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哪一天?
中國的新年是哪一天?
今年是2016年二月七號,農曆十二月29過年
2016年什麼時候過年
2013年春節日期,過年時間:2012年2月10日
2014年春節日期,過年時間:2014年1月31日
2015年春節日期,過年時間:2015年2月19日
2016年春節日期,過年時間:2016年2月8日
2017年春節日期,過年時間:2017年1月28日
2018年春節日期,過年時間:2018年2月16日
2019年春節日期,過年時間:2019年2月5日
2020年春節日期,過年時間:2020年1月25日
中國新年是什麼時候?
陽曆年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膽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的由來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週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曆,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曆,以公曆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曆的正月初一稱春節。
1949年9月27日,新中國成立,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曆紀元,把公曆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曆年;農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曆年。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中國是個古老的多民族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的不同的民族都曾經根據自己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確定過自己的元旦,即改為“正朔”,改正月初一的時間。顓頊帝和夏代都以孟春正月為元,即使用建寅的夏曆,以農曆正月初一為元旦;商代使用殷歷,殷歷建醜,以農曆十二月初一為元旦;周代使用周曆,周曆建成子,以農曆十一月初一為元旦;秦代使用秦歷,秦歷建亥,以農曆初一為元旦;西漢前期仍然使用秦歷,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改用司馬遷、洛下閎創制的太初曆,又重新使用建寅的夏曆,以農曆正月初一為元旦。以後除王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建醜的殷歷,唐武后和肅宗時改用建子的周曆外,各朝代均使用夏曆至清朝末年。
“春節”這一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還有不同的特指。漢朝時,人們把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立春稱“春節”。南北朝時,人們把整個春季叫“春節”。
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曆,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曆,以公曆的元月一日為元旦。但一般人稱公曆元月一日為“陽曆年”,仍把農曆正月一日初一稱“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曆紀元,把公曆即陽曆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為新年;因為農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美國的新年是哪一天啊?
美國的節日繁多,名稱琳琅滿目,什麼馬丁·路德金日,總統日,國旗日,老兵節,等等等等,讓人眼花繚亂。不過,真正重要的節日,也就那麼幾個。按照日期依次排列下來,是新年,情人節,復活節,獨立日,萬聖節,感恩節和聖誕節。
美國的元旦新年,和聖誕節相比,過得有些悄無聲息。這也可以理解。在許多美國人看來,聖誕才是一年新的開始。在經過了聖誕的狂喜之後,新年的到來,顯得有些多餘似的。
和新年的冷清相比,2月14日的情人節要熱鬧許多。到了這一天,人人都會忙著發送卡片,分派巧克力,購買鮮花,和家人朋友聚餐,表達彼此間的情意。當然,最甜蜜的,是戀愛中的情侶。最開心的,我想,應該是鮮花店的老闆。情人節這一天,鮮花簡直是賣瘋了。
