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扶貧培訓心得體會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8日

  經過此次清華扶貧培訓,學到了社會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和處理危機和突發事件的經驗,收穫良多,在此分享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本人從教十五載,擔任學校教研員六年,前年開始兼任語文組組長一職。近日,有幸參加了“清華大學教育扶貧中小學教研員遠端培訓班”的學習,自己深深地意識到這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應好好珍惜。

  培訓中,我重逢了上期“科研班”的指導老師李晨老師,還有學員李瓊老師,且李晨老師恰巧又是這次培訓班的班主任;另外,我還結識了許多的“精英”***各校教研員或教研組長***。

  此次培訓為期六天,時間短,任務重,可謂“苦”中取樂,卻于思想有益,受用無窮。

  聽了雷小莉老師的講座“課堂教學的設計與評價”,我懂得了“過程重於結果”,應關注學生的思維品質,注重思維方法與思維能力的培養,“少教孩子怎麼‘算’,多教孩子怎麼‘想’”。同時,應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雷老師還提到在課堂中多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機會。是的,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問題是人類進步的基石。她還說:“學生會的問題還有必要在課堂詳述嗎?”我很贊成這個觀點,學生會的,我們少教,甚至不教,我們要做的是與學生共同探知他***她***們的“未知世界”。因此,我們老師應充分了解學情,真正做到“以學定教”。

  胡蘭老師的講座“聽課、評課”如一劑良方,為我們的聽課、評課提供了有效的指導。聽、評課的目的是造就優秀教師,我們應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一針見血,有啥說啥”。然而,現實中,我們有些學校的老師生怕“得罪”他人,盡說些恭維話。這樣做,上課老師就不能最大程度地發現自身教學過程中的缺陷,不能起到改進課堂教學的目的,這是一種對同志不負責任的做法,我向來是反對的。

  胡老師提出評課時要“用《課標》說話”。一語驚醒夢中人,我們又有多少老師真正用心細讀了《新課程標準》呢,爛熟於心的又有幾人呢?本學期,我們學校新來了一位特崗教師朱老師,他和我都是教四年級語文,當他問我怎樣才能上好語文課時,我把一份《新課標》放在他的桌面,也許這是我能告訴他的最好的方法。

  本次學習的內容如果要分為兩大部分的話,以上講的是“學科教師的課堂教學”,我更關注的是第二部分“教研員***教研組長***的行動研究”。身為教研員的我怎樣才能做好自己的“行動研究”,並且帶領學校教師團體共同參與到“行動研究”中來,每個人都願意做“行動研究”,都有屬於自己的“行動研究”。

  鄭新蓉教授好似“及時雨”,她的講座“教師行動研究”猶如黎明的曝光,給我們希望,引領我們不斷前進。“行動研究”不是“純”研究,有別於“求真”的科學研究。“行動研究”旨在發現問題,採取策略,提高反思能力,改進工作,最大程度地解決問題。簡單地說,“問題”即“課題”。

  有些學員認為“做研究”、“做課題”那是專家的事,於自身無關。事實上,我們每位教師都可以成為“研究者”、“行動者”,我們教育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都可以成為我們的研究課題。例如,以前我所教的班級學生上課參與不夠,我就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效果較好,這樣就有了自己的小課題:“從小組合作入手,解決課堂教學參與度問題的研究”。現在,我所接手的四年級16班,第一單元測試後,我發現第一題“讀拼音,寫漢字”,學生失分較重。不應該呀,我們全都聽寫了的。後來,我詢問了失分的同學,這才知道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不會拼音。我又通過抽樣調查,發現情況確實如此。這樣,我又有了自己新的問題***課題***:如何提高中年級的拼讀能力?

  也有些學員在“叫苦”。馬利文教授對他們的心理作了透切的剖析:1.時間不足,負擔重,力不從心。2.受“功利”思想的束縛,認為它對自己的“業績”幫助不大。3.教研氛圍不濃厚,沒有學術共同體,感覺在孤軍奮戰。4.領導不重視,有些無奈。5.缺乏專業引領,倍感無助……

  其實,事在人為,“心在哪裡,哪裡就會有奇蹟”。一個人活著是要有所追求的,不要成了不折不扣的產業工人,要做自主研究的主人。“研究”是自我價值實現的表現,是高層次的需求,也是教師獲得幸福感的重要途徑。一個有思想的教師,一個有心做教育的教師,一個立志為教育奉獻一生的人,他***她***是不會於教育教學問題視而不見,相反,他***她***會積極思考***反思***,把“研究”當作自己的知音相伴一生的。

  賀林老師則別開生面地從“組織行為學”的角度來審視教育圈內人的行為。他的語言幽默而不失“科學”,他的觀點鮮明而又新穎,論據平凡,卻顯真知灼見,給人耳目一新的愜意,又如林中響箭,震撼心靈。

