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滅亡的直接原因?

General 更新 2025-01-18

北魏為什麼會滅亡,主要原因是什麼

主要是由於大臣篡權

皇帝無能

最後時皇帝竟跑到長安依靠軍閥

結果致使北魏分裂成東西兩魏

北魏是怎麼滅亡的?

北朝各政權統治者均為鮮卑族。北魏太延五年(439)北魏滅北涼,結束十六國時期,統一北方,傳17帝,歷171年。又稱後魏。永熙三年(534)魏孝武帝被高歡所逼,自洛陽逃入關中。高歡另立魏宗室元善見為帝,遷都鄴城(今河北臨漳境內),史稱東魏,歷17年。東魏天平二年(535)據關中的宇文泰殺孝武帝,另立魏宗室元寶矩為帝,都長安,史稱西魏。東魏武定八年(550)高洋恭東魏帝自立,國號齊,史稱北齊,傳6帝,歷18年。西魏恭帝三年(556)禪位於宇文覺。次年宇文覺稱天王,國號周,史稱北周。北周建德六年(577)北周滅北齊,統一北方,傳5帝,歷25年。大象三年(581)楊堅代周自立,國號隋,北朝時期結束。

北魏王朝為何滅亡?

孝文帝改革後,實施了門閥化,六鎮的統治者們無論立了多大的戰功,總是被排斥在門閥以外,不能踏入北魏政府的高層政治舞臺。六鎮的鮮卑人還依然保持著原來的鮮卑族語言、習俗,是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的最大阻礙。他們與洛陽方保持一種文化層面上的抗衡。

這是六鎮之亂的根源,也是北魏衰落的開始

外族入主中原,其根基在於本民族,雖說漢化是進步的,但是同時也是屬於自毀根基的行為。對於民族有利,對於文化有利,對於社會進步有利,唯獨對於自身統治是沒有益處的

北魏為什麼會分裂?

北魏的滅亡,其實是每一個封建王朝的必然結局!隨著時間的推移,封建制度的弊端必將慢慢暴露出來!其中封建社會不可調和的矛盾,是導致它必將退出歷史舞臺的根本原因!比如人地矛盾!這是歷史上導致許多王朝滅亡的直接原因!北魏有存在著這樣的矛盾,土地的高度集中,使得生產力必定受到限制,因為掌握絕大多數土地的人是不進行生產的人!真正進行生產的人卻沒有土地!再加上戰亂,生產力一但遭到破壞,必然引起社會動盪!這樣,人民無法生存下去就要反抗,農民起義的不短爆發,這樣就會危機一個國家的統治!生產力繼續被破壞,惡性循環,最終導致一個王朝的崩潰!再有一個原因就是南北朝時期,武將專權是這一時期的特徵!權臣把持朝政,皇權得不到集中和鞏固,所以權臣篡權層出不窮,皇權與相權之間的矛盾!這也是南北朝時期,包括五代時期都沒解決好的問題,直到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的上演,才算是比較好的暫時緩和了皇權與相權的矛盾!還有一個直接因素,就是北魏胡太后的亂政!北魏有個傳統,就是一旦皇子被立為太子,那他的生母就要賜死!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後宮干政!自拓拔珪建立北魏以來,都演習著這樣的祖制!但到了北魏孝明帝時卻出現了例外,孝明帝的生母胡太后在孝明帝即位後沒有被賜死,而是把持著朝政,而且胡太后生性風流,此時正值少婦的年齡,難免禍亂後宮!把朝政弄的亂七八糟,最後竟毒殺了他的親兒子孝明帝,這導致了爾朱榮的反叛!攻入皇宮,殺死太后和朝臣,控制了北魏。成了北魏政權被權臣篡奪的導火線!此後高歡和宇文泰相繼篡權,最終導致了北魏分裂成東魏和西魏!

