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洛陽的意思是什麼?
洛陽是什麼意思
古代的地名,凡是在山峰的南面叫“陽”,北面叫“陰”如湖南的“衡陽”,就是位於衡山的南面,如陝西的“華陰”,就在華山的北面。
然而地名對河流而言,就恰好相反,凡是在河流南面的叫“陰”,北面叫“陽”。如洛陽,就是處於“洛水”的北面,如江蘇的“江陰”,就是處於長江的南面。
洛陽的名稱的意思就是這樣來的。
洛陽,是什麼意思
洛陽古稱斟鄩、西亳、洛邑、神都,位於河南西部、黃河中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
古代洛陽在哪?
洛陽市位於河南省西部,地處東經111.8’至112.59’,北緯33.35' 至35.05'之間。亞歐大陸橋東段,橫跨黃河中游兩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稱。洛陽地理條件優越。它位於暖溫帶南緣向北亞熱帶過渡地帶,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4.2`C降雨量546毫米。東鄰鄭州,西接三門峽, 北跨黃河與焦作接壤,南與平頂山、南陽相連。東西長約179公里, 南北寬約168公里。
洛陽地勢西高東低。境內山川丘陵交錯,地形複雜多樣,其中山區45.51%,丘陵40.73%,平原佔13.8%,周圍有鬱山、邙山、青要山、荊紫山、周山、櫻山、龍門山、香山、萬安山、首陽山、嵩山等多座山脈;境內河渠密佈,分屬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水系,黃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鐵灤河、澗河、廛河等10餘條河流蜿蜒其間,有“四面環山六水並流、八關都邑、十省通衢”之稱。由於洛陽地處中原,山川縱橫,西依秦嶺,出函谷是關中秦川;東臨嵩嶽;北靠太行且有黃河之險;南望伏牛,有宛葉之饒,“河山拱戴,形勢甲於天下”。
九朝古都
朝代 名稱 都城位置 所居帝王 建都時間
1.夏 斟鄩 偃師二里頭 太康、仲康、孔甲、帝皋、夏桀 前2070年—前1600年
2.商 西亳 偃師屍鄉溝 商湯、外丙、仲壬、太甲等 前1600年—前1046年
3.西周 洛邑、成周 瀍河兩岸 成王、康王、昭王、穆王等 前1046年—前771年
4.東周 洛邑 王城(澗河兩岸) 平王至赧王,共25王 前771年—前256年
5.西漢 雒陽 漢魏故城 高祖 前202年—前199年
6.東漢 雒陽 漢魏故城 光武帝至獻帝,共12帝 25年—190年
7.曹魏 洛陽 漢魏故城 文帝至元帝,共5帝 221年—265年
8.西晉 洛陽 漢魏故城 武帝至愍帝,共4帝 265年—313年
9.北魏 洛陽 漢魏故城 孝文帝至孝武帝 共七帝 493年—534年
10.隋 東都、東京 隋唐故城 煬帝、恭帝 606年—618年
11.唐 洛陽宮 東都 神都-武則天 東京 隋唐故城 高宗、武后、中宗、玄宗、昭宗、哀宗 六帝 657年—908年(其間都洛40餘年)
12.後梁 西都 隋唐故城 太祖、郢帝、末帝 909年—913年
13.後唐 東都 隋唐故城 莊宗、明宗、閔帝、末帝 923年—936年
14.後晉 西京 隋唐故城 高祖 936年—938年(約2年)
15.民國 洛陽 洛陽市 1932年
洛陽在明清時期為河南府治,民國時期設有專員公署,1948年置洛陽市,但為縣級市屬洛陽地區管轄,1956年為地級市(省轄市)。
洛陽被稱為“九朝古都”、“十三朝古都”。其中,“九朝古都”的九指的是多的意思,“十三朝古都”中的13指的是建都的朝代數量。
特別註釋
洛陽的歷史上的情況比較複雜,容易引起誤解。
1. 商、周、漢、魏諸朝都有多次遷都的歷史,這些朝代的都城從歷史縱向上看可能不只一個,洛陽是其中的一個。例如商就先後多次遷都,所以安陽、鄭州、洛陽都曾經是商的都城。其中安陽最為著名。公元前14世紀,商朝第十代國王盤庚,從山東“奄”(今曲阜附近)遷都到“殷”,成為當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2. 中國部分朝代的首都不只一個。出於戰略上和經濟上的需要,一些巨大王朝會設立陪都,例如唐,舉世公認其首都為長安,洛陽之所以稱為其都,是因為唐代統治者定洛陽為其行宮和巡幸之地,故有“東都洛陽”之稱。雖然在影響和地位上不能和長安相提並論,但畢竟有......
