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怎麼命名?

General 更新 2024-09-18

颱風是怎樣命名的?

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大概是說太平洋上的風暴叫颱風(大西洋的叫颶風),每個環太平洋的國家提供幾個名字,然後輪著叫,完了一輪再從頭開始,中國提供的有龍王,悟空什麼的,很久以前那個海棠也是中國命名的哦……(找到了,詳細的在下面)

海洋上可能同時出現多個颱風,美國 軍方於關島上設置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現已移至夏威夷,在二次大戰習慣對各颱風給予名字,方便識別。最初的名字全為女性,後來在1979年加入男性名字。2000年起,颱風的命名改由國際氣象組織負責。

現在西北太平洋及南中國海臺風的名字,由國際氣象組織的十四個東亞區內的會員提供,各交十個名字,分為五組。颱風中文名字的命名,是由我國氣象局與香港和澳門的氣象部門協商後確定。 中國大陸為颱風命名,多半採用神話及花的名稱,如龍王、風神、海神、悟空、杜鵑,而同樣是花名的“海棠”,則將成為第一個對臺造成重大影響的大陸命名的颱風。

目前參與命名的14個國家及地區,各取了10個名字,每當太平洋上有熱帶低壓形成颱風,就依當初140個名字的排列順序依序使用;5年多來,140個名字已經用掉了128個等到全部用過,就再輪流一遍。

巧合的是,自從實行臺風命名制度以來,對臺灣造成傷亡最大的6個颱風,竟有4個都是由韓國(包括韓國與朝鮮)命名的,如2001年7月的“桃芝”、2004年7月的“敏督利”都是由朝鮮所命名,2001年9月的“納莉”及2001年6月的“奇比”則是由韓國命名。以至於臺灣的氣象局人員一聽到“韓國”颱風就頭疼。

事實上,韓國與朝鮮為颱風命名的來源多半取擷自大自然的動植物名稱及花名,不像美國取名“風暴”、“大雨”這麼有威脅性,但這些意為燕子、天鵝、蝴蝶、海鷗、百合、蒲公英、薔薇的颱風,卻讓臺灣吃盡了苦頭。臺媒戲稱:中國人素來相信姓名學,難道颱風命名也有玄機?

實際執行命名的工作則交由區內的日本氣象廳負責。每當日本氣象廳將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熱帶氣旋定為熱帶風暴時,即根據以下列表給予名字,並同時給予一個四位數字的編號。四位中首兩位為年份,後兩位為該年順序號。例如0312,即2003年第12號熱帶氣旋,名為“科羅旺”;0313即2003年第13號熱帶氣旋,名為“杜鵑”。

柬埔寨

達維

康妮

娜基莉

科羅旺

莎莉嘉

中國

龍王

玉兔

風神

杜鵑

海馬

朝鮮

鴻雁

桃芝

海鷗

鳴蟬

米雷

紶 中國香港

啟德

萬宜

鳳凰

彩雲

馬鞍

日本

天秤

天兔

北冕

巨爵

蠍虎

老撾

布拉萬

帕布

巴蓬

凱薩娜

洛坦

中國澳門

珍珠

蝴蝶

黃蜂

芭瑪

梅花

馬來西亞

傑拉華

聖帕

鸚鵡

茉莉

苗柏

密克羅尼西亞

艾雲尼

菲特

森垃克

尼伯特

南瑪都

菲律賓

碧利斯

丹娜絲

黑格比

盧碧

塔拉斯

韓國

格美

百合

薔薇

蘇特

奧鹿

泰國

派比安

韋帕

米克拉

妮妲

玫瑰

美國

瑪莉亞

範斯高

海高斯

奧麥斯

洛克

越南

桑美

利奇馬

巴威

康森

桑卡

柬埔寨

寶霞

羅莎

美莎克

燦都

納沙

中國

悟空

海燕

海神

電母

海棠

朝鮮

清鬆

楊柳

鳳仙

蒲公英

尼格

中國香港

珊珊

玲玲

欣欣

婷婷

榕樹

日本

摩羯

劍魚

鯨魚

圓規

天鷹

老撾

象神

法茜

燦鴻

南川

麥莎

中國澳門

貝碧嘉

琵琶

蓮花

......

我國颱風是怎麼命名的

颱風是如何命名的呢?

