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地位有什麼用?
請問給市場經濟地位有什麼作用?
對市場經濟國家,其出口產品成本可以以本國成本進行計算,否則應當以一個被認可的第三國作為標準。由於中國人工成本遠遠低於同樣條件的其他國家,就可以以很低的價格出口貨物,而不會被認定為傾銷。
比如中國生產一套產品成本30美元,就可以以31美元賣出,但如果沒有市場經濟地位,成本核算就要以差不多的其他國家的成本計算,他們光人工工資就得有100美元,31美元的價格就屬於傾銷。
什麼叫市場經濟地位 10分
市場經濟地位是反傾銷調查確定傾銷幅度時使用的一個重要概念。也就是說完全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就具備市場經濟地位,而“非市場經濟”國家就不享有市場經濟地位。
市場經濟判斷標準,一是判斷一個國家市場經濟在全國經濟中的重要性,二是看一個國家政府對於經濟的干預程度。當一個國家壟斷經濟佔主導,或政府幹預經濟過多時,就不能認定為市場經濟。
獲得市場經濟地位或被貿易對象國認可為市場經濟的國家,其在國際貿易中被反傾銷調查時,是使用本國的原始數據;而非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被反傾銷調查時不使用出口國的原始數據,而是引用與出口國經濟發展水平大致相當的市場經濟國家即替代國的成本數據來計算所謂的正常價值,並進而確定傾銷幅度。
“市場經濟地位”對中國有何意義
無論歐美採取哪種方式,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市場經濟地位”並不是中國企業免受貿易保護壁壘,減少反傾銷調查的“救命稻草”。歐美將“發明”其他新方式繼續保護其工業企業和勞動就業。中國應該淡化其賦予“市場經濟地位”的政治含義,不要過分政治化美國和歐盟是否給予“市場經濟地位”的決定,而把它僅僅看做WTO下的一個政策工具。不能因為歐美在“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的“耍賴”,耽誤了推動國企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業。
今年5月,歐洲議會議員以壓倒性票數通過了一項非立法性決議,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國入世十五年後,圍繞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新一輪博弈正式拉開帷幕。據最新消息透露,歐盟委員會正在起草一個關於反傾銷法規的整體法案,以應對中國議定書的某些條款將在12月到期。
歐美集體耍賴
根據15年前簽署的入世協定,中國到2016年年底可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但5月12日,歐洲議會全體會議通過一項非立法性決議,反對承認中國市場地位,決議表示,歐盟一些企業和工會組織擔心歐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後,將有更多中國商品進入歐盟市場,從而威脅歐盟企業生存、影響歐盟就業。雖然議員的投票結果不具約束力,但這更代表了一種情緒,即歐洲人認為,歐洲失業率升高是因為來自中國國有企業廉價產品的衝擊。數據顯示,歐盟現有的73項反傾銷措施中有56項都應用於來自中國的進口;當前有52項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手段正在執行中,佔歐盟從中國進口總量的1.38%,案件涉及的主要產業包括鋼鐵、機械、化工和陶瓷。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歐洲各國圍繞這一議題立場分化。例如,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傾向於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立場。英國、荷蘭、比利時則支持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待遇。德國的態度顯得至關重要,但目前,其態度模稜兩可。如果歐盟委員會想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最終還是需要議員的認同。決議表明,歐盟如今不想履行承諾,各國也從遮遮掩掩猶豫不決到表態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相對於歐盟的大張旗鼓,美國在背後的小動作不斷。美國公開反對按時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並且不斷在這個問題上和歐洲加強“協調”,變向對歐洲施壓。5月18日,美國將進口自中國的冷軋扁鋼最終進口稅率提高至522%,關稅將使中國製造的冷軋扁鋼產品價格提高逾五倍,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瞭美國的態度。5月底,美國反對張勝和繼續擔任WTO的仲裁官員,據瞭解張勝和之前在涉及中美之間問題的裁決時,結果利於中國的相對較多。美國已經開始佈局為年底耍賴做準備。據《產經新聞》6月19日報道,美國和歐盟的官員表示,市場經濟國地位不會按照WTO的協議規定自動給中國,因為中國的鋼鐵等基建材料的傾銷、以及中國行政干預市場上根深蒂固的弊病。
什麼是市場經濟地位
市場經濟地位是一個名號,其實質性的影響體現在反傾銷、反補貼訴訟過程中的法律成本上。反傾銷案發起國如果認定被調查商品的出口國為市場經濟國家,那麼在進行反傾銷調查時,就必須根據該產品在生產國的實際成本和價格來計算其正常價格;如果認定被調查商品的出口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將引用與出口國經濟發展水平大致相當的市場經濟國家的成本數據來計算所謂的正常價值,並進而確定傾銷幅度,而不使用出口國的原始數據。如20世紀90年代,歐盟對中國的彩電反傾銷,就是將新加坡作為替代國來計算我國彩電的生產成本。當時,新加坡勞動力成本高出中國20多倍,中國的產品自然被計算成傾銷。由於WTO將“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的自由裁量權留給了WTO成員,導致WTO成員對“市場經濟國家”法律定義不一致。因此,認定一個國家是不是市場經濟國家更多是一個政治問題,是利益權衡和討價還價......