東魏、西魏、北魏,滅亡的先後順序是﹖

北魏(386~557),是由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朝代,又稱北魏,拓跋魏,元魏。

385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際在牛川重建代國,86年改國號“魏”,史稱“北魏”。398年,道武帝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439年,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東魏武定八年(550),高洋廢孝靜帝,代東魏自立,建立北齊。西魏於恭帝三年(557)被權臣宇文護逼迫禪位於其堂弟宇文覺建立北周,北魏歷史正式結束。

因此滅亡順序為北魏→東魏→西魏

南北朝是怎麼滅亡的 南北朝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南北朝最後結束與隋朝滅陳。

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由公元420年劉裕代東晉建立劉宋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陳為止。該時期上承東晉、下接隋朝,南北兩勢雖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所以稱為南北朝。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齊、樑、陳四朝;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世族、齊民編戶、依附人及奴隸,對外交流也很興旺,東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亞、西亞(埃蘭沙赫爾),南到東南亞與印度。

此時也出現民族大融合的趨勢,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也進一步加速少數民族封建化的步伐。在隋朝統一天下後,合併關東與江南人而形成新漢族,開創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北魏崛起的原因是什麼?

1、拓跋部內部部落制度瓦解徹底,有較好的封建國家潛質 。

2、拓跋部內部統一堅實,既然沒有出現慕容部這樣的分裂,也沒有前秦本部勢力過於孱弱的弱點。

3定拓跋部統/治相對開明,封建化程度較之其他部落更為徹底,國力更加充沛。

4、中原經過戰亂,農業經濟殘破凋零,無法培養出與之抗衡的割據軍閥勢力。

5、中原堡塢莊田主階級的勢力消弱,也已經無法維持獨立而安的態勢,轉而尋求國家的庇護。 6、東晉風雨飄搖收復中原已經無從談起。

7、冉閔起義摧毀了第一批最野蠻部落的統治,反而使得茲後的異族統治者在政治更趨謹慎實際。

8、北魏保留了騎兵傳統與戰馬基地,這種戰術十分適合黃河平原的征戰。

9、北魏的政/治為其軍事提供了堅強的國力保障。

10、北魏的軍事理論和軍事人才經過與北方柔然的拉鋸洗禮,水準較之中原腹地的騎兵國/家更為老銳。

11、北魏初年並未完全放棄遊牧生產生活方式,為其在中原的統治提供了經濟上的過度。

12、北魏在軍事上的勝利反過來保障了生產安全,同時也為其爭奪到了更多的經濟資源。

13、漢族莊田地主階級對北魏的認可使得北魏的經濟發展成為一項可持續發展的項目。

14、安定的國內環境也使得剛剛脫離異族混戰的漢族農民階/級產生了巨大的生產積極性。

15、北魏積極改革推出了一系列的鼓勵人口繁衍,土地開墾的新政策,這點尤其值得稱讚。

總之 ;北魏的帶有鮮明改良特點的積極漢化過程與軍事擴張相輔相成,加之遇見並把握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使得其最終完成了北方的統一大業。

北魏分裂滅亡的原因和遷都洛陽有關嗎?

北魏自魏孝文帝遷都、改革以後,漢文化在北朝興起,但是仍然有很多鮮卑人抵制。魏孝文帝英年早逝,不久北魏國內陷入混亂。鮮卑貴族爭權奪利,導致北魏分裂。西魏由宇文氏掌握實權,東魏由高氏掌握實權。幾十年後,兩魏分別為北周、北齊替代,兩魏滅亡。

北魏孝文帝主要成就、鼎盛時期、滅亡原因

1、主要成就:遷洛陽,實現漢化改革。

2、鼎盛時期:494年-499年

3、滅亡原因:孝文帝本人沒有滅亡。北魏後來分裂分東魏和西魏,分別被權臣取代。

資料延伸: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獻文帝拓跋弘長子,南北朝時期北魏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後改名元宏。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時僅5歲,公元490年親政。親政後,進一步推行改革:公元495年(太和十九年)孝文帝從平城遷都洛陽;後又改鮮卑姓氏為漢姓,藉以改變鮮卑風俗、語言、服飾。此外,鼓勵鮮卑和漢族通婚;評定士族門第,加強鮮卑貴族和漢人士族的聯合統治;參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儀。孝文帝的改革,對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公元499年(太和二十三年),拓跋宏病逝,諡孝文皇帝,廟號高祖。

相關問題答案
北魏滅亡的直接原因?
赤潮產生的直接原因?
胃脹氣的直接原因?
審計產生的直接原因?
大澤鄉起義的直接原因?
審計產生的直接原因是?
紅軍長征的直接原因是?
經濟危機的直接原因?
國債產生的直接原因是?
商朝滅亡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