為何古詩詞中總有洛陽這個詞,洛陽代表了什麼
自古洛陽被稱為“詩城”,歷史上與洛陽有關或提及洛陽風物的詩詞篇秩浩瀚,除了長安(數量要少一些)以外,世界上再沒有類似的城市了。這份獨特的精神、歷史遺產,足以使洛陽獨步天下!
一。洛陽形勝適宜建都
“三河建洛都”,是黃河、洛河和伊河孕育了洛陽。洛陽是古代漢族主要聚居地的黃河流域水資源最充分的地域,洛河當時澄徹見底:“清洛象天河,東流形勝多”;“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輕淺見瓊沙。無端陌上狂風急,驚起鴛鴦出浪花”。伊水亦然:“悠悠涉伊水,伊水清見石”。有詩人稱讚洛陽:“九洛韶光媚,三川物候新”,形容洛陽的地勢險要:“三河分設險,兩崤資巨防”。
洛陽處於九州之中:“天中洛陽道”;交通四通八達:“御路浮橋萬里平”,便於“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萬國朝天中”。古時洛陽的伊洛黃河均有舟船之便:“洛水泛泛中行舟”;“務使霞漿興,方乘泛洛歸”;“舟通南越貢”。
洛陽的氣候也是古時詩人樂於稱道的。唐朝時期的洛陽可以清晰地看見嵩山:“家居洛陽下,舉目見嵩山”;“月明直見嵩山雪”;“宅東籬缺嵩峰出,堂後池開洛水流”。白居易說:“地稱高情多水竹,山宜閒望少風塵”;“老愛東都好寄身,足泉多竹少埃塵”。
所以古時洛陽是公認的帝王之都:“洛城本天邑,洛水即天池”;“千年王氣浮清洛”;“雄都定鼎地,勢據萬國尊”;“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諸侯。清樂動千門,皇風被九州”;“品江山、洛陽第一,金陵第二”;"洛陽天子縣";
二。鼎盛時期的洛陽
東漢和盛唐,洛陽都曾經有過輝煌時期。由於唐詩的興盛,洛陽的輝煌在其中得到了更多的反映。
1。宮闕嵯峨,市曹興隆:
*洛陽宮闕當中州,城上峨峨十二樓。
*漢家伊洛九重城。
*洛陽宮觀與天齊。
*鳳樓龍闕倚清光。
*帝宅層甍垂鳳翼。
*洛城今古足繁華。
*洛陽城裡多池館。
*宮官試馬遊三市,舞女乘舟上九天。
*九門開洛邑,雙闕對河橋。
*藹藹鼎門外,澄澄洛水灣。
*洛水照千門,千門碧空裡。
*皇宮對嵩頂,清洛貫城心。
*南渡洛陽津,西望十二樓。
*洛陽十二門,官寺鬱相望。青槐羅四面,淥水貫中央。
*洛陽大道傍,甲第何深邃。
*唐代鄭世翼如此描繪站在邙山上遠眺洛陽城的情景:(“登北邙還望京洛”)
步登北邙阪,踟躕聊寫望。宛洛盛皇居,規模窮大壯。
三河分設險,兩崤資巨防。飛觀紫煙中,層臺碧雲上。
青槐夾馳道,迢迢修且曠。左右多第宅,參差居將相。
清晨謁帝返,車馬相追訪。胥徒各異流,文物紛殊狀。
囂塵暗天起,簫管從飛揚。伊餘孤且直,生平獨淪喪。
山幽有桂叢,何為坐惆悵。
*唐代韋應物眼中的洛陽:( 登高望洛城作)
高臺造雲端,遐瞰週四垠。雄都定鼎地,勢據萬國尊。
河嶽出雲雨,土圭酌乾坤。舟通南越貢,城背北邙原。
帝宅夾清洛,丹霞捧朝暾。蔥蘢瑤臺榭,窈窕雙闕門。
十載構屯難,兵戈若雲屯。膏腴滿榛蕪,比屋空毀垣。
聖主乃東眷,俾賢拯元元。熙熙居守化,泛泛太府恩。
至損當受益,苦寒必生溫。平明四城開,稍見市井喧。
坐感理亂跡,永懷經濟言。吾生自不達,空鳥何翩翻。
天高水流遠,日晏城郭昏。裴回訖旦夕,聊用寫憂煩。
*唐 白居易 題洛中第宅
水木誰家宅,門高佔地寬。懸魚掛青甃,行馬護朱欄。
春榭籠煙暖,秋庭鎖月寒。松膠粘琥珀,筠粉撲琅玕。
試問池臺主,多為將相官。終身不曾到,唯展宅圖看。
*唐 白居易 題崔少尹上林坊新居
坊靜居新深且幽,忽疑縮地到滄州。宅東籬缺嵩峰出,堂後池開洛水流。
高下三層盤野徑,沿洄十里泛漁舟。若能為客烹雞黍,願伴田蘇日日遊。
*唐 白居易 登樂遊園望
獨上樂遊園,四望天日曛。東北何靄靄,宮闕入煙雲。
愛此高處立,忽如遺垢......
