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是?

General 更新 2024-12-17

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內涵 5分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指導思想,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必要對它進行比較全面和科學的把握,以至對個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起更好的導向作用;然而現實社會中關於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問題,一部分人還比較迷茫,知之甚少,因此在這裡將從最普遍、最一般的角度進行簡要地闡釋。

馬克思主義是工人階級的世界觀,是工人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階級爭取階級解放和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它是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特別是19世紀歐洲重大社會科學成果和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它的內容涵蓋了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歷史和人類社會發展與自然界的關係等諸多領域和各個方面,是極其深刻和豐富的。馬克思主義留給我們的大量文獻典籍,它涉及的眾多學科門類所形成的知識海洋,不僅在馬克思所處的時代,即使在今天耽當之無愧地稱得上博大精深。

從狹義上說,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至於為什麼以馬克思的名字命名這一理論,恩格斯在1886年曾經作了說明。他說“我不能否認,我和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以前和這個期間,我在一定程度上獨立地參加了這一理論的創立,特別是這一理論的闡發。但是絕大部分基本指導思想(特別是在經濟和歷史領域內),尤其是對這些思想的最後的明確的表述,都是屬於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馬克思沒有我也能夠做到,至多有幾個專門的領域除外。至於馬克思所做到的,我卻做不到。馬克思逼我們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遠些,觀察得多些和快些。馬克思是天才,我們至多是能手。沒有馬克思我們的理論遠不全是現在這個樣子。所以,這個理論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當然的。”從廣義上說,馬克思主義不僅指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也包括繼承者對它的發展,即實踐中不斷髮展著的馬克思主義。

從不同的角度,我們可以對馬克思主義作出不同的回答。(1)從它的創造者、繼承者的認識成果講,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而由其後各個時代、各個民族的馬克思主義者不斷豐富和發展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2)從它的階級屬性講,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是關係無產階級鬥爭的性質、目的和解放條件的學說。(3)從它的研究對象和內容講,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是關於資本主義發展和轉變為社會主義以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馬克思主義這一概念在馬克思在世的時候就已經使用,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構成的科學體系。它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不可分割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事業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是從廣義上理解的馬克思主義。它既包括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基本方法,也包括經列寧對其繼承和發展,推進到新的階段,並由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等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將其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即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 怎樣理解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內涵應從以下三個方面理解:

(1)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指導思想,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必要對它進行比較全面和科學的把握,以至對個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起更好的導向作用;然而現實社會中關於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問題,一部分人還比較迷茫,知之甚少,因此在這裡將從最普遍、最一般的角度進行簡要地闡釋。

(2)馬克思主義是工人階級的世界觀,是工人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階級爭取階級解放和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它是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特別是19世紀歐洲重大社會科學成果和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它的內容涵蓋了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歷史和人類社會發展與自然界的關係等諸多領域和各個方面,是極其深刻和豐富的。馬克思主義留給我們的大量文獻典籍,它涉及的眾多學科門類所形成的知識海洋,不僅在馬克思所處的時代,即使在今天也當之無愧地稱得上博大精深。

如何認識馬克思主義?

羅素說過,馬克思是“最後一個構築大體系的學者”。確實如此,馬克思的思想,包羅萬象,思想內涵極為豐富和精湛。

二十世紀以來,人文社會學科領域的發展趨勢,一是高度分化,建立起各個分門別類的專業體系,二是一種“分析主義”和“解構主義”的傾向,因而沒有再出現過像馬克思、黑格爾、康德、斯賓諾莎那樣“構築大體系的學者”了。

不過,馬克思雖然著作極豐,但其中屬於馬克思本人的創造,正如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講話時說的那樣,只有兩條:一是“歷史唯物論”,二是“剩餘價值理論”。從學術角度看,這兩個思想創造的真理性,是經得起歷史考驗的。陳雲同志說過,他贊成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的這個高度概括。

這兩條中,“歷史唯物論”的真理性似乎更能得到大家普遍認可,當然,我們也不能認為“歷史唯物論”就是認識與研究歷史的唯一正確的理論。對於像歷史這樣複雜的對象、真理或者說“事物的本質”,往往是多側面的。一種理論,即使是正確的,也未必能窮盡對歷史這種複雜的客觀事物的研究。

