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有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11-25

經典元曲有哪些????

越調〕天淨沙

秋 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越調〕天淨沙

白樸

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鞦韆院中。

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雙調〕慶東原

嘆 世

白樸

忘憂草,含笑花,勸君及早冠宜掛。

那裡也能言陸賈?那裡也良謀子牙?那裡也豪氣張華?

千古是非心,一夕漁樵話。

雙調〕殿前歡

聽 琴

倪瓚

■啼紅,杏花消息雨聲中。

十年一覺揚州夢,春水如空。

雁波寒寫去蹤,離愁重,南浦行雲送.

元曲有哪些?

著名元曲

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馬致遠

百歲光陰如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

竇娥冤

(唱二黃散板)忽聽得喚竇娥愁鎖眉上,想起了老婆婆好不淒涼。只見她發了怒有話難講,禁媽媽呼喚我所為哪樁?……我哭哭一聲禁媽媽,我叫叫一聲禁大娘,想竇娥遭了這不白冤枉,家有銀錢盡花光,哪有餘錢來奉上?望求媽媽你、你、你行善良。

(唱二黃慢板)未開言思往事心中調張,禁大娘你容我表敘衷腸。實可恨張驢兒良心昧喪,買羊肚要害婆婆一命身亡。害人者反害已徒勞妄想,他的母吃羊肚簍時斷腸。狗奸鹼仗男子出言無狀,他把我老婆婆扭到公堂。不招認實難受無情梭棒,無情拌棒,為此事替婆婆認罪承當。

(唱二黃導板)一口飯噎得我險些命喪,(接唱散板)謝上蒼恩賜我重見老孃。(唱快三眼)老婆婆你不必寬心話講,媳婦我頓刻間命喪雲陽:永不能奉甘旨承歡堂上,永不能與婆婆熬藥煎湯;心兒內實難捨父母思養,要相逢除非是大夢一場。

(唱反二黃慢板)沒來由遭刑憲受此魔難,看起來老天爺不辨愚賢;良善家為什麼遭此天譴?作惡的為什麼反增壽年?法場上一個個淚流滿面,都道說我竇娥死得可憐!服睜睜老嚴親難得相見,重時間大炮響屍首不全。

(唱二黃散板)又聽得法場外人聲吶喊,都道說我竇娥冤枉可憐!雖然是天地大無處申辯,我還要向蒼彎訴苦一番:……這官司眼見得不明不暗,那贓官害得我負屈含冤;倘若是我死後靈應不顯,怎見得此時我怨氣沖天[我不要半星紅血紅塵濺,將鮮血俱灑在白練之間;四下裡望旗杆人人得見,還要你六月裡雪滿階前;這楚州要叫它三年大旱,那時節才知我身負奇冤!

baike.baidu.com/view/18839.htm參考

元曲是什麼?

元曲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上都體現了獨有的特色,和唐詩宋詞鼎足並舉,成為我國文學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原本來自所謂的“蕃曲”、“胡樂”,首先在民間流傳,被稱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調”。

隨著元滅宋入主中原,它先後在大都(今北京)和臨安(今杭州)為中心的南北廣袤地區流傳開來。

元曲有嚴密的格律定勢,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數、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雖有定格,又並不死板,允許在定格中加襯字,部分曲牌還可增句。所以讀者可發現,同一首“曲牌”的兩首有時字數不一樣,就是這個緣故(同一曲牌中礎字數最少的一首為標準定格)。

與律詩絕句和宋詞相比,有較大的靈活性。

元曲將傳統詩詞、民歌和方言俗語揉為一體,形成了詼諧、灑脫、率真的藝術風格,對詞體的創新和發展帶來極為重要的影響。

參考資料:bk.baidu.com/view/18839.htm

經典元曲有哪些?

