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理解學生?

General 更新 2024-11-20

教師如何瞭解學生

老師只有充分全面地瞭解自己的每一個學生,才能在教育教學和生活中因材施教,更好地去引導和幫助他們。那麼做為一名小學教師應如何去了解學生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條途徑: 一、通過觀察去了解學生。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課外的學習生活中,老師都要留心觀察學生,注意他們的情緒變化,“有諸內,必行於外”。小學生對外界事物反映比較敏感,喜怒哀樂都掛在臉上,表現在行動上。當老師發現時,應與之進行談話交流,進行全面的瞭解,隨之進行引導和幫助。還有,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才能很好的引導和發展他們的興趣。 二、通過週記去了解學生。我們習慣中只有班主任才讓學生寫週記,其實,每一位科任老師都可以去讓學生寫週記。要讓學生不覺的有寫作壓力,也不要把它當做一篇作文來寫,而是很自然地把自己想說的用筆寫下來,包括自己心裡不開心的事,看到的等。記得有一次,我有一名學生平時學習認真積極、課堂活躍、肯發言,但有幾天她低著頭,趴在桌子上,下課後我和她談話,她低著頭,默不作聲。後來通過週記我才知道,是父母在鬧彆扭,影響了她。讓學生寫週記可以成為師生間感情交流的紐帶——為學生架起一座心靈之橋,有利於老師及時瞭解學生的喜怒哀樂及他們校內外的生活情況。 三、通過課下交流去了解學生。課下交流是增進師生情感,瞭解學生的重要途徑。有時你會發現課堂上不愛說話的學生,課下很活躍、健談。因為課下的環境氛圍很輕鬆,使老師和學生都褪去了師與生的角色意識,師生的心靈更容易貼近,更容易溝通。他們會告訴你,你的課哪裡沒聽懂,喜歡那一種教學方法等。所以老師要“蹲下來看孩子”,常常走到學生中間去,走到學生心靈中去,這樣有利於老師更準確的瞭解自己的學生,建立和諧良好的師生關係。例如,最近我發現班上部分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看起來很疲憊,通過課下交流了解,我才知道,原來大部分學生家裡,因為父母在外打工或在田裡幹農活,學生放學回家後要幫家裡幹家務,洗衣物等,晚上還要做作業,影響了休息。所以我們要以學生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瞭解孩子。 四、通過家訪去了解。家訪是溝通家庭和學校,家長和老師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記得我有一個學生,有幾天老是遲到,我曾幾次和他交流、談話問其原因,也沒有結果。後來我通過家訪才知道,父母在外打工,家裡只有奶奶和他,家裡還餵養著一頭牛、兩頭豬,這幾天他的奶奶病了,早上要照顧奶奶……,所以他才遲到了。需要注意的是,家訪時一定要講究方法。 五、通過班委會去了解學生。老師要經常召開班幹部會,與班幹部進行交流,瞭解學生情況。做為班幹部的學生,和同學相處的時間要比班主任長,他們是同齡人,對學生們的紀律、衛生、學習上課、生活等方面的瞭解比較全面一些。和班幹部談話時,要營造和諧輕鬆的談話氛圍,不要讓班幹部談話時感到有壓力,這樣我們才能夠把他們瞭解的真實情況說出來,通過與班委會成員的交流,老師瞭解的情況就更真實全面了。 六、通過與科任老師的交流去了解學生。大部分的小學生都有自己喜歡的一門課程,有的喜歡語文數學,有的喜歡美術音樂,有時喜歡那個老師,就會喜歡那個老師上的課。學生與個任課老師會經常接觸,通過與各任課教師的交流,聽取學生在他們課堂上的表現,和他們對學生的看法是否和自己的一樣,這樣更有利於瞭解學生。 總之,瞭解學生的方法和途徑很多,總的來說就是直接瞭解和間接瞭解。老師要把握時機,注意方法,儘可能全面細緻的去了解自己的每一個學生,這樣才能更好的搞好我們的教育教學,更好的“因材施教”,更好地引導塑造我們的學生,才能使每一個花朵——學生都能健康、快樂的學習成長,成為祖國未來的棟樑。

