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稱號是什麼?
劉備的稱號都有什麼
劉備的稱號有:劉皇叔、玄德公、左將軍,宜城亭侯、漢中王、昭烈皇帝
劉備(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與關羽、張飛先後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後於赤壁之戰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建立蜀漢政權。陳壽評劉備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劉備自己也曾說過,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或蜀漢,佔有今四川、雲南大部、貴州全部,陝西漢中和甘肅白龍江一部分。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63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一說太宗),葬惠陵。後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三國演義劉備的綽號
稱號有:劉皇叔、玄德公、左將軍,宜城亭侯、劉豫州、漢中王、昭烈皇帝
綽號估計就是大耳賊一個吧,大耳賊一詞出自三國演義,是呂布等人諷刺昭烈帝劉備的話。劉備本人,垂手過膝,耳大垂肩。
三國演義中對劉備的稱呼
劉表和劉璋,和劉備都一個輩的,即使不是,小說為表現他們是同宗兄弟,也用兄弟關係來處理。故劉表稱之為賢弟,劉璋稱之為賢弟。張飛和關羽還叫他哥哥呢。
另外,我們一般認為趙雲和呂布都是年輕小生形象,通過呂布叫劉備賢弟,也可以看出正史上兩人的年齡。呂布是漢末人物,而劉備主要是三國人物,呂布雖無有準確的出生年月,但的確比劉備大,而且那時候劉備還沒有認宗室呢。
各人地位不等,與劉備親疏不同,對劉備的稱呼也不一樣,以前在知道里做過一次,今天搜不到,故再細列如下:
劉備姓劉名備字玄德,名字是尊長或仇人叫的,另外劉備自稱時稱名,即備如何如何;而玄德這個字只能是別人對他的尊稱,是同輩或後輩對他的敬稱,不可自稱。
一、關羽張飛叫劉備“大哥”、“哥哥”;劉備進位漢中王及後來稱帝以後,他們叫大哥為漢王。按中國白話小說的流行模式,實應叫作王兄、皇兄。
二、破黃巾後劉備有功,玄德除授定州中山府安喜縣尉,那個傻督郵就稱劉備為“劉縣尉”,捱了張飛的打就喊劉備為“玄德公”。
三、陶謙一讓徐州時稱劉備為“公”,這是第二人稱時的尊稱,相當於“君”、“子”,就是今天的“先生”,與“君”“子”相比,是有所託負時用的比較重量級的尊稱。
四、陶謙二讓徐州時,陳登、靡竺稱劉備為“明公”,同上。表示歸屬意,你是聖明的長者,我是你忠實的跟班(臣、僕、臣僕)。
五、陶謙三讓徐州時,稱劉備為“玄德公”。陶謙對陳登、靡竺說話時稱劉備為“劉公”這是第三人稱。徐州百姓稱劉備為“劉使君”——使君是漢代對太守、刺史的通稱。本來太守是政府官員,不管軍事,刺史是監察官,也不管軍事,但是東漢末地方軍閥割據,中央管不了地方了,所以使君也代表某一州郡的軍政首長。百姓隱然把劉備當做徐州市軍政首長,這是劉備第一次擁有地盤,不過馬上被呂布奪雲了。這裡用意指劉備善良,呂布不義。
六、呂布投靠劉備時,與劉備友好時稱之為“賢弟”,生氣時則罵作“大耳兒”。
七、袁術派紀靈打劉備,紀靈罵劉備為“劉備村夫”,體現了紀氏的庸俗。呂布轅門射戟一段,調和劉備與紀靈,紀靈初見劉備,以為劉呂聯手害他,呂布答不是,紀靈又以為呂布聯合自己除劉備,時稱劉備“大耳兒”。
八、荀彧初見劉備,就勸曹操除之,認為劉備是英雄,此不是稱呼,但是鑑定合理。
九、劉備與呂布不和,曹操表奏劉備為豫州牧,從此劉備又多了一個稱呼“劉豫州”。
十、呂布白門樓一段,先是求劉備,稱之為“公”,繼之是怨劉備,罵作“是兒”,死到臨頭,最後罵劉備作:“大耳兒”。
十一、曹劉聯手除呂布後,曹操把劉備推薦給漢帝,查了宗譜,原來劉備是“劉皇叔”,封之為“左將軍”、“宜城亭侯”。故人有以人官職名來稱呼一個人的習慣,故而劉備一下子又多了幾個叫法。
十二、青梅煮酒時,曹操稱劉備,先是尊稱“玄德”,後又敬稱“使君”,前者顯得親切,是同學情誼,後者顯得推崇,是誇劉備英雄了得。聞雷失箸後,又說“丈夫也怕打雷嗎”,這裡就是曹操上當後對劉備的輕視的玩笑,相當於“漢子”、“爺們兒”。
不再一一列舉。總說吧:
劉備被本家劉表、劉璋稱作“賢弟”。
劉表之長子劉琦自然稱劉備為“叔父”。
劉備一顧茅廬時,自稱“漢左將軍宜城亭侯領豫州牧皇叔劉備”,後簡化為“劉備”二字。
劉備被司馬徽稱作“將軍”。司馬徽家小童稱之為“劉玄德”,非常符合身份。
夏侯敦去新野捉劉備,第三人稱為:劉備鼠非耳。
周瑜分析劉備是“梟雄之輩”——這也算作一個名字,第三人稱嘛!
