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曆是什麼意思?
夏曆,跟農曆、陰曆,有什麼區別?
陰曆,是以月亮的一個圓缺週期紀年的歷法。因為中國的古代人把月亮叫做 “太陰” ,所以這種曆法就叫做 “陰曆” 。現在的人早就不記得什麼是陰曆了。
陰曆在使用中很不準確,跟地球的 “恆星年” 不合拍兒,平均每年會發生 11 天左右的誤差。
為了調整這個誤差,就在每十九年裡面加進去七個 “閏月” 。這就是 “十九年七閏” 、“三年兩頭閏” 說法的來源。因為在中國古代,曆法主要是為農業生產服務的,就把這種調整後的歷法叫做 “農曆” 。
農曆的出現,大約在殷商時期,誰是發明者,已不可考。所以 夏曆的說法不正確。
每一年的 “冬至” 這一天,皇帝要在午門發佈第二年的歷法,所以老百姓把農曆又叫做 “皇曆” 。
現在的一些人,總是說 “黃曆” ,是絕對錯誤的說法。
一句話:以地球自轉紀日、以月亮公轉紀月、以地球公轉紀年的歷法,叫做 “ 農曆” 。所以農曆是一種 “陰陽曆” 。
由於農曆的誤差大,不能準確指導人們的活動,所以在辛亥革命以後,民國政府憲法規定從1912年起,改用公曆紀年。把公曆 1 月 1 日叫做 “元旦” 了。改農曆的正月初一元旦為 “春節” 。新中國延續了這種曆法。
因為公曆是從西方引進的,所以又叫做 “西曆” 。
一些人把公曆又叫做 “新曆” ,把農曆叫做 “老歷” 、“舊曆” 。
又因為公曆是以地球圍繞太陽的公轉作為基本依據的歷法,所以又叫做 “陽曆” 。
農曆,除了一些中國的傳統節日以外,基本上沒有使用價值了。
夏曆的月份別稱
一月:正(zheng 第一聲)月、柳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開歲、陬月。柳月:正月銀柳插瓶頭,又稱柳月。端月:是指農曆的正月,一年的開始為“正”。後來,秦始皇當政,“正”和“贏政”的“政”諧音,所以正月便改為端月。端,頂也,仍是開端伊始的意思。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為“端月”。 二月:杏月、仲春、仲陽、如月、麗月、花月、仲月、酣月。杏月:二月,大地吐綠,萬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麗的名稱--杏月。“二月紅杏鬧枝頭”,又稱杏月。 三月:桃月、春晚、晚春、暮春、蠶月、上春、春日、綢月、季月、鶯時、末春。桃月: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稱桃月。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綺麗芬芳,自然稱“桃月”。春晚、晚春、暮春:三月春晚,即晚春、暮春。暮春:即夏曆三月,或陰曆三月。蠶月:夏曆三月。三月,是養蠶的月份,所以叫“蠶月”。上春:指孟春正月。春日:夏曆三月。 四月: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陽月 麥月 梅月 純月 清和 余月。正(zheng 第四聲)月:正(zheng 第四聲)陽之月。槐月:四月槐花掛滿枝,槐樹綻開了黃白色的花瓣兒,萬物枝長葉茂青翠欲滴,有人稱四月為“槐月”。 五月:蒲月、仲夏、超夏、榴月、鬱月、嗚蜩、天中、仲夏、皋月。蒲月:五月初五端午節,許多人家懸掛菖蒲、艾葉於門上,用以避邪,因此,五月又稱“蒲月”。榴月:五月榴花紅似火,又稱榴月。 六月:荷月、季月、伏月、焦月、署月、精陽、溽暑、季暑、且月。荷月、伏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許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無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擻,因而,便稱之“伏月”或“荷月”。六月:六月荷花滿池放,又稱荷月。 七月:巧月、瓜月、蘭月、蘭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初秋。巧月:七月鳳仙節節開,七月七日是我國婦女向天上的織女星“乞巧”的月份,乞求織女使她們心靈手巧。