教師如何做到理解和尊重學生

作為一個教師,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相當重要。一、首先我認為教師要優化自身形象;二、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三、須樹立寬廣的服務觀;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學生的智力、潛能開發。通過學校開展的政治學習,我提高了認識。尤其是在師德師風學習中我記下了一句話,教育孩子的前提是要了解孩子,瞭解孩子的前提是要尊重孩子,感觸很多,作為一個教師,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相當重要。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不少學生因為教師的誤解而氣憤的不能自已,甚至由此記恨教師,放棄該教師的這門學科的學習。如果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麼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目前,我認為影響師生關係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其實教師都是本著教書育人的態度來要求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女子來看待,基於恨鐵不成鋼的想法。教師希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達到他們所期望的目標。為此,我覺得應主要做到以下幾點:一、首先我認為教師要優化自身形象,從樹立以德立教,率先垂範,嚴於律己,無私奉獻的教師形象入手,提高自身素質,以良好的師風師德感召和薰陶學生,創造尊重、信任、寬容、友愛的和諧師生關係,在這種和諧關係下實施教育教學目標。老師並不能把學生當作下級,當做可以隨意訓斥的無知小兒。但時下是有些老師可能做不到這一點,他們往往自以為尊貴無比,維護師道尊嚴,不顧學生的顏面。其實這種做法是有失分寸的。俗語道:人怕敬,鬼怕送。所以,我認為老師對學生不要體罰,不要訓斥,不要高高在上,而應該做一個和氣的人,一個嚴謹的人,一個值得尊敬的人,一個堪為人師範的人。學生有強烈的自尊心,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為一種傷害,甚至還人導致逆反心理產生。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為忠言悅耳。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的,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而這一切都基於教師的楷模形象。讓我們把尊重和理解學生當成新話題重說,把這種思想意識變為實際行動。從多一句表揚,少一句批評做起,從講究批評藝術做起,從不體罰學生做起,從面帶微笑走進課堂作起,從低下頭來與學生交談做起,讓尊重和理解落到實處,讓和諧的師生關係不再成為期待。二、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首先我認為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係實際上是一對矛盾,處理得好,會教學相長,形成一種師徒般的師生關係,但處理不好,會產生對立情緒,造成教師不願教,學生不願學的局面,師生間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於老師,而不是學生,老師應去研究學生的心理,研究人的個性,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然後根據不同個性的學生去因材施教,去處理一些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還是教與學工作中,只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我們的辦法才會更多,不一定我們能滿足每一個人的要求,但我們處理問題會更慎重,師生間只要形成了一種和諧關係,教學工作、思想工作就會比較順利。三、須樹立寬廣的服務觀既然教師的天職是變化、自化、化人,那麼,新形勢下的服務觀務必是寬廣的而不狹窄的。過去一度受智育為上的支配,雖然我們一些教師也服務於學生,但只關照成績較好的學生,熱心於一些學生、冷淡一些學生,造成被動局面。我提倡寬廣的服務觀涵蓋兩層意思:一是服務於全體,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做到一碗水端平,讓所有學生同乘一輛前行的車;二是服務於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以及身體素質都要悉......