颱風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錶,然後按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命名錶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WMO(世界氣象組織)所屬的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中國香港、日本、老撾、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以及越南等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每個國家或地區提供10個名字。這140個名字分成10組,每組的14個名字,按每個成員國英文名稱的字母順序依次排列,按順序循環使用。

颱風委員還規定:如果某個熱帶氣旋(颱風)給颱風委員會成員造成了特別嚴重的損失,該成員可申請將該熱帶氣旋使用的名字從命名錶中除掉,並將該熱帶氣旋使用的名字永遠命名給該熱帶氣旋(永久命名),其它熱帶氣旋不再使用這個名字。同時補充一個新名字取而代之。

例如2013年11月,由我國命名的2013年第30號颱風“海燕”(超強颱風級)登陸菲律賓,給當地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及人員傷亡。為此,亞太經社會(ESCAP)/世界氣象組織(WMO)颱風委員會第46次屆會根據相關規定,決定將“海燕”從颱風委員會西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錶中刪除,並要求我國提交新的颱風名字以補空缺。

颱風命名錶

2016年臺風命名預期(1到25號颱風)

2016年第1號颱風尼伯特,英文名Nepartak,編號1601,密克羅尼西亞語含義:著名的勇士;

2016年第2號颱風盧碧,英文名Lupit,編號1602,菲律賓語含義:殘酷;

2016年第3號颱風銀河,英文名Mirinae,編號1603,韓語的意思就是銀河系;

2016年第4號颱風妮妲,英文名Nida,編號1604,泰國語含義:女士的名字;

2016年第5號颱風奧麥斯,英文名Omais,編號1605;

2016年第6號颱風康森,英文名Conson,編號1606,越南語的含義:古蹟;

2016年第7號颱風燦都,英文名Chanthu,編號1607,柬埔寨的一種花;

2016年第8號颱風電母,英文名Dianmu,編號1608,名稱來自中國,傳說中雷電之神;

2016年第9號颱風蒲公英,英文名Mindulle,編號1609,朝鮮,含義是一種小黃花;

2016年第10號颱風獅子山,英文名Lionrock,編號1610,香港的象徵;

2016年第11號颱風圓規,英文名Kompasu,編號1611,日本語含義:圓規星座;

2016年第12號颱風南川,英文名Namtheun,編號1612,老撾一條河的名稱;

2016年第13號颱風瑪瑙,英文名Malou,編號1613,名稱來自澳門,瑪瑙是一種玉石;

2016年第14號颱風莫蘭蒂,英文名Meranti,編號1614,馬來西亞一種樹;

2016年第15號颱風雷伊,英文名Rai,編號1615,密克羅尼西亞雅浦島石幣;

2016年第16號颱風馬勒卡,英文名Malaks,編號1616,菲律賓語強壯的意思;

2016年第17號颱風鯰魚,英文名Megi,編號1617,名稱來自韓國,一種魚的名稱;

2016年第18號颱風暹芭,英文名Chaba,編號1618,泰國熱帶花;

2016年第19號颱風艾利,英文名Aere,編號1619,美國風暴名。

2016年第20號颱風桑達,英文名Songda,編號1620,含義:越南西北部一河流;

2016年第21號颱風莎莉嘉,英文名Sarika,編號1621,含義:柬埔寨雀類鳥;

2016年第22號颱風海馬,拼音:Haima,編號1622,名......

颱風如何命名

國際上統一的颱風命名法是由颱風周邊國家和地區共同事先制定的一個命名錶,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世界氣象組織所屬的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中國香港、日本、老撾、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以及越南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以便於各國人民防颱抗災、加強國際區域合作。這套颱風名稱由每個成員國家和地區提出10個名字,然後按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中國提出的10個是:龍王(後被“海葵”替代)、悟空、玉兔、海燕、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海馬和海棠。 “海葵”前身是05年在福建登陸造成重大傷亡的颱風“龍王”。當某個熱帶氣旋(颱風)給颱風委員會成員國造成了特別嚴重的損失,該成員可國可申請將該熱帶氣旋使用的名字從命名錶中刪去,並由該提供國再想一個名稱替換。而該熱帶氣旋所使用過的名字,將永久命名給該熱帶氣旋,其它熱帶氣旋不再使用這個名字。“龍王”於06年被除名後,世界颱風組織在中國提交的5個備選名中選中“海葵”,“海葵”屬無脊椎動物顏色豔麗酷似花朵且行動緩慢。 有趣的是,國際上所使用的西太平洋颱風的名稱很少有災難的含義,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茉莉、玫瑰、珍珠、蓮花、彩雲等等,似乎與颱風災害不大協調。這是因為如果颱風到來,可有效緩解當地的旱情,為其帶來充足的降水,一般情況下,颱風名字還是極其動聽的。 颱風的實際命名使用工作由日本氣象廳東京區域專業氣象中心負責。當日本氣象廳將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熱帶氣旋確定為熱帶風暴強度時,除了根據列表給予名稱以外,同時也會給予一個四位數字的編號。編號中前兩位為年份,後兩位為熱帶風暴在該年生成的順序。例如,0704,即2007年第4號熱帶風暴。根據規定,一個熱帶氣旋在其整個生命過程中無論加強或減弱,始終保持名字不變。如0704號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和颱風,其英文名均為“Man-Yi”,中文名為“萬宜”。為避免一名多譯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亂,中國中央氣象臺和香港天文臺、中國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臺經過協商,已確定了一套統一的中文譯名。從2000年1月1日起,中國中央氣象臺發佈熱帶氣旋警報時,除使用熱帶氣旋編號外,還使用熱帶氣旋名字。此前,我國一直採用熱帶氣旋編號辦法。

