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觀念的文章
大學生是人力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經濟的增長有著積極的、顯著的影響,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是我國就業問題中帶有戰略性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大學生應怎樣樹立正確就業觀
大學畢業生是社會人力資源中最寶貴的一部分,其就業問題已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激烈的職場競爭所形成的就業難已成為大學畢業生的共識。如何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成為勝手呢?首先要破除舊的就業觀念,建立適應時代發展的新的就業觀念。只有這樣,才能高瞻遠矚、運籌帷幄,在求職競爭中成為強者。下面我從五個方面談一下大學生怎樣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一、從“精英”向“大眾”的轉變
隨著90年代中後期全國高校擴招規模的逐年加大,全國高等教育入學率居於高位,2005年高等教育入學總人數超過2300萬人,入學率達到21%以上,高等教育快速發展,較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接受高等教育的願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推進,大學生就業模式必然由精英教育階段所形成的畢業生就業模式向大眾化教育階段所形成的畢業生就業模式轉變。
在精英教育階段,由於高等教育是稀缺資源,受教育者的地位必然增高,被稱為“天之驕子”,就業實行“統包統分”的就業模式。而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上大學不再需要“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大學生也不再被稱為“天之驕子”,大學生就是普通老百姓,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同老百姓找工作一樣,“雙向選擇,自主擇業”是當前就業的主要形式。社會中的各行各業都需要大學生,既有大學生畢業去當工人,也有大學生畢業去做個體經營,只要是大學生通過誠實勞動來為社會創造價值,來實現自己的價值,就是現在社會所倡導的。勞動者的素質普遍提高了,社會才能更好地發展。
二、從“城市”向“基層”轉變當前,一方面,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另一方面,廣大基層特別是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和艱苦行業以及廣大農村還存在人才匱乏的狀況。一些縣市是能提供比城市好的多的工作和待遇,但很多大學生還是不願意去,認為委屈了自己。實際上,基層的天地廣闊,蘊藏著無數的機會,大學生完全可以把到基層就業視為創業的起步、成材的開始,通過了界國情民意,積累經驗,增長才幹。大學生應該將就業的姿態放低,將人生的目標抬高,在城市就業已趨於飽和的情況下,選擇到基層就業是理性的、現實的。從2004年開始,我們學校相繼開展了服務西部、農村資教、選拔選調生等工作,出臺了諸多優惠政策,既拓寬了就業渠道,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而且對畢業生就業觀也是一種引導和教育。在服務西部計劃和農村資教行動中,湧現了許多優秀的畢業生,得到了社會、單位的一致好評,我校也湧現了像樑華山、吳天亮等一批優秀的到基層服務的畢業生,他們在基層中展現了自身的價值和能力,為自己、為母校爭的了榮譽!
三、從“公有單位”向“非公有單位”轉變
在傳統的職業觀念影響下,人們都希望能夠到政府機關、事業單位或國有大企業謀職、發展,而不願意到集體企業或民營企業發展發展。但是,政府機關、科教文衛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大型三資企業由於多種原因***如體制原因、產業結構原因、虧損等***,吸納大學畢業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很難大量接受大學畢業生就業。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民營、個體企業單位大量增加,隨之帶來的是對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前大學生擔心民營企業規模小,經營管理水平低,個人沒有發展前途;懷疑民營企業管理不規範福利待遇沒保障;還害怕民營企業工作不穩定,辦公環境差。而現在的民營企業發生了重大變化,特別是沿海發達地區的民營企業發展非常迅速,人才市場薪資調查表明,民營企業的收入水平甚至已和三資企業不相上下,民企靈活的用人機制和激勵手段為人才創造了比在其他單位更好的個人發展空間。隨著社會養老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民企工作也不用擔心四金交納等個人保障問題。
