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佛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晒佛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中國少數民族主要節日
民族 主要節日 時間 民族 主要節日 時間
阿昌族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五日 德昂族
潑水節 農曆四月十五日
會街節 農曆九月初十 東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潑水節 農曆二月二十九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撒神 農曆七月初一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嘗新節 農曆八月十五日 侗族
蘆壟節 農曆六月至九月
白族
三月街 農曆三月十五日 侗年 農曆十一月十九日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鬥牛節 農曆二月
漁潭會 農曆八月十五日 吃新節 農曆六月至七月
保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獨龍族
卡崔哇 農曆十月中下旬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俄羅斯族
復活節 公曆三、四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鄂倫春族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
布朗族
開門節 傣歷十二月十五日 鄂溫克族
米闊魯節 農曆五月二十二日
關門節 傣歷九月十五日 高山族
新年祭 農曆十二月
潑火節 農曆二月十九日 仡佬族
燈杆節 農曆正月初一
布衣族
六月六 農曆六月初六 仡佬節 農曆三月初三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嘗新節 農曆六、七月
四月八 農曆四月初八 拉祜族
庫扎節 傣歷三月
朝鮮族
元日 農曆正月初一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上元節 農曆正月初五 嘗新節 傣歷十二月
寒食節 農曆四月初五 黎族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 僳僳族
收穫節 農曆九月
哈尼族
十月節 農曆十月初一 澡塘節 農曆正月初三
六月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過年節 農曆正月初一
哈薩克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刀杆節 農曆二月初八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珞巴族
旭獨龍節 藏曆二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隆德節 藏曆四月
赫哲族
赫哲年 農曆正月初一 滿族
頒金節 陰曆十一月十三日
回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廟會 農曆四月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景頗族
目腦節 農曆正月十五日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克爾克孜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基諾族
打鐵節 農曆一月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火把節 農曆六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京族
哈節 農曆六月初十 諾勞孜 農曆正月初一
晒佛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曰
雪頓節是西藏、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省、區藏族人民的傳統宗教節日,大都在藏曆二月初、四月中旬或六月中旬舉行,具體日期各地不盡相同。
在藏語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頓”是“吃”、“宴”的意思,雪頓節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奶子的節日,因此又叫“酸奶節”。因為雪頓節期間有隆重熱烈的藏戲演出和規模盛大的晒佛儀式,所以有人也稱之為“藏戲節”、“晒佛節”。
雪頓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每年藏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傳統的雪頓節。在藏語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頓”是“吃”、“宴”的意思,雪頓節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奶子的節日,因此又叫“酸奶節”。因為雪頓節期間有隆重熱烈的藏戲演出和規模盛大的晒佛儀式,所以有人也稱之為“藏戲節”、“展佛節”。傳統的雪頓節以展佛為序幕,以演藏戲看藏戲、群眾遊園為主要內容,同時還有精彩的賽犛牛和馬術表演等。
節日活動的中心在拉薩西郊的羅布林卡。這裡從前是西藏地方政教首領達賴喇嘛的夏日園林。節日來臨,羅布林卡以及周圍的樹林裡,一夜之間便會湧現一座色彩鮮豔的帳篷城市,還形成幾條熱鬧繁華的節日市街,幾乎整個拉薩城都搬進了這片綠色天地,所有的人都在歌聲舞蹈中過著野外生活,深沉熱烈的歌聲伴著高原特有的樂器在樹影裡傳播,這是拉薩人最有活力的日子。
雪頓節起源於公元11世紀中葉,那時雪頓節是一種純宗教活動。民間相傳,佛教的戒律有三百多條,最忌諱的是殺生害命。由於夏季天氣變暖,草木滋長,百蟲驚蟄,萬物復甦,其間僧人外出活動難免踩殺生命,有違“不殺生”之戒律。因此,格魯派的戒律中規定藏曆四月至六月期間,喇嘛們只能在寺院待著,關門靜靜地修煉,稱為“雅勒”,意即“夏日安居”,直到六月底方可開禁。待到解制開禁之日,僧人紛紛出寺下山,世俗老百姓為了犒勞僧人,備釀酸奶,為他們舉行郊遊野宴,並在歡慶會上表演藏戲。這就是雪頓節的由來。
各民族節日有哪些?
