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頭戰象反思總結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最後一頭戰象》是一篇情感深沉、內涵豐富、篇幅較長的動物小說,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最後一頭戰象》這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課文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由於課問內容與生活差距太遠,沒有圖片的輔助,使悲壯與感人之情大打折扣。因此入情入境地朗讀與想象也就無從談起。反思本課的教學,形式過於單調:扎重點語句——談感悟——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本該釋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在一步步的牽引下之體會了文中的幾句話而已,也難怪課堂上會如此沉悶。我在深深惋惜的同時,也在不停地反思。如何進行長文短教的教學?是否應重點抓住一處***如嘎羧在打洛江畔憑弔的那動人的一幕***進行透徹的研讀,繼而輻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樣的一幕?從而體會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際它為何這樣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從而體會嘎羧的善良與忠誠……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補文中的空白。也可採用讀寫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寫一寫。這樣既充分理解了課文,激發了情感,又使語文訓練得以有效的落實……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補文中的空白。

  篇2

  《最後一頭戰象》記敘了在抗日戰爭中倖存的最後一頭戰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著戰友的百象冢旁邊挖了一個坑,將自己莊嚴掩埋的故事。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生動,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在這裡開始書寫日記、心情…頌了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課文篇幅較長,但對於六年級的學生而言,邊讀邊思的習慣已經養成。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先從整體入手,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在整體感知課文後,讓學生談談對嘎羧的印象,然後抓住重點語句研讀,避免逐段講解的繁瑣,以實現長文短教的目的。學生在充分批註感悟下,體會到了戰象的善良、忠誠的高尚品質,受到了教育。我採用了長文短教的方法。首先,讓學生快速默讀課文,要有一定速度,快速讀文,通過抓主要事件的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後引導學生品讀文章的細節描寫,體會嘎羧的情感,感悟作者具體細緻的表達方法。因為文章篇幅較長,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我沒有做到面面俱到,我確定以文章當中的細節描寫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精選出比較典型的句段讓學生品讀感悟,習得方法,加以運用。

  篇3

  本節課教學環節設計總體意圖是:以抓住“重披戰甲”時嘎羧的心情為主要線索,先引導學生找描寫嘎羧動作和神態的相關句子,再品句中關鍵詞語,進而揣摩嘎羧豐富的內心世界,然後通過感情朗讀表達這種心情。教學遵循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原則,由句而詞,由詞而意,由意而情,層層推進;合作研讀“憑弔戰場”,重點理解14自然段,抓關鍵詞語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形象感知嘎羧對戰友那份深沉的愛,然後通過師生合作配樂朗讀,昇華情感;接著抓住“挖”字,讓學生談體會,有感情地朗讀“自掘墳墓”部分,讓嘎羧的內涵在學生心裡有所提升,最後再通過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受到嘎羧的忠誠與善良。

  抓住重點語句重點研讀,避免逐段講解的繁瑣,以實現長文短教的目的。整堂課下來,感覺教學任務基本完成。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尤其是在進行師生合作配樂朗讀這一教學環節時,我看到很多孩子眼睛裡都淚光閃閃。下課之後,一個女孩子悄悄告訴我:“老師,如果你的音樂再放下去,我的眼淚都要控制不住了。”我想,這是整節課中最成功的地方吧。能夠讓學生入情入境的去感受戰象嘎羧的高尚情懷,這也是我所期盼的。

  當然,從實際教學來看還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如在理解“重批戰甲”這部分內容之後,過渡到“憑弔戰場”時,我的設計有些牽強、生硬;在學習最後一部分“自掘墳墓”內容時,雖然抓住了“挖”字來理解,但沒有徹底放開地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談體會,略嫌倉促。

  總之,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讓我更深切地體會到:

  1、要善思: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師應該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裡。

  2、要關注:關注文字,關注過程,關注學生。學生的發展是最核心的,無論什麼設計,一定要符合學生的發展。

最後一頭戰象反思範文
跑進家來的松鼠課堂反思
相關知識
最後一頭戰象反思總結
最後一頭戰象反思範文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最後一頭戰象課堂反思
精選最後一頭戰象的讀書筆記範文
最後一頭戰象讀書筆記
六年級上冊語文最後一頭戰象預習題
沈石溪最後一頭戰象讀書心得
讀最後一頭戰象有感作文
六年級上冊語文最後一頭戰象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