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秋唯美隨筆
秋水,秋露,秋風,秋月等等很多美的景色,值得我們去欣賞。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賞秋
篇一
清凌凌的水,讓迷人的紅與誘人的黃隔岸對望,七曲八彎的小徑通向遠處古樸清幽的涼亭,通向更美更靜謐之處。
我是個喜歡靜美的女人,那撲面而來的紅葉與抬眼可觸的黃葉,甚是耀眼,可我更喜歡低頭凝視那一池清凌凌的湖水,任思緒隨波盪漾開。
閒暇時,信步湖邊,慢慢的賞湖觀景,想想前程往事,想想居家小事,淡淡然的微笑掛在嘴角,如果心情舒暢生活其實真的很美好。
眾山環抱的那一角,是世外桃源嗎?透過豔麗的秋的縫隙,想像著那與世無爭的平靜生活,想著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突然覺得人只要放得下,無論怎樣的生活方式都一樣能讓人生充實和豐盈。
很多無法釋懷的事,在眺望遠山的深思中,得到了平靜。
好想摘一片紅葉輕放在掌心,靜靜的凝視與冥想,讓心性變得像紅葉一樣,透出濃濃的成熟、莊重與豔麗。
陽光中的葉子是最美的,因為有暖暖的陽光抱著、親吻著,葉子透出了羞澀和怡人的嬌美,有著別樣的韻味。
是誰的影子烙在了歲月的牆上?莫不是想讓人生定格在這最美的一瞬嗎?如能,未嘗不好。
試問,誰不喜歡美的東西,誰不留戀美的東西,誰不想將美永遠抱在懷裡?!
秋真的來了,它從高空中探下一抹炫麗的秋色,晃動著。
秋是收穫的季節,那低垂的秋韻美得醉人,我貪婪的用我的眼去採擷,希望能將那耀眼的葉儲存在腦海、在心間。
成熟的身影是具有震撼力的,那是一株怎樣的樹啊!
我覺得我所有的語言都是蒼白無力的,此刻只誼靜靜的去品味。
品味成熟的魅力,品味秋日陽光下的那一份獨特,都說欣賞美可以讓心靈變美,那麼就自己偶爾貪婪一回,用心去好好品味人世間的美景。
葉子開始飄落,季節到了,她該走了,樹忍痛默默的目送,他知道,所有的挽留都是徒勞的。
美麗散落一地,給遊人留下最後一筆,便會無聲無息的隱去。
歲月是無情的,它帶來的一切終究會全被它帶走,歲月又是多情的,它輪迴反覆,讓人有了無窮無盡的期盼與等待。
片片秋葉飄落水中,被微微的水波攏到了岸的一角。
清凌凌的水啊!伴了葉子最後一程,漂浮的美,濃濃的感傷。
美麗的秋葉,它會被歲月的河帶到遙遠之地,但它曾經的美會永遠映在世人的眼裡,烙在世人的心裡。
文/亦珺
篇二:十月賞秋
文/完全沒道理
大都市的秋天與山區截然不同,能見的小區路道旁飄零的葉,不如山裡秋的多彩,原有飽滿豐碩的樹木,落下只片黃葉,怎麼看都是形單影支,雖已是深秋了,卻不如山區顯見,大城市的四季四景,最掠目的還是你追我趕的車流與人流,哪有山裡的紅綠枯黃來的分明顯現,中秋高掛明月後,值的一看就是山的秋色了,早就計劃想離開一下這車水馬龍世界,到大山深處,一聞樹木草本味香,觀賞那山巒疊嶂的閩北山地秋後景色。
一、隱沒在心中
國慶時節成行,G60高速路上,一路開著空調,只因今年夏日超長,入秋後氣溫還是很高,車窗外樹葉依然是蒼翠的綠色,不見一處的江南楓林葉紅,到處還是青色未退的雜草灌木,行至晚間,才涼了起來,遠望山頂的落霞是唯一的不同,那是秋的海水與野火,這如我在市內捕捉拍攝的一景較為相似,因行車中沒敢在高速路上停車拍攝,也就錯過這一景,只能隱沒在心中。
