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7日

  古今中外,有許多演繹親情的故事。有普通人的也有名人的。那麼?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名人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希望可以幫到你!

  名人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

  聯語教子

  馮玉祥

  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兒子馮洪國出國學習時,臨行前,馮玉祥把兒子叫到書房,親手寫下了一幅對聯,贈子作為座右銘: “欲除煩惱須無我,歷經艱難好做人。”並耐心地對兒子解釋說:“此聯意為只有無我,才能為公,經歷過艱難困苦,才知做人不易。”

  取名教子

  林伯渠

  革命老前輩林伯渠的小兒子要讀小學了,林老對兒子說:“孩子,你快要上學了,應該有個地地道道的名字,我看你就叫林用三吧!”並給他解釋說:“所謂,‘用三’者,就是,一要用腦筋想問題;二要用雙手創世界;三要用腳踏實地幹些事情。”

  教子章程

  老舍

  著名作家老舍有一套與眾不同的教子“章程”:一是不必非考100分;二是不必非上大學不可;三是應多玩,不失兒童的天真爛漫;四是要有個健壯的體魄。老舍認為:孩子將來做一個“誠實的車伕”,或者憑手藝吃飯的工人,比做貪官汙吏強得多。所以他明確要求不可虛榮,不可貪得,誠實虛己,自勞自力。這種樸實的道德品質教育,對孩子一生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

  賠償教子

  里根

  1920年,一個11歲的美國男孩踢足球時,不小心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鄰居向他索賠12.5美元。在當時12.5美元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闖了大禍的男孩向父親承認了錯誤,父親讓他對自己的過失負責。父親拿出12.5美元說:“這錢可以借給你,但一年後要還給我。”從此,男孩開始了艱辛的打工生活,經過半年的努力,終於掙夠了12.5美元這一“天文數字”,並還給了父親。這個男孩就是日後成為美國總統的羅納德•里根。他在回憶這件事時說:“通過自己的勞動來承擔過失,使我明白了什麼叫責任!” 父親並沒有把孩子的責任一推了之,那不是真正的父愛和母愛,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允許孩子犯錯,但要讓孩子敢於承擔相應的責任。

  名人的父親教育孩子的故事

  1、錢基博對兒子管教極嚴

  錢基博乃一代國學大師,是學者、作家錢鍾書的父親。

  錢基博對兒子管教極嚴,錢鍾書十六歲時,還痛打一頓。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錢基博北上清華任教,寒假沒回無錫。此時的錢鍾書正讀中學,沒有溫習課本,而是一頭扎進了小說的世界。等父親回來考問功課,錢鍾書過不了關,於是捱了打。

  1929年,錢鍾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後,錢基博還時常寫信給他。一封信中說:“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隨後一封信則表示:“現在外間物論,謂汝文章勝我,學問過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稱汝篤實過我,力行過我,我尤心慰。”希望錢鍾書能“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我望汝為諸葛公、陶淵明;不喜汝為胡適之、徐志摩”。

  錢基博對當時的新文化運動保持距離,埋首國學,他這樣告誡錢鍾書,不過出於一個儒者的文化立場。

  2、吉鴻昌不忘父訓

  吉鴻昌,字世五,河南扶溝人。察綏抗日同盟軍領導人之一。早年在馮玉祥部隊當兵,以英勇善戰升為營長、師長,後任國民黨軍長和寧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歲的吉鴻昌,當時任營長,父親吉筠亭病重。他對前來探視的吉鴻昌說:"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就不許發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鴻昌含淚答應。

  吉鴻昌父親病逝後,他把"做官不許發財"六字寫在瓷碗上,要陶瓷廠仿照成批燒製,把瓷碗分發給所有官兵。在分發瓷碗大會上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決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父親教誨,做官不為發財,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

  吉鴻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謙正,處處為民眾。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反對蔣介石的投降政策,奮起抗日。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犧牲時年僅39歲。

  3、總統教子自立

  曾任過美國總統的里根,不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嚴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絕不讓他們依賴父母。兒子失業後,一邊尋找工作,一邊靠領取救濟金度日。

  4、魯迅教子順其自然

  魯迅和許廣平僅有一子,即周海嬰。兒子出生時,許廣平出現難產跡象,當醫生向魯迅徵求意見是留大人還是留孩子時,他果斷回答:“留大人。”結果母子平安。

  在兒子成長過程中,魯迅基本按照《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思想來實行,讓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說:“我現在心以為然的,便只是愛。”據周海嬰所著《魯迅與我七十年》介紹,魯迅的教育方式是“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願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內”。有一天,周海嬰死活不肯去上學,魯迅用報紙打他屁股。後來,魯迅向母親寫信解釋道:“打起來,聲音雖然響,卻不痛的。”

