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如何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村級集體經濟是農村經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發展程度關係整個農村經濟發展大局,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促進經濟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堅強支柱,是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黨的組織建設,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進一步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根本保障。 一、當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來源比較單一。多數村主要的收入還是依靠村集體公房的出租和村集體土地的徵用。許多村集體經濟的好壞是由出租集體公房和徵用土地的多少來決定的,並沒有廣開思路,通過新方法、新途徑,大力增強集體經濟。2、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空間比較狹小。除縣城各村和集鎮部分村外,絕大多數村集體土地、山林和公房等資產價值低,開發成本高,難以帶來直接效益。 3、部分村幹部觀念陳舊,能力不強。有些村幹部認為黨的政策是鼓勵發展個體經濟、民營經濟,發展集體經濟已經過時,認為搞市場經濟就是誰有本事誰致富,只要經濟發展了,農民富裕了,有無集體經濟無關緊要,在思想方面,由於保守和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普遍存在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陳舊觀念和“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幹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沒有大力去開拓新思路,只會抱怨沒有資源、沒有資金、沒有政策,只會抱怨農村工作難做,村幹部難當,他們對如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沒有明確的思路,“老辦法不能用,新辦法不會用”,面對新形勢只能束手無策。 4、村級集體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活力。一方面導致部分村幹部敢管,村民對村集體資產的好壞不關心,另一方面導致管理難度加大,經常出現集體資產流失現象,使部分幹部群眾對發展集體經濟喪失了信心。 二、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對策與思考 1、理清發展思路,大力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是大力開發集體資源。村土地和林地資源比較豐富的村可以對機動田、機動山進行統一開發,既可以對外承包、租賃,也可以本村自己組織經營,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對於有豐富礦、灘等資源的村,在有效利用、合理開發的前提下,制定長遠規劃,開發利用,變資源為效益。 二是開展服務創收。村級組織可以根據本地的生產特點舉辦社會化的服務產業,如農產品流通經營服務實體,農業科技服務實體等,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系列化服務,既為農業生產提供後勤保障,又為集體經濟創造收入。三是通過工業強村。一些地理位置較好、基礎設施較完善的村,可以利用本村的土地、勞力等資源,通過招商引資、集體參股經營的形式,引進資金和技術,在環境保護允許的前提下興辦中小型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強村。2、創新管理機制,形成良好的發展局面。嚴格規定村集體資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則,切實履行“兩公開一監督”制度,搞好民主理財,嚴格控制各種非生產性開支,管好用好集體資金。做到村務、財務公開、公正、透明,按時公佈,讓廣大村民都來進行監督,一切都在陽光下透明操作,不搞暗箱操作,防止了集體資產的流失。3、配好村級領導班子,強化培訓提高。一是注重德才兼備和群眾公認的原則,真正選把有能力、有本事,會幹事,肯幹事,能幹成事的村幹部,二是注重優化班子結構,注重選拔優秀年輕幹部,努力形成合理的年齡、知識、優化村領導班子的群體結構,實現村領導班子的最優搭配,達到知識互補、性格相容,提高領導班子的整體水平和駕馭全局的能力。三是開展系統性培訓,培訓對象要覆蓋村幹部、村黨員和全體村民,增強培訓的針對性,並根據不同對象的需求確定內容,增強培訓的有效性。 總之,只有切實搞好集體經濟,壯大了集體經濟,才能使老百姓得實惠,我們要把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增強農村發展後勁,推動“......
