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11-20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曆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是虔誠的佛教徒最大的淨居把齋節日。

3、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4、侗族

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

5、白族

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它和“火把節”(又稱星迴節)等民族節日饒有特色。其他主要節慶活動還有大過年、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

6、獨龍族

唯一的傳統節日年節(獨龍語: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聯繫在一起的。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準備的多寡而定,節日期間,人們要舉行祭山神儀式,唱歌跳舞。

7、俄羅斯族

俄羅斯人傳統的民族節日主要與宗教信仰有關,每年公曆的1月7日俄羅斯族均歡度聖誕節,紀念耶穌降生。

8、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不多,只有春節、氏族的“莫昆”大會和宗教活動“奧米納仁”,還有篝火節。主要節日是農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10、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獵民還是農民,都以農曆新年為主要節日。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實際是由一種生產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這一天,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給馬剪鬃尾、打烙印。人們在5月初五早起採艾蒿戴在頭上,去河邊洗臉、沐浴,以求安康。牧區還有“祭敖包”,這是從宗教祭祀演變成的節日,要舉行賽馬等活動。11、高山族

11高山族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2、仡佬族

祭山、吃新、過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春節,是仡佬族最大的節日。農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牛王節”,是仡佬族民間特有的節日。

13、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節)、端午節、秋夕(中秋節)。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為老人安慰日(老人節)。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

14、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15、僳僳(lisu均四聲)族

主要節日有闊時節、火把節、收穫節、中秋節、澡塘會、......

各民族的傳統節日

中國少數民族主要節日

民族 主要節日 時間 民族 主要節日 時間

阿昌族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五日 德昂族

潑水節 農曆四月十五日

會街節 農曆九月初十 東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潑水節 農曆二月二十九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撒神 農曆七月初一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嘗新節 農曆八月十五日 侗族

蘆壟節 農曆六月至九月

白族

三月街 農曆三月十五日 侗年 農曆十一月十九日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鬥牛節 農曆二月

漁潭會 農曆八月十五日 吃新節 農曆六月至七月

保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獨龍族

卡崔哇 農曆十月中下旬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俄羅斯族

復活節 公曆三、四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鄂倫春族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

布朗族

開門節 傣歷十二月十五日 鄂溫克族

米闊魯節 農曆五月二十二日

關門節 傣歷九月十五日 高山族

新年祭 農曆十二月

潑火節 農曆二月十九日 仡佬族

燈杆節 農曆正月初一

布衣族

六月六 農曆六月初六 仡佬節 農曆三月初三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嘗新節 農曆六、七月

四月八 農曆四月初八 拉祜族

庫扎節 傣歷三月

朝鮮族

元日 農曆正月初一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上元節 農曆正月初五 嘗新節 傣歷十二月

寒食節 農曆四月初五 黎族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 僳僳族

收穫節 農曆九月

哈尼族

十月節 農曆十月初一 澡塘節 農曆正月初三

六月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過年節 農曆正月初一

哈薩克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刀杆節 農曆二月初八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珞巴族

旭獨龍節 藏曆二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隆德節 藏曆四月

赫哲族

赫哲年 農曆正月初一 滿族

頒金節 陰曆十一月十三日

回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廟會 農曆四月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景頗族

目腦節 農曆正月十五日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克爾克孜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基諾族

打鐵節 農曆一月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火把節 農曆六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京族

哈節 農曆六月初十 諾勞孜 農曆正月初一

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傣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怒族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

五十六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40分

1.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2.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3.傣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4.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5.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6.怒族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九日,舉行祭祀活動,祈禱穀神保佑。

7.塔塔爾族

塔塔爾語叫“古爾邦艾提”,是阿拉伯語的音譯藉詞,阿拉伯語“卡爾邦”,意為“獻身”。古爾邦節,是在伊斯蘭教教歷12月10日,即“肉孜節”之後70天。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紀節三大節日。

8.回族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古爾邦節也稱“宰牲節”,是穆斯林赴麥加(麥加:伊斯蘭教的聖地)朝覲的最後一天。這一天要沐浴淨身,室內焚香,齋戒半日。上午人們要去清真寺參加會禮,向麥加叩拜,請阿訇宰牲,將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贈親友、濟貧施捨;聖紀節,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這天是伊斯蘭教歷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紀念活動一般在清真寺舉行,在活動中要誦經演說,講述聖績。有的地方還在這天舉行盛大的爾麥裡會(善事宴會),宴請賓客。

