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國學經典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1日

  國學,一國所固有之學術也,下面是小編整理分享的,歡迎閱讀!!!!!

  篇一

  國學經典論文 關鍵詞:國學經典,論語,周易,金剛經,壇經

  國學,一國所固有之學術也。國學和文學數學的意思不同,並非 是國家之學或者治國之學。一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 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也包括了醫學、戲劇、 書畫、星相、數術等等。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 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如儒家哲學為主 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國學以《四庫全書》 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以國學大師章太炎《國學講演錄》 所分,則分為小學、經學、史學、諸子和文學。 經典是一個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結晶,所載為至理常道, 透射著人文的光芒,其價值歷久而彌新,任何一個文化系統皆有其永 恆不朽的經典作為源頭。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學 習!“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國的國學經典文化底蘊豐厚,蘊藏 著豐富的為人處事的經驗和做人的道理。

  誦讀經典, 使我們變得聰慧、 禮儀、仁愛、守信、博學......國學經典學習提升國民道德品質,讓 我們一生受益無窮。 國學經典包括一.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二.易經、詩經、 老子、莊子。三.唐詩、宋詞、元曲、韻文。

  四書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規。誦讀經典美文吸收、儲藏、理解、運用。一位名牌大 學的高才生曾深有感觸地講道:語文學習是任何學習的基礎。我之所 以各門功課學的得心應手,是因為大大得益於小時候的國學經典學 習,記憶醞釀,厚積薄發。讀經重要,勝於讀其他書。孔子的經典語 錄集《論語》,因其在古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 及古人對其推崇備至,不僅影響著今天中國人的思想,更是成為外國 學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經典之作。可見, 《論語》 之影響深遠而巨大。

  我們今天再來捧讀《論語》,其現實意義究竟在哪裡?北師大 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 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論語》就是教 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生活,找到個人坐 標”。因此,《論語》可以作為我們個人尤其是作為教師的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一、修身養性,德行人生 《論語》中關於修德的言論,最具概括性且易於遵循的有:

  “君 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 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損者三 友”,“益者三樂,損者三樂”。孔子認為:血氣未定的年少之時, 不要沉浸於女色;血氣方剛的成年時期,不要與人爭鬥:而到血氣既衰 的老年,不要貪得無厭。一個人遇事不要主觀臆測,不要盲目武斷, 不要固執己見,不要自以為是。孔子還認為,和正直,誠實守信,博學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諂媚的人,虛偽陰險的人,花言巧 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時他還認為,如果以適度的禮樂來節制自 己,以稱道別人的好處,以擁有很多賢德的朋友為快樂,對人是有益 的,而以驕奢淫逸,遊蕩忘返,宴飲荒淫為快樂,對人則是有害的。這些言論, 簡潔明瞭, 教人自我警醒, 讓人持守美德或教人棄去偏執。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把這幾句話牢記在心,時時警醒自己,應該說在 修身行事方面就不會有大的過錯了。

  二、勤於好學,終身不懈 孔子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強調學生應該勤於讀書求知,探究 學問。在《論語·先進》中記載孔子反對子路使子羔去做費邑之宰, 因為子羔尚未成學,年紀尚輕。孔子認為,研習古代典籍是成就事功 的必備條件, 決不能忽略不顧。否則, 一味埋頭蠻幹, 難免會有差謬, 也就是說, 學習前代經典有益於涵養學生崇高的道德品質, 孔子指出:“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即詩能感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 使人向善;禮能規範約束人的行為,使人能夠單立於世,而音樂能夠 薰染人的心魄,使人德行圓滿。總之,孔子認為學文可以涵養完美的 人格,所謂君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這 些美好的品質,都應當歸功於學文時潛移默化的力量。