如何發展村集體經濟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增強服務功能、促進經濟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村集體經濟是農村經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發展程度關係整個農村經濟發展大局,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切實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重大的政治問題,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堅強支柱,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的組織建設,為進一步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提供經濟保障。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農村集體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有了明顯提高,公益事業投入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社會保障也已開始起步。但同時也看到,從近幾年我市309個村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看,村級經濟發展不平衡,收入增長不快,各村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認識不一,加上原先的基礎不同,這就形成了村集體經濟發展程度相差懸殊的情況。有的村集體經濟實力薄弱,使很多公益事業難以興辦,村級服務功能也難以發揮,大大削弱了基層黨支部對廣大村民的凝聚力與號召力,甚至有部分村的集體經濟還是一片空白或發展的路子不寬,又無資金的“空殼村”,這樣不但會影響“三農”問題的有效解決,而且將會影響幹群關係的改善,農村幹部隊伍的穩定,基層政權的鞏固。
一、當前一些村在發展村集體經濟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發展集體經濟觀念弱化,氛圍不濃。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基層幹部群眾發展集體經濟的意識逐漸淡薄,認為黨的政策是鼓勵發展個體經濟、民營經濟,發展集體經濟已經過時,認為搞市場經濟就是誰有本事誰致富,只要經濟發礎了,農民富裕了,有無集體經濟無關緊要;也有人認為現在國有企業都改制了,各級都在放手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再提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走回頭路,不合時宜,在思想素質方面,由於保守和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幹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在文化素質方面,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於農民科技知識低下,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對村的集體經濟建設漠不關心,積極性不高,存在嚴重的“等、要、靠”思想,這些錯誤認識嚴重製約了村集體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2、村級集體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活力。一是儘管有些村的村級集體資產管理制度上作了一些改進和完善,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體制並未得到根本性的觸動,這種模糊的制度不僅制約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同時也導致村民對村集體資產的好壞不關心;二是管理難度加大,不同程度出現集體資產流失現象,使部分幹部群眾對發展集體經濟喪失了信心。由於集體經濟在體制上存在先天不足,導致集體資產流失比較嚴重,同時村幹部領導水平低下,思想作風不正,素質不高,管理不善等原因挫傷了幹部群眾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積極性;三是財務管理制度形同虛設,財會人員業務素質不高,而且往往只負責核算,不履行監督職能,村幹部的行為失去了監督。
3、村幹部思路不活躍,認識不足。有的村幹部只會怪沒有資源、沒有資金、沒有好政策,怨天尤人,只抱怨工作難做,幹部難當,他們對如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思路未激活,“老辦法不能用,新辦法不會用”,在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激勵機制方面沒有形成切實可行的措施和辦法,對發展集體經濟束手無策,領導無方,感到前途渺茫、日子難混。殊不知,任何一個地方都有優勢可找、都有潛力可挖。
二、加快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對策與思考
1、理清思路,努力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一是大力開發集體資源。山林資源優勢明顯的村,可發揮現有的速生林等主導產業優勢,使之上規模;田地資源較豐富的村,須大力發......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應注意哪些問題
(一)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必須要選好配強村幹部。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主體在村,關鍵在人,必須著力抓好村級班子建設,不斷提高村幹部的政治素質和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使村兩委成為帶領群眾發展致富的堅強堡壘。一是創新選人用人方式,通過公開招聘、公推直選、機關下派、請外出務工經商中的能人回村任職、選派大學生到村裡任職等多形式、多渠道選配村幹部,逐步建立起一支富有朝氣活力、奮發有為、開拓進取、群眾基礎較好的村幹部隊伍。二是加強對村幹部的教育培訓,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法制觀念、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三是制定政策解決基層幹部福利待遇、醫療養老保險等切身利益,解除其後顧之憂。四是制定完善村幹部監督激勵辦法,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能力和績效作為考核的硬指標,激勵村幹部把精力聚集到發展集體經濟、帶領群眾致富上。
(二)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必須要深度開發集體自然資源。
立足當地優勢資源,按照合作共贏、互惠互利的宗旨,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吸引各類工商企業、農業企業等投資深度開發集體水面、山場、田地、四荒地等,積極發展農產品基地、休閒觀光農業、農家樂等產業,形成“資源承載產業實體,產業凸顯資源價值”的發展氛圍,將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三)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必須要搞活經營性資產運作。
對村原有閒置或低效使用的公用房、廠房、設備等集體資產,通過整修或翻建,以公開招標形式實行租賃,或以投資入股形式參與經營,切實提高存量資產的利用效益。有效拓展集體資產運作空間,積極實施宅基地、農用地整理項目,增加有效用地面積,努力獲取集體建設用地指標。積極推進不動產物業開發建設,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村鎮建設規劃的前提下,根據區位條件和產業發展優勢,用足用好村集體非農建設用地,引導建設標準廠房、街面營業房、辦公樓、專業市場、倉儲設施,發展物業經濟,培育集體經濟增長點。
(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必須要深化股份制改革。
開展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探索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對防止集體資產流失、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要選擇一批有穩定收入來源、有改革願望、有組織能力的村開展農村股份制改革試點。通過量化資產、固化股權,明晰和保障村級集體資產的產權主體及其成員的主人翁地位,進一步理順村級集體經濟分配關係,建立健全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三會”制度,創新集體資產管理體制和集體經濟治理機制,使村級集體資產經營管理走上“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運轉高效”的現代經營管理之路。
(五)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必須要不斷完善土地使用政策。
在有條件的村探索建立村級留用地政策,並對村級用地涉及農轉非的,優先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內安排農用地轉用指標。積極開展試點,探索建立集體用地流轉機制。對各種所有制企業進行生產經營和項目建設涉及利用集體建設用地的,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土地利用、城鎮建設規劃的前提下,參照國有土地出讓模式,探索實行村集體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出租,集體獲得土地出讓金和出租收益。
(六)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必須要強化對集體資產和財務的監管。
在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同時,要建立健全監督約束機制,加強和規範對村級集體經濟的管理。一是建立規範的財務管理機制。切實加強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的規範化管理,完善“村財鄉管”制度,進一步建立健全集體承包合同管理、工程招投標、財務公開、財務審批等規章制度,合理確定村幹部報酬標準和辦公經費開支標準,嚴格控制非生產性支出。二是建立審計監督機制。建立村級財務審計制度,定期對村財務實行檢查監督。三是建立村級債務化解機制。對村級......