9.滿族

滿族受漢文化的影響,節日與漢族相近,重視過農曆新年。正月十五過燈節,正月二十五祈求來年過“添倉節”,農曆二月二是“鎖龍”的日子,還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蟲王節”,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添倉節,每年正月25日,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杆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巖、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1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裡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蟲蛀。

10.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11.納西族

納西族人民的節日有許多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但春節的活動內容卻與漢族不同,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許多民族一樣,納西族也有火把節。而本民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是騾馬會、農具會、龍王會和朝山會。

12.撒拉......

56民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春節:

一年之始,萬象更新,主要活動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飯、祭祀和守歲等,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這三天,一般除了做飯,不做任何工作,忌諱說不吉利的話,要拜訪至親和尊貴的親戚。春節從初一到十五,各地還舉行各種廟會、社火、鄉戲等活動,是傳統節日中最為熱鬧和奢侈的節日。

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元夕節、上元節、燈節。節日裡有吃元宵、觀花燈、耍社火、猜燈謎等習俗 。除吃元宵外,各地還有許多不同的飲食習俗。陝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麵湯裡放進各種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陽、靈寶一帶吃棗糕;雲南昆明人多吃豆麵團。

二月二:

俗稱"龍擡頭",也叫青龍節,是一年農業生產開始的標誌。活動有撒灰引龍、薰蟲、挑菜、忌針線(以防"扎壞龍眼")等 。關於此節風俗的記載唐代就有。 至於二月二這天的吃喝,一改春節期間大吃油膩之風,要動素食。

寒食節、清明節:

祭掃祖墳、踏青遊春,忌動煙火。

四月八:

相傳是釋迦牟尼的誕辰日,多有廟會和朝山活動。

端午節:

也叫端陽節,相傳是為紀念屈原而來。主要有吃粽子、賽龍舟的活動,有的地方如青海還有系索(用五色絲線擰成的細繩,縛在手腳腕上)、插楊柳、戴香包等習俗,以用來驅蟲和祈求吉祥平安。

六月六:

亦稱“晒蟲節”,有“六月六,晒絲綢”的民諺。此日午間晾晒絲、綢、皮、毛等經常不穿的衣物,以防蟲蛀。還有“翻經會”“晒袍會”等,陝西還有放撈河燈和汲水造酒的活動,有的地區還舉行“六月場”活動,青年男女通過對歌、趕表,擲花包形式,尋求戀愛對象。六月六也是布依族和瑤族的重大節日。

七巧節:

也叫乞巧節,傳說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民間一般在當晚擺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給予好的女工。也有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也稱為中國的愛情節。

中秋節:

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這一天全家團圓賞月、吃月餅,原來還有“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此節被海外遊子更為重視,不少少數民族也過此節。

重陽節:

取九九重陽之意。主要活動為登高、賞菊、飲酒等,頗受老年人喜愛,所以也叫“老年節”。

十月一:

俗稱“鬼節”、“寒衣節”,也是祭祖節。俗語說“十月一,送寒衣”,這天黃昏,家家都要上墳祭祖。因故不能上墳或遠離家鄉的人,就在場心或十字路口劃個圓圈,焚化紙錢。

冬至節: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臘八節:

人們習慣上把農曆的十二月稱為臘月,把臘月的初八稱為臘日或臘八,並將其當作一個傳統節日即臘八節來對待。許多與臘月或臘八有關的習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臘”字。這天相傳是釋迦牟尼的成佛日,許多地方都吃臘八粥,臘八其實也是春節準備工作的開始。

除此之外,各地還有不同民俗的傳統節日。我國先民在幾千年的生息繁衍中創立了許多民俗節慶,既包括生產方面的,也包括生活方面的,既有飲食文化,也有禮儀文化,還有樸素神奇的科學思想,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很值得我們去發揚和傳承。...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除了潑水節,至少兩個)

一些少數民族的節日

藏族:酥油燈花會,正月十五日,旺果節,七、八月間舉行,一至三、四天。

彝族:火把節,雲南於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舉行,貴州於農歷六月初六舉行,密枝節,雲南每年冬月初。

