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讀書筆記範文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19世紀聞名作家雨果的代表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巴黎聖母院讀書筆記,希望大家喜歡!
巴黎聖母院讀書筆記篇一
聖母院裡的鐘次第地敲響,咚咚,咚咚……沉重地,悽婉地,好像在陳述著一個故事。 那是些濃烈得化不去,深刻得褪不了的形象:獨眼的敲鐘人伽西莫多,美麗善良的愛斯梅拉達,還有淵博卻邪惡的克洛德副主教。
初始,伽西莫多的出場彷彿給我投射了一個醜惡的影象。他的獨眼,他的聾啞,他的駝背,他的巨大和醜陋都讓我先入為主地把他當作了大反派。嬰兒時,他是一個人人見了都想把他燒死的醜小鴨;青年時,他是一個表面風光但人人唾棄的“愚人王”。他的臉彷彿註定了他就是惡魔的化身。到後來,我才看清他那清澈、崇高的靈魂。他對像使喚奴隸一樣,役使他的克洛德忠心耿耿,這是怎樣的一種單純?他對曾經對他有恩的愛斯梅拉達,用盡全部生命的悉心照料和赴湯蹈火,是怎樣的一種如火一般剛烈的愛情?他受盡了人世間的歧視和欺凌,卻又滿足的,勤勞的當著他的敲鐘人。如此美麗,如此可敬的人性難道在他那醜陋的外表下就一文不值了嗎?
相比而言,如果說伽西莫多的外表醜陋,那麼克洛德的心靈便更加令人鄙視。一開始,良好的背景讓我覺得他是個學識淵博的善良人——他收養了醜陋的伽西莫多,他是人人敬畏的副主教……。但是當故事的情節愈演愈烈時,我讀懂了他精神世界中的畸形。他不擇手段地“愛”,讓他卑鄙地,變態地劫持愛斯梅拉達,並且因“愛”成恨地要置她於死地。這是一種自私的,低微的,霸道的“愛”,充滿了病態的“愛”,那不算是愛,只是傷害……
然而,那書中最美的筆墨都傾注在了愛斯梅拉達身上:她美麗,因為她有一張天真清純的臉孔;她善良,因為她的內心充滿了同情和愛心。她可以為了儲存甘果瓦的生命而嫁給他,她給飢渴難堪卻無人理睬的敲鐘人送水……她有菩薩一般無人能及的心腸,她有傾國傾城的美貌,她是善與美的化身!
怎麼能不引起我的思考?人性的層層面面是多麼複雜卻簡單:儘管人的精神世界是雙面的,沒有完全的醜,也沒有絕對的美。但是,美就是進步的方向,美就是最原始的目的。就像書中說得那樣:
“美就是完整,美就是全能,美就是唯一有生命力的東西。”
當滅燈鐘響徹在巴黎聖母院裡,所有故事都結束了……但那古老的故事將永恆地被傳誦……
巴黎聖母院讀書筆記篇二
看過的書中,《巴黎聖母院》是最為感動的一部了,記得很久,很多遍,從起初的看不懂,到後來的回味無窮。善惡美醜,人生百態,這本書裡都有。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19世紀聞名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小說描寫了15世紀光怪陸離的巴黎生活,作者用對比的手法刻畫了一群性格鮮明生動、極富藝術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以之間錯綜複雜的矛盾糾葛和悲劇命運剖析了豐富複雜的人性世界。它是雨果用心靈創作的,其中飽含了他的愛與恨,寄託與希望,我想他傾注了自己真摯的感情。他用自己奇特的想象力勾勒了一個個誇張但令人深思的場面,把美與醜的涵義表達的動人而悠長。 萬物中的一切並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醜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著優美,醜怪藏在崇高的背後,美與惡並存,黑暗與光明相共。