至於《馬恩全集》的宏篇鉅製中論述的內容,許多是馬克思從前人那裡繼承來的思想,比如:“勞動價值論”,是古典經濟學已經有的,源於英國;“階級和階級鬥爭”的思想,也是馬克思之前就有的,源於法國;“唯物主義哲學”,歐洲和中國古代哲學家,都不乏其人;“辯證法”,源於德國,主要是黑格爾;……這些,都不能簡單地加到馬克思主義頭上,如果硬要算,只能說是馬克思學習前人知識的“作業”。我認為,馬克思也是人,而不是上帝,他的思想,並不能窮盡宇宙的真理,而且他的話,同樣不可能“句句是真理”。

我國著名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話:“馬克思主義是資本主義的病理學。”這裡說的“馬克思主義”,自然主要是指“剩餘價值理論”。孫中山當然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但他這句話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倘若把資本主義經濟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就像人的身體一樣,如果馬克思主義是“病理學”,那自然還會有“生理學”、“解剖學”、“診斷學”、“治療學”、“藥物學”……等等,所以,就像醫學院的學生不能只學一門“病理學”一樣,對資本主義經濟的認識,馬克思主義的“剩餘價值學說”即使完全正確,也不是唯一的理論。

“文化大革命”的時候,有這樣一條“毛主席語錄”十分流行:“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千頭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造反有理。有了這個道理,於是就革命、就造反、就幹社會主義”。如今我們都知道,“文化大革命”錯了,那時喊得震天響的“造反有理”自然也錯了。不過我覺得,我們不能因人廢言,這一條“毛主席語錄”還是有點道理的:馬克思主義的道理,確實是“千頭萬緒”,可是,馬克思主義的龐大體系、其價值目標取向,卻是指向革命的。因此,我們也歷來將馬克思主義稱為“革命理論”。

我們的黨已經從一個革命的黨轉變為一個執政的黨,黨的工作,實際上也不是過去革命時代那些事了,而是在執掌政權,要發展經濟,搞改革開放,“執政為民”。雖然我們的黨和政府在中國革命勝利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還延續了革命的理論和意識形態,但是自黨中央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之後,已經開始實行由革命黨向執政黨的轉變,這同時也就意味著,在理論和意識形態方面,我們的黨要由革命理論向執政理論轉變。

中國有句古語:“逆取之,順守之”,也就是“馬上打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的意思吧,這也就是說,革命的理論和執政的理論,是有所區別的。我想,這就是我們的黨和政府在理論和意識形態領域面臨的問題。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就是要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解決如何認識馬克思主義的問題。我們黨的理論和意識形態,也要“與時俱進”。

身處巨大變革的時代,正是人文社會學科大有作為的時代,我們的......

馬克思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怎樣理解馬克思主義

卡爾·馬克思 (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全世界無產階級1818年5月5日,馬克思生於德國萊茵省(現屬於聯邦州萊茵蘭-普法爾茨)特里爾一個律師家庭。他的祖父馬克思·列維是一名猶太人律法學家,他的父親希爾舍·卡爾·馬克思,後改名亨利希·馬克思,生於1782年,同荷蘭女子罕麗·普列斯堡結婚,生育多名子女,但從一確定繼承人的文件中發現,只有卡爾·馬克思和三個女兒索非亞、愛米爾、路易莎存活。

1830年10月,馬克思進入特里爾中學。中學畢業後,進入波恩大學,後轉學到柏林大學學習,並於1841年完成大學學業,同年另以論文《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之區別》申請獲得耶拿大學博士。畢業後擔任萊茵報主編,後辭職。期間認識了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他學識淵博,精通哲學、歷史、政治經濟學、數學。