如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幾點思考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調查與思考村級集體經濟是保證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是強化農業基礎,增強農業發展後勁,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經濟保證。隨著農村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集體經濟越發顯現出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我市農村集體經濟狀況卻不容樂觀,不良債權過大,債務逐年增加,集體資產已盡枯竭,資源匱乏,造血功能不足,嚴重束縛著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嚴重阻礙了村級組織在新形式下為群眾謀取利益的作用,這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重要的是關係到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能否得到進一步鞏固的政治問題。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是加強服務群眾的物質基礎,增強村級組織的服務功能,推動農村先進生產力發展,繁榮農村先進文化,實現農民的根本利益,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的重要保證;是從源頭上減輕農民負擔,解決稅費改革後村級收入減少的客觀需要。因此,我們要因地制宜,實施“富民強村”工程,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步伐。一、我市村級集體經濟基本情況我市總面積6,674平方公里,有16個鄉鎮,173個行政村,農戶13.8萬戶,農業人口54.7萬人,農村勞動力25.2萬個,耕地面積530萬畝,其中集體耕地面積 萬畝。全市村級債務大於債權,而且有相當一部分為無效債權。全市現有村級債權26,972.9萬元,村均149.8萬元。其中:農戶欠款18,790萬元,有效債權10,830萬元;單位欠款4,937萬元,有效債權1,970萬元;外部個人欠款1,771萬元,有效債權4,937萬元;其它欠款1,462萬元。全市現有村級債務46942.8萬元,村均260.8萬元。其中本金31981.4萬元,村均177.8萬元。按照債務分佈可以劃分為五類:一是金融貸款10,190萬元,本金5961萬元;二是擡款13,510萬元,本金9016萬元;三是農戶往來欠款18,900萬元,本金15,403萬元;四是村屯幹部工資1,493萬元,利息31萬元,五是其它欠款2,850萬元。按債務形成的用途主要體現在以下幾種情況:開展競賽達標4,975萬元,創辦企業支出7,267萬元,各項補貼6,409萬元,代繳墊付稅費7,009萬元,改善生產條件支出3,705萬元,公益事業性支出10,784萬元,管理費超支1,544萬元,各項攤派1,100萬元,各種擔保220萬元,損失浪費支出440萬元。僅2003年以來就新產生債務3287萬元,村均18.3萬元。截止2003年末,全市資產總額37,607萬元,村均209萬元,資產大於負債的村87個,資不抵債的村84個,保持平衡的村2個。二、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的原因。多年來,我市農村集體經濟受保守思想的束縛,開放程度遠遠落後於發達地區,僅僅依賴農業、就農業抓農業的思想嚴重阻礙了我市農村經濟的發展速度,直接影響到村級自身“造血”功能,使各項攤派資金,墊付資金,開發資金,還有很多正常或不正常的支出沒有資金來源,導致大多數村集體不得不採取貸、擡、借等手段,維持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失去造血功能的村集體只能債擡高築的維持生計。盡而,使集體經濟逐漸走向低谷、走向薄弱。一是受思想觀念的束縛,導致集體經濟缺乏發展後勁。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不僅是經濟形式、經營方式的調整,更是人的思想觀念的大調整。我市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緩慢,有很大的原因是思想觀念在作梗,思想觀念上的落後是當前制約和阻礙我市農村集體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的最大障礙。部分領導幹部沒有危機感和緊迫感,科學文化程度低,觀念和思維方式陳舊、保守,信息不靈,缺乏開拓進取精神和創新意識,對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缺乏必要的認識,沒有從根本上擺......
