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行星最小的一顆星
我們以前學習的知識中,太陽系有九大行星,但是在2006年8月24日,曾經被認為是“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於被定義為“矮行星”。大家和小編一起重新認識太陽系八大行星吧!
太陽系八大行星特指太陽系的八個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小到大,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水星***Mercury***,
水星最接近太陽,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最小的一顆行星。水星在直徑上小於木衛三和土衛六,但它更重。
水星基本引數:
軌道半長徑: 5791萬 千米 ***0.38 天文單位***
公轉週期: 87.70 天
平均軌道速度: 47.89 千米/每秒
軌道偏心率: 0.206
軌道傾角: 7.0 度
行星赤道半徑: 2440 千米
質量***地球質量=1***: 0.0553
密度: 5.43 克/立方厘米
自轉週期: 58.64日
衛星數: 無
公轉軌道: 距太陽 57,910,000 千米 ***0.38 天文單位***
對水星的探索
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蘇美爾時代,人們便發現了水星,古希臘人賦於它兩個名字:當它初現於清晨時稱為阿波羅,當它閃爍於夜空時稱為赫耳墨斯。不過,古希臘天文學家們知道這兩個名字實際上指的是同一顆星星,赫拉克賴脫***公元前5世紀之希臘哲學家***甚至認為水星與金星並非環繞地球,而是環繞著太陽在執行。
僅有水手10號探測器於1973年和1974年三次造訪水星。它僅僅勘測了水星表面的45%***並且很不幸運,由於水星太靠近太陽,以致於哈博望遠鏡無法對它進行安全的攝像***。
在1962年前,人們一直認為水星自轉一週與公轉一週的時間是相同的,從而使面對太陽的那一面恆定不變。這與月球總是以相同的半面朝向地球很相似。但在1965年,通過多普勒雷達的觀察發現這種理論是錯誤的。現在我們已得知水星在公轉二週的同時自轉三週,水星是太陽系中目前唯一已知的公轉週期與自轉週期共動比率不是1:1的天體。
由於上述情況及水星軌道極度偏離正圓,將使得水星上的觀察者看到非常奇特的景像,處於某些經度的觀察者會看到當太陽升起後,隨著它朝向天頂緩慢移動,將逐漸明顯地增大尺寸。太陽將在天頂停頓下來,經過短暫的倒退過程,再次停頓,然後繼續它通往地平線的旅程,同時明顯地縮小。在此期間,星星們將以三倍快的速度劃過蒼空。在水星表面另一些地點的觀察者將看到不同的但一樣是異乎尋常的天體運動。
水星上的溫差是整個太陽系中最大的,溫度變化的範圍為90開到700開。相比之下,金星的溫度略高些,但更為穩定。
水星在許多方面與月球相似,它的表面有許多隕石坑而且十分古老;它也沒有板塊運動。另一方面,水星的密度比月球大得多,***水星 5.43 克/立方厘米 月球 3.34克/立方厘米***。水星是太陽系中僅次於地球,密度第二大的天體。事實上地球的密度高部分源於萬有引力的壓縮;或非如此,水星的密度將大於地球,這表明水星的鐵質核心比地球的相對要大些,很有可能構成了行星的大部分。因此,相對而言,水星僅有一圈薄薄的矽酸鹽地幔和地殼。
巨大的鐵質核心半徑為1800到1900千米,是水星內部的支配者。而矽酸鹽外殼僅有500到600千米厚,至少有一部分核心大概成熔融狀。
事實上水星的大氣很稀薄,由太陽風帶來的被破壞的原子構成。水星溫度如此之高,使得這些原子迅速地散逸至太空中,這樣與地球和金星穩定的大氣相比,水星的大氣頻繁地被補充更換。
水星的表面表現出巨大的急斜面,有些達到幾百千米長,三千米高。有些橫處於環形山的外環處,而另一些急斜面的面貌表明他們是受壓縮而形成的。據估計,水星表面收縮了大約0.1%***或在星球半徑上遞減了大約1千米***。
水星上最大的地貌特徵之一是Caloris 盆地,直徑約為1300千米,人們認為它與月球上最大的盆地Maria相似。如同月球的盆地,Caloris盆地很有可能形成於太陽系早期的大碰撞中,那次碰撞大概同時造成了星球另一面正對盆地處奇特的地形***左圖***。
除了佈滿隕石坑的地形,水星也有相對平坦的平原,有些也許是古代火山運動的結果,但另一些大概是隕石所形成的噴出物沉積的結果。
水手號探測器的資料提供了一些近期水星上火山活動的初步跡象,但我們需要更多的資料來確認。
令人驚訝的是,水星北極點的雷達掃描***一處未被水手10號勘測的區域***顯示出在一些隕石坑的被完好保護的隱蔽處存在冰的跡象。
水星有一個小型磁場,磁場強度約為地球的1%。
至今未發現水星有衛星。
通常通過雙筒望遠鏡甚至直接用肉眼便可觀察到水星,但它總是十分靠近太陽,在曙暮光中難以看到。Mike Harvey的行星尋找圖表指出此時水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其他行星的位置***,再由“星光燦爛”這個天象程式作更多更細緻的定製。
奧運會年齡最小的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