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姓有多少人?
全國姓陽的有多少人?
具我統計有6538492人。
全國姓陽的有多少人
沒人。。。
姓陽的人分佈在全國哪些地區?
陽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大約2500多年的前,周景王年間,陽國被鄰國齊國吞併,陽國滅亡後,陽國耿子孫,為陽姓是周景王的後代。陽國原是周朝的一個小諸侯國,所在地在今天的山東省沂水縣的南了懷念故國,就以故國為姓而姓了陽。另外,關於陽氏的源流,《姓考》一書曾經指出,陽是古國的名稱,周惠王時,齊國人過侵略遷入陽國,陽國亡,子孫就以國為姓。而《通志·氏族略》上則說,陽國與齊國鄰近,閔二年,齊人入侵,陽國子孫就以國為氏。此外,《廣韻》上說,周景王封小兒子陽樊於陽,他的後裔為了避周時之亂,遷到燕國,以故國命姓 氏,望族出於玉田。也就是說,陽氏子孫的發祥之地就在現在的山東省沂水縣的南部。陽姓是周景王的後代。陽國原是周朝的一個小諸侯國,所在地在今天的山東省沂水縣的南方。大約2500多年的前,周景王年間,陽國被鄰國齊國吞併,陽國滅亡後,陽國的子孫,為了懷念故國,就以故國為姓而姓了陽。另外,關於陽氏的源流,《姓考》一書曾經指出,陽是古國的名稱,周惠王時,齊國人過侵略遷入陽國,陽國亡,子孫就以國為姓。而《通志·氏族略》上則說,陽國與齊國鄰近,閔二年,齊人入侵,陽國子孫就以國為氏。此外,《廣韻》上說,周景王封小兒子陽樊於陽,他的後裔為了避周時之亂,遷到燕國,以故國命姓氏,望族出於玉田。也就是說,陽氏子孫的發祥之地就在現在的山東省沂水縣的南部。
百家姓中的陽姓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歷史上姓陽的名人有哪些? 40分
周景王貴封其功子於陽樊在今河南省濟源縣皮城,其後裔避難奔燕國,因邑命氏。唐代北平人陽城(公元736~805年)字亢宗,官諫議大夫,曾上疏留陸贄[zhi]力阻裴延齡為相,著直聲。後任道州刺史,治民如治家。
找陽姓的來源,還想知道在中國陽姓的多嗎?大多在哪些地方!
我也姓陽,哈哈。湖南人。咱們在百家姓裡238位,就是倒數第4位了,這個來源較為複雜,其中影響較大的一支出自周朝王室之後,是由王室成員分封而來。周景王封少子於陽樊(今河南濟源皮城),為諸侯國,後遇周亂,出奔於燕(今河南衛輝),為標明自己身份而以陽為姓。東周時有一附庸國名陽(在今山東青州東南),與齊國為鄰,後被齊國吞併,陽國人遂以國為氏,稱陽氏。又如,相傳夏禹後代中也有一些人以陽為姓。春秋時魯國季孫氏的家臣中有一人名叫陽虎,因封邑在陽關(今山東泰安南),所以以陽為姓,其後代也姓陽。晉國有太傅陽處父,被封於陽(今山西太谷東陽城),子孫也以陽為姓。楚國穆王有子名揚,其孫在楚平王時任令尹,被封於陽(今址不詳),後代也姓陽。此外,滿、回、侗、土家、布依等少數民族中都有陽姓。歷史上形成了玉田(今屬河北)等郡望。當代分佈較廣,以河南、湖南、廣西、四川、江西等省為中心。歷史名人:春秋時孔子有弟子膽貨,漢代上谷都尉陽並,北朝九江太守陽球,唐代國子祭酒陽嶠,宋代博士陽孝本等。 以上是百科,不過在湖南衡陽倒是有些的,我們村有幾百人。
陽姓的名人
陽自碧(1918-—),少將。四川省巴中縣人。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7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機要科譯電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前方指揮部機要科譯電員、股長、副科長,中共中央機要科股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司令部機要科副科長、科長,冀熱遼軍區司令部機要科科長,晉察冀軍區司令部機要處副處長,華北軍區司令部機要處處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機要局副局長。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51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四川省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陽早(1918-—2003),原籍美國,1949年4月,與寒春(1921年10月20日—2010年6月8日)在延安結為夫婦。他們在中國養了一輩子的牛。他們稱自己是“解放全人類的世界公民”。
全國姓歐陽的有多少人嗎
歐陽姓的人口遠超過100萬人了,應在300到500萬人,甚至有餘!!!!--------
現歐陽姓大概有390萬人-400萬人,
隆回縣歐陽氏就超8萬人口,寧遠縣就有6萬人。歐陽姓的人口遠超過100萬了!!!!