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有什麼影響
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市場經濟地位深刻影響中國被“反傾銷”成功概率
2001年12月,我國成功加入了WTO。十五年來,中國和全球都享受到了中國“入世”所帶來的巨大紅利。然而,遺憾的是,作為我國入世當初的未盡事宜之一,就是我國當時並未被承認“市場經濟地位”,由此導致在過去十五年裡頻繁遭遇“反傾銷”等非關稅壁壘。
客觀來說,是否會遭受“反傾銷”,與是否具有市場經濟地位本身並無直接關係,然而市場經濟地位之所以重要,則是因為反傾銷能夠成立的必要前提是:從反傾銷發起國的角度來說,是其進口商品的價格低於其“正常價值”。在進口價格已定的前提下,如何確定“正常價值”就是能夠成功立案的關鍵:非市場經濟國家不能使用本國國內同類產品的價格作為“正常價值”,而只能任由調查發起國選用替代國同類產品價格作為“正常價值”,由此導致不具備“市場經濟地位”國家的出口商品事實上更高概率被他國成功“反傾銷”。
無法“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
為查明中國是否能夠在2016年“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筆者查閱了我國在2001年入世時簽署的初始協定《中國加入WTO議定書》。與之相關的爭論點集中於條款15(Price Comparability in Determining Subsidies and Dumping)。該有關市場經濟地位與價格可比性、傾銷、補貼的條款如下:
第15(a)(i),如果中國生產者在被調查後能夠證明該產業(industry)在製造、生產和銷售該產品方面滿足市場經濟條件,那麼WTO成員國須使用中國本地商品價格/成本作為參考、進行價格比對。
第15(a)(ii),如果中國生產者在被調查後無法明確證明該產業在製造、生產和銷售該產品方面滿足市場經濟條件,那麼WTO進口成員可以使用不依據與中國國內價格或成本進行嚴格比較的方法。
第15 (d),一旦中國根據該WTO進口成員國的國內法證實其是一個市場經濟體,那麼,條款15(a)項的非市場經濟條款不得再對該部門或產業適用。對於非市場經濟國家,在進行反傾銷調查時,不用該國的實際價格,而採用被認為是市場經濟國家的第三國(替代國)的價格數據作為正常價值。當然,無論如何,第15(a)(ii)條款都將在15年後自動到期。
根據上述條款,可以明確的是:我國無法在2016年12月加入WTO十五週年到期後“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地位;只是不管中國是否能夠證明自己滿足市場經濟地位,在十五年後(即2016年12月11日),WTO成員國都不能繼續使用“替代國價格”作為參考;但問題是,WTO也沒有在這份締約文件中明確,十五年之後若中國仍未獲得市場經濟地位,該如何處理?由此,恐怕2016年之後也就並不一定如我們所願的會使用我國本土價格/成本進行考量。
該條款到期後,我國出口商仍將面臨兩種情況:
第一種,中國出口商在調查時被證明符合市場經濟條件,那麼可根據上述15(a)(i)條款(該條款始終成立),WTO成員國須使用中國本地商品價格/成本作為參考、進行價格比對。進而降低“認定傾銷”可能,有利於我國出口企業。
第二種,中國出口商在調查時無法明確證明其符合市場經濟條件,那麼由於在上述15(a)(ii)已被廢除的情況下,如何比較價格暫不可知。
歐盟法律人士對此的觀點是,該條款(即第二種情況)在當初就是有意嵌入的,以便給未來留下談判的空間。這種可能的確無法排除,因為早在中國加入WTO之前的1998年4月27日,歐盟就通過了第905/98號條例即“歐盟對華反傾銷市場地位問題的修正案”,把中國從非市場經......