中國國名源自於古洛陽這句話什麼意思
“中國”這一名稱始於周朝,但最初“中國”並不是指國家,而是指國都。古代學者認為,帝王之所即為“中”,所建的城邑就是“中國”。古人把神祕的天空看作神界,把星辰中最引人注目的北極星看作是“天中”。這是因為古人觀察到滿天的星星都圍繞北極星轉,就像一把轉動的傘一樣,而傘的頂端就是北極星。依此設想,人們便認定人君的國都就是“土中”,即大地的中心。傳說武王伐紂成功以後,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考察四方,尋找“土中”,結果找到了伊、洛平原,並在這裡定都洛陽,其用意是讓天下百姓像星星那樣向自己圍聚合攏,此地後來被稱為中原、中州、中土。以後隨著時代的推移,逐漸演變為把華夏民族的居住地和建立的國家叫“中國”了。
洛陽同落陽,為何古代還在洛陽定都。
中國歷史上統一國家或地方政權的首都。又稱都、都城、國都、京城。京都既是某一王朝的政治中心,也往往是其經濟和文化骸心,因此,它的設置應該比較穩定。但隨著國家政治、經濟的發展以及向外拓張形勢的需要,京都常常從舊都遷往更為合適的新地。在中國歷史上,不僅許多政權在自身發展中經歷了京都位置的逐步轉移,而且從整體看,歷代京都還呈現出先以東西向遷移為主,後以南北向交替的位置變換。
京都的遷移還必須考慮各種地理因素:①京都應建立在經濟發達、富饒的地區,以維持統治集團的物質需要;②京都應選擇全國居中的地理位置,或有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以利政令四達,制內御外;③京都應選擇憑險可守的自然條件,以使其不為外力摧毀,國家長治久安。歷史上任何政權都城位置的選擇都不可能完全符合上述三方面條件,而只能根據當時的主要矛盾,選擇相對有利的地點,所以都城的選定往往反映該時期總的形勢。反之,都城一旦確定,也對整個國家政治、軍事、經濟的發展產生一定 影響。自己參照以上標準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洛陽的地形雖然不如西安,但是也比較險要,東有虎牢關,西有函谷關,北面有黃河天險加上邙山之固,南面群山連綿加上伊水環繞,在“冷兵器”時代,這都是天然的屏障、不用修築的“長城”。河南地區也是大平原,土地肥沃,人口稠密,糧食產量極為豐富,而且地處中原的最中心,四通八達,交通最為便利,隋煬帝時修建了京杭大運河後交通就更加方便了。但是洛陽四周的山川比起西安,其實不算特別險要。
其實西安和洛陽之所以經常作為都城,更主要的是其歷史原因。
秦朝第一次統一全國,自己的老家就在西安,而秦朝被滅後,西安是天下最繁華之地,楚漢爭霸時也是劉邦的大後方,民心和統治比較穩固,東漢時遷都洛陽,則是考慮地理位置處於天下的中心。
洛陽古代叫什麼
洛陽古稱京洛、雒陽、斟鄩、洛州、河南府,位於河南西部、黃河中游,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
奉送的古代意思是什麼?
請看360百科對奉送的解釋:
fènɡ sònɡ
1.猶護送。《穀梁傳·僖公三十一年》:“免牲者,為之緇衣薰裳,有司玄端,奉送至於南郊。”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沔水》:“乃覺城崩,半許淪水,出銅鐘十二枚,刺史 索邈 奉送 洛陽 ,歸之 宋 公府。”
2.指送葬。 漢 班固 《白虎通·崩薨》:“有始死先奔者,有得中來盡其哀者,有得會喪奉送君者。”
3.恭送;送行。《西遊記》第九六回:“﹝員外﹞遂此出了經堂,吩咐書辦,寫了百十個簡帖兒,邀請鄰里親戚,明早奉送 唐 朝老師西行。”《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牛浦 攀留不住,說道:‘晚上即刻就來船上奉送。’”
4.贈送;敬獻。《後漢書·朱穆傳》:“宜時易宰守非其人者,減省第宅園池之費,拒絕郡國諸所奉送。”《兒女英雄傳》第八回:“不但不領他的情,還不愁他不雙手奉送!” 老舍 《茶館》第一幕:“我就先給您相面吧!手相奉送,不取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