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建圓明園?

General 更新 2025-01-11

當年為什麼要建圓明園?

圓明園始建於1709年(康熙48年),是康熙賜給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園林,用於打發空閒。1722年雍正即位後,拓展原賜園,並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儲值房,御以“避喧聽政”。乾隆年間,圓明園進行了局部增建、改建,在東面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併入了萬春園,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年間,綺春園進行了修繕和拓建,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道光年間,國力日衰,財力不足,道光皇帝寧願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罷熱河避暑與木蘭圍獵,但仍對圓明三園有所改建。

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北郊,與頤和園相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組成,也叫圓明三園。 圓明園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面積五千二百餘畝,一百五十餘景。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有“萬園之園”之稱。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時節會來這裡理政,故圓明園也稱“夏宮”.

圓明園於1860年遭英法聯軍焚燬,文物被掠奪的數量粗略統計約有150萬件,上至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西郊皇家園林再遭劫難。在抗戰時期,又遭到不同程度破壞。最後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圓明園也受到某些破壞。

遭焚燬後的圓明園遺址在新中國成立後開始被保護起來,1956年北京市園林局開始採取植樹保護措施,1976年圓明園遺址隨成立專營機構。1988年6月29日,圓明園遺址向社會開放。

為什麼要火燒圓明園?

英法聯軍為什麼要火燒圓明園?

近日,《少年智力開發報》編輯部主任方明先生轉發告我,有讀者提出:“英法聯軍為什麼要火燒圓明園,沒有火燒紫禁城呢》”筆者認為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看法,供讀者參考。

鴉片戰爭期間,清朝統治者依舊做著“天朝上國”的迷夢。他們不識時務,虛驕自大。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1858年5月20日,英法聯軍攻佔天津大沽口炮臺,清廷被迫派大學士桂良等赴天津議和。6月,桂良等分別與俄、美、英、法簽訂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天津條約》簽訂以後,清朝統治者還堅持公使進北京見皇帝要行跪拜之禮,妄圖藉此給“天朝上國”爭回一些體面。清朝統治者玩弄這種拙劣的伎倆,實在可憐!當時英國人赫德稱清廷的這種做法是:“智淺而欲輕人,力弱而欲服人”,怎麼可能呢?清廷的做法,使英法侵略者感到,要馴服這個冥頑的政府,有必要給它“直接的打擊”。

“當英國軍隊臨近北京的時候,關於報復清政府的事情,曾經有一個熱烈的辯論:什麼才是一種厲害的報復方法?”“決定必須彷彿一聲霹靂似的給一個迅速而且厲害的打擊”,以示“懲一儆百之戒”——“警告清政府,違反條約以後,責罰準定跟蹤著到來了。”

那麼,“直接的打擊”,“厲害的報復”,為什麼會落在圓明園,而不是紫禁城呢?這也是有原因的。

圓明園位於北京西郊,綠水青山,風景優美。它本來是明代遺留下的廢舊園林。1709年,康熙皇帝把它賜給了四子胤禛(即後來的雍正皇帝),始稱“圓明園”。其後歷經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朝,不斷興修、擴建。清朝幾代帝王徵調能工巧匠,花費150多年,才建成舉世聞名的“萬園之園”。中國的工匠們用智慧和力量,把祖國錦繡河山的眾多景觀和西方建築藝術的精華聚集到一處,這是世界園林建築史上的偉大創舉。自雍正皇帝起,清朝最高統治者都非常喜歡圓明園。他們每年居住在圓明園的時間超過全年的2/3,紫禁城內的皇宮僅在舉行大典時暫住。處於風雨飄搖王朝末世的清文宗——咸豐皇帝,於1855年移居圓明園正大光明暢理事辦公。據記載:“軍機冊檔二分,一存方略館,一存圓明園。”1860年9月,英法聯軍直逼北京通州。咸豐皇帝躲在圓明園內下達截獲英使巴夏禮等人的命令,並宣佈與英國斷絕海上貿易進行決戰。他還下令要全國軍民踴躍殺夷,並頒佈獎賞規格。咸豐皇帝的做法自然會引起英法聯軍的忌恨。

1860年9月22日,咸豐逃亡熱河,命恭親王奕欣?為欽差大臣,在圓明園內設立公所,主持和局。10月6日,英法聯軍自德勝門、安定門入京,清軍不戰自潰,紛紛退往圓明園。英法聯軍跟蹤至圓明園,奕欣聞訊而逃。侵略者找不到奕欣,其肯罷休!?英國公使額爾金就提出:要留下懲罰的痕跡——“在人們腦海裡留下不易泯滅,永久保存的痕跡。”在額爾金看來,“它(即毀園)可以表明,聯軍已經旗開得勝,耀武揚威地佔據北京,使得此事昭然顯著,杜絕他日爭辯和疑問。”英將格蘭特說得更明確,更直言不諱——“圓明園宮殿之為要地,人所共知,毀之所以予中國政府以打擊。”這樣,圓明園自然在劫難逃了

參考資料:www.pep.com.cn/...99.htm

清華大學為什麼要建在圓明園旁

頤和園和圓明園離得不遠,北大清華都在對面,1天時間太緊張了,頤和園至少都得半天,圓明園也要幾個小時,北大清華很大,走一圈最少也要2小時。除非走的很快、體力很好,走馬觀花大致看一下,早晨6點多、7點出發去北大、清華大概轉一圈,然後就直奔圓明園,把值得看的景觀看一下,就去頤和園,玩到閉園,勉強可以。

是否應該重建圓明園?為什麼?