元曲四大悲劇:

《竇娥冤》關漢卿

《梧桐雨》白樸

《漢宮秋》馬致遠

《趙氏孤兒》紀君祥

元曲四大愛情劇:

《拜月亭》關漢卿

《西廂記》王實甫

《牆頭馬上》白樸

《倩女離魂》鄭光祖

元曲是什麼

元代散曲和套曲的統稱,有宮調和曲牌,如[正宮.端正好],馬致遠[天淨沙]《秋思》就屬於元曲

元曲有哪些

元曲內容:分為元雜劇和元散曲。

元雜劇:

元雜劇又稱北雜劇、北曲、元曲。元曲包括元雜劇和元代散曲兩個部分,它在金院本的基礎上孕育發展而形成的,正當南戲盛行之際,北雜劇走向成熟。

13世紀後半期是元雜劇雄踞劇壇最繁盛的時期。四折一楔子的結構形式是其顯著的特色之一,“一人主唱”是元雜劇的又一顯著特點。元雜劇唱與說白緊密相連,“曲白相生”。元雜劇還有一些特點,如劇本注重舞臺性,角色分工類型化,漠視生活外部形態真實,以類型化、象徵化的手法,表現劇作的內在情緒,作家流逸的情思與本質性的真實生活相結合等等。完全具備了戲曲的本質特徵,它走完了戲曲的綜合歷程,是嚴謹、完整、統一的,又是個性鮮明的戲曲藝術。

元雜劇是在金院本和諸宮調的直接影響之下,融合各種表演藝術形式而成的一種完整的戲劇形式。並在唐宋以來話本、詞曲、講唱文學的基礎上創造了成熟的文學劇本。這比之以滑稽取笑為主的參軍戲或宋雜劇可說已起了質的變化。作為一種成熟的戲劇,元雜劇在內容上不僅豐富了久已在民間傳唱的故事,而且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最喜愛的文藝形式之一。

元散曲

釋名

一、 元代人稱為樂府。

二、 散曲之名最早見於文獻,是明代朱有墩《誠齋樂府》,此書所說的散曲專指小令,不包括套數。

三、 明代中葉以後,散曲的範圍逐漸擴大,把套數也包括進來。

四、 20世紀以來的學者的論文,把小令、套數都看作散曲。散曲作為文體概念做終被確定琺來。

產生與發展

一、 散曲的產生

1、 發源於金詞

根據學者研究散曲產生於金元之際,產生於民歌俚謠。

金代的詞已經出現曲的特點,傾向俚俗、率直、詼諧、淺白。金詞對大量北方俚歌俗調的吸收,金詞中的許多詞牌實際上已經是亦詞亦曲,很多詞在文學風格上已經接近後代的曲。

2、 散曲輸入文壇成為散曲文學的主要途徑。

金末元初文人沒有科舉取仕這條路可走,加上但是避世——玩世的社會思潮的影響,他們出入秦樓楚館,而大量名妓會制樂府、唱曲,她們將民間的歌曲大量修改、傳唱。文人與她們詩酒相樂、絲竹相和,久而久之,必然導致民歌時調與文人創作的結合。

3、 樂曲的變化。

宋金之際,北方少數民族相繼入主中原,他們帶來的胡曲番樂與漢族地區原有的音樂相結合,孕育出一種新的樂曲。散曲便應運而生。

體制

一、 小令

又稱“葉兒”,是散曲體制的基本單位。其名稱源於唐代的酒令。單片只曲,調短字少是最基本的特徵。除了單片只曲,還有一種聯章體,又稱重頭小令,由同題同調的數支小令組成,最多可達百支,用以合詠一事或分詠數事。如關漢卿的雙調《大德歌·春》。

二、套數

又稱套曲、散套、大令,是從宋大麴、宋曲諸宮調發展而來的。體制特點有三。

1、 是由同一宮調的若干首曲牌連綴而成。

2、 各曲同押一韻。

3、通常在結尾部分還有[尾聲]

三、帶過曲

由同一宮調的不同曲牌組成。

元曲指的是什麼

元曲原本來自所謂的“蕃曲”、“胡樂”,首先在民間流傳,被稱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調”。 隨著元滅宋入駐中原,它先後在大都(今北京)和臨安(今杭州)為中心的南北廣袤地區流傳開來。 元曲有嚴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數、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相關問題答案
元曲有什麼?
公元前有什麼朝代?
數學元素有什麼?
醋蛋歸元液有什麼作用?
燒元寶有什麼講究?
漢元帝有什麼電視劇?
那曲有什麼特產?
劍靈稀有元素有什麼用?
曲有什麼成語?
二次元裡有什麼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