颱風的名稱是怎樣命名的。 5分

颱風命名法也就是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系統,也可稱為熱帶氣旋命名系統,颱風指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的一個等級,常常被人們誤以為是熱帶氣旋的替稱。國際上統一的熱帶氣旋命名法是由熱帶氣旋形成並影響的周邊國家和地區共同事先制定的一個命名錶,然後按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命名錶首先給出英文名,各個成員國家可以根據發音或意義將命名譯至當地語言。當一個熱帶氣旋名稱被使用,造成某個或多個成員國家的巨大損失,這個名稱將會永久除名並停止使用。遭遇損失的成員國家可以向WMO提出上訴,將名稱除名。

中文名: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系統

外文名:Northwest Pacific and South China Sea tropical cyclone naming system

別名:熱帶氣旋命名系統

簡稱:颱風命名法

初始時間:20世紀初

初始國家:澳大利亞

分享

命名由來

西北太平洋地區是世界上除美國所處的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和北大西洋地區外(美國稱熱帶氣旋為颶風,達到一定強度就稱之為一級颶風,隨著熱帶氣旋的增強而稱之為二級颶風或更高)熱帶氣旋活動最頻繁的地區,每年登陸中國最多就有十幾個之多。

在有國際統一的命名規則以前,有關國家和地區對出沒這裡的熱帶風暴叫法不一,同一颱風往往有幾個稱呼。我國按其發生的區域和時間先後進行四碼編號,前兩位為年份,後兩位為順序號。設在日本東京的世界氣象組織屬下的亞太區域專業氣象臺的颱風中心,則以進入東經180度、赤道以北的先後順序編號。美國關島海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用英美國家的人名命名,國際傳媒在報道中也常用關島的命名。還有一些國家或地區對影響本區的颱風自行取名。

人們對臺風的命名始於20世紀初,據說,首次給颱風命名的是20世紀早期的澳大利亞預報員克里門蘭格,他把熱帶氣旋取名為他不喜歡的政治人物,藉此,氣象員就可以公開地戲稱它。

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為颱風命名始於1945年,開始時只用女人名,以後據說因受到女權主義者的反對,從1979年開始,用一個男人名和一個女人名交替使用。

為了避免名稱混亂,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並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命名方法

命名錶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世界氣象組織所屬的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大陸、朝鮮、中國香港、日本、老撾、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以及越南11個成員國和14個地區提供,以便於各國人民防颱抗災、加強國際區域合作。

這套由14個成員提出的140個颱風名稱中,每個國家和地區提出10個名字。

中國提出的10個是:龍王(後被“海葵”替代)、悟空、玉兔、海燕、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海馬和海棠。

有趣的是,國際上所使用的西太平洋颱風的名稱依然很少有災難的含義,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茉莉、玫瑰、珍珠、蓮花、彩雲等等,似乎與颱風災害不大協調。這是因為如果颱風到來,可有效緩解當地的旱情,為其帶來充足的降水,一般情況下,颱風名字還是極其動聽的。

如果某個熱帶氣旋給颱風委員會成員造成了特別嚴重的損失,該成員可申請將該熱帶氣旋使用的名字從命名錶中刪去,並將該熱帶氣旋使用的名字永遠命名給該熱帶氣旋(永久命名),其它熱帶氣旋(颱風)不再使用這個名字。這樣,就必須要補充一個新名字加入命名錶。

望採納...

氣象局是怎麼給颱風取名的?