  此外,王旭老師娓娓動聽的演講令我折服。他那敏銳的洞悉力,不拘一格的思辨能力,高超的駕馭課堂的能力,我久久不能釋懷。對,大膽地展示學生的錯誤思維過程,有了“錯”才有師生的成長,有了“錯”才有精彩,寧願做一個“真”的有“缺陷”的老師,也不做一個“假”的“完美”的“俗師”。

  幾天下來,學海拾貝的我滿載而歸,小揹簍裝的是收穫的欣喜、疑惑的沉思、嘗試的勇氣和蛻變後新的生命。“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能清晰地感受到肩上的責任與使命,為此,我在狂奔,沒有終點,一種信念的力量推動著我前進、前進……

  篇2

  20xx年10月9日-15日赴清華大學“發展社會事業建設和諧北海”專題培訓。經過此次培訓,學到了社會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和處理危機和突發事件的經驗,收穫良多。現將學習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學習社會學的理論知識,有助於用正確的角度看問題

  清華大學學習心得體會5篇心得體會,學習心得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遇到很多社會現象,從中也總結了很多經驗與教訓。但由於沒有適當的理論指導,無法總結歸納,因此經驗和教訓對工作的指導作用有限。通過此次學習,學習了很多的理論知識,如:

  ***一***個人財務生命週期和社會風險理論

  費裡德曼和默裡安尼的 個人財務生命週期理論,深刻地揭示了個 人收入支出的三個階段,如何結合這三個階段把社會風險化解,楊教授提出了終生風險管理和服務,使公民在受到因生、老、病、殘、失業、無居處、災難而造成的風險時,能有基本的社會保障,度過難關。

  ***二***社會階層理論

  在處理社會管理工作中,重點是解決相關方的利益衝突。但階級 矛盾的分析方法與現代社會現狀不太相應,如何劃分利益各方,需要有一個新的理論支撐。社會階層理論,作為社會學的一個核心理論,從社會人的財富、權力、聲望來把人劃分為若干階層,有利於從一個新的視角看待社會矛盾衝突利益各方的共性和個性,其衝突的根源,為解決矛盾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危機管理和社會衝突,重在預防

  在學習《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和《社會衝突管理》過程中,系統地學習了危機和衝突的事前、事中和事後的管理方法、經驗和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深刻地體會到重在預防的重要性。危機需要快速處理,但自然的災害隨時發生,事前做好預案和演練是關鍵,平時多流汗、災難少流血。社會衝突需要及早介入,因為社會衝突往往起源於長時間得不到解決的利益訴求,越早發現其利益訴求和異常行為,對解決衝突越為有利,化解群體性事件的關鍵還是重在預防,及早發現問題並採取預防性的措施才是解決問題的上策。

  三、處理工作,待人接物,要有良好的心態和基本禮儀

  公務員時刻面對著機關內部複雜的人際關係及,並在工作中受到公共服務物件的負面心理影響,而且還有績效管理、問責管理等制度而造成的壓力,這些都對公務員的心理健康造成負面的影響,公務員心理失常甚至自殺已經屢見不鮮。如何在處理同事關係和待人接物的時候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是關係到公務員身心健康和工作業績的一個關鍵問題。通過學習孫健升老師的課程,我得到了很大的啟發,只有保持一個陽光的心態、積極的行動,才能創造輝煌業績和美好人生。通過學習李老師的禮儀課程,學習了一些日程公務的禮儀,糾正了一些錯誤的行為舉止,對日常工作很有幫助。

  5天的課程很短,但收穫非常的豐富,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特別是到一流大學去學習,才能更快地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處理工作的能力。

  篇3

  在市委組織部的組織下,5月17日至5月22日,有幸參加了清華大學-縣域經濟發展與扶貧開發高階研修班學習,這次學習對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充電”機會,通過在清華大學6天學習,受益匪淺,收穫頗多。

  一、對清華大學的感受

  當我們走進清華這座百年名校,首先看到的是一幅現代建築與古代園林交織的美景,清華校園綠草青青,林木成蔭,湖光山色,景色優雅,是天然美、園林美、建築美與人情美渾然一體。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和“行勝於言”的校風,到“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優良傳統,以及“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使我感悟到了“清華”這兩個字的厚重和“清華精神”的魅力。也使我深深地感到,清華是一個不空談而重實幹的地方,是一個人才濟濟、大家薈萃的地方,是一個嚴謹求實、開拓創新的地方,更是一個不懈追求卓越的地方。這裡造就了一代偉人、無數的科學家和世界級名人,好幾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同志都畢業於清華大學。今天,我能有機會到清華學習,感悟厚重的清華文化。使我聯想萬千,心情非常激動,作為一名學員直接融入其中是夢寐以求的夢想,多年的夢想終於變成了現實。在清華園裡,我深切地感受了融入高科技的文化張力,感受了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有機結合。