  三、誨人不倦,因材施教 《論語·述而》中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意思是說努力 學習而不感到滿足,教誨別人而不感到厭倦。縱觀《論語》全篇,孔 子這裡的誨人不僅指教誨他人以知識, 還包括教誨他人為人處事的態度。作為教育先祖的孔子,可謂教書育人的典範,孔子從而立之年開 始教授學生,而且持久不渝,終生以之,他一生“弟子三千,賢人七 十二”,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佳話,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蹟。孔子 的教育事業獲得了極大的成功,除了他的“誨人不倦”的態度,還有 就是他“因材施教”的方法,在教育方面,孔子最偉大的口號是“有 教無類”,它打破了階級的差別,年齡、貧富、貴賤等界限,學生中 長幼老少者有之, 富貴貧賤者有之, 但孔子卻把他們調教得各有專長, 各有成就,形成了一個和諧的團體,在孔子周遊列國的十四年間,師 生間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沒有因為困厄而變心從俗,這是非常難能 可貴的。在《論語·先進》中有一段場景,令人感動,對於我們很受 啟發。子路、曾皙、冉有等弟子侍坐在孔子身旁,孔子和他們坦誠自 然交談,孔子啟發他們:“如惑知爾,則何以哉?”弟子們於是很自然地說出真心話來。子路魯莽率直, 公西華謹慎持重, 曾皙灑脫悠然, 無不顯示了個人不同的才性、抱負和願望,孔子於是據此對他們做恰 切的指導。

  四、修己治人,仁愛至上 孔子無論談“修己”還是“治人”,最終歸依還是人生道德。

  孔子所重視的德行,所包括的範圍甚廣,而這些都可用“仁愛”來總 括。“仁愛”是孔子所樹立的最高的人生道德理想。在《論語》中有 一百多次提到“仁”,雖然具體語境的差異各不相同,但所指都是一 種道德的修養境界,是一切德行的總和,孔子提出“仁愛”,是對人 的情感、情操、修養的重視。“巧言令色,鮮矣仁”!那些脅肩諂笑,趨炎附勢, 出於利慾誘惑而屈己的人的行為不是 “仁” 何謂 。“仁” ? “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 則得眾,信則人仁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孔子認為恭敬就 不會招致欺侮,寬容就能得到多數人的擁護,守信就會得到人們的信 任,機敏就會取得成就,而慈善就容易調遣別人。這就是孔子認為的 “仁”的五者能行天下的理由。當然,孔子關於“仁”的言論還有很 多,但就教師的為人準則,只此幾點,我認為就足夠矣。可見,孔子 仁德思想的深遠影響。

  篇二

  國學,一國所固有之學術也。國學和文學數學的意思不同,並非是國家之學或者治國之學。一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也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如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以國學大師章太炎《國學講演錄》所分,則分為小學、經學、史學、諸子和文學。

  經典是一個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結晶,所載為至理常道,透射著人文的光芒,其價值歷久而彌新,任何一個文化系統皆有其永恆不朽的經典作為源頭。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學習!“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國的國學經典文化底蘊豐厚,蘊藏著豐富的為人處事的經驗和做人的道理。誦讀經典,使我們變得聰慧、禮儀、仁愛、守信、博學......國學經典學習提升國民道德品質,讓我們一生受益無窮。

  國學經典包括一.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二.易經、詩經、老子、莊子。三.唐詩、宋詞、元曲、韻文。四.三字經、千字文、百

  家姓、弟子規。誦讀經典美文吸收、儲藏、理解、運用。一位名牌大學的高才生曾深有感觸地講道:語文學習是任何學習的基礎。我之所以各門功課學的得心應手,是因為大大得益於小時候的國學經典學習,記憶醞釀,厚積薄發。讀經重要,勝於讀其他書。孔子的經典語錄集《論語》,因其在古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其推崇備至,不僅影響著今天中國人的思想,更是成為外國學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經典之作。可見,《論語》之影響深遠而巨大。 我們今天再來捧讀《論語》,其現實意義究竟在哪裡?北師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生活,找到個人座標”。因此,《論語》可以作為我們個人尤其是作為教師的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一、修身養性,德行人生