1843年6月19日,馬克思與苦等了他7年之久的生於1814年的貴族小姐燕妮結婚。

1844年1月,與燕妮一起踏上流放的征途。去到巴黎。同年完成< <哲學經濟學手稿> >,這份手稿直到1933年才被發現並發表,被稱為1844年哲學經濟學手稿。

1845年秋,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去到比利時布魯塞爾。

1845年12月宣佈脫離普魯士國籍。其後和恩格斯一起完成了《德意志意識形態》。書中批判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不徹底。第一次有系統地闡述了他們所創立的歷史唯物主義,明確提出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歷史任務,為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奠定了初步理論基礎。後來才誕生了《共產黨宣言》。

隨後不久遭到比利時當局的迫害。和妻子一起回到德國。

1846年初 ,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布魯塞爾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1847年初,馬克思和恩格斯應邀參加正義者同盟。1847年6月同盟更名為共產主義者同盟,並且起草了同盟的綱領《共產黨宣言》。

1848年4月,和恩格斯在德國一起創辦了《新萊茵報》。

後被驅逐,去了巴黎。在被要求離開巴黎,去了英國倫敦。在倫敦,他們度過了一生中最困難的日子。在5年時間裡,馬克思和燕妮失去了四個孩子中的三個。但在這期間,馬克思寫出了他最重要的著作——《資本論》。

1864年9月28日馬克思參加了第一國際成立大會,被選入領導委員會。他為國際起草《成立宣言》、《臨時章程》和其他重要文件。

1867年9月14日,《資本論》第一卷出版。

1870年10月與移居倫敦的恩格斯再度相聚。由於被許多國家驅逐,到處流亡,他曾自稱是“世界公民”。

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在倫敦寓所去世,葬於倫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內。

《資本論》後兩卷為恩格斯整理馬克思的遺稿後出版,分別在1885年、1894年相繼出版。

馬克思在德國特里爾的故居,現在是馬克思博物館。

“科學社會主義”的主要創始人卡爾·馬克思 1818年誕生在德國的特里爾鎮,父親是律師。卡爾17歲時進入波恩大學攻讀法律,隨後又轉入柏林大學,最後在耶拿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此後馬克思開始從事新聞工作,在科倫為《萊茵報》當過一個時期的編輯。但是他那激進的政治觀點,不久就給自己惹出了是非,於是便遷居到巴黎。在那兒他遇到了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相同的政治觀點使兩人結下了真切的友誼,甘苦與共,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天。

不久,馬克思被驅逐出國,遷居到布魯塞爾。1847年就是在布魯塞爾他發表了第一部重要的著作《哲學的貧困》。翌年他和恩格斯共同起草了其擁有最廣泛讀者的著作《共產黨宣言》。在同......

