,這位愛妃居然在酒精作用之下指使一名宮女趁司馬曜酒醉昏睡之時用棉被將其給活活悶死了。

  這樣,大權就落在了司馬道子***孝武帝司馬曜的三弟***手中,道子寵信王國寶***王忱的三哥***等小人。王恭則趁著回京參加皇上追悼會的機會又一次勸告司馬道子要遠離王國寶等小人,道子與王寶國對他很是忌恨。後來,王恭計劃第二次率北府兵進軍建康,桓玄、殷仲堪一同響應,推王恭為盟主。

  司馬道子之子司馬元顯派人以重利說動北府軍將領、王恭屬下劉牢之倒戈,王恭兵敗,被司馬道子殺害於建康的倪塘。死後家裡沒有什麼財物,對此,人們紛紛唏噓不已。

  :言出必行

  新法準備就緒後,還未公佈。商鞅就想:一定要想個辦法讓人們相信我的變法是真的!於是他在都城南門豎起一根三丈高的木頭,對圍觀的人說,誰能把它扛到北門去,賞黃金十兩。沒有人相信這是真的,自然也就沒有人去扛。後來商鞅把賞金一直加到五十兩,終於有一天,一個壯漢把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當場賞了他五十兩黃金。藉此表明令出必行,絕不欺騙民眾。老百姓紛紛議論:商鞅言而有信,他的命令一定要執行。隨後,新法終於頒告全國了。

  新法在民間施行了一年,秦國老百姓到國都投訴新法不方便的人數以千計。正當這時,太子也觸犯了新法。商鞅說:“新法不能順利推行,就是因為上層貴族也觸犯它。所以不管是誰如果不遵守新法,一定要受到懲罰。”商鞅要依新法處罰太子,但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不能施以刑罰,於是商鞅就處罰了太子的兩位老師,因為他們的教導無方。公孫賈被處以黥刑***臉上刺字***,公子虔再次犯法後處以劓刑***割去鼻子***;他還用殘酷的血腥手段進行鎮壓,僅一天就處死了七百餘人,以至於“渭水盡赤,號哭之聲動天地”。沒過多久,秦國人就都遵守新法,不敢抱怨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國百姓這才體驗到新法帶來的好處,秦國出現了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家富足的局面。秦國人民勇於為國家奉獻,不敢為私利爭鬥,鄉村、城鎮社會秩序***。當初說新法不方便的秦國百姓又紛紛到國都稱讚法令的好處。商鞅卻說:“這都是擾亂教化的人”,於是把他們全部遷到邊疆地區去。此後,百姓再沒人敢議論新法了,都遵紀守法老老實實地過日子。

  :奇貨可居

  呂不韋,原本是韓國陽翟的一個大商人。擅長經營之道,他往來各地,賤買貴賣,因此積累了千金的家產。

  秦昭王四十年,秦國太子去世。兩年以後,秦昭王把他的次子安國君立為太子。安國君非常寵愛一位姬妾,還把她立為正室夫人,號稱華陽夫人。安國君有二十多個兒子,但是,華陽夫人沒有能給他生一個兒子。安國君的兒子裡,有一個名叫子楚,他的母親名叫夏姬,不受安國君的寵愛,所以備受冷落。而子楚,在安國君眼裡,有他也行,沒他也可,後來,子楚被秦王派到趙國去當質子。即便有了人質在手,趙國還是經常遭到秦國的攻打。趙王大概認為子楚的父親都沒把他看得多麼重要,便也殺都懶得殺他,況且如果殺了他,不僅沒什麼意義,反倒給了秦國一個藉口。所以,子楚在那裡並沒有受到禮遇,倒也沒有生命之危。

  子楚雖然是秦國太子的兒子,又擔當這麼危險的任務,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但是所享受的待遇卻很差。秦國那邊根本不關心他,就像沒這個人似的,趙國不殺他就算慶幸了,更不要說給他提供點補助了。他日常乘坐的車輛比較破舊,生活的費用也不寬裕,日子過得十分清苦,他在趙國過得很不如意。當時,呂不韋正在趙國都城邯鄲經商,一次偶然的機會,見到了被當作人質的秦王之孫子楚。呂不韋雖然是個商人,但是卻有著十分敏銳的政治眼光和極大的政治野心,他認為子楚的利用價值極大,可以說是奇貨可居。於是,他正式去拜見了子楚,對他說:“我幫助公子光大您的門第。”子楚聽後不以為然,笑著說:“先生還是先光大自己的門第,然後再來光大我的門第吧。”呂不韋則說:“您還不知道吧,在下的門第要等到公子的門第光大之後才能光大起來。”子楚見呂不韋不像是在跟他開玩笑,同時他又不明白呂不韋這句話的意思,因此,他請呂不韋入座,和他深入地交談起來。呂不韋說:“秦王老了,活不了多長時間了。安國君被立為太子,在下私下裡聽說,安國君十分寵愛華陽夫人,對她言聽計從,可是很遺憾華陽夫人沒有兒子。雖然如此,她卻能夠對嫡系繼承人的選立起決定作用。現在,公子兄弟有二十餘人,您只排在中間,並不受寵,又加上長久地在國外做人質,與父親安國君的感情更加深厚不了。如果秦王去世,安國君繼位後,他也不會把您召回秦國,讓您有機會與在他身邊的兒子們競爭太子的位置。”子楚說:“是這樣啊。那我該怎麼辦呢?”呂不韋說:“就像我們商人做生意需要資本一樣,沒錢什麼都解決不了。公子現在缺少的就是錢,所以您沒有能力送東西給您的親戚,也沒有能力結交那些貴族身邊的賓客。所以即使你是再好的商品,也沒人願意出來替你宣傳包裝。在下雖然不能富可敵國,但手裡也有幾個錢,在下願意拿出千金,來替公子做這件事情,在下要讓公子成為華陽夫人的兒子。”子楚聽了這話,立即離開座位,向呂不韋叩頭,說:“如果先生的計策能夠成功,事成之後,我願意與先生共同享有秦國的土地。”

 

史記故事閱讀反饋
史記記載那些故事
相關知識
出自史記的成語及故事
出自史記的成語短故事
出自史記的成語小故事
出自史記的成語故事
有關史記的成語故事
四個出自史記的故事
三個出自史記的故事
出自史記的故事
出自寓言的成語故事
包含史字的成語及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