歷史上姓陽的名人有哪些
常
一、 姓氏源流
1、 相傳在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以常為氏的古人相當多。相傳周族與商族的首領高辛氏次妃為常儀,以善佔月之晦、朔、弦、望著名
2、 出自姬姓,以邑為氏,為西州時衛康叔支庶子孫
3、 另一支"常"姓出自戰國時吳國公族之後裔,也源於姬姓,即南宋羅泌《路史》所云“吳後有常氏”。
4、 出自恆姓,為避諱改姓。北宋真宗名趙恆,古時“恆”“常”義相近,故因避皇帝諱,改恆姓為常。
二、 遷徙分佈 常姓發源於今山東西部,最初,常姓是以此地為主要的繁衍中心的。戰國末年,常姓主支便繁衍於今河南、河北南部等地,並已散居於大江南北。漢初有一支常姓遷入山西,形成以太原郡為中心的一大望族。同時,山東西部常姓起源地也形成了一大望族。漢末至三國時,常姓有一支遷入四川。魏晉南北朝時,有常姓遷入甘肅。隋唐時,新豐(今陝西臨潼)人常袞遷居福建。宋代,常姓已多分佈於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並有常姓遷居福建、廣東,最後到達雲南、貴州等地。至明清,常姓已廣佈於我國大部分地區。清代以後,又有部分滿族人融入常姓。從歷代繁衍遷徙情況看,常姓在北方的山西、山東、河南、陝西、河北、甘肅分佈最廣,江蘇、四川、浙江次之。
三、 郡望堂號
【堂號】 “知人堂”:唐朝常何,貞觀時為中郎將。太宗要百官上書議論國事,常何是武人,不會寫,只好請門客馬周代寫了三十多條。太宗看了很高興,表揚常何寫的好。常何不願偷功,就告訴太宗說:“我不識字,這是門客馬周代寫的。”太宗馬上封馬周為監察御史,並表揚常何知人,賜予綢緞三百匹。常姓又以“太原”為堂號。
【郡望】
太原郡:戰國秦莊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秦時相當今山西五臺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區。北魏復為郡,相當今陽曲、交城、平遙、和順間的晉中地區。
平原郡:西漢置郡,治所在平原(今山東平原縣西南),相當今山東平原、陵縣、禹城、齊河、臨邑、商河、惠民、陽信等縣,大致為今山東西部地區。
河內郡:楚漢之際置,治所在懷縣(今河南武涉縣西南),相當今河南黃河以北,京漢鐵路(包括汲縣)以西地區。西晉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陽)。
武威郡: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肅民勤東北)。元鼎後相當今甘肅黃河以西、武威以東及大東河、大西河流域地區。東漢移治姑臧(今甘肅武威)。
四、歷史名人
周族與商族的首領高辛氏次妃為常儀
常先曾被黃帝任命為大司空(掌管工程的官)這是見於史載的最早的常姓
中國最早的常姓出於河南
唐朝常何,貞觀時為中郎將
唐朝常兗,官至宰相
唐代畫家常粲 有《孔子問禮》、《山陽七賢》等圖,並立釋迦、女媧、伏羲、神農、燧人等像傳於世
秦朝常得志 京兆(今陝西省西安)人。博學善屬文,官至秦王記室。及王薨,過故宮,為五言詩,辭理悲壯,甚為時人所重。復為《兄弟論》,義理可稱
唐僖宗朝常重胤 翰林供奉
西漢有太原人常惠,武帝時隨蘇武出使匈奴
三國兩晉時期常騫治毛詩、三禮,以清尚知名
東晉時有史學家常璩
三國魏溫人常林,官大司農,封高陽鄉侯,其後累世官宦;4世孫常珍北魏時任南安太守,珍子常坦,官鎮遠將軍;坦子常爽,官宣威將軍,爽子常文通,累官鎮西司馬、南天水太守;文通子常景,官車騎將軍、祕書監
隋煬帝時有屯用主事常駿
唐代有詩人常建,高僧常慜
南宋理宗時常挺,官參知政事(副宰相),封合沙郡公
蒙古有常德曾於蒙古憲宗九年(1259年)奉命由和林出發,西覲皇弟旭烈兀於西亞
明初名將常遇春,勇猛善射,屢立戰功,死後追科開平王
明初散曲家常倫
清代山東有伊斯蘭教學者常志美......
中國有哪些姓陽的名人
陽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