四、從“專業對口”向“通用人才”轉變
很多大學生就業時特別強調要專業對口,認為大學花費了幾年時間所學的雜混業是自己生存之本,如果離開了自己所學的專業而選擇其他行業,那就白白浪費了大學的時間,專業情節依然影響著求職的心理,實際上大多數用人單位,招聘人才的標準是:注重應聘者的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至於專業是否完全對口,並不過分計較,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在校期間所學專業知識與現實需要難以吻合,求職過程中如果過分強調專業對口則難以找到合適的職業,一個具有開拓精神的畢業生,應看重行業的發展前景,並及時調整自己的擇業方向,勇於進入與自己相近或相關的職業。
目前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體制轉軌時期,隨著結構的調整,必然也會使某些行業迅速發展,如第三產業的郵電通訊、金融保險、社會服務等,就業人數將會明顯增加。由於我們的教育結構不能適應產業結構的調整,也必然會使某些專業的畢業生找不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大學教育不僅僅是學習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大學生進入一個新的領域會比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更快更好地融入與適應。
五、從“打工”向“創業”的轉變
打工是一種被動的就業行為,而自主創業是給自己“打工”,是一種主動的就業行為。新一代大學生精力旺盛,有著強烈的挑戰自我,實現自我的激情,並且無負擔,沒有太多牽掛,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專業基礎紮實、具有創新意識、自主學習知識的能力強,善於接受新知識。
從現階段的就業形勢看,國家巨集觀政策激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社會主義市場體制的建立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為廣大畢業生的自主創業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創業——這包含機遇與挑戰的字眼,已經成為無數大學生心中的夢想。中國也已經誕生了一大批大學創業者,而且其中不乏許多非常成功的典範。
:影響大學生、應屆生就業的八種觀念
一、一步到位的觀念
許多同學在找工作時,想一步到位,這沒有什麼不對,但在現實中,一步到位的崗位確實不多,何況同學們對一次到位的要求又是非常高的:工資要高、單位要體面、工作不要太累的、上班不能太遠的……這些條件,使同學錯過了許多好單位。另一方面,在現實中,我們也常常看到,有的同學一開始認為自己找到了“一步到位”的崗位,可是幹了不到半年,就後悔了,認為自己的選擇是錯誤的,不得不重新選擇工作。所以在選擇工作時,不能太理想化,一個人可能要經過三至四次的選擇,才能找到自己終身喜歡的工作。所以對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了。
二、專業對口的觀念
有的同學在就業中,把專業對口看得太重,專業不對口就不去。學企業管理的人到事業單位從事管理工作都認為不對口。一個優秀大學生的才華應該體現在綜合能力上,在專業不對口的情況,也能儘快進入角色,在新的工作中,做出突出的貢獻。我國的高等教育專業分的太細,專業劃分遠遠落後於社會的發展,許多專業早已被社會淘汰了,但現在仍然在招生。大學之間的專業重複建設也是非常嚴重的,有的專業有400多所大學在同時招生,同一個專業有如此多的學生同時畢業,社會根本就容納不了。有些同學不改行,是不現實的。再說歷史上通過改行,在其它行業取得優異成績的人也不少,如魯訊、郭沫若等人。現代社會每十年將淘汰30%的職業,老職業被淘汰,新的職業在不斷地湧現,這是客觀的。
三、收入第一的觀念
有的同學把收入看的太重,不看單位的發展潛力,不看自己在這個單位的發展前途,死抱住“低於3000元不去”的想法。同學們有時還會說,父母養我這麼大,我掙這麼少,根本無法報答父母養育之恩。一個人頭一份工作的收入,並不是非常重要的,他只能說明你的今天,並不能說明你的未來。一個單位好,有很好的發展空間,目前收入少一些,但今後的發展機會相對會多一些,收入提高也可能會快一些。如果一個單位目前能給你5000元,但是單位的發展空間不大,最後你的收入也不會很高的。特別是在就業時,同學們與聘用單位在收入上討價還價,聘用單位會誤認為你是一個斤斤計較的人,從而影響到聘用單位對你的錄用。