魯肅來討荊州,諸葛亮向魯肅稱呼劉備分別為“吾主”、“我主人”,與魯肅立字據時稱劉備為“主人”“我主”等。稱孫權當......
劉備的稱號是什麼?
蜀漢昭烈皇帝劉備,字玄德,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與關羽、張飛一道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寨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二二一年,於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諡號昭烈帝,史稱為劉先主。
劉備有多少個稱呼?
劉備耳大,所以被呂布稱作“大耳兒”。曹操在白門樓殺呂布時,呂布大罵劉備道:“大耳兒最叵信者!”
張鬆稱劉備為“劉豫州”。這個稱呼的來源當然也是因為劉備曾被任命為豫州刺史的虛職。張鬆勸劉璋接納劉備時說:“劉豫州,使君之肺腑。”
徐庶和諸葛亮一開始叫劉備“將軍”。如《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時候說:“將軍豈願見之乎?”後來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勸劉備拿下荊州時說:“將軍豈有意乎?”
劉巴看不起劉備,稱劉備為“老兵”。劉巴說:“大丈夫豈與老兵同列?”
劉備進位漢中王后被臣下叫作“大王”。諸葛亮等一幫人在勸劉備稱帝時曾說:“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
劉備稱帝后,諸葛亮稱劉備為“主上”。例如諸葛亮在劉備夷陵之戰失敗後曾嘆息說:“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
劉備死後,被追諡為“昭烈皇帝”,所以後世人也稱劉備為“漢昭烈帝”。
劉備給趙雲什麼稱號.
劉備並沒有給趙雲任何稱號!
五虎將中排在老五的是人們比較喜愛的趙雲了。但是將趙雲排在末位無論如何都是不公平的。如果按資排輩,趙雲跟隨劉備這麼多年,怎麼說也不應該比馬超的地位低;如果按照戰功,趙雲南征北戰,有過單騎救幼主、截江奪阿斗以及漢中戰役中的空寨計這些不小的貢獻,大小戰功怎麼也不會比黃忠少。為什麼他卻受到了這樣的待遇呢?前面說過馬超和黃忠只是劉備的政治宣傳品,拔高他們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宣傳品的作用,因此就必須找出另一個有威望的人來做犧牲品了。關羽傲慢,張飛急躁,劉備自然是不會拿他們做犧牲品的,於是老實巴交、埋頭幹活的“老黃牛”趙子龍就成了最合適的人選。
趙雲的確老實,從不和別人爭什麼,劉備稱王時大封群臣把他排到五虎將老末,他沒有因此抱怨一句,還是一如既往地盡心盡力。群臣向漢獻帝聯名上表時,關、張、馬、黃都銜名在前,趙雲卻連簽名的資格也沒有,對這些,趙雲也一聲不吭。劉備稱帝后要攻打孫權,趙雲不但勸說無果,甚至連參戰的機會都被剝奪了。但到後來劉備兵敗如山倒的時候,趕來救駕的還是趙雲,而對原先的冷遇,趙雲還是一聲不吭。
劉備死後,趙雲跟隨諸葛亮北伐,這個幾乎每戰必克的悍將就因為在箕谷打了一個小敗仗而遭到了諸葛亮極為嚴厲的處罰,從“中護軍、鎮東將軍、封永昌侯”這個本來就不高的官爵降為“鎮軍將軍”,趙雲也沒有說什麼,最終帶著這個被貶的官位去世。
古代大將死了,皇帝一般都會馬上給一個諡號,表達一下對死者的敬意。但是趙雲去世之後,蜀漢小朝廷遲遲不給趙雲追諡,趙雲的兒子趙廣、趙統也默默忍受著這種不公正的待遇。要不是後來姜維他們實在看不下去而聯名上表的話,趙雲可能真的連個諡號也沒有了。活著的時候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死了也得不到應有的承認,趙雲的一生真是夠倒黴的。但他從不因此而埋怨什麼,史書上記載的都是他的豁達、膽識和高風亮節。蜀漢小朝廷也就是看準了趙雲這種性格,才敢一直放心大膽地欺負這個老實人。
趙雲最終被劉禪追諡為順平侯,“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三國志·趙雲傳》引《雲別傳》載後主詔書》)。這就是劉家人給趙雲的蓋棺定論,意思很明顯,就是說趙雲無論遭受到怎樣的不公道,都一聲不吭地默默承受,繼續幹好本職工作並且取得很好的成就。相比其他武將“剛”、“壯”、“烈”的諡號,趙雲的諡號更像是給文官用的,根本體現不出趙雲是一個驍勇的悍將,所以這個諡號也是很不公道的。
趙雲生前身後都沒有得到他應該得到的待遇,根本原因就是他太老實了,做人太厚道了。這種人如果在曹操或者孫權那裡肯定不會遭到如此冷遇,那兩位老闆還是懂得賞罰分明、不徇私情的,只可惜趙子龍一身是膽,偏偏要死心塌地跟著劉備,經受了一次又一次不公正的考驗,這樣忠心耿耿的將領固然值得敬佩,但是,或許也有些愚忠了吧?
劉備的綽號是什麼
赤羽營少帥
王者榮耀劉備滿級稱號叫啥
鷹眼的神射。。。對,這位仁兄說的太好了\^O^/
劉備的綽號是什麼
大耳賊,相傳,劉玄德的耳朵大異與常人。
其次,玄德乃是編草鞋為生的,所以有被
孟德稱為編屢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