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為什麼沒有好大學?
為什麼河南沒有一所著名的大學?求解?
多重因素造成。政府,地方經濟財政,歷史背景,民眾對高等教育態度等等。看一下下面這篇文章,就會知道我們堂堂人口超億的河南在全國各地高校中的尷尬。 中科大與河南,往事不如煙。1969年,有意遷往河南的中國科技大學遭遇河南當局的冷淡,時為安徽省革委會主任的李德生卻主動要去了這所名校。歷史很有諷刺性,李德生的故鄉就是河南。從此後,中科大成為安徽的驕傲和機會,河南則因此而後悔、痛楚,經年不絕。
一
1969年,中蘇邊境衝突。根據形勢,中央決定進行“戰備疏散”,中國科技大學被國務院科教組列入北京十三所下遷高校之中。據時為中科大革委會常委之一的蔡有智教授回憶,“九月下旬,分兩組去湖北沙市和河南尋找疏散地址。沙市有科學院的幹校,河南組帶有國務院科教組組長劉西堯給河南省的親筆信。我是去河南組的成員,因為帶有劉西堯同志的親筆信,我們受到了省生產指揮組組長的接待,他讓我們去南陽地區看看,在談話中我們意識到他們對科大來河南不大積極。我們在南陽周邊和鄧縣看了不少地方,地區的同志說:土地有的是,三千畝五千畝沒問題,但我們南陽沒有接收一所大學的能力。 兩組選址人員回到北京,都表示這兩地沒有條件,不能去。接著又派兩組,一組去江西,一組去安徽。我是去江西組的成員,到江西省後,省裡明確表示不能接收科大。安徽選址的同志在宣城地區看了以後也覺得不行。在這兩組人員還沒回到北京時就接到了定點安徽省安慶市的通知。”其間,是安徽的領導人李德生迅速行動,把中科大爭取到了安慶,由於安慶條件太差,中科大不願去,李德生又騰出合肥師範學院和銀行幹校的校舍,來安置中科大。
? 另據中國科技大學校史記載,學校南遷原定在河南南陽,後改為安徽安慶。從劉西堯專函河南也可以看出,中國科技大學是想建在河南的。河南之所以拒絕中科大最權威的說法是怕大學師生擠佔河南的副食口糧。
當南陽籍的建築大師楊廷寶在主持規劃中科大合肥校園時,我想,他的心裡一定不好受。
後來,中科大多次想遷回北京,畢竟它要依託中科院辦學,但安徽省一直極力挽留,就沒有走成。安徽省還爭取到了下放的中科院研究所,一躍而為科教名城。安徽現有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兩個國家大科學工程。而河南連國家重點實驗室都沒有。
無獨有偶,中國地質大學曾想落戶河南平頂山,也被河南錯失。
二
河南錯失中國科技大學的後悔只在表層、顯意識裡。河南的小農思維是在骨子裡,不自覺的,不那麼容易改掉。
在錯失中科大十年後的改革開放之初,滿目瘡痍,各省高教實力差距不大。但隨後的河南既沒有爭到國家投資,也沒有加快發展速度,被兄弟省份遠遠甩下。小省山西現有八個學校可以培養博士,黑龍江有十一個,而大省河南只有五個。河南的教育投入與河南的GDP相稱嗎?河南重視教育了嗎?
河南有哪些211,或者985大學,為什麼這麼少
河南只有一所211,即鄭州大學。河南沒有985。具體為什麼,這個我也說不清,可能因為河南近代高等教育比其他省要落後吧,所以沒有好的大學。
另外,每個省都會有211,但是有些211的實力其實是很差的。
河南人口全國第一,為什麼985工程大學一所沒有,211工程大學還只有一所(鄭州大學)? 為什麼高校
首先985、211大學這個是歷史問題,主要是因為80年代重點部屬高校主要在北京、上海、江蘇、武漢、西安這幾個大城市,到90年代末提出211工程,起初按照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進行學科評估,增列的全是教育部直屬高校,河南是沒有部屬高校的,後來提出一省一校原則,一個省至少有一所211大學,鄭州大學才被照顧選上的,成為河南省唯一的211大學
河南為什麼沒有好大學
以前河南是有好大學的,但是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在改革中對大學進行了規模很大調整,河南當時的名校河南大學的院系全部被拆分合併到其他省的大學中去,同時又沒有補充進強大的學科,所以自然就沒落啦。
當年的院系調整不少大學是元氣大傷的
為什麼河南的重點大學那麼少?