如何理解學生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語重心長地談到,“我們手中掌握的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人。我們如同雕刻家雕琢大理石那樣在塑造人。……只有相信人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能手。”因此,教師除了在認知發展上給予學生支持、鼓勵與指導外,還應該在情感上給予學生關懷,讓學生明白你樂於助人而且關心他人的疾苦,你能夠給予他人心理關心和幫助,也就是說讓學生時刻感受到教師是經常相信他們的人,被人相信是學生在發展中的基本需求。如果能滿足學生這些基本需求,有助於培養他們的韌性、自尊和承受力。在此我們把“相信學生”分為接納學生、重視學生、相信學生有能力等方面。1.接納學生:學生如果沒有被接納感和歸屬感,那麼就如同人類被剝奪了水和食物一樣,逐漸耗盡直至死亡。學生需要受到教師的關注,並且希望教師站在他們的立場上。這裡的接納以尊重、肯定、關注、理解、公平、敏感和溫暖為基礎,意味著承認並且讚賞學生的內在價值。福並不是說教師必須要喜歡每個學生,但必須要無條件地接納每個學生,因為每個學生都有其固有的價值。被無條件接納的學生,即便是在進步緩慢或犯錯誤的時候也會覺得自己被別人需要,對別人有價值。2.重視學生:學生需要感覺到自己被重視,自己是重要的,感到他們參與學校活動是有價值的,能夠對學校、對課堂產生一定的影響,感到他們所做的努力是必要的、被欣賞的,使他們漸漸地形成一定成就感。在此也有一些具體措施可以參照:3.相信學生有能力:讓學生感覺到自己有能力承擔責任,有能力把事情做好。這樣的學生清楚自己可以學會很多事情,知道成功和失敗同樣重要,即使困難重重他們也願意接受挑戰。如果教師發現學生產生消極、悲觀、冷漠得情緒,就必須即刻著手提高他們自我認識的工作。另外我們還要理解學生的實踐1.形成理解學生的強烈意識只有理解需要非常強烈的教師,才能走向全面理解學生的實踐。就理解學生的意識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認識到理解學生對於教學的重要性。從根本上說,理解學生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而且它本身就是高教學質量;而誤解學生就會喪失教學質量,是低教學質量。道理很簡單,不理解學生甚至誤解學生的教學做的是無用功甚至是負功。二是要認識到理解是教學的存在方式,教師與學生是相互理解的,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感受、配合與支持維繫著教學。2.堅持系統的理解活動理解學生的活動很多,但應使之形成有機的整體,否則效果不明顯。第一,教師固然可以從學生的檔案中瞭解學生的成長,從其他學生的反映中瞭解學生之間的關係,從家訪中瞭解學生的生活背景,但這些都是理解學生的常規方式,更為重要的是從學生的現實學習行為中理解學生的學習道德、學習感情與學習智慧,這也許是最直接、最生動的學生生活史,從中得到的必然是極為有用的第一手材料。第二,與學生保持較高的交往頻率,及時傾聽學生的聲音。交往是最有效的理解學生的方式之一。當教師真誠地與學生面對面的時候,學生就會袒露出自己的內心世界。與學生交往的方式可以分為正式的與非正式的交往。正式的交往是指在正規場合、以完成教學任務為主旨的交往。非正式交往是指藉助娛樂等活動的交往,教師經常參與學生喜聞樂見的各類活動,是提高交往頻率的有效途徑。在文體活動中,一方面能使教師放下架子,真正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往;另一方面是遊戲狀態下的學生容易消除對老師的畏懼,向老師袒露心扉。不過,只有那些讓學生大膽地言說,並耐心、用心、細心聆聽的教師才能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第三,長期追蹤觀察。對學生的理解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因為學生始終處在變化之中,同時教學情境也在不斷髮展。第四,將心比心,及時消除誤解。......

如何讓學生理解老師

許多老師在一起的時候總會聽到同事感嘆“學生怎麼就不明白我的心呢?”很多時候,教師本著一腔熱忱,帶著比家長更虔誠的信念,渴望能培養一批又一批棟樑之才,然而總是事與願違,學生的頑劣讓他一次次失望;恪守“教不嚴,師之惰”的古訓,卻總也得不到學生的理解,與學生的關係日益疏遠。在讓學生理解老師先看看我們自身原因是否做到:一、尊重學生。尊重、只有尊重,才能體現教師的人格魅力,尊重學生,