二、山的情懷
回鐵城一趟,因時間跨度小,少有走親訪友,第二天,一早我辦完了車輛的年檢一事後,又到市公安局辦理“港澳出入證”與出境護照,晚上,就認認真真呆在家中,因這一日是我生日,老父親燒了好幾道菜餚,還買了個生日蛋糕,為我慶生,哥嫂妻兒一桌與老父齊唱“祝你生日快樂”,歌聲中我臊紅了臉,這平凡的一生,沒有大失敗的打磨,更沒有小成功的經歷,多年來,沒給父母多一點孝敬,自我一生就是一個小男人結核。感動中,此刻,在吹滅燭光燈火時,強烈許願父母身體健康與快樂,兄弟與家人平安。千里行程到家中,此番蘊含的秋語祝福應是最濃。
辭晚過後,躺在床頭,息了燈,我眯眯糊糊中,又將兒時秋事揪起,最忘不了年少的時候,很少吃上水果,那有現在想吃蘋果就吃蘋果,想吃香蕉就吃香蕉,小屁孩時代物質匱乏,父親一人養五口,吃零食與鮮果那是奢侈,好在單位住房臨山而居,隊上十多歲的小朋友三二結群砍柴上山,上坡找點採摘“冬秋子”是最興致的事,一嘗山間美味,專揀紫果一吃,吃就吃到舌根發黑色時, 爾後背柴下山回家,小口袋裝的“冬秋子”滿載而歸,去與大院子裡的其他小夥伴們分享……從那一天起,第一次果實的收穫,我就有了秋的嚮往,更有了對山的情懷
三、金秋十月畫一般
節日裡還是受好友人之邀,到山裡走一走也合我意,只因為大都市太堵,太鬧,到外邊“走二步”瞧瞧,觀賞那山巒疊嶂的山地。
十幾人一行,去登爬市郊外最有名的山“留仙峰”,此山因太極祖師張三丰修練成仙在峰頂煉丹而名聲大噪,我們驅車盤繞山路,10點才到了山峰腳下,一進入山底,我就被山谷裡的層層稻浪所吸引,當即動了時情,坡坡梯田上,金燦燦稻穀連綿,稻穀的茴香瀰漫在山谷中,走在田埂上。就忍不禁近身親密接觸,還能鼻吸出輕微的似金菊芬芳。
到了半山腰上,這才見到農作的夫婦在忙於收割,我驚訝的是使用收谷的工具,居然還是盤古開天地的原始,現在早已是知慧城市、新農村城鎮化,想打那就打那的導彈時代,可他們竟然還是手抓一把稻,用臂力在谷盆裡篩打,我詢問一下,一日能收多少?夫婦笑答“大約五百斤”,我無語了,但從夫婦倆掛滿汗水的臉龐上,和厚實的笑容上看,還是對糧谷豐產充滿了喜悅。不過此情此景,卻是難得一見的畫面。
抬頭看這藍天下淡淡的雲朵,遠看山間松柏蒼翠,近看五穀豐登農人收割,田間小息燃煙笑問,客籍何來,拂一陣秋風而過,身感枝葉飄零的落語,這山地山澗,金色之筆塗抹恰到好處,秋色斑斕如畫一般,這才是上演一出秋的真光景了。
四、茶經茶道皆善哉
我們繼續爬山向前,一路徏步,山路邊的綠葉,有的已枯萎凋謝,只有鳴叫的鳥兒偶露蹤影,卻不見樹叢灌木裡的野生小動物,大概此刻也都藏到了洞穴深處,山林間不用掩飾,就能找到一份寧靜。
同行者中,我與邵武詩歌協會副會長馮家傳先生***碎銅茶的發掘者***邊爬邊聊一家常,他說是不經意間發現香港《大公報》刊登的野生碎銅茶,事後,就協同市有關部門與當地茶人著力推廣,因碎銅茶的神奇功效:茶葉在嘴中咬碎後,放入老銅板,幾分鐘就可以將銅板咬碎。碎銅而得此名,只是這個神奇的現象,至今未能破解。故而,為了進一步研究碎銅茶,他多次進山調研,並與福建神農時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武夷山三想茗茶有限公司、留仙峰寺主持雲峰法師***碎銅茶的守護神***、在今日共同成立了碎銅茶科研基地,並正式掛牌 .