如何依託農村主導產業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為加快推進畢節市村級集體資產股份量化改革試點工作,及時掌握試點工作新動態,認真總結改革工作新經驗,近日,畢節市農經站就織金縣官寨鄉紅巖村村級集體經濟業態發展試點工作進行了深入調研。織金縣官寨鄉在改革試點中制定方案,健全機制,整合資源,因地制宜地開展改革試點工作,力爭打好“生態農業觀光”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一、抓好組織建設,健全工作機制
紅巖村成立了以副鄉長為組長,財政分局、村管、國土、經濟發展辦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共同商討,建立健全的村級集體經濟業態發展試點工作機制,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領導小組通過完善各項權能,激活紅巖村各類生產要素,共同探索創新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集體經濟運營機制,避免集體資產流失和農民權益受損,防止集體資產被集體組織內部少數人侵佔和支配,防止外部資本侵吞、控制集體資產,保證村級集體經濟健康發展。
二、利用區位優勢,制定工作方案
紅巖村距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織金洞7.8公里,僅需10分鐘車程,是烏江百里廊的核心地段,風光秀麗,氣候迷人;轄區內盛產柑橘、櫻桃、枇杷、果蔬等主要名特產品,吸引眾多遊客來此遊玩採摘,據統計,紅巖村共有農家樂17家,名特產品帶動每家年收入達10萬元以上;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東風湖庫區裸結河水上旅遊、生態農業觀光園與織金洞風景名勝區連為一體;除此之外,面積2萬多平方米,政府耗資300多萬元建成的生態農業觀光園坐落其中。鄉、村兩黨委就如何發展壯大村級經濟進行了深入調研,並充分結合該村經濟、地理、人文、環境氣候以及現有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依託鄉村區位優勢,制定以發展農村特色旅遊經濟為主的村級集體經濟業態發展試點方案,全力打造“生態農業觀光園”品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力。
三、整合資產資金資源,發展集體經濟
紅巖村將對集體資源和資產進行清產核資折股量化到集體經濟組織每個成員,讓集體資產變股權,明晰產權歸屬,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利,讓農民真正能把資產揣進口袋。同時,以村級集體經濟業態發展試點省級財政補助的80萬元扶持資金、“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的財政補助資金以及“一事一議”財政資金為牽引,進行折股量化後投入“生態農業觀光園”的建設和經營中,讓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共同打造“生態農業觀光園”,共享收益分紅。除此之外,紅巖村將通過整合本村集體資產、資金、資源,採用“公司%2B農戶”現代農業發展形式和“考酒%2B養豬%2B建設沼氣池%2B種植發季節蔬菜”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實現農民創收,增強集體經濟實力。
四、做好宣傳工作,尊重群眾意願
紅巖村充分做好了集體業態經濟發展宣傳工作,召開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實施群眾動員大會及各種形式的座談會,做到大小事務公開,保障群眾的知情權,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到方案制定、實施堅持尊重群眾意願的原則,既要重視和尊重村支書等關鍵人物的意見和建議,也要保證方案制定不以參與決策者個人意見為主攻方向,須經村集體經濟組織代表充分醞釀、民主討論,提交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大會並經應到人數的2/3以上通過,方案報鄉人民政府批准和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核准備案後實行。保證村民既是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參與者,同時也是共享集體資產收益的受益者。
怎樣發展村級經濟
村集體經濟是農村經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發展程度關係整個農村經濟發展大局,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切實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重大的政治問題,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堅強支柱,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的組織建設,為進一步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提供經濟保障。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集體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有了明顯提高,公益事業投入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社會保障也已開始起步。但同時也看到,從近幾年我辦17 個村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看,村級經濟發展不平衡,收入增長不快,各村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認識不一,加上原先的基礎不同,這就形成了村集體經濟發展程度相差懸殊的情況。有的村集體經濟實力薄弱,使很多公益事業難以興辦,村級服務功能也難以發揮,大大削弱了基層黨支部對廣大村民的凝聚力與號召力,甚至有部分村的集體經濟還是一片空白或發展的路子不寬,又無資金的“空殼村”,這樣不但會影響“三農”問題的有效解決,而且將會影響幹群關係的改善,農村幹部隊伍的穩定,基層政權的鞏固。 