意味著你和學生之間有平等的交流。1、尊重學生的人格。其實,學生的內心卻是無比單純,他們更渴望獲得尊重。因此,對孩子,教師既要肯定他們的很多看法,又要引導他們思想意識的正確發展。比如,學生課外評論熱門電影,一個個激情洋溢,這時,你切不可對這些評論嗤之以鼻,不妨加入他們的討論,適時發表評論,偶爾引用一兩個新名詞,同時,對他們的意見做中肯的評價。也許,就是這無意的交流,會讓學生對你刮目相看,也會對你產生更多信賴。2、尊重學生的隱私。不要總以為學生都是小孩子,他們的一切都應是透明的,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小祕密,他心底總有些不希望被別人窺視的地帶。如果你真的希望和孩子更好的溝通,就儘量不要對他的隱私感興趣,如果他願意,他會自己告訴你一切,同時,你也必須把握一個原則,別把他的祕密四處傳播。二、相信學生。“信任,是連接我們之間的橋樑;信任,讓我們之間沒有距離;信任,是開放在我們心中最美的花。”這是一個學生寫在週記裡的一段話,可見在孩子內心裡,教師的信任是多麼美好的期盼,那麼,我們更應反思:我們對學生的信任有多少?我們何曾對學生有過信任?

三、關愛學生。也許,你每天會注意學生的心情,他的臉上是否流露出煩躁?他聽課的狀態是否正常?也許,你對每個學生的性格,學習情況都比較瞭解,的確,你一定是位認真負責的老師,但,你真的全面關愛他們了嗎?作為朝夕相處的老師,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把你是當作崇拜的對象,只是遠遠觀望,事實上我們不是一尊佛,只供學生頂禮膜拜,更應是和風細雨,在不經意的滋潤中,用自己的愛心喚醒學生的愛心,用自己的激情點燃學生的夢想,“親其身”方能“信其道”,我們不妨放下架子,善待學生,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認識他們的理想追求,走進他們的生活,只有從真正意義上了解了學生,你才能是真的關愛學生。

想讓學生去理解我們的用心,我們應該先去理解學生啊!只有先理解了學生,才是學生理解我們的開始啊!

教師該從哪些方面瞭解學生??

也許你會說:“教師真的能把學生了解得那麼清楚麼?應該瞭解到什麼程度?怎樣才算瞭解了一個學生呢”?針對這個問題,有人提出了對學生的十個瞭解: 1、瞭解學生的姓名含義 。因為透過名字,有時可以看出家庭對這個學生的期望值,從而能更好地與家長溝通,進一步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2、瞭解學生的生活習慣 。瞭解學生的生活習慣(指一個學生生存和發展過程中進行各種活動,長期裡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針對他的不足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這可以讓實施的教育行為做到有的放矢,避免不必要的師生衝突,使溝通更順利。 3、瞭解學生的個性特點。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生活經歷、受教育經歷和家庭環境,在這些因素的共同影響下,學生形成比較固定的特性。其實,個性的存在是有條件的、是暫時的、是相對的。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對學生的個性特徵把握往往比較模糊,也很少真正地瞭解一個學生的個性,比如,常常聽到這樣的說法:“這個學生的個性太好強了,不好管”。其實,個性不同是有其顯性特徵的。我們瞭解學生的個性,分析顯性特徵,就可以對學生的個性進行引導。 4、瞭解學生的行為方式。對學生提出同一問題後,我們會發現他們會有不同的行為表現,而這些行為都是受到思維的支配,這種思維有時是顯性的有意為之,有時是一種潛意識的直接反映。瞭解學生的行為方式,就會避免一些誤解,從而使師生相處與交流更為融洽。比如說:有些學生表達親近的方式是把手搭在你的背上,而有些學生的方式是挽著你的胳膊走一段路,而有的學生的表達方式則是跟你聊天…… 5、瞭解學生的思維方法。思維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活動,學生的思維表現在其生活、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解決說話、行動等問題的門路、程序。比如說考試成績不理想,學生就會呈現出不同的思維方法,有的採取改變分數來騙家長、有的會把真相告訴家長,並準備接受懲罰等,瞭解學生的思維方法,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把握學生的行為動向,儘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和衝突。 6、瞭解學生的愛好興趣。瞭解學生的愛好興趣,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感情,並對學生正確(人類普適性價值)的愛好興趣給予鼓勵,對學生不正確的愛好興趣進行引導。 7、瞭解學生的困難疑惑。在學生困難疑惑處給予他正確的指導和幫助,那才是真正地教育。 8、瞭解學生的情感渴盼。學生在接受外界刺激的時候,其情感很多時候是受感性支配的,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瞭解學生的情感渴盼,就可對其情感進行正確的引導。 9、瞭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家庭是影響學生成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每一個學生身上都會深深地烙上家庭的印跡。瞭解學生的家庭就會找到許多學生思維、行為產生的原因,以便教師做出正確的反應。 10、瞭解學生的人生目標。對學生的不符合人類普適性價值的,只會助長其投機取巧的目標,教師要及時地引導