什麼是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啊
要想弄明白什麼是完全市場經濟地位(Full Market Economy Status),首先要弄明白什麼叫完全競爭(perfect
competition)。越是接近完全競爭的市場條件,那麼就越接近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完全競爭有幾個特徵:
其一,買賣雙方無限多,產品同質性很強;廠商對價格沒有控制力;其二,市場沒有準入和準出障礙;其三,市場信息很完全。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下,交易成本,相
對很小,市場很規範,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假設:越是接近完全競爭市場,市場越是飽和,從而交易成本很小,而且牟取暴利幾乎不會成為可能。因此反過來
說,誰要是想賺錢或者說牟取暴利,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那就是說要麼成為壟斷寡頭,要麼高差異化產品,要麼利用通信信息不對稱賺錢,利用地區價格差異來賺
錢,投機倒把和國際貿易就是這一種方式。
“市場經濟地位”對中國來說到底有什麼意義
無論歐美採取哪種方式,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市場經濟地位”並不是中國企業免受貿易保護壁壘,減少反傾銷調查的“救命稻草”。歐美將“發明”其他新方式繼續保護其工業企業和勞動就業。這對飽受經濟低迷困擾的歐盟和煽動貿易保護主義的特朗普顯得尤為有吸引力。套用最新流行的一句話“鐵打的福原愛,流水的大魔王”,這同樣是“鐵打的貿易保護,流水的保護措施”。中國也應該淡化其賦予“市場經濟地位”的政治含義,不要過分政治化美國和歐盟是否給予“市場經濟地位”的決定,而把它僅僅看做WTO下的一個政策工具。不能因為歐美在“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的“耍賴”,耽誤了推動國企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業。
市場經濟地位為什麼重要
市場經濟地位(Market Economy Status,簡稱MES)是一個經濟學上的名詞,它表示一個國家的市場經濟的狀況。按照一個國家市場經濟在全國經濟中的重要性,以及國家政府對於經濟的干預程度,一般可區分為完全市場經濟國家和非市場經濟國家。此外,市場經濟地位是反傾銷調查確定傾銷幅度時使用的一個重要概念。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政府一直在努力爭取國際貿易各國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將有利於中國外貿進出口的發展。
自2016年初以來,歐盟的28位委員首次討論了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議題。面對中國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協議而要求歐盟取消貿易壁壘的訴求,歐盟委員會與工業界及其貿易伙伴進行了磋商。一些反對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提出的理由是,數量眾多的中國出口製成品受益於國家補貼,因此形成價格成本優勢,造成市場不公平競爭……
是否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這不僅僅是對WTO協議相關條款理解分歧的問題,也不僅僅是國際貿易的衝突與協調問題,同時也是國家間乃至經濟體間的利益博弈問題。不過,WTO框架下所謂市場經濟地位,其實也不止是國家間和經濟體間貿易互惠的符號,也是對“市場經濟”所涵蓋的經濟體系、制度以及規則和價值歸屬的認同。從這個意義上講,在“市場經濟”這個統一規則下進行的國際貿易,是對參加貿易的各國相對最公平的國家間和經濟體間的貿易。
如果西方國家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有什麼好處?
國,歐盟,日本,加拿大等等,其實大部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都不承認的
所謂“市場經濟地位”概念,是一個主要針對於企業而非國家的反傾銷和補貼條款。在企業面對反傾銷調查時,可以通過證明其公司完全按照市場機制運營,來避免歧視性待遇.
近年來,中國經濟崛起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在這個崛起的過程中,中國必須準備進入一個國際貿易摩擦的多發時期。這種國際貿易摩擦有多種表現形式,有的強調匯率升值的壓力,有的強調反傾銷,有的是環境與企業的社會責任等非貿易壁壘,還有就是最近討論得沸沸揚揚的“市場經濟地位”。