個人覺得還是不要重建的好,圓明園原本是封建帝王好大喜功個人享樂的象徵,儘管原本的作用和初衷有不好的一面,但圓明園也象徵著中華民族悠久在歷史文化藝術建築技術的智慧成果和結晶,如今封建思想基本己退出我們的歷史舞臺,不是社會的主要矛盾,而資產階級思想及帝國主義的現實威脅依然存在,那些曾經侵略瓜分殖民中國並在圓明園中大肆掠奪和破壞的西方列強思想和骨子裡依然抱著堅船利炮的掠奪和霸權思維,類似圓明園這樣的現實威脅依然存在,而且己經擺在面前,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儘管我們不想宣揚仇恨,想和包括曾經凌辱和宰割過我們國家的西方列強合作共同發展,但是別人不這麼想,也不想這麼做,所以有必要讓那段歷史讓我們的國人知道,讓國人有直觀的歷史認知和印象,知道西方列強的強盜行徑和強盜本性及我們民族的那段屈辱歷史,知恥而後勇,讓我們時刻繃緊“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根弦和思想意識。。。。。。

清華大學為什麼要建在圓明園旁

因為清華大學自誕生之日,校址就在圓明園旁邊。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誕生於1911年,依託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因坐落於北京西北郊的清華園而得名。初稱“清華學堂”,是當時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

圓明園為什麼會被毀滅

一方面,人們認為是:帝國主義對外擴張血與火的本性決定了他們所到之處的野蠻行徑。

另一方面,就是“磕頭外交”引起的。當時英法要求和滿清談判,“北京駐使,內地旅行,長江通商,”也就是說,人家要來和你建立外交關係,互設使領館。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旅遊,以及和中國通商。

當時,英法要求就以上三點和中國談判,按照現在的認識,中英雙方出現的種種爭端,在國與國之間關係中是十分正常的,應該通過雙邊協商談判來加以解決。

但是,中國皇帝認為中國自古就是世界的中心,皇帝為天下共主,所有國家都是中國的藩屬,所有人見到皇帝都必須磕頭表示臣服。滿清的傳統外交主題就是讓夷狄們前來磕頭,並由此建立了一套被費正清稱為“朝貢體系”的完整外交模式。所以,麻煩在於,夷狄拒絕磕頭,而且他們還要長駐北京。公使駐京必然導致覲見皇上,而對皇上不行跪拜之禮將有悖於己於“天下一統”的觀念,英法聯軍當時要求和滿清談判,要談判就要見皇帝;見皇帝,按照傳統外國使節就要在見皇帝時下跪,也就是為了磕頭或不磕頭。

火燒圓明園的罪魁禍首是英國額爾金伯爵(James Bruce, the 8th Earl of Elgin)。額爾金下令燒燬圓明園,是為了報復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戰俘。廠860年9月,英國公使巴夏禮(Harry Parkes)和額爾金的私人祕書洛奇(Henry Loch) 打著停戰的白旗前往通縣和清政府談判,被載垣、僧格林沁逮捕。和此前被伏擊活捉的一隊英法聯軍士兵一起押到北京,監禁了一個多月。滿清皇帝和政府一直把巴夏禮看著英法聯軍的最高統帥,根據“擒賊先擒王”的傳統計謀,他們在通州談判之前就計劃誘擒巴夏禮,期望巴夏禮就擒之後,英法聯軍群龍無首,必定自亂,然後乘機大舉進剿,穩操勝券。監禁期間,這些人被百般拷打,肆意凌辱。39名囚犯中,有20人在監禁中死去,其中包括《倫敦泰晤士報》記者包爾比(Thomas Bowlby)。

額爾金得知清政府的暴行以後,決意報復。額爾金準備燒燬紫禁城,後來他經過幾天深思熟慮,選擇了圓明園為報復行動的目標。額爾金決定燒燬圓明園,而不是紫禁城,另有深意。額爾金認為紫禁城是中國政府所在地(當時英法正與清政府方談判《北京條約》);而圓明園是皇家園林,為中國皇帝私有。額爾金想通過燒燬圓明園傳遞這樣一個信息:應該為逮捕公使和劣待俘虜等暴行負責的是中國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國老百姓。報復行動的前幾天,額爾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張貼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詐和暴行以後,都不能逃脫責任和懲罰;圓明園將於(1860年10月)18日被燒燬,作為對中國皇帝背信棄義的懲罰;只有清帝國政府應該對此負責,與暴行無關的百姓不必擔心受到傷害。”(譯自英文)