  清華所傳承的是培養具有為國家社會服務之健全品格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以來,她共培養出近11萬名畢業生,其中包括一大批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學術大師,興業英才和治國棟樑。也正是因為有這樣良好的文化傳統,為清華園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老師認真負責,嚴謹細緻,學生追求上進,刻苦努力。在這裡,人才濟濟,來的都是全國各地的精英,競爭激烈,所以大家都很自覺、很努力。在這裡,少了些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少了些浪漫和悠然,走進清華園就是清華人,走出清華門,帶走清華魂,這是清華獨特精神和文化魅力,也是人才輩出的關鍵所在。

  二、在清華學習情況

  根據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現狀和扶貧開發重點任務,市委組織部和清華大學在培訓的內容、形式、時間等都作了細緻的安排,課程設臵既有巨集觀分析又有區域性解剖;既有理論概述,又有案例分析;既強調理論,又注重實踐;既重視講授,又注重互動;既有縣域經濟發展和城鄉統籌發展的理念學習,也有社會穩定問題和土地制度改革的研究;既有當前巨集觀經濟形勢分析,又有領導幹部的心理調適和減壓方面的課程。

  為了確保教學質量,清華大學對每期培訓班的授課老師都實行嚴格評估制度,由學員無記名填寫表格對老師授課的針對性、生動性等實際效果進行評估。這次安排給我們上課的都是得到學員們普遍認可和歡迎的老師,不僅有清華的知名教授,還有國內相關領域的教授、學者、專家。於建嶸和孫立平教授在講解當前社會穩定問題和創新社會管理時,以他們淵博的知識、生動的語言和案例分析深刻的剖析了問題的實質,針對當前問題提出了很多創新社會管理的辦法,值得思考和試點實踐;李佐軍教授用豐富的知識、大量的資訊和例項生動地講述了產業鏈整合發展和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問題,用李教授的理論指導我市農業產業化佈局優化發展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劉福坦教授,從國際、國內經濟發展的形勢和政策,運用大量的例項生動地講述了當前巨集觀經濟發展情況及經濟形勢分析;李小云教授以淵博知識、獨特視角,講述了轉型性相對貧困的新理念,對當前我市重點開展的扶貧攻堅任務有很好的指導作用;李虹教授講述的壓力管理和心態調節,對調整陽光心態對於人的學習、工作、生活、快樂、健康的重大影響。教授們的每次授課都能把大家帶入一個忘我的知識境界,教授們溫文爾雅,治學嚴謹、認真負責,使我們對國際國內的發展方向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三、學習收穫

  在清華學習6天,使我受益匪淺,尤其是對於我們領導幹部,是一次難得的“充電”機會。來到學校後,認真學習,深入思考,尤其結合本單位的實際,對過去的工作進行一次相對比較系統的對照,對照以往工作中的一些處理工作的理念和辦法還存在著一些偏差和不足。通過學習我深深體會到,如果能夠早些就接受這樣的培訓和教育,那麼在工作中就會少走許多彎路,取得的工作成效或許會更好。

  通過這次培訓,吸取清華教授們先進的細想理念和成功的經驗。作為農村工作綜合部門的領導幹部,必須要清醒的認識到,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與城市的差距越拉越大,涉及農村、農民的各種問題日益凸顯,嚴重的制約了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阻礙了我國現代化的程序。如何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實現張家口地區廣大農村脫貧致富,這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必須要把努力的方向找準,發展的路子選對。通過培訓我瞭解了農業產業化的基本要素和產業扶貧的有效模式,更加深刻理解市委提出的扶貧攻堅戰略的意義,更加堅定了我推進產業扶貧,帶動農民脫貧致富,使農民過上幸福生活的信念。

  通過培訓學習,回頭看自己,還是有很多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提高:一是科學決策能力,就是面對錯綜複雜的局面和瞬間變化的形勢要有善於做出正確抉擇的能力;二是綜合協調能力,就是在工作中能把握大局、權衡協調、統籌兼顧;三是開拓創新能力,就是要以大無畏的精神,在舊有的經驗基礎上大膽嘗試,做到與時俱進、科學合理。領導文化是個性化、人性化同時富有創造性的無形文化,給我們以有形化的啟示,教會我們如何謀劃事業,駕馭全域性;如何帶好隊伍,培養人才;如何溝通協調,優化環境;如何創新領導方法,完善領導藝術。

  通過這次學習,認識到要正確處理好工作、學習、生活、休閒等關係,以積極的、陽光的心態面對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陽光心態是對生活的哲學解釋,也是一種積極、樂觀、睿智的生活態度。

  培訓學習已結束,但學無止境,知識需要不斷更新,學習將伴隨人的一生。我將在以後的工作中學以致用,切實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本職工作中,紮實推進農業農村工作的新發展,為張家口的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詮釋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人生價值。

清潔培訓心得體會
嵌入式培訓心得
相關知識
清華扶貧培訓心得體會
精準扶貧培訓心得體會
赴清華學習培訓心得體會_赴清華學習培訓個人總結範文
清華大學培訓心得體會
清華幹部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清華幹部培訓心得體會
扶貧培訓心得體會範文五篇
幹部扶貧培訓心得體會
精準脫貧培訓心得體會
扶貧幹部培訓心得體會優秀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