蒙古族節日
編輯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此外還有祖魯節、麥爾節、祭敖包、打鬃節、那達慕、馬奶節等。
蒙古族年節
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而且“白”在蒙古人心目中具有“開元”之意。關於蒙古年節傳說不一。據史書記載,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漢族曆法,因此,蒙古族白月與漢族春節正月相符。這就是蒙古族過“春節”的由來。蒙古族年節,雖然與漢族春節時間一致,並吸收了一些漢族習俗,如吃五更餃子,放鞭炮等,但也保留了很多蒙古族傳統習俗。在農牧區,蒙古族在除夕之夜一般都要吃手扒肉、點篝火,以示閤家團圓,辭舊迎新。初一凌晨晚輩向長輩敬“迎新酒”,親朋間互贈哈達,恭賀新年吉祥如意。在整個白月(正月)裡,在草原上常會看到穿著節日盛裝的牧民帶著酒香和歌聲,和著馬蹄或汽車摩托車的伴奏,結伴走親訪友的熱鬧情景。
那達慕
蒙古語意為“遊戲”或“娛樂”。原指蒙古族傳統的“男子三競技”--摔跤、賽馬和射箭。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包括多種文化娛樂內容的盛大慶典活動和物資交流活動。歷史上的那達慕不受時間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軍隊出征、凱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慶典等場合舉行。今天的那達慕,在每年夏秋之交舉行,規模一般是看當年牧業的生產情況,小豐收小開,大豐收大開。活動內容除了傳統的“男子三競技”,還有文藝演出、田徑比賽和各類經濟文化展覽以及訂貨洽談、物資交流等。
馬奶節
蒙古族傳統節日。以讚頌駿馬和喝馬奶酒為主要內容,故名。主要流行於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和鄂爾多斯牧區。通常在農曆八月下旬舉行,日期不固定,為期一兩天。為歡慶豐收,彼此祝福,除準備足夠的馬奶酒外,還以全羊席等款待賓客,並舉行賽馬、請民間歌手演唱祝詞、向老懞醫獻禮和烏蘭牧騎文藝演出或放電影等活動。據傳,那達慕盛會即源於此。
祭敖包
蒙古族的傳統祭祀活動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其中祭敖包是各蒙古族居住地區普遍進行的祭祀活動。
“敖包”是蒙古語音譯,亦作“鄂博”、“腦包”等,漢語的意思為“高堆子”。原是指在遊牧交界之處及道路上用石塊或泥土堆積起來以作標記的石堆或土堆。正如《清會典》所記:蒙古“遊牧交界之所,無山無河為志者,壘石為志,謂之敖包”。後來逐漸被視為神靈的居所,被作為崇拜物加以祭祀和供奉。於是,原來的界標、路標就變成了祭祀山神、路神、村落保護神等神靈的場所。而且可以根據需要選址建造。過去內蒙各盟旗、蘇木和寺廟等都有自己公用的敖包,富裕的人家還建有家敖包,每座敖包還有各自的名稱。
敖包一般均建於地勢較高的山丘之上。多用石塊堆積而成,也有的用柳條圍築,中填沙土。一般呈圓包狀或圓頂方形基座。上插若干幡杆或樹枝,上掛各色經旗或綢布條。包內有的放置五穀,有的放置弓箭,有的埋入佛像。敖包的大小、數量不一。一般多為單個體,也有7個或13個並列構成敖包群的,中間的主體敖包比兩側(或周圍)的要大些。
過去,祭敖包活動多在農曆五至七月水草豐美、牛羊肥壯的季節進行。屆時,本蘇木、本旗甚至附近旗縣的群眾都紛紛扶老攜幼,攜帶著哈達、整羊肉、奶酒和奶食品等趕來敖包處。先獻上哈達和供祭品,再由喇嘛誦經祈禱,眾人跪拜,然後往敖包上添加石塊或以柳條進行修補,並懸掛新的經幡、五色綢布條等。最後參加祭祀的人都要圍繞敖包從左向右轉三圈,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兩旺。祭祀儀式結束後,還常常舉行賽馬、摔跤、射箭、投布魯等傳統體育活動。
朝鮮族
編輯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
各個少數民族都有哪些節日?
中國各民族的節日簡介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的建設中,逐漸形成了許多別具一格、絢麗多彩的民族節日,如:壯族的“三月三”歌節,滿族的“頒金節”,德昂族的“花節”等。這些節日都是民族風俗習慣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民族特點的主要內容與表現形式。它全面、集中、典型、形象地反映出了一個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質,性格特徵,理想願望,也是我們進行民族識別的標誌之一。下面我們將分別向大家介紹一些少數民族節日的情況。 春節將至,冬季也是許多民族休閒的時節,我們收錄一組“各民族的節日簡介”,供攝影者、出行者參考,供休閒者瀏覽;同時我們也希望會員及關注民俗事象的朋友提供更多更新的資料。 內蒙古: 蒙古族那達慕 吉林: 滿族的“頒金節” 黑龍江: 達斡爾人吃年豬 鄂倫春族“篝火節” 赫哲族的節日 浙江: 畲族祭祖公圖 山東: 膠東蓬萊的\\"漁民節\\"(組圖) 湖北: 土家族的“納頓”節 土家族的“端午節” 土家擺手節 湖南: 苗族的鬥牛盛會 瑤族牛生日 土家族一個年分兩次過 廣西: 苗族\\"芒哥\\"節 苗族鬥馬節 京族哈節 壯族青蛙節(組圖) 壯族“三月三”民歌節 仫佬族的依飯節和走坡節 瑤族的開唱節和嘗新節 海南: 黎族的“三月三” 海南黎族軍坡節(組圖) 四川: 僳僳族的梳頭比賽 苗族的踩山節 羌族的年節 藏族的\\"郎扎熱甲\\"節 貴州: 苗族三月三(組圖) 小花苗跳花場(組圖) 臺江鬥牛節(組圖) 撩人心緒的\\"姊妹飯\\"(組圖) 苗族的吃新節和龍船節 苗族的拉鼓節 仡佬族拜樹節 仡佬族的吃蟲節 水族人民的“端節” 布依族的“牛王節” 侗族的節日 雲南: 阿昌族的“會街節”和“窩樂節” 白族的各種節日 白族過年唱\\"歌聯\\" 德昂族的“花節” 獨龍族的“卡雀瓦” 怒族仙女節 彝族虎笙節 彝族插花節(組圖) 彝族盛會“火把節” 景頗族的“目腦縱歌”節 僳僳族的澡塘盛會 “三朵節”——納西族的象徵 普米族的節日 哈尼族的節日 傣族的“潑水節” 西藏: 藏族晒佛節 藏族沐浴節 雪頓節採風 藏曆年的團圓飯 甘肅: 東鄉族開齋節 青海: 土族波波會 臺灣: 高山族節俗