所以,七月就叫“巧月”。 八月:桂月、壯月、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呂、竹春。桂月、壯月、仲秋:農曆八月,一曰桂月,二曰壯月,因居秋季之中, 又叫“仲秋”。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呂:在民間,人們根據節氣、農事、花期等又將八月稱為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呂。桂月:八月桂花遍地香,又稱桂月。八月桂花遍地開是人們爭相吟頌的佳景,八月美名曰“桂月”,自然是名副其實了。 九月:深秋、暮秋、窮秋、涼秋、霜商、商序、菊月、季秋、晚秋、杪秋、三秋、暮商、霜序、朽月、玄月、青女月、三孟秋。深秋、暮秋、窮秋、涼秋、霜商、商序:在民間,人們根據節氣、農事、花期等將九月稱為深秋、暮秋、窮秋、涼秋、霜商、商序。菊月:九月菊花傲秋霜,又稱菊月。到了農曆九月,萬木蕭瑟,落葉紛紛,獨有那婀娜多姿、熱烈怒放的菊花給人們以活力和溫暖,“菊月”被世人看作是九月的代稱。杪秋:暮秋。三秋:秋季的第三個月,即九月。 十月:陽月、陰月、小陽春、孟冬、初冬、上冬、良月、露月、開冬、冬、飛陰月。陽月:十月芙蓉顯小陽,又稱陽月。陰月:十月叫成“陰月”的理由據說是源自古代陰陽學說,十月要“純陰用事,嫌於無陽,故以名之。”小陽春:指農曆十月,現在還習慣稱夏曆十月為“小陽春”。孟冬:初冬,指農曆十月。 十一月:辜月、冬月、仲冬、中冬、暢月、葭月、龍潛月。辜月:有吐故納新的意思,正像古人所曰:“十一月陰生,欲革故取新也。”冬月:冬月葭草吐綠頭,又稱葭月。 十二月:臘月、季冬、嚴冬、殘冬、冰月、嚴月、除月、季冬、殘冬、末冬、嘉平、窮節、星迴節。臘月:古代在農曆十二月合祭眾神叫做臘,因此農曆十二月叫臘月。臘月梅花吐幽香,臘月是農曆十二月,因在......
夏曆是農曆嗎
我國依次出現過夏曆、商曆和周曆,三種曆法的不同主要區別每年開頭的月建不同,夏曆以建寅之月為首,商曆以建醜之月為首,周鄲以建子之月為首,因現行的陰曆,是夏朝採用的正月建寅的太陰曆,故又名“夏曆”。
陰曆和農曆是啥意思?
現在陰曆與農曆都是指的同一個。
農曆是中國漢族傳統曆法,又有夏曆、漢歷、華歷等名稱,是一種陰陽曆,取月相的變化週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參考太陽迴歸年為年的長度,通過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迴歸年相適應。
古代典籍和甲骨文中均對農曆多有記載,但農曆最早產生於何時無從考究。農曆陰陽合一的歷法規則一般認為產生於商代。1912年中國官方開始採用公曆,而農曆作為中華文化的一種重要載體一直廣泛流傳於民間。
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均以農曆計算,至今漢字文化圈的國家和民族大多仍遵循農曆的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七夕節等。
農曆 是什麼意思
農曆,又稱夏曆、漢歷、華歷,是中國傳統曆法。主要規則經歷多個朝代逐漸完善形成,其形式一直延續至今。農曆其年份分為平年和閏年。平年為十二個月;閏年為十二個普通月另加一個閏月,總共十三個月。月份分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歷月等於一個朔望月。一年中哪個月大,哪個月小,年年不同,由計算決定。平年全年353~355天,閏年全年383~385天。為了協調朔望月和迴歸年之間的關係,所以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歷年為一個迴歸年。置閏規則為使用冬至作為計算迴歸年的起點,從甲年冬至所在歷月到乙年冬至所在歷月(不含)之間,如果只有十二個朔望月,則設立為平年,不置閏。如果出現十三個朔望月時,則從甲年冬至所在歷月之後起算,使用第一個不含二十四節氣中任意一箇中氣的歷月,設立為閏月,稱作閏某月。此外,農曆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季節的變化特徵,有助於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