復活節在我們中國人看來,顯得有些陌生,但在美國,復活節卻是相當重要的宗教節日,其重要性僅次於聖誕節。慶祝復活節,一方面是慶祝耶穌的復活,感謝他為人類所做的犧牲奉獻。另一方面,是慶祝春節的到來,萬物在經過了冬天的嚴酷考驗之後,開始復甦,欣欣向榮。
就像聖誕老人和聖誕樹是聖誕節的象徵一樣,兔子和雞蛋是復活節的標誌,它們象徵著活力和豐產。到了復活節這天,商店裡通常會高掛可愛誇張的卡通兔子。人家房前的樹上,綴滿裝著糖果的彩色塑料雞蛋,任它們隨著微風輕輕搖擺。有孩子的人家,早早地,帶著孩子去社區聚會場所,品嚐美味食品,參加各種各樣的遊戲。更多的人,則去教堂,和眾多的教友一起過節。
有意思的是,復活節的日期並不確定。它的日期確定有些複雜,通常是在3月20日後第一個滿月之後的第一個星期天。在西方,復活節有可能落在3月23日至4月26日的任何一天。由於這樣的安排非常複雜,據說要經過570萬年後,同樣日期的復活節,才有可能重複一次。
美國的獨立日,相當於我們中國的國慶節。在7月4日這一天,當地政府往往會安排熱鬧的國慶遊行。去年,我和幾位中國朋友跑去看了熱鬧。美國的國慶遊行,顯得有些鬆散但是非常快樂。各種民族各種膚色各種年紀各行各行的人,穿戴本民族最有特色的服裝,或是本職業的制服,在街上或載歌載舞或吹吹打打,一路逍遙而過。有調皮的孩子,從人群中鑽出來,在隊伍旁邊手足舞蹈,一路緊跟,也沒關係,反正警察叔叔也不管。
美國10月31日的萬聖節,其實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說的鬼節。和我們中國人對鬼節的避諱相比,美國人好像非常喜歡這個節日,尤其是孩子,10月還沒開始,就在熱切地盼望萬聖節的到來。
從起源上來說,萬聖節也算是一個宗教節日,它表示活力四射的夏天已經結束,冷酷的代表死亡的冬天正在來臨。到了這一天,孩子們會裝扮成各種古怪恐怖的鬼魂樣子,敲鄰居家的門討要糖果。 想來,美國人快樂的萬聖節,對於孩子的心理成長,也有著積極的作用,它使得孩子對於死亡這樣沉重的話題,能夠用一種樂觀的心態去對待。
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美國的感恩節。這一天,最倒黴的要算是火雞了。因為這一天,幾乎所有的家庭都會烤一隻火雞,全家一同分享。當然,也有一隻最幸運的火雞,按照美國人的風俗,得到總統的赦免而倖免一難。
感恩節的設立,最初的意思,是為了感謝上帝的慷慨,使得大地豐收,人們可以收穫糧食。在美國最流行的解釋是,為了感謝當地土著印第安人,在新移民剛來新大陸的時候,給了他們非常重要的幫助。如今,感恩節成了美國家庭聚會的重要節日。
美國最重要的節日,當屬12月25日的聖誕節。關於聖誕的來源和歷史,人們瞭解得也最清楚。在美國人看來,最富有詩情畫意的聖誕節,是在白雪皚皚的日子裡,全家圍坐在火爐邊品嚐美食。可惜,這樣的白色聖誕節,並不容易遇到。
美國的節日
1. 新年(New Year’s D......
日本的新年是什麼時候?
日本人特別重視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為全國休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稱之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稱之為“除夜”訂除夜時他們祈求神靈託福,送走煩惱的舊年,迎來美好的新年,稱之為“初詣”。除夕午夜,各處城鄉廟宇分別敲鐘108下,以此驅除邪惡,日本人則靜坐聆聽“除夜之鐘”,鐘聲停歇就意味新年的來到。人們便離座上床睡覺,希望得一好夢。元旦早上,家人圍坐在一起,互相講述除夕做的夢,以測吉凶。日本人稱元旦初一為“正日”。1--3日為“三賀日:。
在正日,小輩須先去父母那裡拜年,向父母問安,然後到親友家拜年,新年還是個“吃”的節日,各國人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來祈求好運。日本人在“正日”這一天,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竽艿、蕎麥麵等,喝屠蘇酒。此後一連三天,則吃素的,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現日本多數城裡人已放棄新年吃素勻慣,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麵條,以祝在新的一年裡,健康長壽。
以色列的新年是在什麼時候
按照猶太曆來算的,在每年國際日曆的9月到10月份左右,猶太正統教徒以及部分非正統教徒都會齊聚在耶路撒冷的哭牆進行祈禱。並且通常在過年前還有個重要的節日,25小時不能吃喝的。 希望能幫到你。
真正的春節是從什麼時間開始,什麼時候結束?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駭、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中國新年是什麼時候才開始的?