雪頓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雪頓節是藏族節日
雪頓節每年藏曆六月底七月初舉辦,是西藏傳統的節日。在藏語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頓”是“吃”、“宴”的意思,雪頓節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奶子的節日,因此又叫“酸奶節”。因為雪頓節期間有隆重熱烈的藏戲演出和規模盛大的晒佛儀式,所以有人也稱之為“藏戲節”、“晒佛節”。
雪頓節和古爾邦節分別是哪兩個民族的節日
古爾邦節又稱為開齋節
是穆斯林的節日。我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主要又:維吾爾,回,塔吉克,烏茲別克,哈薩克等
雪頓節是藏族的傳統節日
除此之外,一些信仰藏傳佛教的蒙古族也過這節
舉出四個少數民族的節日並11介紹
藏族
雪頓節:藏曆六月底七月初,習俗:晒大佛、跳藏戲、過林卡
晒佛節是西藏、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省、區藏族人民的傳統宗教節日,大都在藏曆二月初、四月中旬或六月中旬舉行,具體日期各地不盡相同。
在藏語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頓”是“吃”、“宴”的意思,雪頓節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奶子的節日,因此又叫“酸奶節”。因為雪頓節期間有隆重熱烈的藏戲演出和規模盛大的晒佛儀式,所以有人也稱之為“藏戲節”、“晒佛節”。
2006年5月,西藏自治區申報的雪頓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水族
端節: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習俗:銅鼓舞、對歌尋偶
端節是水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水語稱“藉端”、“過端”。依據水族典籍水書、水歷的規定,端節在水族曆法年底、歲首的谷熟時節舉行,時值大季收割、小季報告團種的年終歲首階段。因此,端節是辭舊迎新、慶賀豐收、祭祀祖先和預祝來年幸福的盛大節日。節期正對應農曆的八月至十月。
布依族
牛王節:四月八日,習俗:吃牛王粑、給牛散食、歌舞
四月初八(農曆)一早,早晨6點剛過,就舉行了盛大的“祭牛王”活動。德高望重的布依族老人用豬頭、雞、酒、香紙祭拜牛王,為慶祝活動拉開了序幕。年輕漂亮的布依族姑娘和小夥身著盛裝,熱情的守候在寨門前,為前來參加活動的每一位客人獻上精心釀製的美酒。中午時分,嗩吶、鞭炮齊鳴,掀起了慶祝活動的高潮,布依族人為每一頭辛勤勞作的耕牛佩戴上鮮豔的紅花,用精心製作的花米飯和新鮮的青草慰勞耕牛,並在村內舉行了盛大的遊行儀式。各界人士佇立路旁,看著每一頭耕牛興高采烈地從身旁走過,不禁拍手叫好。隨後,在寬闊的廣場上,舉行了大型文藝表演。來自各地的布依族同胞用歌聲、舞蹈把慶祝活動推向了最高潮。
“四月八牛王節”是布依族人民為慶賀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豐衣足食,讚美牛無私奉獻的節日。
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習俗:物資交流、賽馬、賽龍舟、歌舞
三月街又名“觀音市”,是白族盛大的節日和街期。每年夏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點蒼山腳下舉行。最初它帶有宗教活動色彩,後來逐漸變為一個盛大的物資交流會。明清時期,四川、西藏、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貿易。它不僅是個交換場所,還是表演各種舞蹈和賽馬、競技的園地。
雪頓節是什麼族的節日?
雪頓節……藏族
“雪頓節” 每年藏曆七月一日,原意為“酸奶宴”,屆時家家都要製作大量的酸奶食用,後來又增加了演藏戲的內容。埂頓節很多人都要提酥油筒、茶壺、保溫瓶,帶上食品到風景優美的地方飲茶喝酒。
學頓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雪頓節是每年藏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傳統的節日。在藏語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頓”是“吃”、“宴”的意思,雪頓節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奶子的節日,因此又叫“酸奶節”。因為雪頓節期間有隆重熱烈的藏戲演出和規模盛大的晒佛儀式,所以有人也稱之為“藏戲節”、“晒佛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