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痛風病的誤區

General 更新 2024年10月04日

  痛風是古老的疾病,過去多為帝王將相患此病,故稱之為“富貴病”。但近年來,由於生活水平提高,高嘌呤、高蛋白飲食大量攝入,普通老百姓患痛風的人數日益增多,所以有人將痛風列為“現代文明病”之一。得了痛風,除了飲食控制外,往往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藥物以控制病情,這樣做十分必要。現就痛風藥物治療中可能發生的幾個誤區介紹如下:

  一:

  急性發作時用大量抗生素

  痛風急性發作時,受累關節***多見於拇指、足背***常常出現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除此之外,病情嚴重的患者還可出現發熱、白細胞升高。如不做詳細的病史追問、體檢和血尿酸等檢查,很容易誤診為區域性感染或發炎,隨即給予大劑量青黴素等抗生素治療。這是痛風治療中最為常見的誤診誤治。由於痛風急性發作本身有一定的自限性,一般患者即使無任何治療,亦多可於疾病發作3~10日逐漸自然緩解。這種自然緩解常常被醫生或病人誤認為是抗生素的療效。事實上,青黴素等抗生素對痛風急性發作不但無效,而且可加劇病情,延遲緩解。這是因為注入體內的抗生素大多由腎臟排洩而被清除,這與痛風的罪魁禍首---尿酸的腎臟排洩殊途同歸。大家都從一個出口往外“擠”,青黴素“跑”出去多了,尿酸自然“跑”出去就少,其結果是血中尿酸反而升高,從而加劇病情。

  二:

  急性發作時單用降尿酸藥治療

  痛風是慢性病,多數病人常常遵醫囑長期服用痛風利仙或別嘌呤醇等降尿酸藥物。有些痛風病人在急性發作時盲目加大降尿酸藥物劑量,以期終止發作,避免疼痛,結果卻適得其反。痛風利仙和別嘌呤醇在藥典上屬抗痛風藥。前者可增加尿酸的腎排洩,後者可抑制尿酸的形成。其共同作用可降低血中尿酸的濃度,糾正高尿酸血癥,預防痛風石、腎結石、痛風腎等痛風慢性病變的發生,故主要適用於慢性期痛風。但降尿酸藥並無消炎止痛的作用,非但不能解除病人的劇痛,對終止急性發作也無效。急性發作時單獨應用,由於體內尿酸池的動員,血尿酸可進一步升高,引起轉移性痛風發作,病情會因此加重。

  三:

  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

  為消除急性炎症反應,解除疼痛,終止發作,醫生常給痛風急性發作病人開消炎痛等非甾體抗炎藥,而且劑量較大,每日服用次數也較多。但此類藥既不影響尿酸代謝,也不增加尿酸排洩,屬於對症治療,並非對因治療。而且此類藥物副作用較多,除嚴重胃腸道反應外,還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損害。因此,一旦急性發作過後,即應快速減藥,短期內停藥。筆者在臨床診治過程中,曾遇見一位痛風病人,飽受痛風反覆發作之苦。他聽人說消炎痛可預防痛風急性發作,故每日超常規劑量服用。一年後化驗發現,他的血肌酐***腎功能不全的主要指標***已升高超過正常值的一倍。我懷疑這可能與病人長期服用消炎痛有關,隨即讓病人停藥,不久腎功能即恢復。

  四:

  一旦尿酸增高就服降尿酸藥

  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的生化標誌,但並非痛風的同義詞。絕大多數高尿酸血癥終身不發作為痛風,僅5%~12%的高尿酸血癥會發展為痛風。對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癥不一定需要長期降尿酸藥物治療,因為降尿酸藥物都有副作用,別嘌呤醇所致的剝脫性皮炎甚至可引起死亡。高尿酸血癥病人需定期隨訪和複查。如有明顯的痛風家族史,尿酸增高得非常明顯,或者已出現臨床症狀者可考慮藥物治療。即便已有一兩次痛風急性發作,也不一定馬上就需要藥物控制。這是因為痛風復發頻率有較大的個體差異,有的人一生中僅發作一次,以後不再發作,更無轉為慢性之虞。一般認為每年有兩次以上發作,或有痛風石、腎損害表現,或經飲食控制血尿酸仍顯著升高者方需要用藥控制。

  五:

  腎損害者仍繼續使用排尿酸藥

  痛風利仙雖為特效降尿酸藥,但畢竟還屬排尿酸之列,與過去常用藥物丙磺舒一樣,均通過腎臟促排,使尿中尿酸增加而達到降低血尿酸的目的。一方面,尿中尿酸增加可誘發尿酸性腎結石,這對痛風病人不利。另一方面,如痛風已發展到有腎損害的地步,即使利用外力來促排,收效也甚微。因此,痛風利仙僅適用於血尿酸增高、腎功能尚好的病人。對於年齡>60歲、可疑尿路結石者也應慎用。

治療精神分裂的誤區
服藥注意事項
相關知識
治療痛風病的誤區
治療糖尿病的誤區
不吃藥如何治療痛風病
關於治療高血脂的誤區
關於治療高血脂的誤區
痛風病的中醫治療方法
治療白血病的方法和誤區是什麼
治痛風最好的方法_如何治療痛風
治療痛風的最好偏方
治療痛風的藥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