為什麼中國能以一個“非市場經濟”的國家身份加入到“世界貿易組織”中呢?事實上,這是中國入世談判的一個遺留問題。世界貿易組織中的相關協議中很少對“市場經濟”做出過定義,更沒有將“市場經濟”作為相關國家加入到WTO組織的一個必要的條件。當時中國旨在打破5年內,美國可以繼續將中國視為非經濟市場國家,從而維持入世前相對不利的反傾銷的機制,即第三國的替代制度。在嚴格意義上說,這種規定本來就違反世貿的基本原則。或許從那一天起,就為之後“是否承認市場經濟地位”這一問題埋下了伏筆。在這一條款下,世貿組織成員對華反傾銷調查中傾銷幅度的確定,在中國未獲得“市場經濟地位”時,反傾銷案件發起國可任意選擇某一替代國該商品的成本數據計算正常價值,確定傾銷幅度,而不使用我國企業自身的數據,這樣往往導致傾銷幅度易被高估,傾銷判定容易成立,從而使中國企業遭受不公平待遇。
無論是從國際公認的標準測算,還是從中國自身的市場化進程來看,中國都應算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市場化國家。但未“入市”,不能不使人想到其中顯然摻雜了相當成分超越經濟標準的政治意義。將“政治理念”人為地加入到經濟評價體系中的做法,這只不過是當前國際經濟遊戲中的“故伎重演”而已。
歷史上早在上世紀70年代,前南斯拉夫被歐盟認可為市場經濟的一個“決定性”影響的因素便是政治,再聯繫到上世紀90年代部分轉軌的東歐國家乃至俄羅斯,對關於其判斷市場經濟標準的嚴肅性和科學性被“政治化”掩蓋的做法可見一斑。因此,即使是最為純粹、最為信仰自由市場理念的學者,在中國的“非市場經濟地位”這個問題上也不能不承認,這個問題已不再是一個侷限在經濟指標測度的學術問題,而是涉及各方現實利益的政治問題。
從2003年的4月14日,新西蘭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起,隨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吉爾吉斯等國家也相繼承認。但是,對於全球國際貿易具有極大影響力的美國和歐盟則依然持有令人意味深長的消極態度。英國《金融時報》2004年6月28日報道,歐盟已經決定,將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歐盟委員會在這份長達15頁的過渡性評估報告強調,中國政府迄今只滿足歐盟制定的五個標準中的一個,即“在與私有化相關的企業運作中沒有政府引起的扭曲現象”及“沒有易貨貿易”,但是在另外四個問題上沒有達到標準,即:政府對經濟施加影響的程度;為確保適當的公司治理而制定的透明和非歧視性公司法的存在和實施;為確保財產權與破產法體制的運作而制定的一套有效透明的法律的存在與實施;以及一個獨立於政府而運作的、真正的金融業。
可以肯定一點,到目前為止,連歐盟內部也未必能夠給予這些標準以具體的、能夠得到廣泛認同的解釋,即使中國目前滿足了這些要求,歐盟還可能會找出新的用於進行國際貿易摩擦的手段和工具。
這是一場利益的遊戲,我們要有耐心,有智慧,因為從目前的趨勢看,中國的崛起會伴隨著這種徒然增大國際貿易成本的遊戲,我們要爭取成為這種遊戲的熟練玩家才行。...
承認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是什麼意思?
舉個例子,我是種菜的。我把青菜種好了以後挑到城裡去賣。如果廣大市民覺得青菜好,那賣的價錢就高一些。如果沒什麼人買,那賣菜的人只能降價,以求把青菜賣出去。青菜價格多少,由市場決定,這屬於市場經濟。如果價錢統一,政府說,10塊錢1斤,價錢多少,賣菜的說了不算,買菜的廣大市民說了也不算,什麼都是政府說了算,這是計劃經濟,也屬於“政府經濟”。如果中國市場,物價、房價或其他行業價錢由市場完全決定,這就叫完全市場經濟,以前改革開放前屬於“計劃經濟”。目前我國市場屬於半市場半計劃經濟,為何這樣說?半計劃是因為國家有5年規劃等等,半市場是因為國家又開放一些不太重要的行業讓老百姓搞,就這些。
經濟地位是什麼
市場經濟地位(MarketEconomyStatus,簡稱MES)是一個經濟學上的名詞,它表示一個國家的市場經濟的狀況。按照一個國家市場經濟在全國經濟中的重要性,以及國家政府對於經濟的干預程度,一般可區分為完全市場經濟國家和非市場經濟國家。
此外,市場經濟地位是反傾銷調查確定傾銷幅度時使用的一個重要概念。反傾銷案發起國如果認定被調查商品的出口國為“市場經濟”國家,那麼在進行反傾銷調查時,就必須根據該產品在生產國的實際成本和價格來計算其正常價格;如果認定被調查商品的出口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將引用與出口國經濟發展水平大致相當的市場經濟國家(即替代國)的成本數據來計算所謂的正常價值,並進而確定傾銷幅度,而不使用出口國的原始數據。如20世紀90年代,歐盟對中國的彩電反傾銷,就是將新加坡作為替代國來計算我國彩電的生產成本。當時,新加坡勞動力成本高出中國20多倍,中國的產品自然被計算成傾銷,這對中國十分不利。
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政府一直在努力爭取國際貿易各國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將有利於中國外貿進出口的發展。但由於其他世貿成員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使得中國企業在應訴國外反傾銷調查時處境極為不利,不但敗訴率高,而且被裁定的傾銷稅率也讓很多企業難以承受。最重要的是,不承認中國為市場經濟國家的規定嚴重背離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現實,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