  《論語》中關於修德的言論,最具概括性且易於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損者三友”,“益者三樂,損者三樂”。孔子認為:血氣未定的年少之時,不要沉浸於女色;血氣方剛的成年時期,不要與人爭鬥:而到血氣既衰的老年,不要貪得無厭。一個人遇事不要主觀臆測,不要盲目武斷,不要固執己見,不要自以為是。孔子還認為,和正直,誠實守信,博學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諂媚的人,虛偽陰險的人,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時他還認為,如果以適度的禮樂來節制自己,以稱道別人的好處,以擁有很多賢德的朋友為快樂,對人是有益的,而以驕奢淫逸,遊蕩忘返,宴飲荒淫為快樂,對人則是有害的。這些言論,簡潔明瞭,教人自我警醒,讓人持守美德或教人棄去偏執。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把這幾句話牢記在心,時時警醒自己,應該說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會有大的過錯了。

  二、勤於好學,終身不懈

  孔子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強調學生應該勤於讀書求知,探究學問。在《論語〃先進》中記載孔子反對子路使子羔去做費邑之宰,因為子羔尚未成學,年紀尚輕。孔子認為,研習古代典籍是成就事功的必備條件,決不能忽略不顧。否則,一味埋頭蠻幹,難免會有差謬,也就是說,學習前代經典有益於涵養學生崇高的道德品質,孔子指出:“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即詩能感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向善;禮能規範約束人的行為,使人能夠單立於世,而音樂能夠薰染人的心魄,使人德行圓滿。總之,孔子認為學文可以涵養完美的人格,所謂君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這些美好的品質,都應當歸功於學文時潛移默化的力量。

  三、誨人不倦,因材施教

  《論語〃述而》中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意思是說努力學習而不感到滿足,教誨別人而不感到厭倦。縱觀《論語》全篇,孔子這裡的誨人不僅指教誨他人以知識,還包括教誨他人為人處事的態度。作為教育先祖的孔子,可謂教書育人的典範,孔子從而立之年開始教授學生,而且持久不渝,終生以之,他一生“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佳話,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蹟。孔子的教育事業獲得了極大的成功,除了他的“誨人不倦”的態度,還有就是他“因材施教”的方法,在教育方面,孔子最偉大的口號是“有教無類”,它打破了階級的差別,年齡、貧富、貴賤等界限,學生中長幼老少者有之,富貴貧賤者有之,但孔子卻把他們調教得各有專長,各有成就,形成了一個和諧的團體,在孔子周遊列國的十四年間,師生間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沒有因為困厄而變心從俗,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在《論語〃先進》中有一段場景,令人感動,對於我們很受啟發。子路、曾皙、冉有等弟子侍坐在孔子身旁,孔子和他們坦誠自然交談,孔子啟發他們:“如惑知爾,則何以哉?”弟子們於是很自然地說出真心話來。子路魯莽率直,公西華謹慎持重,曾皙灑脫悠然,無不顯示了個人不同的才性、抱負和願望,孔子於是據此對他們做恰切的指導。

  四、修己治人,仁愛至上

  孔子無論談“修己”還是“治人”,最終歸依還是人生道德。孔子所重視的德行,所包括的範圍甚廣,而這些都可用“仁愛”來總括。“仁愛”是孔子所樹立的最高的人生道德理想。在《論語》中有一百多次提到“仁”,雖然具體語境的差異各不相同,但所指都是一種道德的修養境界,是一切德行的總和,孔子提出“仁愛”,是對人的情感、情操、修養的重視。“巧言令色,鮮矣仁”!那些脅肩諂笑,

  趨炎附勢,出於利慾誘惑而屈己的人的行為不是“仁”。何謂“仁”?“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仁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孔子認為恭敬就不會招致欺侮,寬容就能得到多數人的擁護,守信就會得到人們的信任,機敏就會取得成就,而慈善就容易調遣別人。這就是孔子認為的“仁”的五者能行天下的理由。當然,孔子關於“仁”的言論還有很多,但就教師的為人準則,只此幾點,我認為就足夠矣。可見,孔子仁德思想的深遠影。

 

走進國學經典論語的作文
國學經典論語主題演講稿範文
相關知識
論語國學經典論文
論語國學經典作文
論語國學經典閱讀心得
走進國學經典論語的作文
國學經典論語主題演講稿範文
國學經典論語學習心得作文
國學經典論語教案範文
國學經典論語全文
國學經典論語作文精選
三年級國學經典論語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