白族:三月街,又名觀音市,每年農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舉行,繞三靈,農曆四月下旬舉行。繞海會(劍川地區過),農曆六月十五日。

水族:端節,每年水歷十二月下旬至次年二月上旬(農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舉行,有的地區擇卯日過卯節。

傣族:潑水節,農曆三月中旬清明後十日苗族:紀念“亞努”節,每年農曆四月初八貴陽附近幾個縣過。

哈尼族:六月節,六月二十四日前後,三至六天。

僳僳族:火把節,六月。 中國少數民族節日大全

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傣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怒族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九日,舉行祭祀活動,祈禱穀神保佑。

塔塔爾族

塔塔爾語叫“古爾邦艾提”,是阿拉伯語的音譯藉詞,阿拉伯語“卡爾邦”,意為“獻身”。古爾邦節,是在伊斯蘭教教歷12月10日,即“肉孜節”之後70天。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紀節三大節日。

回族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古爾邦節也稱“宰牲節”,是穆斯林赴麥加(麥加:伊斯蘭教的聖地)朝覲的最後一天。這一天要沐浴淨身 ,室內焚香,齋戒半日。上午人們要去清真寺參加會禮,向麥加叩拜,請阿訇宰牲,將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贈親友、濟貧施捨;聖紀節,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這天是伊斯蘭教歷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紀念活動一般在清真寺舉行,在活動中要誦經演說,講述聖績。有的地方還在這天舉行盛大的爾麥裡會(善事宴會),宴請賓客。 滿族

滿族受漢文化的影響,節日與漢族相近,重視過農曆新年。正月十五過燈節,正月二十五祈求來年過“添倉節”,農曆二月二是“鎖龍”的日子,還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蟲王節”,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添倉節,每年正月25日,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杆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

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各民族都有什麼風俗習慣

我國各名族的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遊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 “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讚賞的射箭,有爭強鬥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 2、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曆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解放後,國務院把開齋節定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繡、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苗族有很多節日,但各地區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傳統節日以苗年最為隆重. 4、傣族 傣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遠在公元1世紀,漢文史籍已有關於傣族的記載.1949年後,按照傣族人民的意願,定名為“傣族”.傣族自稱“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現在,因潑水活動是傣歷新年節慶活動的主要內容,這一活動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 5、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稱為“慄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雲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帶,後因戰爭等原因,逐步遷到滇西怒江地區定居下來.1985年6月11日,建立雲南維西僳僳族自治縣.節日:主要節日有闊時節(12月20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火把節、收穫節、中秋節、澡塘會、刀杆節等.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舉行的“刀杆節”扣人心絃,據說上刀杆是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精神而設立的. 6、藏族 藏族是漢語的稱謂.西藏在藏語中稱為“博”,生活在這裡的藏族自稱“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美麗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現有130多萬人口中,藏族佔95%,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即喇嘛教.過去許多傳統日均與宗教活動有關.藏族的民間節日有藏曆新年、酥油燈節、浴佛節等.藏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藏曆正月初一的藏曆年. 7、壯族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是嶺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壯”、“布土”、“布儂”、“布雅依”等20餘種自稱.新中國成立後,統稱“僮族”,後來改為“壯族”.壯錦與南京的雲錦、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壯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節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節等,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節、清明上墳、八月十五中秋,還有端午、重陽、嘗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鮮族 朝鮮族主要分佈在吉林、黑龍江和遼寧省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區.朝鮮族的先民,是從朝鮮半島遷入中國東北的朝鮮族人.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

各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我國56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曆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是虔誠的佛教徒最大的淨居把齋節日。

3、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4、侗族

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

5、白族

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它和“火把節”(又稱星迴節)等民族節日饒有特色。其他主要節慶活動還有大過年、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

6、獨龍族

唯一的傳統節日年節(獨龍語: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聯繫在一起的。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準備的多寡而定,節日期間,人們要舉行祭山神儀式,唱歌跳舞。

