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氏體是什麼混合物?

General 更新 2024-12-31

什麼是萊氏體

萊氏體的命名得自德國礦物和冶金學家阿道夫·萊德布爾。1882年,勒德布爾在弗萊貝格工業大學對鐵碳合金的金相結構進行研究,發現了存在著這種共晶混合物。

液態鐵碳合金在1147℃左右會發生共晶轉變,含碳量為4.3%的液態鐵碳合金會轉化為含碳量為2.11%的奧氏體和6.67%的滲碳體兩種晶體的混合物的萊氏體,其比例大約是1:1

L4.3%→Ld(γ2.11%+Fe3C)隨著溫度的降低,萊氏體中總碳含量組成不變,但其中的組分奧氏體和滲碳體的比例在發生改變。當溫度降到727℃以下時,萊氏體中的奧氏體成分會發生共析轉變,生成鐵素體和滲碳體層狀分佈的珠光體。

γ0.77%→P(α0.0218%+Fe3C)龔以727℃以下時,萊氏體是珠光體和滲碳體的機械混合物。

萊氏體的形成條件是什麼

老帖既然被翻出來了,就湊個熱鬧: 鐵碳合金相系中的共晶轉變產物(A+Fe3C),原系外來語譯名,國外為紀念A.Ledebur而得名。在鐵碳合金系中,凡含碳量超過2.11%的鐵碳合金(鑄鐵)在冷卻到1148℃時均發生共晶轉變,形成萊氏體。 萊氏體的形態,一般是點條狀奧氏體分佈在滲碳體基體上,這種滲碳體又稱為共晶滲碳體。為了區別起見,把高溫下的萊氏體(奧氏體+二次滲碳體+共晶滲碳體)稱為高溫滲碳體;而在共析溫度以下的萊氏體(珠光體+二次滲碳體+共晶滲碳體)稱為低溫萊氏體。

在鐵碳合金中萊氏體是由什麼和什麼所構成的機械混合物?

液態鐵碳合金在凝固過程中發生共晶轉變,所形成奧氏體和碳化物(或滲碳體)的蜂窩狀機械混合物。

萊氏體的介紹

萊氏體是鋼鐵材料基本組織結構中的一種,常溫下為珠光體、滲碳體和共晶滲碳體的混合物。1由液態鐵碳合金發生共晶轉變形成的奧氏體和滲碳體所組成,其含碳量為ωc=4.3%。2是1882年阿道夫·萊德布爾發現的。

什麼叫低溫萊氏體

《溫度高於727度,萊氏體奧氏體與滲碳體組成稱為高溫萊氏體!》溫度低於727度有珠光體與滲碳體組成稱為低溫萊氏體!萊氏體的平均含碳量魏4.3%。由於大量的滲碳體存在,硬而脆硬度大於700HBW萊氏體的命名得自德國礦物和冶金學家阿道夫·萊德布爾(Adolf Ledebur1837-1916)。1882年,勒德布爾在弗萊貝格工業大學對鐵碳合金的金相結構進行研究,發現了存在著這種共晶混合物[1]。形成液態鐵碳合金在1147℃左右會發生共晶轉變,含碳量為4.3%的液態鐵碳合金會轉化為含碳量為2.11%的奧氏體和6.67%的滲碳體兩種晶體的混合物的萊氏體,其比例大約是1:1L4.3%→Ld(γ2.11%+Fe3C)隨著溫度的降低,萊氏體中總碳含量組成不變,但其中的組分奧氏體和滲碳體的比例在發生改變。當溫度降到727℃以下時,萊氏體中的奧氏體成分會發生共析轉變,生成鐵素體和滲碳體層狀分佈的珠光體。γ0.77%→P(α0.0218%+Fe3C)所以727℃以下時,萊氏體是珠光體和滲碳體的機械混合物。過共晶與亞共晶組成分析雖然萊氏體中碳的含量是4.3%,但含量在2.06%到6.67%的液態鐵碳合金在降溫過程中都會有萊氏體產生,只是由於含碳量不同,產生的固態合金中不僅有萊氏體還有其他成分。 含碳量在2.11%到4.3%的液態鐵碳合金在降溫到共晶溫度之前,奧氏體即逐漸析出。到1147℃時,剩餘的液態合金發生共晶轉變形成萊氏體,整個合金組成是先析出的奧氏體和萊氏體。溫度繼續降低後,先析出的奧氏體會沿晶界析出滲碳體,被稱為二次滲碳體。γ→Fe3C(II)這樣含碳量在2.11%到4.3%的合金是奧氏體、萊氏體和二次滲碳體的混合物,但二次滲碳體和萊氏體中的滲碳體很難區分。而降到727℃以下時,奧氏體轉換成珠光體,合金組成為珠光體、低溫萊氏體和二次滲碳體的混合物,是亞共晶白口鐵的主要成分[2]。含碳量在4.3-6.67%的液態鐵碳合金在降溫到共晶溫度之前,滲碳體逐漸析出,被稱為一次滲碳體。到了1147℃時,剩餘的液態合金會發生共晶轉變反應轉變成萊氏體,此時的合金組成是萊氏體和一次滲碳體的混合物。隨後一直保持這一組成727℃,至室溫後即為低溫萊氏體和一次滲碳體的混合物,是過共晶白口鐵的主要成分。結構上是低溫萊氏體分佈在粗樹枝狀的白色一次滲碳體之間[3]。純萊氏體中含有的滲碳體較多,故性能與滲碳體相近,即極為硬脆。