四、解決戶口的觀念
由於現有的戶籍管理制度,許多同學在選擇工作時,對能否解決戶口看得非常重。我們院有一個男碩士生,外企公司一個月給他一萬,因為解決不了戶口而被他拒絕了。說實在的,我們現在也搞不清楚有戶口比沒有戶口能有多大好處。如沒有北京戶口,並不影響同學們在北京買房、吃飯。國家目前在採取措施,減弱戶籍制度的作用,最終也將會取消戶籍管理制度,沒有戶籍的影響是暫時的。
五、幹部身份的觀念
我們社會還存在工人與幹部的身份差距,這種觀念在大學生就業方面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這種觀念與社會發展是格格不入的,這種存在“身份”的不同,也是我們社會需要改變的。這次人事部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合併,也預示著這種身份將逐步改變。企業和事業單位的界線會越來越少,事業和企業的工作人員,都將到社會上建立自己的養老帳戶,單位所有人都將變為社會所有人。有幹部身份的人可以幹體力勞動,工人也可以成為科研人員,過幾年這種身份上的差別就會被消滅了。
六、創業太難的觀念
現在社會給大學生創業提供了許多優惠的條件,但是大學生創業的人數卻很少,這對企業發展是不利的。設想我們這個社會都是文化很低的人,去從事創業,那麼對經濟的發展將是不利的。因為許多新行業,新的事業,對人的素質要求是非常高的,是需要大學生去創業的。發達國家大學生畢業生中,有20%至30%從事創業。蓋茨的創業過程無疑給大學生樹立了一個好的榜樣。
七、不願入基層的觀念
許多同學認為參加工作就要幹一番事業,而不願做日常平凡工作。甚至有的單位準備先讓同學到基層鍛鍊兩年,再調到機關工作,許多人就不願去了。 實際上,不從日常平凡的崗位幹起,很難在今後的工作中有所作為。我們國家許多領導人都是從基層一步步幹起來的,都是在日常的工作中,從小事一點點做起來的。一個人小事都做不好,將來大事就更幹不好!
八、找一個穩定工作的觀念
同學們願意找一個穩定的工作,這是可以理解的,但當同學們被問到什麼是穩定的工作時,同學們又不是非常清楚。有時同學們還表現出非常矛盾的心理:一方面要求市場經濟的高工資,一方面又要求計劃經濟的穩定性。同學們一般認為大的國有企業相對穩定一些,但是同學們不清楚國有企業的改革正在加速進行,國有企業的人事管理將逐步與國際接軌,再像過去那樣每天“抽支菸、喝杯茶”的日子也不會再有了。公務員相對也穩定一些,但是考入公務員的競爭是異常激勵的,多數同學是沒有希望的。再說我國的公務員人數大大超過了社會實際需求量,“精兵減政”是不可避免。所以大學生在就業時,一定要更新一些不好的觀念,使自己的思想更接近社會現實,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腳踏實地幹,這樣就一定會做出成績來。
:大學生的就業指導論文
高等的學歷、豐富的知識為大學生就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在求職面試時,許多有知識、有能力的大學生,往往因為一些細小的問題而與工作失之交臂。
當今大學生進行面試時,除了常規的問題之外,還會碰到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問題,而招聘單位也正是從這些千奇百怪的面試中,選拔出他們所需要的人才。最近就從電視上看到這樣一檔節目:一家公司在對三位大學生進行面試時,搞了一次活動,讓三位大學生到一家幼兒園,分別向小朋友們解釋“競爭”這個詞的含義。招聘單位不僅從三位大學生在這次活動中的具體表現,更是從他們在細節處的表現,去評價他們是否具備良好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創新能力、應變能力,是否誠懇、認真,是否具有愛心、耐心,是否尊重對方、把服務物件放在第一位等等,由此他們總結出三位面試者綜合能力的高低,從而選出一位最佳的人才。因為現代市場經濟需要的是綜合型的、應用型的人才。只具備了高等的學歷和豐富的知識是不行的,還要有能力。從一定意義上說,能力比知識更重要。所以招聘單位也都希望得到這樣的人才。但面試時間很短,因此他們就從面試者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進行判斷。一位禮儀專家曾說:“教養體現於細節,細節展現素質。”因為一些小事情或一些不經意的細節往往會透露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顯現出一個人的本質,招聘方就能從中迅速產生判斷,結果就可能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前程。