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錢和大樣有什麼區別?
母錢還是大樣
不是母錢。是否大樣需要尺寸。目測是寶源的一個嘉慶但不是大樣的那種版。
有母錢大樣嗎? 10分
母錢沒有,大樣的話你可以自己量,直徑在27MM以上的都是,以下的不是,不過不包括順治和康熙。
有母錢大樣嗎?總價值多少。
應該有
雕母錢與母錢怎麼區分
雕母錢比母錢直徑略大,錢文更清晰,沒有流銅至於這方面的參考書,向你推薦《雕母祖錢鑑賞》,包含作者龔偉幾十年所藏的雕母祖錢實物38枚,其中有流通幣雕母祖錢,也有非流通幣雕母祖錢。這本書具備一定的含金量,值得一看:www.amazon.cn/...U57LR8
銅錢的:雕母,母錢,大樣,具體是怎麼回事?誰能具體的解釋一下。
祖錢(雕母錢):以官錢局的雕刻工匠依據鑑定通過的錢樣為範本,用優質黃銅精工雕鑿而成的模子。祖錢文字纖細而挺括,筆劃很清晰,地章光潔平整,絕無粘連模糊之處。從細部看祖錢還保留著手工鏤刻的痕跡。祖錢送朝廷審定合格後,由官錢局開始翻鑄,第一次翻出來的錢稱為鑄母錢。母錢(鑄母錢):由祖錢翻鑄而成,較好地保留了祖錢的氣韻,故質地厚重,做工較為精緻,即使有一些微疵,經過修整後也完全可以鑄出合格的子錢,母錢的主要特徵是外徑和厚度稍大於常品(子錢),但略小於祖錢。母錢銅質精良,也優於常品,內外輪廓較為光潔,由於經過冷加工,錢面上會有銼磨的痕跡,錢的邊緣上還保留有拔模的斜度。
樣錢:由朝廷頒發或各省提供的符合法規標準、供鑄錢機構參照的樣品錢,樣錢系初鑄準錢,是新鑄錢中的精品,銅色符合標準,分量十足。
古幣"大樣錢"是什麼意思?
直徑小於49釐米的是為小樣 大於50釐米的 是為大樣
更多信息可以登錄博寶藝術網看看。
如何辨別古錢幣中的母錢和大樣錢
這個嗎 很難說 呵呵 需要有很多的經驗滴 不是隨便幾句話就能說明白的
我實際也不會 但是我知道這不是隨便就能學會滴
哪個是母錢大樣
直徑多少
這個是不是母錢?
這個不是母錢;
什麼是母錢?母錢是什麼意思?
母錢是古時翻鑄大量錢幣時,中央和地方財政所製作的標準樣板錢。母錢作為樣板的用途,可分為三種,即錢樣、雕母錢和鑄母錢。
錢樣是根據錢幣的設計,用錫、象牙或紅木等材料精心雕制的錢幣實物樣板,它的用途是呈送朝廷,供皇帝審定。從嚴格意義上講,錢樣還不能算作錢幣,因為它只作為送審報批的實物圖樣,不能流通。錢樣是給皇帝審定用,一類錢幣的錢樣理論上應該只有一枚,所以數量極為稀少,一般在交易市場上幾乎不能見到。
雕母又叫祖錢,是按照朝廷規定的規範性錢幣,面、背要求很嚴格,而且請當時最有名的書法家或者是皇帝本人來寫錢文,用銅塊或錫、鉛塊直接雕刻成錢的模子。現存最早的雕母錢,是南京博物院所藏的明代嘉靖“通寶當十”雕母大錢。
鑄母錢也稱樣錢,是用雕母錢翻砂鑄成的,是正式大量鑄造流通錢幣之前鑄造的樣品。清代的樣錢分為兩種:一種是部頒樣錢,另一種是進呈樣錢。上海博物館藏有一枚被鑑定為鑄母錢的唐代“乾元重寶”,表明當時已經開始使用母錢翻砂法的鑄造工藝,這種工藝直接影響到以後歷代鑄幣技術。
雕母和鑄母的區別,最明顯表現在錢幣的文字內容上,雕母錢文精美,字口深峻,每個字的筆劃都非常清晰,絕無粘連模糊,而且筆劃比同版本的流通錢要細瘦,從細部看還保有手工鏤刻的痕跡。鑄母錢的錢文筆劃也非常清晰,紋路較為挺拔深峻,但因為鑄母錢是翻鑄所成,為了使它的外緣輪廓和內廓穿口光潔,一般會經過冷加工,因此錢面上還會有銼磨的痕跡,並且錢的邊緣上還保留有拔模的斜度。
根據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的記載,利用鑄母錢翻砂鑄錢,大致工藝如下:用4根木條作空框,中間填上土,上面放若干雕母錢,再把同樣一框合在上面,即成錢的背面,這樣完成數十框,上面留出澆口,用繩捆緊加固,將熔化的銅液澆灌進去,待冷卻後開框,則成樹枝形的錢,然後逐一截斷磨銼加工,便完成了一枚枚銅錢,也就是行用錢。
鑄母錢與行用錢的明顯區別,是錢幣的大小和厚度有區別。由於古時翻鑄錢幣採用刻模灌鑄的方法,因此製造出來的行用錢的體積會比作為刻模樣本的母錢稍小。鑄母錢的大小、厚度都超出常品。在錢幣的收藏中,首先要留神體積超出常品的大錢,其次要注意分量異於常品的厚重錢。
鑄母錢不像出名的錢幣名貴珍品,它往往混跡於常見的行用錢之中,而且過去的集藏者沒有足夠的重視,因此不乏有撿漏的可能。由於鑄母錢的材質都異於常品,所以品相一般較好,但是由於數量稀少,專家提醒鑑別鑄母錢還得從做工、體積上多下工夫,不要簡單將品相好的錢幣當成鑄母錢 。
母錢這個概念是需要區別來對待得的。第一類的母錢是實際重量超過子錢,所以有比子錢高的實際價值。第二類是子錢和母錢相差無幾。一般來說無論是哪一種,子錢和母錢的關係都是極其複雜的,這裡面存在著古代經濟中貨幣思想的全貌。
母錢的特點
1、任何清母錢都不修地章。所有修過的都可以認定是後刀!
2、所有的母錢都不修文字。同治錢有例外,故宮惟獨沒有同治錢雕母,只有一些木樣,經過考察,確認這些就是鑄錢的祖錢,在當時的背景下同治朝的鑄造有別於前朝。到光緒時又改回來了,但具體原因,我沒有精力再去考證,而故宮的錢幣也確實沒人整理。在其他博物館見到過同治雕母,多數是不開穿的,從銅質到風格和那些真正的相去甚遠!肯定不到代!
大家可以注意一下真正的同治母錢,看是不是文字比較粗,沒有纖細高挺的字鋒,看看它和光緒母錢是多麼大的區別!因為木做的雕母不能象銅雕母一樣雕到那麼精細,是木頭的材質木纖維決定的!這樣的木雕母鑄造的母錢文字就更粗了,再鑄子錢,效果更差,所以有些同治的母錢鑄工當時就對文字加以修理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