我也曾在往年的武夷山茶博會的電視上,看到一湖南教授學術論述的有關報道,就是這款1200米海拔高山野茶的茶多酚含量,是普通茶葉的三四倍。可以說,碎銅茶具有非常好的保健效果。這入秋養生喝碎銅紅茶,也許就是最好的選擇。
到了午時,我們終於登上了山頂,一入廟圍門,91歲雲峰法師喜迎我們一行,老法師馮先生是老相識,因而老法師高興,引領我們入座後,便立刻生火燒飯,他拿出自制的碎銅茶及珍藏的香菇與豆皮款待我們,此情誼觸動了我的慧根,心中念道“南無阿彌佗佛,善哉,善哉”.
五、留仙峰上闊胸懷
登高遠望寬闊了胸懷,從山頂向下一看,那秋天的村落,淡淡嫋嫋的雲霧在山脊半腰,連成片片朦朧的煙霞,那歸園田居在太陽的照耀下展示出優美的畫廊,可最讓人陶醉的,還是那鑲嵌著金黃色的稻穀,讓人欣然。
站在廟前峰頂上,與友人比劃了起來,我們這一年輪的人,大多的身體都有了年歲的標記“大肚肥腩”,可都有“仙”的情愫,除了言語多與寡間能談出個經典,仿仙學仙而作出一種超然就是一種境界,當架式擺好,每拍一次照,希望日後記憶,尚能有今天“暮色蒼茫看勁鬆,萬雲飛度仍從容” 的豪邁。
在結識的友人中“神農”大華先生確實一個才子,他的太極功夫一招一式,非我能及。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把一個“蘭”花寫到了極致,此友對蘭花體察幽深,解蘭能雅意玄遠,評蘭更讓人寧靜而致遠,在他所著的《中國寒蘭》一書中,衝出了瓣形學而寫下了精采,並進一步拓展對國蘭文化的經典解讀,甚是了得。今日上山之憾事,就是蘭不得而見,可能是我不識,只猜想秋寒蘭應該是秋韻中最美的使者吧?不知友人是可認否?
六、十月秋風送
飯過午後,在廟中茶聊一會,便舉行掛牌儀式,一行人吃也吃了,喝也喝了,看也,該做的事也做了,山前廟門禮數盡到,大家起身道別整裝返回,老法師一再挽留,大家一一謝過,老法師只好“善哉,善哉”,讓我們一行捎上開過光的茶葉,並目送大家慚慚離去,這一別情太過惜人了,我不忍相看,便快步閃身,我佛慈悲,祝願老法師身體健康,來日相見時依然在留仙峰上供佛唸經,如張三丰在世,再造神奇,讓太極功夫發揚光大,讓碎銅茶道韻傳世人 .
下山了,這下山就比上山容易多了,一會兒就下到半山腰,遇有零星的人登山遊覽,猶如蟻客遊走一般,相互招呼過後,山坡上顯得曠靜,歸西的陽光軟軟的,遠處晚霞越來越少,山風颳了起來,吹奏著山的旋律,樹葉飄落在棧道上,我已把這一切儲藏在記憶深處,回滬後再將溫存的愉快慢慢升起…
別了…揮揮手,別過山谷、別過留仙峰。
別了…揮揮手,別過老鐵城,別過親朋好友。
返途,曦伴秋風送,大地祥和,十月金秋,濃濃的秋香是成熟生命的精采,讓人愜意,讓人陶醉!