農曆是什麼意思
農曆
[解釋]1.中國的一種曆法,是陰陽曆的一種,一般就叫陰曆。平年十二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由於平均每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裡設置七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便於農事。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這種曆法相傳創始於夏代,所以又稱為夏曆。也叫舊曆。
2.農業上使用的歷書。
即夏曆。(“農曆”一稱流行的原因:由於文化大革命時期極左思潮氾濫,“橫掃四舊”,認為“夏曆”是夏王朝的印記,必須改名;因傳統曆法在農村使用較普遍,故通過報紙改名“農曆”:1968年元旦,全國報紙報頭一夜間將“夏曆”名稱改成了“農曆”。
按:所謂“農曆”,是指它有指導農業生產的意義,但事實上農曆月日與季節變化相差明顯,指導農時的效果並不好,我國古代真正指導農時的是“二十四氣”,它實際是一種特殊的“陽曆” )
農曆的歷月長度是以朔望月為準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彌補,使歷月的平均長度接近朔望月。
農曆固定地把朔的時刻所在日子作為月的第一天——初一日。所謂“朔”,從天文學上講,它有一個確定的時刻,也就是月亮黃經和太陽黃經相同的那一瞬間。(太陽和月亮黃經的計算十分繁瑣和複雜,這裡就不予介紹了)
至於定農曆日曆中月份名稱的根據,則是由“中氣”來決定的。即以含“雨水”的月份為一月;以含“春分”的月份為二月;以含“穀雨”的月份為三月;以含“小滿”的月份為四月;以含“夏至”的月份為五月;以含“大暑”的月份為六月;以含“處暑”的月份為七月;以含“秋分”的月份為八月;以含“霜降”的月份為九月;以含“小雪”的月份為十月;以含“冬至”的月份為十一月;以含“大雪”的月份為十二月。(沒有包含中氣的月份作為上月的閏月)
農曆的歷年長度是以迴歸年為準的,但一個迴歸年比12個朔望月的日數多,而比13個朔望月短,古代天文學家在編制農曆時,為使一個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義,即初一是無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圓月,就以朔望月為主,同時兼顧季節時令,採用十九年七閏的方法:在農曆十九年中,有十二個平年,為一平年十二個月;有七個閏年,每一閏年十三個月。
為什麼採取“十九年七閏”的方法呢? 一個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一個迴歸年有12.368個朔望月,0.368小數部分的漸進分數是1/2 、1/3 、3/8 、4/11 、7/19 、46/125, 即每二年加一個閏月,或每三年加一個閏月,或每八年加三個閏月……經過推算,十九年加七個閏月比較合適。因為十九個迴歸年=6939.6018日,而十九個農曆年(加七個閏月後)共有235個朔望月,等於6939.6910日,這樣二者就差不多了。
七個閏月安插到十九年當中,其安插方法可是有講究的。農曆閏月的安插,自古以來完全是人為的規定,歷代對閏月的安插也不盡相同。秦代以前,曾把閏月放在一年的末尾,叫做“十三月”。漢初把閏月放在九月之後,叫做“後九月”。到了漢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閏月分插在一年中的各月。以後又規定“不包含中氣的月份作為前一個月的閏月”,直到現在仍沿用這個規定。
為什麼有的月份會沒有中氣呢? 節氣與節氣或中氣與中氣相隔時間平均是30.4368日(即一回歸年排65.2422日平分12等分),而一個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所以節氣或中氣在農曆的月份中的日期逐月......
農曆是什麼意思?
