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是哺乳動物嗎?
袋鼠是有害動物嗎?
你說的選項一個都不對誒! 袋鼠是哺乳動物。 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這些明顯都是一些低級動物。 環節動物,舉個例子:蚯蚓,一看就知道和袋鼠不同。 節肢動物,如:蜘蛛,所以袋鼠也不是。 軟體動物,是無脊椎的,而袋鼠有,所以不是。 棘皮動物,是海生無脊椎的,更錯了!
袋鼠是屬鼠類的嗎
澳大利亞的袋鼠和美洲的負鼠樣子都很像鼠,取的名字也是“鼠”。可它們並非鼠類。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我們先來說說袋鼠。袋鼠是澳大利亞的特產,也是澳大利亞的國寶。它們的最大特點,就是胸前有個“袋”,用來育兒。袋鼠的前後四肢並不一致,前兩肢小,後兩肢特別發達,走起路來一跳一跳的。袋鼠有50多個品種,大的像山羊那麼大,重約六七十公斤;小的像兔子那麼大;個別最小的,也像大老鼠那麼大。儘管袋鼠體型上比鼠大,但在進化程度上卻比鼠低。 動物學家們認為袋鼠是低等哺乳動物。因為一般哺乳動物的幼仔是在母體胎盤裡發育的,稱為有胎盤的哺乳動物。而袋鼠則不同,它沒有胎盤,產下的幼仔不僅只有人的小手指頭粗,並且處於極不成熟的狀態。袋鼠幼仔從母體的生殖道排出後到達母體尾巴的基部,接著沿母獸舔出的潮溼小道搖搖擺擺地前進到母獸的育兒袋並在袋中吮吸乳汁。這之後要再歷經幾個月的時間,幼仔才能完成大部分發育。 動物學家認為,這種育兒方式,比之有胎盤的哺乳動物,要落後得多了。正因為如此,在動物分類上,袋鼠屬於哺乳綱的有袋目。而鼠類動物則屬於哺乳綱的齧齒目。因此,我們不要只看字面意思而將袋鼠誤歸於鼠類。 下面我們再來說說負鼠。在美洲,特別是南美洲,有不少名叫負鼠的中小型動物。這些負鼠又分為好些種:有棲息在樹上的樣子像小鼠的小負鼠,有全身長滿厚厚軟毛的絨毛負鼠,有長著蹼足適於水棲的蹼足負鼠……可是幾乎所有負鼠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它們爪子尖,尾巴長,善於攀援,可以用尾巴把自己纏繞在樹枝上倒掛著。 負鼠育兒的特點也同袋鼠差不多。新生的負鼠只有菜豆那麼大,幼仔出生後,母負鼠便將它放在自己腹部的外皮囊內再餵養兩個月。負鼠之名就由此而來。也因為有此特性,動物分類學家也將它們歸屬於哺乳綱有袋目。負鼠的幼仔在母體袋囊中生活兩個月即可自由出入袋囊,但不離母體左右。大約再過一個月,就可以離開母體獨立生活了。負鼠習慣夜間捕食,它們食性很雜,幾乎什麼都吃。由此可見,我們所說的負鼠也同一般的齧齒目哺乳動物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因此也不應歸於鼠類。
袋鼠是長的還是短的
袋鼠的前肢短小,後肢發達,強鍵而有力,適於跳躍,最高可跳到4米,最遠可跳至13米,可以說是跳得最高最遠的哺乳動物.袋鼠在跳躍過程中用尾巴進行平衡。
品種分類:1.紅袋鼠,最著名的袋鼠是紅袋鼠,其體型最大,生活在澳大利亞乾燥地帶,其地帶的年平均降雨量在500毫米以下。由於袋鼠的食物含大量水分,所以他在沒有活水的地區也能生存。紅袋鼠實際上只有公袋鼠是紅色的,母袋鼠為灰藍色,但是在群體飼養雜交下,也出現了紅色的母袋鼠。2.大赤袋鼠生活於澳大利亞東南部開闊的草原地帶的大赤袋鼠是最大的有袋動物,也是袋鼠類的代表種類,堪稱現代有袋類動物之王。大赤袋鼠的形體似老鼠,彷彿一隻特大的巨鼠。其實,它與老鼠並沒有什麼親緣關係。它的體毛呈赤褐色,體長130~150釐米,尾長120~130釐米,體重70~90千克。頭小,顏面部較長,鼻孔兩側有黑色須痕。眼大。耳長。相貌奇特,惹人喜愛。它們的頭小,耳大,眼睛也很大。適應於跳躍的生活方式,前肢短小而瘦弱,可以用來摟取食物,後肢強大,趾有合併現象,一步可跳5米遠,時速可達40~65公里。尾長大,為棲息時的支撐器官和跳躍時的平衡器。大赤袋鼠多在早晨和黃昏活動,白天隱藏在草窩中或淺洞中。喜歡集成20~30只或50~60只群體活動,以草類等植物性食物為主。它膽小而機警,視覺、聽覺、嗅覺都很靈敏。稍有聲響,它那對長長的大耳朵就能聽到,於是便溜之大吉了。3.東部灰大袋鼠東部灰大袋鼠(Macropus giganteus)雖然沒有紅大袋鼠著名,但是東部灰大袋鼠是最常見的。生活在較為肥沃的地區。4.西部灰大袋鼠,西部灰大袋鼠是三種袋鼠中最小的一種:成年雄性的體重為54千克 (119磅)。生活於澳洲西南海岸和達令河盆地。5.麝香袋鼠,體長僅15~20釐米,尾巴長度12.7~15釐米,是世界上最小的袋鼠,與在草原上跳躍的普通袋鼠相比,它們是典型的侏儒物種。它們在熱帶雨林已生活2000多萬年,科學家十分擔心它們的生存,認為它們很容易遭受環境變化的影響。6.短尾矮袋鼠,它是最小的袋鼠之一,體高不到60釐米。短尾矮袋鼠是有袋目哺乳動物,看起來像老鼠一樣。它們大多生活在澳大利亞西南海岸外的洛特尼斯島。因其胖嘟嘟的臉龐和“甜美”的笑容被稱為“世界上最快樂的動物”,僅一種,無亞種分化。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