一、當前一些村在發展村集體經濟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發展集體經濟觀念弱化,氛圍不濃。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基層幹部群眾發展集體經濟的意識逐漸淡薄,認為黨的政策是鼓勵發展個體經濟、民營經濟,發展集體經濟已經過時,認為搞市場經濟就是誰有本事誰致富,只要經濟發展了,農民富裕了,有無集體經濟無關緊要;也有人認為現在國有企業都改制了,各級都在放手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再提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走回頭路,不合時宜,在思想素質方面,由於保守和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幹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在文化素質方面,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於農民科技知識低下,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對村的集體經濟建設漠不關心,積極性不高,存在嚴重的“等、要、靠”思想,這些錯誤認識嚴重製約了村集體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2、村級集體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活力。一是儘管有些村的村級集體資產管理制度上作了一些改進和完善,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體制並未得到根本性的觸動,這種模糊的制度不僅制約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同時也導致村民對村集體資產的好壞不關心;二是管理難度加大,不同程度出現集體資產流失現象,使部分幹部群眾對發展集體經濟喪失了信心。由於集體經濟在體制上存在先天不足,導致集體資產流失比較嚴重,同時村幹部領導水平低下,思想作風不正,素質不高,管理不善等原因挫傷了幹部群眾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積極性;三是財務管理制度形同虛設,財會人員業務素質不高,而且往往只負責核算,不履行監督職能,村幹部的行為失去了監督。 3、村幹部思路不活躍,認識不足。有的村幹部只會怪沒有資源、沒有資金、沒有好政策,怨天尤人,只抱怨工作難做,幹部難當,他們對如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思路未激活,“老辦法不能用,新辦法不會用”,在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激勵機制方面沒有形成切實可行的措施和辦法,對發展集體經濟束手無策,領導無方,感到前途渺茫、日子難混。殊不知,任何一個地方都有優勢可找、都有潛力可挖。 二、加快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對策與思考 1、理清思路,努力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一是大力開發集體資源。田地資源較豐富的村,須大力發展種、養殖業,引導農業規模經營,推動農業向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形成區域特色,提高農業效益;二是做好“以地生財,築巢引鳳”工作。通過招商引資,建工業園區,大力招商引資辦廠,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進農村工業化;三是開展物......
如何結合本地實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堅強支柱,是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手
段,是增強服務功能,促進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迫切需要。因此,新形勢
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存在著哪些問題,如何促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就成為我們加快社會主義
新農村建設急需破解的難題。
一、正視現狀,認真分析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三農”工作的集大成。近年來,按照黨中央提出的“二十字”總方針,結合
我們高平提出的“十個必須”、“八個著力”強勢推進“富民、健康、希望、戶通、生態、創建、平
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八大工程”,使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長平大地,農村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
展,廣大農民享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實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但是,我們在新農村建設的實踐
中,也遇到了不少困惑和難題: 1、農民增收的壓力仍大,農民收入的增長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而目前
面臨的問題:一是農產品價格低迷。即農產品價格漲幅與農資價格上揚差距大,農業增收空間窄;二是農
業綜合生產能力低。表現在:農業裝備水平,良種推廣,農業基礎設備,循環經濟,沼氣建設等; 三是
農業產業化經營低。表現在: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建立龍頭帶基地,公司連農戶,產加銷一條龍,各類專
業合體經濟組織建設等; 四是政府支農政策體系低。表現在:農業管理體系,技術推廣體系、科技教育