  古今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

  司馬光教子節儉

  司馬光系北宋大臣、史學家,他的一生不僅自己生活十分儉樸,更把儉樸作為教子成才的重要內容。他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謹身節用。

  他常說:“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卻“不敢服垢弊以矯俗於名”。他教育兒子說,食豐而生奢,闊盛而生侈。為了使兒子認識崇尚儉樸的重要,他以家書的體裁寫了一篇論儉約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強烈反對生活奢糜,極力提倡節儉樸實,並明確指出:古人以儉約為美德,今人以儉約而遭譏笑,實在是要不得的。他告誡兒子:“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

  司馬光還不斷告誡孩子說:讀書要認真,工作要踏實,生活要儉樸,具備這些道德品質,才能修身、齊家,乃至治國、平天下。在他的教育下,兒子司馬康從小就懂得儉樸的重要性,並以儉樸自律。他歷任校書郎、著作郎兼任侍講,也以博古通今,為人廉潔和生活儉樸而稱謄於後世。

  居里夫人的家教藝術

  居里夫人原籍波蘭,後為法國的物理學家、化學家,一生科研工作十分繁忙,然而她很善於抓緊時間對子女進行早期教育,並能把握孩子智力發展的年齡優勢。譬如,居里夫人在女兒不到1歲時,就讓她開始所謂的“幼兒智力體操”訓練,讓她廣泛接觸生人,到動物園看動物,讓她與貓玩;讓她到公園去看綠草、藍天、白雲,看色彩絢麗的各種植物和人群;讓她到水中拍水,使她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孩子大點後,居里夫人又開始了一種帶藝術色彩的“智力體操”,教孩子唱兒歌和講童話。再大些,就開始智力訓練和手工製作,如數的訓練,字畫的識別,彈琴、作畫、泥塑,讓她自己在庭園種植植物、栽花、種菜等,並抽出時間與她們散步,在散步時給她講許多關於植物和動物的趣事,如種子是怎樣在花里長成的、小老鼠和鼴鼠是怎樣打洞的、哪裡能找到兔子窩等等。她的教育都力求從實物開始,且每天更新,以提高孩子興趣。她還教孩子騎車、烹調等。全方位幼兒早期“智力體操”訓練,不僅使孩子增長了智力,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各種能力,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錘鍊了性格。

  王羲之勸子於學

  晉代書法家王獻之自小跟父親王羲之學寫字。有一次,他要父親傳授習字的祕訣,王羲之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指著院裡的十八口水缸說:祕訣就在這些水缸中,你把這些水缸中的水寫完就知道了。

  王獻之心中不服,認為自己人雖小,字已經寫得很不錯了,下決心再練基本功,在父親面前顯示一下。他天天模仿父親的字型,練習橫、豎、點、撇、捺,足足練習了兩年,才把自己寫的字給父親看。父親笑而不語,母親在一旁說:“有點像鐵劃了。”王獻之又練了兩年各種各樣的鉤,然後給父親看,父親還是不言不語,母親說:“有點像銀鉤了”。

  王獻之這才開始練完整的字,足足又練了四年,才把寫的字捧給父親看。王羲之看後,在兒子寫的“大”字下面加了一點,成了“太”字,因為他嫌獨生子寫的“大”字架勢上緊下鬆。母親王獻之寫的字,嘆了口氣說:“我兒練字三千日,只有這一點是像你父親寫的!”王獻之聽了,這才徹底服了。從此,他更加下工夫練習寫字了。

  王羲之看到兒子用功練字,心裡非常高興。一天,他悄悄地走到兒子的身背後,猛地拔他執握在手中的筆,沒有拔動,於是他讚揚了兒子說:“此兒後當復有大名。”王羲之知道兒子寫字時有了手勁,這才開始悉心培養他。後來,王獻之真的寫完了這十八缸中的水,與他的父親一樣,成了著名的書法家。

  王羲之勸子於學,採用的是“不動聲色”的方法。王羲之對兒子沒有一句說教,卻使王獻之逐步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從小就開始確立了嚴格的治學態度。

1.媽媽教育孩子的成功事例有哪些

2.名人教育孩子的簡短事例

3.名人教育孩子的事例

4.名人培養教育孩子的典型事例

5.十個教育孩子的勵志故事

名人的教育孩子例子有哪些
家長教育孩子做人的方法有哪些
相關知識
父母教育孩子小故事有哪些
名人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家庭條件好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麼
父母教育孩子小故事
父母教育孩子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名人父母教育孩子的成功故事
關於父母教育孩子的名人故事
關於父母教育孩子的名言
父母教育孩子的名言警句
父母教育孩子的名言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