老師對學生的愛如何理解?

像無私的陽光普照大地 使大地開遍智慧的花朵

用心血凝成知識的雨露 給乾涸的心靈以豐盈的潤澤

他們用一生的時光和愛 書寫了一則關於播種與收穫的神話

用一生的精力與耐心 描畫出一幅桃李春芳滿天下的景面

所以絕大多數老師的愛對於學生來說是無私的

如何理解“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一、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①教師的主導作用首先體現在在備課中。一節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備課。因此,教師在課前要反覆認真地鑽研教材,進行嚴密的備課,教師的認識先於學生、高於學生。

②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上起主導作用。沒有目標的學習是盲目的學習,目標不當的學習是低效的學習。教師在進行每一課教學時,都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制訂合適的教學目標。“和盤托出教學目標,凸顯活動的目的性”

③精彩的導入取決於教師的匠心獨具。導入是一堂課的關鍵,如果老師能設計出一個好的課堂導入先聲奪人,就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慾望,從而為整節課奠定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④教師在課堂調控和組織上起主導作用。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採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設計的問題一定要有層次,要針對班級中學生的總體水平和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引導學生思維和話題的走向,使討論焦點化”使學生充分的參與課堂並深入課堂。

⑤在精講教學環節中起主導作用。教師講解要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在學生有所理解的基礎上做些昇華性的講述,以提高學生分析、概括和靈活運用的能力。 語文課堂上,學生的答案有時是豐富多彩的,但有時必須有教師的畫龍點睛、一錘定音!

⑥教師在調動和激發學生上有主導作用。教師“融入血液的鼓勵性評價”對與學生有重要的激勵作用,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建立起一座通往師生彼此心靈的橋樑,讓學生認識你,瞭解你,從而選擇你,信任你,更積極主動地學習,使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能力得到鍛鍊和提高。

⑦教師還要照顧好後進生,課堂不要有“被遺忘的角落”。教學中要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結構為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講教師聽和學生之間交流的三向結構,“充分關注差異,關鍵時刻給予特殊的幫助”使學生產生平和心理,從而形成一個無拘無束、和諧融洽的教學環境,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最佳氛圍。

二、讓學生主動學習

教師的教是外因,學生的學是內因,外因通過內因才起作用。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

學生是學習認識活動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無論是知識經驗的獲得,還是智力、能力的發展,教師都既無法代替學生讀書,也無法代替學生分析思考,既不能把知識生硬地灌輸到學生的頭腦裡,也不能把思想觀點移植到學生的頭腦中。以學生為主體就要讓學生動起來,由學會到會學。

(1)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過去的語文課常常是學生被老師的一連串問題牽來扯去,完全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思維常常由疑問開始。課堂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是訓練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和過程。同樣問題,由教師提還是由學生自己提?絕不一樣,往往是學生提比教師提效果好。

(2)讓學生自已解決問題。要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動探索者,關鍵還在於提出問題後,引導學生自已解決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多給學生自學時間,讓學生充分動口、動眼、動腦、動手,教師適時設疑激趣,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積極狀態。

我認為, “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其實就是讓學生從“要我學” 達到“我要學”的學習境界,——這並不容易。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得學生過分依賴教師,依賴課本,並以考試為最終目的,禁錮了學生的自主發展。而教師作為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開闢新路!特別是在以考試分數為主的評價體系下,課堂教學改革真的需要勇氣更需要水平!