因為河南鄭州不是區域性中心城市,另外河南省的經濟水平不高,人口多。像西安(西北中心)成都、重慶(西南)廣州(華南)瀋陽(東北)等這些城市都是各區域的中心,高等院校眾多,重點大學相對也多,國家的政策也多往這裡傾斜。早在1952年的全國院系大調整就表現出這一特點,例如為了打造武漢作中南地區的中心,國家把很多院校的院系都搬到武漢重新組建,像河南的中原大學(從原國立河南大學分離出來的)河南大學很多院系都搬到了武漢,現在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都是以中原大學為主要基礎發展而來的。然而現在的河南大學卻沒落了,甚至被國家和人民徹底遺忘了,然而當時把河南大學坼分河南大學的趙毅敏(當時是中南地區院系調整的負責人)卻是從河南大學畢業的,他把河南大學很多院系分離出來,有的遷到鄭州,有的遷往武漢。把中原大學整體遷往武漢。正是1952年的全國院系調整,才奠定武漢高等教育的局面。另外河南的經濟、人口也是重要的原因,山東,也不是區域中心,但山東卻有兩所985大學。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朝中無人”啊!中央領導河南籍的沒有,省部級的也沒幾個,政策怎麼會往河南傾斜呢?(打個比方,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是武漢人,為了把武漢建成高鐵的中心,生硬的將鄭州鐵路局扯分),也許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會是這樣。
河南大學為什麼衰落?怎麼崛起
一代名校——河南大學是怎麼衰落的? [河大三部曲之一]
作為世界知名大學,作為中國最早三大留學基地之一,作為國民黨欲帶往臺灣的十所大學之一(途經蘇州被截留),作為上百位省部級領導幾十位院士的母校,作為唯一沒有進入211的民國國立大學,河南大學已經、正在、還將遭受到巨大的尷尬,屈辱,是什麼造成了河大今天的困頓?我苦苦的求索。
1949年河大左翼去了武漢、右翼去了臺灣,難道留下的中間人士註定是保守的平庸之輩嗎?
一,省立地位。
解放後高等教育學蘇聯,國立綜合性大學部分改成師範學院、工學院。 醫學院、農學院獨立,財經、政法單列。浙大、湖大改成工學院,河大、皖大因工科基礎不好改成師範學院,中南區的中心設在武漢,河大沒有保住文理科大學身份轉為師範學院,這與人才在蘇州流失有關,省裡也沒爭取,厄運開始。緊接著降為省管,從此後萬劫不復。在計劃經濟、非均衡發展的模式下,作為非部屬院校,河大得到的資源極其有限,得不到國家扶持,受到非國民待遇,強勢學科如中文、歷史、地理逐漸衰落,三十年代就培養研究生,九十年代末才獲批博士點,太晚!今天,高教仍重點扶持部屬院校。
二,理科他遷。
在理工農醫分家的形勢下,文理再分,他遷新鄉,使河大變成一所文科院校。文史哲單科性地方學校是難有大發展的。對基礎學科國家重視的學校是很少的,只有南大等。50年代院系調整,只有河大連理科都沒保住。理科基礎的喪失挖空了河大復興的潛力。因為單腿走路,河大在後來的機會中沒有優勢。
三,被動意識。
在命運的每個轉折點上,河大總是消極服從外界安排,不去奮力爭取。50年代院校調整,擁有文、法、理、工、農、醫六大學院的河大隻剩下半個文學院(四個系)。1984年,在全國重點大學申報中,因鄭大的介入河大放棄,浪費了一個指標。90年代,“211”申報又以“一省一校”自設藩籬,而江蘇就進了南師大、蘇大兩所地方大學,上海進了二醫大、上大兩所市屬大學。新世紀新校區徵地,河大再次短視,現在已沒有政策了。
四,地域侷限。
開封環境汙染嚴重,留不住人才。沒有高校可以整合,迅速做大。一些河大人目光受限,只剩下地級市的眼光、氣魄、格局了。東門的一截廢棄鐵軌就使得路修成駝背,清華在“左”的年代仍敢讓院牆外跑車的鐵路東移八百米,一躍而為中國第一大校。大禮堂旁竟建了白色的現代圖書館。小藝樓上孤零零的雨蓬大煞風景。擋住鐵塔的零號公寓遲遲不扒。大禮堂旁應造山種樹,遮掩現代體育館藝術樓。圖書館應重新外裝修,與大禮堂色調協調。洋博士的舊河大五百師生竟建三千人的大禮堂,佔地兩千畝,多有遠見!