農曆
[解釋]1.中國的一種曆法,是陰陽曆的一種,一般就叫陰曆。平年十二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由於平均每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裡設置七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便於農事。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這種曆法相傳創始於夏代,所以又稱為夏曆。也叫舊曆。
2.農業上使用的歷書。
即夏曆。(“農曆”一稱流行的原因:由於文化大革命時期極左思潮氾濫,“橫掃四舊”,認為“夏曆”是夏王朝的印記,必須改名;因傳統曆法在農村使用較普遍,故通過報紙改名“農曆”:1968年元旦,全國報紙報頭一夜間將“夏曆”名稱改成了“農曆”。
按:所謂“農曆”,是指它有指導農業生產的意義,但事實上農曆月日與季節變化相差明顯,指導農時的效果並不好,我國古代真正指導農時的是“二十四氣”,它實際是一種特殊的“陽曆” )
農曆的歷月長度是以朔望月為準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彌補,使歷月的平均長度接近朔望月。
農曆固定地把朔的時刻所在日子作為月的第一天——初一日。所謂“朔”,從天文學上講,它有一個確定的時刻,也就是月亮黃經和太陽黃經相同的那一瞬間。(太陽和月亮黃經的計算十分繁瑣和複雜,這裡就不予介紹了)
至於定農曆日曆中月份名稱的根據,則是由“中氣”來決定的。即以含“雨水”的月份為一月;以含“春分”的月份為二月;以含“穀雨”的月份為三月;以含“小滿”的月份為四月;以含“夏至”的月份為五月;以含“大暑”的月份為六月;以含“處暑”的月份為七月;以含“秋分”的月份為八月;以含“霜降”的月份為九月;以含“小雪”的月份為十月;以含“冬至”的月份為十一月;以含“大雪”的月份為十二月。(沒有包含中氣的月份作為上月的閏月)
農曆的歷年長度是以迴歸年為準的,但一個迴歸年比12個朔望月的日數多,而比13個朔望月短,古代天文學家在編制農曆時,為使一個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義,即初一是無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圓月,就以朔望月為主,同時兼顧季節時令,採用十九年七閏的方法:在農曆十九年中,有十二個平年,為一平年十二個月;有七個閏年,每一閏年十三個月。
為什麼採取“十九年七閏”的方法呢? 一個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一個迴歸年有12.368個朔望月,0.368小數部分的漸進分數是1/2 、1/3 、3/8 、4/11 、7/19 、46/125, 即每二年加一個閏月,或每三年加一個閏月,或每八年加三個閏月……經過推算,十九年加七個閏月比較合適。因為十九個迴歸年=6939.6018日,而十九個農曆年(加七個閏月後)共有235個朔望月,等於6939.6910日,這樣二者就差不多了。
七個閏月安插到十九年當中,其安插方法可是有講究的。農曆閏月的安插,自古以來完全是人為的規定,歷代對閏月的安插也不盡相同。秦代以前,曾把閏月放在一年的末尾,叫做“十三月”。漢初把閏月放在九月之後,叫做“後九月”。到了漢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閏月分插在一年中的各月。以後又規定“不包含中氣的月份作為前一個月的閏月”,直到現在仍沿用這個規定。
為什麼有的月份會沒有中氣呢? 節氣與節氣或中氣與中氣相隔時間平均是30.4368日(即一回歸年排65.2422日平分12等分),而一個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所以節氣或中氣在農曆的月份中的日期逐月推移遲,到一定時候,......
農曆是什麼意思
農曆是我國採用的一種傳統曆法,又名夏曆、中歷、舊曆,民間也有稱陰曆的。它用嚴格的朔望週期來定月,又用設置閏月的辦法使年的平均長度與迴歸年相近,兼有陰曆月和陽曆年的性質,因此在實質上是一種陰陽合曆。農曆把日月合朔(太陽和月亮的黃經相等)的日期作為月首,即初一。朔望月的平均長度約為29.53059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日。稱月大;有的月份是29日,稱月小。月初所在的日期,按太陽和月亮的位置推算定,不機械地安排。農曆以12個月為一年,共354日或355日,與迴歸年相差11日。為此,通過每十九年安插七個閏月的辦法回以協調。閏月的安排由二十四節氣來決定。
陰曆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為一個月,共29天半。為了算起來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月中,大小月大體上交替排列。陰曆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沒有平年閏年的差別。
陰曆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運行,因而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曆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它不能反映季節,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點。為了克服這個缺點,後來人們定了一個新曆法,就是所謂陰陽合曆。現在我國還在使用的夏曆(也叫農曆或陰曆)就是這種陰陽合曆。它跟陰曆一樣,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定做一個月,也就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閏月的辦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數跟陽曆全年的天數相接近,來調整四季。陰曆約每過二三年多有一個閏月。
陰曆是什麼意思
陽曆就是我們所說的號,你的生日12月28號,農曆和陰曆也是一樣的,今年就在11月13日
陽曆跟,農曆是什麼意思
陽曆就是公曆,就是幾月幾號,農曆就是舊曆,就是幾月初幾。比如元旦就是陽曆,春節就是陰曆。如果對你有幫助,請給個“好評”哦,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