詩人用“愛”這個主題詞牽引著書中的人物,並用對照的手法把美與醜展現的淋漓盡致。首先一組人物形象是吉卜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和敲鐘人卡西莫多。16歲的愛斯梅拉達美貌絕倫、純真善良、能歌善舞,但在當時社會,這樣一朵鮮花般的生命卻在極端保守腐朽的教會勢力的摧殘下令人惋惜地隕滅。20歲的卡西莫多外貌奇醜無比,嚴重的殘疾使他一來到世界上便遭到了先是親人,繼而是整個社會的遺棄。然而外貌醜陋的他卻有著一顆漂亮純潔的心靈,他以純真得不摻一絲雜質的愛情守護著愛斯梅拉達,試圖使她遠離一切傷害。可在強大的社會偏見和邪惡勢力面前,個人的力量實在微不足道,強悍的卡西莫多,最後也只有選擇徇情這一悲劇結局。這兩個主人公有著糾結在一起的不幸身世,外貌上的巨大反差無法掩蓋他們共有的純真善良的天性,在他們這種至善至美的天性的照耀下,小說中的其他人物皆露出了卑劣的本質。
聖母院副主教弗羅洛也愛上了漂亮的愛斯梅拉達,但是他與卡西莫多的愛卻有著天壤之別,弗羅洛披著神職人員的神聖光環,道貌岸然,內心卻因衝突無法自拔,直至靈魂扭曲、佈滿了邪惡的毀滅欲,最終毀滅了愛斯梅拉達,也毀滅了自己。雨果以悲天憫人的姿態深刻剖析了這個人物陰暗扭曲的靈魂。另兩個特色人物,一個是徒有華麗外表、內心卻一包爛瓤的弗比斯隊長——一個粗野、淺薄的花花公子,他以極其惡劣的手段玩弄了一片痴情的愛斯梅拉達;另一個人是落魄詩人格郎古沃,一個在夾縫中苟且偷生的傢伙,為了生存可以拋棄愛情、拋棄尊嚴、拋棄責任,作者對這兩個人物的描寫同樣佈滿了鄙夷和嘲諷。 這篇小說不僅從人道主義揭露了當時黑暗社會的本質,更告訴我們很多深刻的人生道理:首先,一個人的外表並不決定一切。內心才扮演著比外表更重要的角色。人不能過分追逐外表美,心靈的純潔真誠才是我們一生需要具備的。同樣,衡量一個人也要從他的內在品質出發,不能以貌取人。因為醜陋的外表下,可能藏著一顆火熱純真的心靈;英俊漂亮的面容下,也可能深埋了齷齪可恥、卑鄙扭曲的人心。這一點,小說中的人物已活活地做了例證。他們的結果,也是給我們的警示。愛絲美拉達,一個美麗的女子,雖然有點看重人的外表,但誰又不是呢?面對生活的艱辛,她沒有妥協,而是堅強的面對,開心的活在自己的生活中,無所畏懼,只要自己開心就好,執著與自己的愛情。 卡西魔多,一個勇敢的男子,雖然自己長的畸形,但他活在自己的內心,我們要注重自己的感受,不能太看中別人的看法,否則會活的很累。其次,人活在世界上,要有積極的人生理想、奮鬥目標,不能隨波逐流、浪蕩荒廢,在任何時刻,都要有人格尊嚴,能明確自己的任務。不能因為放縱自己而被汙濁了有責任的心靈。最後,我們要學會珍惜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親情、友情、愛情……尊重身邊每個人,不要等這些讓生命出色的亮點逝去後才後悔不已。這些,故事中的人物都向我們展示了發人深思的反面悲慘後果。 雨果描繪了教會統治下的中世紀,《巴黎聖母院》是一部無辜善良的人在封建專制下遭到迫害和璀璨的悲歌,愛斯梅拉達與加西莫多這兩個正直美好的靈魂也是被教會和專制王朝逼迫而死。但同時,他也在他愛的人物身上寄予了理想。書中處處都有對比,幾乎每兩個人、每