怎樣理解馬克思所說:“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是馬克思、恩格斯,但馬克思確實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即:“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我最早是從德國思想家梅林寫的《馬克思傳》那裡讀到的。他寫道:在馬克思逝世前一年即1882年,當法國工人黨表現出“幼稚病時,他對他的女婿們敘述他的思想的方式也感到不滿”,於是他“脫口”而說“我本人無論如何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據我後來所知,馬克思1883年去世後,恩格斯不僅同梅林之間有多次書信交往,而且在他致其他友人的書信中還至少有3處引用過這句話。當然,馬克思和恩格斯不會是真的認為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因為他們的一生是這個“主義”的奠基者和奮鬥者。那麼,晚年的馬克思為什麼要這麼說呢?晚年的恩格斯為什麼對這句話會念念不忘呢?從恩格斯引述這句話的上下文來看,這句話是在批評德國、法國的無產階級政黨(那時叫社會民主黨、社會工人黨,還不叫共產黨)黨內一些自稱“搞馬克思主義”的人,是這些人的言行讓馬克思、恩格斯感到不滿、厭惡、憤怒,是為了同他們劃清界限才這樣說的。為了說明我的這個看法不是主觀臆斷,特舉恩格斯1890年致馬克思的女婿、法國社會工人黨領導人拉法格的書信為例。恩格斯寫道:“德國黨內發生了大學生騷亂”,他們“都在搞馬克思主義,然而他們屬於10年前你在法國熟悉的那一種馬克思主義,關於這種馬克思主義,馬克思曾經說過:‘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馬恩選集》4卷第695頁)這裡說的“大學生騷亂”是指德國社會民主黨內部以莫斯特為代表的“青年派”,他們引用馬恩的話語指責黨的領導人犯了機會主義錯誤,是在維護小資產階級的利益。這裡說的是拉法格“10年前在法國熟悉的”,是因為拉法格等人領導的法國工人黨在那時也是在引用馬克思的話語說一些“革命”詞句,馬克思的這句話原本就是對他們的批評。從馬恩著作中可以把那些自稱是“搞馬克思主義”的人的觀點歸納起來,它大致具有以下三點,即(1)摘引馬、恩的“語錄”,說自己是在按照他們的話行事;(2)反對合法鬥爭,說黨不應當參加議會選舉等一切合法活動;(3)大講“革命”,說他們是在同黨內各種“錯誤”思想作鬥爭。按我國的政治用語來說,這些人是打著馬恩“教導”的旗號而不顧國情的“左派”。顯然,馬克思說這句話是要表達他同這些人不是一路人,恩格斯多次引用這句話是要說明他完全支持亡友的這一立場。馬克思逝世後的恩格斯被世界各國的社會主義者尊為領袖、指導者。他在最後的12年,在繼續馬克思未竟事業的同時,不僅竭盡心血整理出版亡友的遺稿,而且還多次談到如何對待由亡友闡述而確定的理論原理,特別是反對把這些原理當作剪裁現實的公式和不變的教條。如他說不能“把馬克思主義認為只在一定條件下起作用的原理解釋成絕對的原理。”又說應把社會主義社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在我看來,恩格斯的這些話語是說應把一切理論原理、理論原則,及其有關的所有論述都看作是有界限的、有條件的。我認為恩格斯的這一態度即是我們現在講的對馬克思主義的既堅持又發展的科學態度。恩格斯為什麼這樣說呢?按我對恩格斯上述說法的理解,那就是:堅持是在指原有條件未根本改變的界限範圍內的堅持,發展是指隨著客觀條件的變化對原來的理論加以補充與“修訂”即“修正”,能根據歷史步伐進行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

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內涵和重要意義

提問

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內涵和重要意義

十分鐘內有問必答,下載百度知道立即下載

專業回答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具體地說,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更進一步地和中國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民族化和具體化。

首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舊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農民占人口的絕大多數,經濟和文化都比較落後,在這樣的條件下進行革命、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都不能把馬克思主義當作教條,更無法照搬別人的經驗,必須緊密結合中國國情和時代條件,尋找適合中國實際的道路,制定正確的方針和策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為了解決中國的具體問題。

其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歷史經驗上升到理論。中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大國,有著豐富的歷史經驗,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把歷史經驗加以認真地概括和提煉,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增加新的內容。

再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植根於中國的優秀文化之中。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外來思想文化傳人中國,要使它能為中國人民廣泛接受,並在實踐中發揮指導作用,必須尋找到能為中國人民所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即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用中國優秀文化的表達方式和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語言形式,來深入淺出地闡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使馬克思主義植根於中國優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長和繁榮起來。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意義:

首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是指引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保證。

其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提供了凝聚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強大精神支柱。

再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倡導和體現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

qzhanlu 2015-10-08

0

0

分享

滿意回答

馬克思主義學說就是階級鬥爭的學說,而且是關於自覺地開展階級鬥爭的學說。

否認階級鬥爭、防止階級鬥爭、反對階級鬥爭、自發地開展階級鬥爭等都不是馬克思主義的。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內涵就是自覺地開展階級鬥爭,其意義在於人們開始向有意識地發展社會方面轉變。

實事求是是一種辦事態度,要結合目的才有具體的意義。

實事求是地自覺開展階級鬥爭是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地防止階級鬥爭、反對階級鬥爭、自發地開展階級鬥爭等都不是馬克思主義的。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實事求是的理論,實事求是的理論不一定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也可能是非馬克思主義理論。特色集團把事實求是說成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內涵,在概念邏輯關係上顛倒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跟“實事求是”的種屬關係,是一種詭辯論手法,其目的在於歪曲馬克思主義以便把特色理論體系的非馬克思主義跟馬克思主義掛鉤,愚弄人民。