而這些都不是大學生短時間靠突擊就能具備的,需要長時間的培養。如果你擁有良好的全面素質,你就會比別人擁有更多的機遇。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要想把握住更多的機會,就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在知識面廣、專業技術精通、業務能力強的基礎上,還必須提高個人的修養,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養成良好的習慣,以避免因為一些細節問題而影響自己的前程。要想提高個人的修養,就必須掌握一些必備的禮儀知識。
首先是個人禮儀。雖然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文化知識,但要想塑造良好的大學生形象,給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就必須注意學習一些個人禮儀知識。比如修飾、化妝、儀態、服飾、談話等等。在現代市場經濟下,每個組織都在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其中就包括員工形象。一位打扮不合時宜的、或粗心的、或邋遢的大學生與形象良好的大學生在同等條件下參加面試,前者肯定是落選者。因為員工的不良形象也有損組織的形象,給組織帶來損失。就有這樣一位大學生,他在面試時穿了一身剛買的深色西裝、一雙黑色的皮鞋和一雙白色的襪子,希望自己形象不俗,能給主試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但他不知自己已違背了西裝著裝的基本規則。他雖然穿上了深色的西裝和黑色的皮鞋,卻不合時宜地以一雙與前者反差過大的白色襪子同其搭配,而且在他所穿的西裝上衣的左側衣袖上,本當先行拆掉的商標,依舊赫然在目。本想給考官留下良好印象的這位大學生得到了相反的結果。所以,大學生參加面試時,一定要注意一些細節問題。比如面板要潔淨,指甲要及時修剪,頭髮要整潔,口腔要衛生,要有正確的站、坐、走相,服裝要合時宜,鞋要擦乾淨,不要隨便打斷主考官的談話,談話時要注意語音、語調、語速、語氣等等,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面試過程中要始終面帶微笑。這些細節都是體現大學生素質修養的,掌握了這些禮節,將有助於大學生求職的成功。
其次是公共禮儀。公共禮儀是大學生介入社會生活的一種基本工具,更有助於大學生的求職就業。有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金利來品牌的創始人曾憲梓在面試應聘者時,出了一道有趣的測試題:將一把用來打掃衛生的掃把斜放在辦公室門口。
應聘者很多,但並不是所有的應聘者都能把掃把扶起來。曾憲梓最後錄取的是那些達到條件並主動將倒在地上的掃把扶起來的人。他的道理很簡單,應試的人進出時看到了倒在地上的掃把,雖然自己不會跌倒,但可能會碰到其他的人,並且看著也彆扭,而他卻不願意彎一彎腰把掃把扶起來,說明這個人不習慣為他人著想,或是不靈敏,而且很懶。如果有能力的大學生因為這件事而與將要到手的工作失之交臂,實在是太可惜了。
還有一位品學兼優、精明強幹的女大學生,被一家外資企業看中了,但就因為她不知道有關轎車座次的禮節,而大意失荊州。根據禮儀規範,當轎車的主人親自駕車時,一名搭車者只有在轎車的前排與之平起子坐,才是尊重對方的做法。但當那位外資企業的外方總經理親自駕車時,這位女大學生卻坐在了轎車的後排座位,這通常被理解為有意怠慢親自駕車的主人。這樣一來,其結果便可想而知。如果掌握了公共禮儀知識,大學生就不會因為這些細節問題而阻礙求知就業了。比如要有良好的公德心,尊重、關心別人,真誠待人,能正確稱呼對方,掌握握手的禮儀,乘坐交通工具的禮儀,能正確使用現代通訊工具,懂得一些國際禮儀等等。
面對就業,大學生的心理也是複雜多變的。通過幾年大學生活,同學們在知識、能力與人格方面有了積極的顯著發展,有著強烈的就業意願和積極的就業動機,為能儘快自己的人生價值而感到由衷的歡欣;而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的多樣化也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和更大的自由度,許多大學生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準備在所學專業領域一展身手。但是在就業過程中,又難免出現種種心理矛盾、心理誤區和心理障礙。
大學生就業的一般心理問題:
大學生群體是個體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長過程中一個特殊的群體。集多種特殊性於一身,具有處於“第二次心理斷乳期”、“邊緣人”地位,處於“心理延續嘗負期”,多重價值觀、人格的再構成等心理內在原因;同時存在著環境中誘發因素的作用,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比個體一生中的其他階段人群及處於這一時期的其他群體明顯要低。一般的觀點認為“大學生就業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挫折心理、從眾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賴心理等”,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實惠、坐享其成的心態、過分強調自我價值等等。為了幫助廣大畢業生同學更好地認識這些問題,為就業做好心理準備和心理調適,我們首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看大學生就業時一般存在哪些心理問題。
***一***就業心理壓力與焦慮
當前激烈的就業競爭環境使就業問題給大學生帶來了較大的心理壓力,而且這種壓力在各年級學生都存在。清華大學2000年的調查顯示,個人前途與就業已成為大學生心理壓力中最大的因素,而且壓力有隨著年級增高而上升的趨勢。學生就業壓力體驗相當嚴重,尤其以心理體驗最為嚴重。大學生畢業前心理壓力較過去有明顯增大,主要原因是畢業方向的選擇、就業、考研、戀愛分合、大學中不愉快經歷、離別感傷、突發事件、經濟條件等衝突和事件;女大學生心理壓力大於男大學生,農村學生的焦慮水平高於城市學生。而大學生面對就業壓力的釋放方式則過於內向化,主要是自己解決和求助於同學朋友。
***二***就業心理期望與失落感
許多大學生都有一種“十年寒窗,一舉成名”的心理,因此對擇業的期望相當高。大學生大多希望到生活條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大機關、大公司工作,而不願到急需人才但條件艱苦的中小城市和基層小單位,過分地考慮擇業的地域、職位的高低和單位的經濟效益。高期望驅使畢業生總是嚮往高薪水、高職位、高起點,渴求高收入、高物質回報率,並一廂情願地對用人單位提出種種要求,將自己就業的目標定得很高,即使找不到合適的單位也不肯降低就業期望值。比如,有一些學生就說:“非北京、上海、深圳不去。”可是現實就業崗位大多不像大學生所想象得那麼美好,因此當發現現實與理想的差異較大時,就容易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現象,併產生偏執、幻想、自卑、虛偽等心理問題,並可能導致擇業行為的偏差。
***三***就業觀念不合理
大學生的擇業觀念雖然在總體上是傾向於務實化與理性化,但由於處於擇業觀念的轉型過程,因此各種不良觀念也存在著,並影響了大學生的健康、順利就業。這些不良觀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只顧眼前利益,忽視職業發展。一些大學生在擇業標準中只有工作條件、收入等眼前實在利益,而對自我的職業興趣、能力、職業的發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慮,因而極易選擇到並不適合自己的職業。
2、職業標準過於功利化、等級化。一些畢業生同學過分強調職業的功利價值,甚至還將職業劃分為不同等級,而不考慮國家與社會的需要,不願意到條件比較艱苦的地區和行業去工作。
3、求安穩,求職一次到位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很多大學生仍然喜歡穩定、清閒、福利保障好的單位,希望以此就能選定理想的職業,而不願意選擇有風險、有挑戰性的職業,更不敢去自己創業。
4、過分強調專業對口,學以致用。在求職時,只要是與自己專業關係不密切的職業就不考慮,這樣做只能是人為地增加了自己的就業難度。
5、職業意義認識不當。許多大學生從觀念上來說,還是僅僅把工作當作一種謀生的手段,沒有充分認識到職業對個人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大學生在求職面試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很多,但這些問題並不是不可避免的,面對心理問題時只要端正自己的心態;面對細節問題時只要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禮儀知識,並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問題中層現出當代大學生的良好的心理和禮儀素質,相信有知識、有能力的大學生能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初中校園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