體系、財政金融體系、中介服務體系等。2、農民生存現狀落後,表現在: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簡陋,學
校、醫療、文化等公共產品供給不足,社會保障體系脆弱等。3、農民意識缺乏規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
村,對農民來講既是受益者又是參與者,離開了農民的熱情參與和真心支持,就會變成空中樓閣,而如今
的農民享有生產的自由權、收益的處置權和言論的自由權,因為規範的缺乏和利益的驅動,使其淡化了自
身的社會責任和集體榮譽感,一但涉及個人的利益,就會反覆揣摩、計較、爭執,由此而導致許多公益事
業的中途夭折。造成這些困惑和難題的成因儘管是多方面的,但核心癥結就是一個字“錢”。我們要提高
現代農業水平,要改變農民生存現狀,要增強農民的意識規範,都需要充足的資金作保障,需要村集體經
濟的壯大發展,而目前的狀況是:
1、村集體經濟來源的渠道不多。隨著“三提五統”的取消和第二輪土地承包的延續,村集體原有的
統籌和集體機動地收入的不復存在,導致相當一部分村成為集體“空殼村”,村集體收入的渠道,除了上
級轉移支付,像我們這樣的城郊結合部村就是來源於各種形式的佔地補償和租憑,再有就是通過關係千方
百計地爭取上級一些專項補助資金。
2、村幹部開拓創新能力不強。多數村幹部雖然有幹好工作的良好願望,但由於家底薄,對發展集體
經濟往往缺乏信心,一些村幹部只會怪沒有資源、沒有資金、沒有好政策,抱怨工作難做、幹部難當,對
發展集體經濟束手無策,不能尋找自己的優勢,挖掘當地的潛、力,開拓創新尋求出路。
3、發展集體經濟的氛圍不濃。尤其是一些農民群眾受文化素質,小農意識的影響,從心理上行動上
排斥集體經濟的發展,特別是一些有煤礦的村利潤分配集體所剩無幾,大部分以人頭下分;還有一些村由
於幹部努力經營得來的集體資產,老百姓也想分光吃淨,寧願自己走泥路孩子住舊校。公益事業不發
展,還有“發展集體經濟已過時”,“發展集體經濟是走回頭路”以及“等、要、靠”等錯誤認識嚴重製
約了村集體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4、村集體資產管理不嚴。村級集體資產管理制度還不完善,集體資產流失比較嚴重,財會人員業務
素質不高等,不僅制約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而且也......
如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加村民收入
發展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不僅是鞏固和完善農村雙層經營體制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然選擇,更是縮小城鄉差距、促進農民增收、夯實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鞏固黨在罰村執政地位的重要途徑。
蘇南村級經濟的發展,在經歷以村直接經營為方式的鄉鎮企業發展階段、以標準型廠房為代表的載體經濟發展階段和以多種股份合作為特徵的新型集體經濟發展階段後,走出了一條發展壯大的成功之路,建起了全國最大的經濟強村群體。與此同時,伴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推進,蘇南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同樣也面臨著發展不平衡,土地、資金、人才等城鄉要素配置交換不平等,城市化步伐加快和產業轉型升級帶來的資產拆遷、企業淘汰風險等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問題。
在當前江蘇加速向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邁進的新形勢下,蘇南作為江蘇乃至全國現代化建設和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先行先試區,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善搶機遇、勇於創新,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富民強村和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應注意哪些問題
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應注意:
(一)農村集體經濟管理隊伍素質不高
絕大多數農村集體經濟管理隊伍素質不高,缺少專業的經濟管理隊伍。絕大多數農村集體經濟科技人才嚴重缺乏。由於農村集體經濟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受傳統觀念及現實社會問題的影響,農村集體經濟很難吸引人才。絕大多數有管理才能和科技知識的人才不願離開大城市到人才亟需的農村施展才能是一大現實問題。甚至,就連家鄉在農村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在學成後也不願回到農村,為農村服務。人才引進成為農村集體經濟面臨的一大難題。
(二)缺少政策支持和扶持
集體經濟發展不僅缺乏總體規劃,而且有關集體經濟發展狀況的基礎數據也模糊不清,給政策制定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前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比較混亂、集體經濟發展缺乏規範指導等問題。當前,農民群眾迫切希望政府給予土地使用、啟動資金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落後的,因資金短缺,普遍感到起步難;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村級集體企業,因建在集體所有土地上的房屋沒有產權,面臨隨時拆遷的窘境,對今後的發展感到很困惑。