怎樣理解教師要做學生的良師益

一、幫助學生、愛護學生

學生總是孩子,不管他表現出如何的獨立,依然會在遇到困難時希望援助之手。新的學習環境不適應了,我教他們怎樣把握學習的重心,淡化環境的壓力;同學關係緊張了,我找他們談談心事,把問題解釋清楚說實在的,老師關愛學生是份內之事,我從不奢求得到回報,無私的關愛、幫助學生,無形中也會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也讓學生懂得如何去關愛他人。為人之師,又有什麼能比培養出有愛心的一代更值得欣慰呢?

二、帶著微笑,走進課堂

偉大的文學家雨果曾經說過:微笑就是陽光,它能消除人們臉上的冬色。微笑是人類最甜蜜的語言,最動人的表情。尤其對於學生,微笑是春雨,能滋潤學生的心靈;微笑是陽光,能給與學生的溫暖;微笑是橋樑,能架起師生之間的彩虹。因此我在課內、外放下教師的威嚴,對學生多一些微笑,多一些鼓勵的言語,多與學生溝通。課堂上,有很多學生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看到學生們的活躍,我其樂融融。於是我給自己提出了要求:要面帶微笑地上每一課,對每一位學生,表揚激勵的言語不離口。

三、尊重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

教師對學生應有嚴格的要求,因為一定程度上嚴是愛的體現,但對學生也不能過於苛求,稍有一點閃失,就對他們橫加指責,這樣會使學生失去上進心和自信心,甚至會破罐破摔不可能達到預期教育效果。只有尊重學生,才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記得在一次講課中一位學生吃泡泡糖,他的同桌一會兒看看他,一會兒看看我,我用目光暗示,可他視而不見。我非常生氣,想當眾訓斥他一頓,可轉念一想,人人有面,樹樹有皮,他又是一個十分愛面子的人。如果挫傷了他的自尊,產生逆反心理,就會產生消極後果。於是,我改變了想法,臨時向同學們提出了一個問題,並點名讓這位同學做準備第二個回答。這下,他不好意思了,馬上低頭把糖吐在手裡扔進抽屜,認真地回答了問題。他的同桌也開始認真聽講了。在這以後,我們班就課堂紀律召開了一次主題班會,這位同學主動上講臺承認錯誤,並對自己提出要成為一名遵守紀律、積極發言的好學生的要求。

四、多與學生溝通,培養師生情感

語言是人類交往、溝通的工具。師生溝通的藝術實際上也就是師生間的語言交流藝術。溝通不是命令和服從,只是單向的發佈或接受信息。溝通是師生平等的交流,我們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要把學生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進行交流,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記得有一次,因有點事,耽誤了幾天的課,為了趕上進度上,下第二節課時,我說:第三節體育課上語文。學生的反應很大,有的說:老師,不要,下午的科學課再上語文。有的說:老師,今天的天氣這麼好,讓我們上體育課吧!......看到學生這樣喜歡上體育課,我微笑說:那好吧。學生聽了,高興得笑起來,嘴裡叫著老師你真好,老師你真好更讓我想不到的是,既然有學生抱著我說:老師,謝謝您。從這件事,我明白了,師生之間應該互相溝通,不是老師說了算。這樣大大融洽了我的師生關係。

五、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要善於賞識學生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受到別人的讚賞。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和閃光點,並及時表示欣賞之意,你的賞識使他們眼睛一亮,看到了成績,看到了光明,也能大大增強學生的信心。我班有一個男生寫字很潦草,不愛學習。在一次批改作業中,發現他寫的字漂亮多了。發作業時,我對全班同學說:某某男同學,這次作業書寫很漂亮,老師希望你繼續努力。從這以後,他在慢慢改變:做作業也越來越工整了,而且也愛學習了。這樣的學生還有很多,只要他們有一點進步,我都給他們賞識性的評價:你有進步了!你真棒!繼續加油,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行!這些話激勵著他們,也提高了他們的學......