7、俄羅斯族

俄羅斯人傳統的民族節日主要與宗教信仰有關,每年公曆的1月7日俄羅斯族均歡度聖誕節,紀念耶穌降生。

8、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不多,只有春節、氏族的“莫昆”大會和宗教活動“奧米納仁”,還有篝火節。主要節日是農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10、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獵民還是農民,都以農曆新年為主要節日。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實際是由一種生產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這一天,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給馬剪鬃尾、打烙印。人們在5月初五早起採艾蒿戴在頭上,去河邊洗臉、沐浴,以求安康。牧區還有“祭敖包”,這是從宗教祭祀演變成的節日,要舉行賽馬等活動。11、高山族

11高山族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2、仡佬族

祭山、吃新、過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春節,是仡佬族最大的節日。農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牛王節”,是仡佬族民間特有的節日。

13、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節)、端午節、秋夕(中秋節)。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為老人安慰日(老人節)。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

14、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15、僳僳(lisu均四聲)族

主要節日有闊時節、火把......

你知道哪些少數民族的節日?這說明什麼

我國56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曆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是虔誠的佛教徒最大的淨居把齋節日。

3、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4、侗族

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

5、白族

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它和“火把節”(又稱星迴節)等民族節日饒有特色。其他主要節慶活動還有大過年、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

6、獨龍族

唯一的傳統節日年節(獨龍語: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聯繫在一起的。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準備的多寡而定,節日期間,人們要舉行祭山神儀式,唱歌跳舞。

7、俄羅斯族

俄羅斯人傳統的民族節日主要與宗教信仰有關,每年公曆的1月7日俄羅斯族均歡度聖誕節,紀念耶穌降生。

8、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不多,只有春節、氏族的“莫昆”大會和宗教活動“奧米納仁”,還有篝火節。主要節日是農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10、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獵民還是農民,都以農曆新年為主要節日。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實際是由一種生產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這一天,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給馬剪鬃尾、打烙印。人們在5月初五早起採艾蒿戴在頭上,去河邊洗臉、沐浴,以求安康。牧區還有“祭敖包”,這是從宗教祭祀演變成的節日,要舉行賽馬等活動。11、高山族

11高山族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2、仡佬族

祭山、吃新、過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春節,是仡佬族最大的節日。農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牛王節”,是仡佬族民間特有的節日。

13、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節)、端午節、秋夕(中秋節)。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為老人安慰日(老人節)。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

14、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

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不多,只有春節、氏族的“莫昆”大會和宗教活動“奧米納仁”,還有篝火節。主要節日是農曆新年。

近現代,鄂倫春人的社會組織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宗教信仰也淡出了鄂倫春人的思維,“莫昆”大會和“奧米納仁”已被篝火節所取代。鄂倫春族受其他民族的影響,也過中秋節、端午節、新年等節日。春節對於鄂倫春人來說是慶祝狩獵豐收、辭舊迎新的喜慶日子,因此鄂倫春人對春節十分重視 。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的介紹

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傣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怒族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九日,舉行祭祀活動,祈禱穀神保佑。

塔塔爾族

塔塔爾語叫“古爾邦艾提”,是阿拉伯語的音譯藉詞,阿拉伯語“卡爾邦”,意為“獻身”。古爾邦節,是在伊斯蘭教教歷12月10日,即“肉孜節”之後70天。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紀節三大節日。

回族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古爾邦節也稱“宰牲節”,是穆斯林赴麥加(麥加:伊斯蘭教的聖地)朝覲的最後一天。這一天要沐浴淨身 ,室內焚香,齋戒半日。上午人們要去清真寺參加會禮,向麥加叩拜,請阿訇宰牲,將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贈親友、濟貧施捨;聖紀節,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這天是伊斯蘭教歷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紀念活動一般在清真寺舉行,在活動中要誦經演說,講述聖績。有的地方還在這天舉行盛大的爾麥裡會(善事宴會),宴請賓客。

滿族

滿族受漢文化的影響,節日與漢族相近,重視過農曆新年。正月十五過燈節,正月二十五祈求來年過“添倉節”,農曆二月二是“鎖龍”的日子,還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蟲王節”,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添倉節,每年正月25日,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杆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巖、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1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裡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蟲蛀。

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納西族

納西族人民的節日有許多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但春節的活動內容卻與漢族不同,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許多民族一樣,納西族也有火把節。而本民族的傳統節日......

相關問題答案
怒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羌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泰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汗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回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我國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回族的傳統節日有什麼?
哈尼族傳統節日是什麼?
土家族傳統節日是什麼?
藏族傳統節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