萊氏體的組成分析

雖然萊氏體中碳的含量是4.3%,但含量在2.06%到6.67%的液態鐵碳合金在降溫過程中都會有萊氏體產生,只是由於含碳量不同,產生的固態合金中不僅有萊氏體還有其他成分。 含碳量在2.11%到4.3%的液態鐵碳合金在降溫到共晶溫度之前,奧氏體即逐漸析出。到1147℃時,剩餘的液態合金發生共晶轉變形成萊氏體,整個合金組成是先析出的奧氏體和萊氏體。溫度繼續降低後,先析出的奧氏體會沿晶界析出滲碳體,被稱為二次滲碳體。γ→Fe3C(II)這樣含碳量在2.11%到4.3%的合金是奧氏體、萊氏體和二次滲碳體的混合物,但二次滲碳體和萊氏體中的滲碳體很難區分。而降到727℃以下時,奧氏體轉換成珠光體,合金組成為珠光體、低溫萊氏體和二次滲碳體的混合物,是亞共晶白口鐵的主要成分[2]。含碳量在4.3-6.67%的液態鐵碳合金在降溫到共晶溫度之前,滲碳體逐漸析出,被稱為一次滲碳體。到了1147℃時,剩餘的液態合金會發生共晶轉變反應轉變成萊氏體,此時的合金組成是萊氏體和一次滲碳體的混合物。隨後一直保持這一組成727℃,至室溫後即為低溫萊氏體和一次滲碳體的混合物,是過共晶白口鐵的主要成分。結構上是低溫萊氏體分佈在粗樹枝狀的白色一次滲碳體之間[3]。純萊氏體中含有的滲碳體較多,故性能與滲碳體相近,即極為硬脆。

什麼叫鐵素體,奧氏體,珠光體,滲碳體,萊氏體?它們的性能有何不同?

鐵素體:C原子溶入α-Fe中形成的固溶體。鐵素體的強度、硬度不高,但具有良好的塑性與韌性。

奧氏體:C原子溶入γ-Fe中形成的固溶體。奧氏體是塑性很好,強度較低的固溶體,具有一定韌性。

珠光體:珠光體是由奧氏體發生共析轉變同時析出的,鐵素體與滲碳體片層相間的組織。珠光體的性能介於鐵素體和滲碳體之間,強度較高,硬度適中,塑性和韌性較好。

滲碳體:碳與鐵形成的一種化合物。滲碳體硬度很高,脆性很大。

萊氏體:奧氏體與滲碳體的共晶混合物。純萊氏體中含有的滲碳體較多,故性能與滲碳體相近,即極為硬脆

相關問題答案
萊氏體是什麼混合物?
低溫萊氏體是什麼?
馬氏體是什麼怎麼產生?
馬氏體是什麼意思?
氧化鐵是什麼化合物?
硫化氫是什麼化合物?
水是什麼化合物?
過氧化鈉是什麼化合物?
硝酸纖維是什麼化合物?
氫氧化鋁是什麼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