所以,到目前為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唯一成果是毛澤東思想(以階級鬥爭為綱,為人民服務),其他都是假的。

利用執政權威假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成果只是為了虛偽地解釋自己執政的合法性而已,愚民之策也。

影響比較大的假馬克思主義主要有:修正主義、斯大林主義、特色理論體系、西方馬克思主義等。

如何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內涵

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為他們的後繼者所發展的,以反對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為目標的科學的理論體系,簡要的說,它是關於工人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

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

1.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

資本主義的發展及其內在矛盾的尖銳化,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提供了客觀條件;而工人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進行反對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統治的鬥爭,則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準備了階級基礎。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是歷史時代提出的一項偉大任務。時代的需要本身既孕育著馬克思主義產生的可能性,又包含著使這種可能變為現實的各種物質條件和因素。 2.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革命性是在實踐基礎上的統一?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實踐性為基礎的。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出發點和歸宿。馬克思主義來源於實踐,是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又反過來指導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為實踐服務,並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發展。離開了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馬克思主義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喪失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3.簡述樹立科學的人生理想的意義。

科學的人生理想對於人的現實活動具有重大的指導和推動的作用。(1)理想是人生航行的燈塔(2)理想是人生前進的動力。理想作為人生嚮往和追求的目標,它可以構成人們自覺行動的動機,成為實踐活動的動力,理想在人們現實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中,是一種極其強大的推動力量。(3)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人們生活可劃分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兩大方面。一個人的精神生活如果沒有理想的支撐,就會萎靡空虛乃至崩潰。一個人有理想這個精神支柱,就會使人生活更充實,能在順境中不驕不躁,在逆境中樂觀豁達,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整體性

1.從馬克思主義的形成過程中把握其整體性

馬克思主義是適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有了相當發展的時代和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實踐的要求,在對人類文明成果繼承和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與在此之前的所有資產階級理論不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全部理論活動都是為了人類解放這一目標而進行的,其根本宗旨是實現人類解放。馬克思主義的這一理論目標決定了它必然是一種以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為基本原則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從其理論活動的開始就特別地強調了這一原則,在其後繼承者那裡,這一原則得到了堅持和發展。由理論與實踐相統一這一基本原則所決定,馬克思主義從一產生就具有整體性的品格。

2.從馬克思主義各個組成部分的內在聯繫中把握其整體性

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對馬克思主義作出不同的定義。從它的創造者、繼承者的認識成果講,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而由各個時代、各個民族的馬克思主義者不斷豐富和發展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從它的階級屬性講,馬克思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是關於無產階級鬥爭的性質、目的和解放條件的學說。但不管從什麼角度理解馬克思主義,都必須看到,馬克思主義是徹底而嚴整的科學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所包含的所有內容雖然各自的側重點不同,但都是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體現,都是貫穿人類社會發展普遍規律的學說,都是關於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學說。

3.從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性與科學性統一中把握其整體性

從科學性與革命性統一的角度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是包含四個最根本最核心內容的

嚴整體系。

第一,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體系的哲學基礎。

第二,鮮明的政治立場。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切理論和奮鬥都應致力於實現以勞動人民為主體的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

第三,重要的理論品質。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

第四,崇高的社會理想。實現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是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

以上這四個方面,包括了馬克思主義的最基本內容,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是從總體上把握的馬克思主義。今天,我們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絕不是要單純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某個觀點,而是要從總體上堅持、繼承其基本立場、基本方法和基本觀點,即: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場,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在實踐中 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的理論品質,並把握和順應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樹立為實現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而奮鬥的最崇高的社會理想。

4.從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中把握其整體性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整體性是由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性所決定的。無論是現實的歷史過程,還是我國現實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運動,都是包含多方面規定性的具體的整體。在現實的過程中,沒有純粹的哲學問題、經濟學問題、政治問題或思想文化問題。任何問題必然綜合地、有機地包含著多方面的相互影響的內容和規定性。如果我們從馬克思所說的“改變世界”的角度來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必然是整體的,因為它所面對的實踐問題是具體的、整體的。