兩件事都可以拿來對比。不僅僅是對愛斯梅拉達的愛的對比,美與醜,善與惡,忠誠與背叛,理智與情慾,民主與專制,詩人用極盡誇張之勢表達著對立面而使人內心受著強烈的撞擊。儘管這是一個悲劇,但是,詩人並沒有用嚴肅正經的口吻來描述,相反,很多話語妙趣橫生。他描述外交官威廉“靠挖牆腳過活”,可喜的是歐洲最能挖牆腳的專家路易十一很欣賞他。看,連君王他都不放過連帶戲謔一番。格蘭古瓦在連連遇到倒黴事時說:如果河水稍微暖和一點,我投河自盡得了!這一句話,把一個懦弱虛偽的偽哲人形象表達的淋漓盡致。當加西莫多被綁在恥辱柱上時遭到百姓的侮辱,俏皮的你一言我一語看似幽默實則悲哀。難道這是中世紀獨有的百姓麻木缺乏人性的表現嗎?我們現在社會中這種無緣無故的恨又何嘗少呢?我以為這種諷刺的場面在我們現在的社會中依然數不勝數!更有趣的是,很多我以為是現當代作家的哲思的話,在《巴黎聖母院》中處處體現:學問這姐妹起碼不會當面諷刺你,你要是對她好,她總會報答你,即使有時報答的不夠;每個駝子都雄赳赳氣昂昂,每個結巴都口若懸河,每個聾子都小聲細語,他最多覺得自己有點重聽。這些話是多麼完美啊,在讓人笑過之後在書的結尾感到無盡的悲涼。
巴黎聖母院讀書筆記篇三
在《巴黎聖母院》整部小說中,令人讚歎的是歐洲的建築文明,還有伽西莫多的強大。因為他的聾,因為他的醜陋,因為他的與世隔絕,使得他純真和強大。 由此讓我想到,因為我們的世俗,因為我們的圓滑和怕被傷害,我們反倒失去了力量,變得更加渺小。這是多麼可悲啊。懼怕醜陋的和自己不同的東西,大概就是人類的本能吧。可是為什麼我會覺得卡西莫多是一個無顏的天使呢。愛斯美拉達那悲哀的死都沒有給予我那麼大的觸動。他那真摯的純潔的心,是除了愛斯美拉達之外任何角色都不具備的***這部作品中***。卻得不到任何人真正的喜愛。這才是最大的悲劇吧。 這正像雨果在談到自己的《國王的取樂》時說的那樣:“取一個形體上醜怪得最可厭、最可怕、最徹底的人物,把他安置在最突出的地位上,在社會組織的最低下、最底層、最被人輕蔑的一級上。用陰森的對照光線從各方面照射這個可憐的東西,然後,給他一顆靈魂,並且在這靈魂中賦予男人所具有的一種最純潔的感情,結果,這種高尚的感情根據不同條件而熾熱化,在你眼前使這卑下的造物變換了形狀,渺小變成了偉大,畸形變成了美好”。“美”與“醜”並不是由一個人的外貌來決定,一顆拒絕骯髒的東西,渴望人世間的真愛的純潔靈魂才是決定其的關鍵。
《巴黎聖母院》這本書對我來說,以後我還會繼續讀下去,因為其中有太多值得我去思考和回顧的東西,我相信自己會在不斷的努力後,成為一名真正的不錯的對《巴黎聖母院》有研究的人。當然我要讀的書還有很多,我會一直努力讀書下去的,我相信自己會做的更好!我,一直在夾縫中求生存,在各種世俗環境中,努力保持著自我,還是偶爾會為自己的患得患失焦慮,又是多麼的可笑。 合上書,我對自己說:不再扭曲自己,站直了。
巴黎聖母院讀書筆記篇四