五,科研不強。
河大沒有一個在全國舉足輕重的學科,沒有國家重點學科。雖然英語很強,卻沒乘勢而上爭取資源擴大影響。華中師大就靠一個政治專業,西北大學就靠地質專業都能獲得上十個博士點,都能進入211,都能叫響全國。河大缺乏前沿研究、缺乏重大成果、缺乏一流人才。
六,官僚氣氛。
“官本位”在中國、在內陸開封、在河大有深厚的積澱。統治河大的是大小“現管”,一部分人有恃無恐、撒潑弄巧、爭權奪利、明哲保身、無膽無識、當家作主、代代沿襲、汙染學生。人才缺乏茁壯成長、脫穎而出的土壤,很多已有人才紛紛外流。
七,法商消解。
以財經系送給武漢,法律系、政治系撤消為標誌,河大法商學科步入......
河南為什麼沒有985大學
整個河南省只有鄭州大學一所省屬的211,985都是從部屬的211裡面精挑細選出來的,自然河南省就不可能有985了。這個是歷史形成的。
河南哪個大學最好?在國內排名
河南大學
1綜合:83名
2.歷史:第28名
3.文學:第29名
4教育學: 33名
5社會科學48名
其它學科都在50名之後,但基本都不出前100名,
我就很納悶了,為什麼實力如此強並且超過許多211名校的河南大學為何至今還是B+級學校,經過在河南大學三年的生活學習,我慢慢體會到其中艱辛,現從我觀察到的現象作一個分析內因
一:開封拉了後腿,經濟不發達,設施不完善導致人員外流現象十分嚴重
二,周邊環境為評審工作沒有做好相關準備,鐵一街和東門城牆環境十分惡劣,上次評審時新校區還未建設,中心校區壓力過大.雖然屬於劃定了一些211重點建設學科,但沒有從本質上改變
三,老師待遇差,這個問題在全國都已經出名了,並且存在很多內部不團結,為
教授副教授等頭銜相互鬥爭而科研精力不足,我在校內工作期間就經常收到一些揭露我校排擠人才的現象,其中以文學院某些領導最為突出,哲管院也存在一些,這也是人才外流的另外一個原因,這是我瞭解的情況,不是道聽途說,但是總體這個學校與其它院校相比還不算很差
四:學校科研經費不足,導致成果不突出,河南大學經費來源主要是河南財政,政府關注不足,雖然說讓河南大學成為211,但做的工作明顯不夠,看一下新建設的新校區就能理解,和其它我所去過的高校對比,設施明顯很差.科研活動當然不能有效進行了
為什麼河南的大學愛吹牛逼?雖然本人是河南人,但是不得不為河南沒有好大學而感到惋惜。眾所周知,河南沒
鄭大排名47咋末流了,都是之前教育部的問題,設.985,211就一個,他不帶河南的份,河南能有啥辦法,河南高校真心不錯。
河南大學是一個不怎麼樣的大學
客觀來說,並不支持樓主的發言。
我曾經是河大的本科學生,現在在上海的某個985上研究生。
河大是一個不錯的大學,只是因為地域因素沒有成為211,但開闊眼界以後明白一些一本大學就算不在985、211之列,自身素質也很高。
河大是河南省的省部共建、省屬重點大學,雖然不是211(“一省一校”項目歸鄭大了),但15個博士後流動站、99個博士點、260個碩士點,十幾個一級博士學位授予專業,幾十個一級碩士授予專業,973計劃工程、千人計劃項目、卓越三計劃,這素質已經超過很多211項目的大學了。
當然,人外有人,河大錯失211,不管是國家的經費支持還是給予的師資力量都不如211中的一類重點大學。再加上地理位置成為了最制約河大的不利因素,河大要成為國內一流大學並不容易。但近幾年,我所知道的,政府已經給予了很大支持,包括馬上就要出臺的建設先進水平大學計劃。
一個學校有奮鬥的動力和前進的方向,再加上實幹和進取,就是不錯的。
總而言之,樓主的說法是不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