中國新年的來歷
中國新年的日期,在各朝代並不相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到西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漢武帝接受司馬遷等人的建議使用《太初曆》,恢復了夏曆即農曆,以正月為歲首,把二十四節氣訂入曆法。後來歷朝歷代雖對曆法有過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曆》為藍本,以夏曆的孟春正月為歲首,正月初一為元旦、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清朝統治被推翻,孫中山在南京建立中華民國政府。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開會議,討論曆法問題。會上達成了“行夏曆,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的共識,決定使用公曆,把公曆1月1日定做“新年”,把農曆正月初一稱做“春節”,但並未正式命名和推廣。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曆紀年法”,將公曆1月1日定為“元旦”,把農曆正月初一定名為“春節”,並規定春節放假三天,讓人們熱烈地慶祝農曆新年。
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我國的新年禮俗經歷了萌芽、定型、裂變、轉型的發展過程。
先秦時期,新年習俗處於萌芽階段。此時的慶祝活動主要是在一年農事完畢之際,為報答神的恩賜而舉行的“臘祭”。《詩經·七月》中記載了西周時期舊歲新年交替時的節慶風俗。詩中所謂“朋酒斯享,日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觥,萬壽無疆”,是說人們將美酒和羔羊奉獻給諸神,以酬謝一年來神的保佑和賜福。這時的歡慶活動因各諸侯國採用的歷法不一樣而沒有統一的日子,大致在冬天農閒之際,它是後來新年習俗的雛形。
新年習俗定型於漢代。經過戰國和秦朝末年的社會大動盪後,西漢初期推行“休養生息”政策,社會生產得到了恢復和發展,社會秩序比較穩定,人們的生活情趣高漲,一系列節日習俗形成了。《太初曆》推行後,曆法長期穩定,正月初一作為新年的日期也因此得到確立。這樣一來,原來各地區分別在冬末春初不同日子舉行的酬神、祭祀和慶祝活動便逐漸統一在農曆正月初一這一天進行。隨著社會的發展,從漢朝到南北朝,正月初一過新年的習俗愈演愈烈,燃爆竹,換桃符,飲屠蘇酒,守歲卜歲,遊樂賞燈等活動都已出現,新年成為我國第一大節日。
新年習俗在唐代發生裂變。唐朝是思想文化昌明的時代,同時也是內外文化交流頻繁的時代,新年習俗漸漸從祈禱、迷信、攘除的神祕氣氛中解放出來,轉變成娛樂型、禮儀型節日。元旦的爆竹不再是驅鬼辟邪的手段,而成了歡樂、喜慶的方式;慶祝新年的重點由祭神轉向了娛人,轉向了人們自己的娛樂遊藝,享受生活。所以,可以說,也只有在唐代以後,新年才真正成為普天同慶,億民歡度的“佳節良辰”。
新年習俗到明清時期轉型。這種轉型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禮儀性、應酬性加強。人們在新年相互拜謁,達官貴人互送名帖,或者登門叩拜;平民百姓也講究“禮尚往來”,饋贈禮品,互相拜年。二是遊藝性進一步加強。新年期間,玩獅子,舞龍,演戲,說書,高蹺,旱船等各種娛樂活動五彩繽紛,絢麗奪目。北京人逛廠甸,廣州人遊花市,蘇州人聽寒山寺鐘聲,上海人遊城隍廟……各地遊藝活動自具特色,各種娛樂活動層出不窮,令人眼花繚亂。這時的新年習俗將中國傳統文化完美地融合起來,成為集中展示我國幾千年風俗文化的民俗博覽會。
兩千多年的歷史,中國的新年風俗盛行赤縣神州,滲透到了每個人的生活之中,也鑄造了每個炎黃子孫的靈魂。過大年,每到陰曆年底趕回家與親人團聚,祭祖宗,吃餃子,拜年,賞燈,這些已成為炎黃子孫共同的習慣。
中華過年習俗還輻射到周邊其他國家,如日本、越南、朝鮮、韓國等國家,他們與我們以相似的方式慶祝新年。...
日本的新年是哪一天啊?
日本新年是陽曆。日本不過大年初一。 日本人特別重視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為全國休假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稱之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稱之為“除夜”,除夜時他們祈求神靈託福,送走煩惱的舊年,迎來美好的新年,稱之為“初詣”。除夕午夜,各處城鄉廟宇分別敲鐘108下,以此驅除邪惡,日本人則靜坐聆聽“除夜之鐘”,鐘聲停歇就意味新年的來到。人們便離座上床睡覺, 希望得一好夢。元旦早上,家人圍坐在一起,互相講述除夕做的夢,以測吉凶。日本人稱元旦初一為“正日”。1--3日為“三賀日:。在正日小輩須先去父母那裡拜年,向父母問安,然後到親友家拜年,新年還是個“吃”的節日,各國人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來祈求好運。日本人在“正日”這一天,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竽艿、蕎麥麵等,喝屠蘇酒。此後一連三天,則吃素的,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現日本多數城裡人已放棄新年吃素勻慣,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麵條,以祝在新的一年裡,健康長壽。
什麼時候是新年第一天?
嚴格地說,元旦是新年第一天。
對於我們中國,春節是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