很早就觸碰過《巴黎聖母院》了,因為我有個每天看電視劇卻只讓我看名著的媽媽,記得那個時候,剛開始好久也沒發現什麼支援我看下去的動力,但讀到後面,我終於被它吸引住了,時刻擔心著艾斯梅哈爾的命運,她為了素未謀面的格朗瓜爾不被絞死,寧願嫁給他當卡西莫多被綁在廣場上示眾,所有人辱罵他,聽到他痛苦的呻吟,不但不同情,還將其當做笑料時,她卻不計前嫌,“含著笑把葫蘆對著卡西莫多缺牙的嘴。”而剛才還冷血的群眾,卻被這個場景感動了!原來他們並不是麻木不仁,只是他們的憐憫對外表醜陋的人“免疫”而已。她是個痴情的人,看到弗比斯離去,就算會被士兵發現,也要喊出他的名字。然而弗比斯卻可以,和未婚妻一起看著她走向刑臺,她呼喊著他的名字,他追著未婚妻解釋。最終,她還是死了。當時的世界已經容不下這個美麗善良的姑娘了。
卡西莫多,無論書中把他描繪得如何醜陋,也無法阻止我對這個角色的喜愛。他就像一個沒人疼的小孩,只要誰施捨給他一點點恩惠,他就可以死心塌地地對誰好。然而,人們卻是如此吝嗇這樣的一點點。所以我們也很容易理解,為什麼艾斯梅哈爾只是給了他一點水喝,他便可以感動到淚流滿面。他似乎就是個悲劇式的人物,相貌醜陋也就罷了,可他還天生獨眼,駝背,瘸腿。又因為從小就做敲鐘人而成為了一個聾子。當他看到艾斯梅哈爾愛撫著山羊加里時,會說出:“我的不幸是因為我還是太像人了。我真寧願完全是個牲畜,如同這隻山羊一樣。”這樣的話。他會對著牆上粗俗的人像自言自語:“啊!我為什麼不像你一樣是個石頭人。”他可以深深藏起自己對艾斯梅哈爾的愛,他知道自己是不可能和她在一起的,他只希望自己可以一直默默陪在她身邊保護她就行了。為了她去找弗比斯,為了不讓她傷心就算被她責備也不願意告訴她弗比斯已經結婚了。為了她竭盡自己的智慧與力量阻止丐幫闖進巴黎聖母院。可最終他的命運卻是親眼看著他愛過的兩個人在他面前死去,而他選擇了和艾斯梅哈爾的屍體一起長眠。
似乎書中的每個人物的結局都是悲劇,而風流成性的弗比斯的“悲慘結局”卻是:他結婚了。這與艾斯梅哈爾以及卡西莫多的痴情放在一起,變成了絕妙的諷刺。書中最經典的就是對比了,例如卡西莫多和他的養父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羅兩個人物,一個外表醜陋但心地善良,而另一個道貌岸然卻心如蛇蠍,一個對艾斯梅哈爾默默守護,而另一個卻想盡辦法要得到她。人物的心靈展露無遺。
全書中最讓我受觸動的場景還是隱修女迪居爾死死護住艾斯梅哈爾的時候“劊子手同士兵們進了小屋,母親沒做任何抵抗,只是朝她女兒身邊爬過去,不顧死活地撲在她身上,把女兒緊緊抱在懷裡……當劊子手把姑娘扛在肩頭準備往上爬的時候,躺在地上的母親突然睜開眼睛不出一聲地站了起來,像一隻撲向獵物的野獸似的撲到劊子手的手上,一口咬住怎麼也不肯放。有人把她使勁兒一推,只見她的腦袋重重撞在石板地上,死了。”這就是一個母親在最後時刻拼死也要保護女兒所做的一切,這個時候她只記得她是一個母親,拋下其它所有的身份,她的任務,就是保護她僅有的一個女兒,一個失散了十五年之久現在卻又要分開了的女兒,一個她曾經視為仇敵就因為她是從埃及來的女兒***因為她的女兒是被一個埃及人偷走的
每讀一本書,便接受一次精神的洗禮。以後,當我再遇到一個“卡西莫多”的時候,相信,我不再和以前一樣,心裡不住地厭惡了吧,因為,一個人的外表並不能說明什麼,關鍵是他擁有的,是不是一個善良的心靈。
到燈塔去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