篇三:圓月賞秋感懷
立秋後的幾場秋雨,讓島城涼爽了許多,圓圓的月亮彷彿是經了一番洗濯,晶瑩皎潔,清輝逼人。飯後,散步在櫸林山,迎著月亮讓思緒放飛,聆聽鳥兒在林中歌唱也是一番情趣。
好久沒有賞月的心情了,在月升月落的一個又一個夜晚,在電視前看西遊,看水滸,在電腦前下象棋,打撲克,在QQ上聊天,白白辜負了那銀色的月光,綠色的小草,松濤的呼嘯,還有那蟲鳴鳥叫。
在櫸林山略有些涼意的秋風中漫步,欣賞著月光下的山水花草,驚覺之下,秋就這麼無聲無息地來到我們身邊,可是又有誰能夠警覺到時光消磨中,自己被秋風蝕掉的機遇和年華呢?也許這就是我常常感嘆,感嘆青春易老,韶華易逝,歲月流年,一去不復的理由吧。
遠處的建築、樹木,它們在月下都投出厚重的影子來。月光下似有一層薄薄的霧靄騰昇,圍繞著那高大的電視鐵塔,只有電視鐵塔那炫耀的燈光還在不停的閃爍,似乎在和月亮爭輝,
彎曲的小路兩側草叢中,傳來了蟋蟀的歌唱,長短不齊的聲音很是淒涼,也許蟋蟀感到冬天近了,在感慨夏天的快速離去。我聽過這樣一個傳說:“蟋蟀是懶漢,螞蟻最勤快,在暖和的夏天,蟋蟀每天唱歌,不勞動,秋天哀鳴,冬天被凍死,而螞蟻每天在勞動,冬天下大雪的時候,螞蟻在洞裡唱歌,暖暖和和的過日子。”當然老人講這個故事是有目的的,但是,現實何嘗不是這樣。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人類卻並非像那蟋蟀和螞蟻了,有的人在陽光裡顯露顏色,有的人在月光下努力地聲響,但是我們卻沒有緣分與日月競輝,只有借得日月的光來輝映自己,輝映方向。知足、也許努力勞動來賺取溫飽知足長樂是我們安慰自己的最好方式。
順著小道,攀登到櫸林山頂,站在月光下,看到遠處的大海就象天邊的一條光帶銀河,碼頭上一排排塔吊上的探照燈輝映在海面讓深邃的大海在夜間也釋放著激情,遠處起伏樓房的燈光象千萬顆星星閃爍,圓圓的月亮掛在天空象一個銀色的神靈,把光芒均勻的撒向大地,還有那群星閃爍,流星劃過,在民間童話中說:“星星是月亮的奴婢,流星是帝王將相的生死反應,”我記得我寫了一首詩歌懷念我們逝去的一位老知青“月亮爬到了高高的天上”,這位漂亮的女知青剛插隊就嫁給了一個比她大二十歲的懶漢農民,最後被折磨生病離去,這愚昧的行動讓她成了當時的知青英雄,那時,我真不知道我們這些接受再教育的老知青有哪位姑娘垂愛,包括我們一起插隊的女知青也不會嫁給我們這些沒有住房,一無所有的窮苦知青,我寫的詩歌:“月亮爬到了高高的天上”就是在悼念那位當年知青仰慕祭奠的“英雄”。
看!月亮在高空微笑眨著眼睛,秋風中,我又想起在我那孤獨地知青年代,二胡拉著悲蒼的“蘇武牧羊曲”,村頭的高坡上響起我的歌聲,是喜之,天象,成華等幾個弟兄,陪伴我度過一個又一個月夜,唱著一支支歌。
記得1970年的中秋夜,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領導為了表示對知識青年的關心,每人發一個月餅,哪個月餅是黑色的,粗糧做的,很硬,就是在哪個八月十五,我和村裡的幾個農民夥伴分開吃了這個月餅,哪天,我看到了月亮對我微笑,我們“明海,喜之,天象,成華都看到了,好甜好甜的月餅,終生難忘的月餅!
在一個月亮圓圓的日子,我們知青組的又一個漂亮姑娘唐華嫁給村裡會計的兒子,袁林林嫁給了城陽的農民,因為城陽離青島很近。劉若英嫁到了高密縣的農民,因為那位農民的父親是供銷社的主任,她們幾個人都擺脫了接受再教育的歷程,只有我們幾個男知青每天在田間勞動,晚上在月光下高歌,我那悲蒼的歌唱伴隨著小村的春夏秋冬。
轉眼間四十年過去,我們來到了人生的秋天,月光染白了我們頭上的髮絲,一起插隊的知青有許多已經象流星一樣流逝,想想古人能作“舉杯邀明月,共影成三人”確實是風雅之極,這種風雅的高度,後人也許只有仰望,至少我是這樣。沒有舉杯邀約的機遇和勇氣,能做的只有對月的仰望而已。人,要切實地找準自己的角色和位置,何必為了附庸風雅,而刻意去拔高自己呢?我相信緣分,相信命運!
在秋風中,我看到月亮在天空向我微笑,中秋節就要到了,也許在這一天,我將舉起酒杯,邀請明月一起開懷暢飲,祭奠我的那些朋友,祭奠我們失去的青春!
秋歌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