(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土地面臨法律困境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不斷推進,對土地需求越來越大,農村集體所有土地急劇減少,存量土地及其廠房、商鋪租金等土地非農收益成了社區集體的主要收入來源,經營土地成為發展集體經濟的重要途徑。”憲法規定“農村土地歸農民集體所有”,但作為下位法的《土地管理法》規定,只有興辦鄉鎮企業和村民建設住宅或者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共事業的情況下,經依法批准才可以使用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集體土地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對民間私人資本推動的農村工業化,引起的對集體非農建設用地需求擴張估計不足;沒有為私人創辦企業留下合理的用地空間。自發、私下的農村非農建設用地流轉,給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規劃的實施帶來較大沖擊,並且由於村民集體出租非農建設用地不受法律保護,如發生爭議,集體就要遭受損失。
(四)集體資產產權不明晰且管理體制不順暢
農村集體資產形成時間長,構成複雜,目前多數沒有進行確權登記,產權不明,容易造成資產流失。加之目前集體資產的經營和管理主要還是村兩委成員,多數沒有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經營管理缺乏有效監督,制約了集體經濟的發展。個別得益於地緣經濟優勢,靠土地徵用積累較大集體資產的村,沒有及時進行量化固化,集體資產名義上“人人有份”,實際上掌握在個別或少數人手裡,有的出現決策失誤,有的資產流失,審計中發現多起違規問題。
2015年怎樣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農村經濟,不容樂觀。農村人口,可分為三,其一務農,其二經商,其三打工,前一專事農業,後二兼顧之。務農者苦不堪言,皆中老年男子及婦女為之,增產不增收,甚者投入大於產出,亦即入不敷出,有置地不種讓於他人者,反倒貼補費。適今歲奇旱,民爭相澆水施肥,致電能奇缺,二十一世紀而電能不足,不多見也。經商者盡不喜勞作之士,東奔西波,居無定所。然苦於有精明之頭腦,無高新之科技,賠本者常見,贏利者蓋鮮。打工者長年於外,出賣苦力,極似西方自由勞動力,數眾價廉,苦於社會行騙多多,以雙手掙錢餬口亦困難極矣。聞有此一事,縣勞動局簽字畫押,薦民工於東北打工,即民工往,先交押金七百,旋即攆回,又有往新疆築水塔者,勞累月餘,分文無得,傳信於家寄得路費,方得以歸。
農村政治,亦即基層民主建設,發展滯緩,小農意識強烈,宗派主義盛行,民告官司空見慣,官勝民十分自然,更有借民主建設之機,明爭暗鬥,奪權奪利者,其矛盾之尖銳,鬥爭之激烈,實不忍複述。
農村穩定,令人擔憂,常有盜賊偷竊於村戶,劫犯搶財於路上,致使民眾夜未深而緊閉門,聞犬吠而起身,孩童不敢搭夜路,婦女不敢獨自宿。
農村計生,名負其實,雖於計生之理,宣傳多年,家喻戶曉,然農村傳宗接、兒孫滿堂思想之根深,千餘年矣,戶戶皆有重男輕女、不有男兒誓不休之念,是以多有名生一胎,實有三四胎者,買準生證者有之,做假手術者有之,有離家而生子者,有將子於外人養者,凡此種種,是以中國統計之人口數遠少於實際。
“十二五”是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關鍵時期,必須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協調推進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
近幾年農村面貌雖然發生了較大變化,但農村發展滯後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儘快改變城鄉發展失衡局面,協調推進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是我國現代化過程中必須處理好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
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必須堅持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統籌城鄉發展規劃,加強政策引導制約,實現城鄉之間合理的產業分工佈局,使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互促共進。在推進城鎮化方面,加快發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著力提升中西部地區城鎮化水平,重點解決在城市穩定就業農民工的市民化問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發展縣域經濟,抓住產業轉移有利時機,促進特色產業、優勢項目向縣城和重點鎮集中,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吸納農村人口向小城鎮集中。在建設新農村方面,加快研究制定全國新農村建設規劃,使新農村建設戰略長期化,進一步健全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逐步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今後一個時期的農業政策取向既要注重改善宏觀調控,也要注重面上政策和區域政策的協調配合
鞏固農業好形勢、完成“十二五”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目標,必須堅持鞏固完善已有政策,同時要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推動出臺新的重大政策。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大國效應,改善農業宏觀調控行為。我國既面臨著保持較高糧食自給率的硬性要求,也具有地域遼闊、區域和品種間調控空間較大的優勢,具有化解國際市場短期波動、發揮農業比較優勢的條件和潛力。因此,農業政策不僅要有利於促進本國農業發展,而且要立足全球,不斷強化我貿易大國的地位,增強我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要注重面上政策與區域政策的協調配合,構建適應形勢發展要求,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我國已初步形成了新時期農業支持保護的政策體系,“十二五”時期,要在繼續完善面上政策體系的基礎上,更加註重健全完善區域性政策體系,進一步增強農業政策的針對性和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