如何理解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

很多老師都談到,教學工作應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要的是發揮好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要讓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甚至是主宰。我個人認為,這樣的觀點比較偏激。首先,任何一種方式和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具體的方法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而言,不能夠一概而論。學生是否是課堂的主體不僅要看課的類型,還要看學生的層次和水平,如果學生的基礎很差,我個人覺得是不能主體的,否則是白白浪費時間。而對於複習課我認為用填鴨式方法比較好。其次,不管是教師主導也好還是學生主體也好,最終目的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我認為是學生對老師的認可、尊重。這一點我們要學習日本,應該樹立老師的絕對權威,要讓全社會都尊敬老師,關心老師。現代教學論強調教與學二者的辯證關係,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統一,學生作為學習主體是教師組織教學中的學習主體,教師其引導作用。1.教學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表現在教師的指導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方向、內容、進程、結果和質量,起引導、規範、評價和糾正的作用。教師教的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主動性的發揮,影響學生的個性及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2.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在教師的主導下逐步確立的。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表現在:受興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和支配,學生對外部信息的選擇具有能動性、自覺性;受已有的知識經驗、情感意志、思維方式及價值觀的影響;教師主導的結果是讓學生從依賴向獨立發展。3.建立合作、民主、友愛、平等的師生交往關係。教學過程是師生共享的過程。教師善於創設和諧的情境,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善於硬起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善於從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個別差異出發,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等,有利於師生關係和諧的教學方式。

作為教師該如何看待學生

呢?一、我們不能用一成不變的老眼光看學生,而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 人不是一成不變的,人的一生都處在變化之中,如果人一成不變,那就不會成長。人在慢慢變就是因為我們在慢慢成長慢慢成熟,如果不變那就辜負了生活。我們在一點一點的接受新的東西,所以我們的思想在變,我們在學習所以我們知道的東西就多,我們在豐富我們的大腦,在豐富我們的生活,如果一成不變那生活就會很單調,沒有一點的樂趣。我們不能靜止不變的眼光看人。二、在人的成長曆程中,學習成績從小學到大學一直優秀的畢竟只是少數,還是有很多人像愛迪生、愛因斯坦一樣,在很小的時候並沒有表現出自己的天賦。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實際上這是一種靜態看人的觀念。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不可能從一個人小時候的表現就能預測其在事業中的成就。要真是那樣的話,教師就不是一個教師,而成為一個預言家了。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不能以靜態、更不能以眼前學生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反映教育的一個要方面,但不是教育的全部。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首先意味著應該以一種動態的眼光關注學生。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確切的反映了這樣一種動態的眼光。發展意味著變化。兒童作為一個發展的個體,其變化是永恆的。兒童潛在的能力是無限的,正如有人所說,學生的潛能是氣你給其多大空間,他就有多大的體積。四、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還意味著應該以一種獨特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的個性。每一個具體兒童在某個階段的智力水平、認知水平、生活環境、興趣愛好等方面各不同。教師不能用機械的、凝固的、靜止的眼光看待學生,而應當尊重的個別差異,促進健康發展。因此,瞭解和關心學生的個別差異,善於捕捉和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並加以培植,培養其自信心,促使他們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展示與完善。你會發現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時刻不忘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不要被他們曾經缺點所侷限。你會發現更多學生的閃光點……

相關問題答案
教師如何理解學生?
教師如何鼓勵學生?
如何理解學生為中心?
教師如何引導學生?
如何理解以學生為本?
小學教師如何上好課?
簡述如何理解素質教育?
如何理解態度決定人生?
如何理解幼兒教育目標?
如何理解因材施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