在當代中國,要取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

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

羅素說過,馬克思是“最後一個構築大體系的學者”。確實如此,馬克思的思想,包羅萬象,思想內涵極為豐富和精湛。

二十世紀以來,人文社會學科領域的發展趨勢,一是高度分化,建立起各個分門別類的專業體系,二是一種“分析主義”和“解構主義”的傾向,因而沒有再出現過像馬克思、黑格爾、康德、斯賓諾莎那樣“構築大體系的學者”了。

不過,馬克思雖然著作極豐,但其中屬於馬克思本人的創造,正如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講話時說的那樣,只有兩條:一是“歷史唯物論”,二是“剩餘價值理論”。從學術角度看,這兩個思想創造的真理性,是經得起歷史考驗的。陳雲同志說過,他贊成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的這個高度概括。

這兩條中,“歷史唯物論”的真理性似乎更能得到大家普遍認可,當然,我們也不能認為“歷史唯物論”就是認識與研究歷史的唯一正確的理論。對於像歷史這樣複雜的對象、真理或者說“事物的本質”,往往是多側面的。一種理論,即使是正確的,也未必能窮盡對歷史這種複雜的客觀事物的研究。

至於《馬恩全集》的宏篇鉅製中論述的內容,許多是馬克思從前人那裡繼承來的思想,比如:“勞動價值論”,是古典經濟學已經有的,源於英國;“階級和階級鬥爭”的思想,也是馬克思之前就有的,源於法國;“唯物主義哲學”,歐洲和中國古代哲學家,都不乏其人;“辯證法”,源於德國,主要是黑格爾;……這些,都不能簡單地加到馬克思主義頭上,如果硬要算,只能說是馬克思學習前人知識的“作業”。我認為,馬克思也是人,而不是上帝,他的思想,並不能窮盡宇宙的真理,而且他的話,同樣不可能“句句是真理”。

我國著名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話:“馬克思主義是資本主義的病理學。”這裡說的“馬克思主義”,自然主要是指“剩餘價值理論”。孫中山當然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但他這句話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倘若把資本主義經濟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就像人的身體一樣,如果馬克思主義是“病理學”,那自然還會有“生理學”、“解剖學”、“診斷學”、“治療學”、“藥物學”……等等,所以,就像醫學院的學生不能只學一門“病理學”一樣,對資本主義經濟的認識,馬克思主義的“剩餘價值學說”即使完全正確,也不是唯一的理論。

“文化大革命”的時候,有這樣一條“毛主席語錄”十分流行:“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千頭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造反有理。有了這個道理,於是就革命、就造反、就幹社會主義”。如今我們都知道,“文化大革命”錯了,那時喊得震天響的“造反有理”自然也錯了。不過我覺得,我們不能因人廢言,這一條“毛主席語錄”還是有點道理的:馬克思主義的道理,確實是“千頭萬緒”,可是,馬克思主義的龐大體系、其價值目標取向,卻是指向革命的。因此,我們也歷來將馬克思主義稱為“革命理論”。

我們的黨已經從一個革命的黨轉變為一個執政的黨,黨的工作,實際上也不是過去革命時代那些事了,而是在執掌政權,要發展經濟,搞改革開放,“執政為民”。雖然我們的黨和政府在中國革命勝利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還延續了革命的理論和意識形態,但是自黨中央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之後,已經開始實行由革命黨向執政黨的轉變,這同時也就意味著,在理論和意識形態方面,我們的黨要由革命理論向執政理論轉變。

中國有句古語:“逆取之,順守之”,也就是“馬上打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的意思吧,這也就是說,革命的理論和執政的理論,是有所區別的。我想,這就是我們的黨和政府在理論和意識形態領域面臨的問題。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就是要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解決如何認識馬克思主義的問題。我們黨的理論和意識形態,也要“與時俱進”。

身處巨大變革的時代,正是人文社會學科大有作為的時代,我們的......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是?
你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
下如何發展馬克思主義?
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關於什麼?
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恩克斯創立的,為什麼要叫馬克思主義啊 ?
馬克思主義是幹什麼用的??,哪位知道? ?
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髓?
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
中國為何選擇馬克思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