颱風是怎樣命名的呢?颱風的命名由編號和名字兩部分組成。 颱風的編號也就是熱帶氣旋的編號。人們之所以要對熱帶氣旋進行編號,一方面是因為一個熱帶氣旋常持續一週以上,在大洋上同時可能出現幾個熱帶氣旋,有了序號,就不會混淆;另一方面是由於對熱帶氣旋的命名、定義、分類方法以及對中心位置的測定,因不同國家、不同方法互有差異,即使同一個國家,在不同的氣象臺之間也不完全一樣,因而,常常引起各種誤會,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亂。 我國從1959年起開始對每年發生或進入赤道以北、180度經線以西的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近中心最大風力大於或等於8級的熱帶氣旋(強度在熱帶風暴及以上)按其出現的先後順序進行編號。近海的熱帶氣旋.當其雲系結構和環流清楚時,只要獲得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風力為7級及以上的報告.也進行編號。編號由四位數碼組成.前兩位表示年份.後兩位是當年風暴級以上熱帶氣旋的序號.如去年第13號颱風“杜鵑”,其編號為O313.表示的就是2003年發生的第13個風暴級以上熱帶氣旋。熱帶低壓和熱帶擾動均不編號。 人們對臺風的命名始於20世紀初,據說,首次給颱風命名的是20世紀早期的一個澳大利亞預報員,他把熱帶氣旋取名為他不喜歡的政治人物,藉此,氣象員就可以公開地戲稱它。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為颱風命名始於1945年,開始時只用女人名,以後據說因受到女權主義者的反對,從1979年開始,用一個男人名和一個女人名交替使用。直到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並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個命名錶,然後按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命名錶共有140個名字,分別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香港、日本、老撾、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以及越南等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每個國家或地區提供10個名字。這140個名字分成1O組,每組的14個名字.按每個成員國英文名稱的字母順序依次排列.按順序循環使用.同時.保留原有熱帶氣旋的編號。 瀏覽颱風命名錶.已很少用人名,大多使用了動物、植物、食品等的名字,還有一些名字是某些形容詞或美麗的傳說,如玉兔、悟空等。“杜鵑”這個名字是中國提供的.就是我們熟悉的杜鵑花:前一段在我國登陸的“科羅旺”是柬埔寨提供的,是一種樹的名字:“莫拉克”是泰國提供的,意為綠寶石:“伊布都”是菲律賓提供的名字,意為煙囪或將雨水從屋頂排至水溝的水管。 一般情況下,事先制定的命名錶按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但遇到特殊情況,命名錶也會做一些調整,如當某個颱風造成了特別重大的災害或人員傷亡而聲名狼藉,成為公眾知名的颱風後.為了防止它與其它的颱風同名,便從現行命名錶中將這個名字刪除,換以新名字。颱風命名錶最近一次的修改是在2000年臺風委員會第33屆會議上作出的,該表從2002年1月1日開始實施。 由中國命名的颱風名字,除了“龍王”,還有“悟空”、“玉兔”、“海燕”、“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海馬”、“海棠”,人們也慢慢地感受到,這些有趣的名字並不是颱風的真面目。

颱風的那些名字是怎麼命名的

颱風命名法也就是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系統,也可稱為熱帶氣旋命名系統。國際上統一的熱帶氣旋命名法是由熱帶氣旋形成並影響的周邊國家和地區共同事先制定的一個命名錶,然後按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

對於造成傷害極大的颱風,有可能會被除名,這時候命名國就要重新給一個新名字。

颱風命名大全

颱風委員會命名錶共有140個颱風備用名字,把這140個名字放在一起,分組排序,然後逐一使用。換句話說,颱風的名字不是有了颱風才取,是事先就確定好的。且名字並不是一次性使用而是循環利用,140個名字循環一遍之後,又會從頭再來。因此會出現今年的颱風與前幾年的某些颱風重名的現象。如2000年從“達維”開始,一直到“蘇力”,共使用了23個名字,2001年從第24個名字“西馬侖”開始,到某一年命名錶的最後一個名字“蘇拉”使用後,又從第一個名字“達維”開始命名。

颱風的140個名字分別由亞太地區的柬埔寨、中國、朝鮮、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日本、老撾、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菲律賓、韓國、泰國、美國和越南提供,每個國家和地區提供10個名字。中國提供的10個名稱分別是:龍王(後被"海葵"替代)、悟空、玉兔、海燕、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海馬和海棠。有趣的是,國際上所使用的西太平洋颱風的名稱依然很少有災難的含義,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如茉莉、玫瑰、彩雲等,以此來期待颱風帶來的傷害能小些。但是世界颱風委員會有一個規定,一旦某個颱風對於生命財產造成了特別大的損失,那麼它就會永久佔有這個名字,該名字就會從命名錶中刪除,空缺的名稱則由原提供國或地區再重新推薦。

望採納謝謝

相關問題答案
颱風怎麼命名?
幼兒園遇到颱風怎麼辦?
宋朝為什麼要分北宋和南宋,是怎麼命名的? ?
統招專升本怎麼報名?
賣家旺旺怎麼實名認證?
手淘淘搶購怎麼報名?
怎麼報名當兵?
監理工程師怎麼報名?
淘寶旺旺怎麼改名?
新浪怎麼改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