拘禁、虐殺英法外交官的行徑,不僅在額爾金勳爵看來違反西方的國際法,也同樣違反中國自古以來“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的行為準則。火燒圓明園造成的傷害,不僅是英法聯軍的罪行,還有滿清皇帝和政府的迂腐和無能所造成的歷史原因。

圓明園為什麼不重建 圓明園應不應該重建的理由

不同意,原因有下:

第一、現存的圓明園遺址是永遠的國恥紀念地,是世

世代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活教材,對其修復會使歷史文

物的教育價值蕩然無存。

第二、圓明園目前的主要價值,早已不是百年前的我

國宮廷建築或皇家園林的輝煌,而是被侵略者焚燬後留下

的恥辱,現在的遺址才具有真正的文物價值。

第三、進行修復是對歷史文物的徹底破壞,與現行的

國家文物保護法相背。

第四、修復圓明園無論在建築質量上還是規模上,都

無法達到原有的水平,至多隻可能是增加一處新的人造景

觀,而且會變得不倫不類。

另:專家談之一:

2004年10月28日

圓明園不能再“毀”一次

南方週末 2004-10-28 14:58:01

□楊耕身

今年10月18日是圓明園罹難144週年,來自各界的20多名專家齊聚園內,共商遺址公園建設大計。有專家提出,圓明園有必要復建部分景觀,申報世界遺產。據10月19日《北京娛樂信報》報道,圓明園管理處負責人介紹,這次研討會的目的,是讓專家們對圓明園遺址公園的保護和建設獻計獻策。

眾多“專家”都眾口一辭地倡言“復建”圓明園,而沒有一丁點的“雜音”,這使得不論怎麼看,這次“研討會”都堪稱是一次組織得力的“復建吹風會”。但這實在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因為在我國,關於“圓明園該不該重建”的爭論已不下十數年,“主修派”與“保留派”之爭一直未曾有過決斷,因此此次研討會出現如此統一的“口徑”,便著實有些出人意料。也正因此,我在看罷報道之餘首先想到的是:葉廷芳、李學勤、鄧友梅、樑從誡諸人士如今安在?

之所以想到上述諸人士,因為他們一直以來都是對重修圓明園持反對意見者。不止是他們,還包括更多人士。我們不妨追溯至1999年全國“兩會”時,“主修派”與“保留派”的一次交鋒。此事可見諸1999年3月31日《中國青年報》之報道。當時針對一份“重現圓明園景觀”的提案,包括上述諸人士在內的49位全國政協委員上書提案,表示堅決反對。也就是在此次“交鋒”中,著名建築學家樑思成之子、梁啟超之孫樑從誡先生坦承:我這已經是好幾次反對重修圓明園了!———我奇怪的是:未必到了今天,他們都沒話可說了?

當年的那樁“公案”,也使得我們今天能夠更容易地找到反對重修圓明園的理由。作為那份提案“牽頭人”的葉廷芳先生在當時就指出:第一,現存的圓明園遺址是永遠的國恥紀念地,對其修復會使歷史文物的教育價值蕩然無存。第二,圓明園目前的主要價值,早已不是百年前的我國宮廷建築或皇家園林的輝煌,而是被侵略者焚燬後留下的恥辱。第三,進行修復是對歷史文物的徹底破壞,與現行的國家文物保護法相悖。第四,修復圓明園至多隻可能是增加一處新的人造景觀,而且會變得不倫不類。

歷史的天空風來雨過,圓明園也經歷了兩度劫難。1860年她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燒燬,作為清朝的皇家園林,其廢墟一直完整地保存到1900年。清政府放棄管理以後,圓明園成為無主的園林,她又遭受第二次大規模的洗劫。也正因此,樑從誡先生曾經非常激動地喊道:“不能再毀圓明園了!”是的,不能讓人為的重修或復建再將圓明園“毀”一次了。

1999年圓明園的重修之爭之後,隨著2002年10月17日《北京市公園條例》的頒行,我們又一度認為,圓明園不再重建能夠從法律中得到確認。因為該條例規定:“對無法以人力再造和無法再生的自然景觀或者具有特殊歷史價值的人文景觀,禁止改變原有風貌和格局。”我注意到,此條例出臺後,許多媒體都以“圓明園不重建寫入法中”為題做了報道。然而誰曾料到,條例也並沒有阻止新一輪的、雄心勃勃的重修計劃?

很難說,在此番“研討會”之後,圓明園的命運將......

相關問題答案
為什麼要建圓明園?
為什麼火燒圓明園?
為什麼要建設和諧校園?
我們為什麼要過清明節?
為什麼要建設小康社會?
元宵節為什麼要團圓?
人為什麼要講文明?
為什麼要講文明樹新風?
企業為什麼要建立網站?
學生為什麼要講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