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外交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11-18

唐代的外交政策是什麼

1.唐朝在軍事上採取類似於今天美國的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基本實現了對周邊少數民族的統治,但其採取的少數民族士兵和少數民族將領主導的邊防軍體制在唐玄宗時期便暴露出的缺陷,例如安西都護府與阿拉伯大食帝國的恆羅斯之戰,唐軍淨是僱傭兵,表面上唐軍佔有壓倒性優勢,漢族和少數民族士兵作戰十分償敢,但關鍵時刻葛邏祿部卻在唐軍陣中叛變,導致恆羅斯之戰的失利,安祿山發動的安史之亂也是如此。2.唐朝在經濟上採取廣納萬國之策,又歡迎萬國學習的博大胸襟,例如平城京與長安,這時唐朝的長安城成為世界性大都市,官府的布帛堆積如山,糧食都快放壞,這就是開元盛世。3.唐朝有十分注重文化上的發展,唐太宗的秦王破陣樂,唐玄宗的霓裳羽衣曲就是統治者重視文化發展的印證。總之唐朝是中華文明歷史上的一個高點,為後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所以現在政府才說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唐朝的外交頻繁與當今的開放有什麼區別

唐朝由於經濟發達,文化在當時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與世界許多國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頻繁。朝鮮、日本派來許多留學生到長安學習。唐朝同阿拉伯地區的友好往來,使綠寶石、胡椒、伊斯蘭教先後傳入中國。

漢唐之際,中國的外交體制獲得良好發展,唐朝“以我為主”的外交已經相當成熟。所有與唐朝有外交關係的國家,都被唐朝納入自己的外交體制中。在唐朝的觀念中,中國居於天下之中,“四夷”環繞著中國,而“四夷”這個觀念來之久遠,唐朝不過是沿用而已。

“四方館”,就是一個專門接待外國使者的場所,並有一整套制度,如每有使者前來,就會有專門的人員接待、訪問、記錄,尤其是訪問記錄來訪國的風情、制度等文字,都會保存在唐朝的史館之中。

學術界稱之為“朝貢貿易”,唐朝對於這種“朝貢貿易”,有獨特的語言描述。對於朝貢一方,唐朝稱之為“獻方物”,唐朝皇帝對外交使節的賜物,並非百物皆有,通常只是紡織品,這就是“賜物”的真正含義。皇帝的賞賜是有依據的,即根據進貢方物的價值決定賞賜的多寡。雖然沒有使用交易之名,而本質上就是交易。

外交活動具有能量交換的意義,著名的張騫出使西域,就是為了建立國際統一戰線共同抗擊匈奴,雖然沒有成功,但開闢的絲綢之路卻成為當時世界主要文化區域之間的交通大通道。此後,佛教的傳入中國,中國文明輸入西方,都是通過這條道路實現的。文化交流是文化發展的重要途徑,而文化也常常成為外交活動的一部分。

貞觀十四年(640),唐太宗平定高昌,此役是唐太宗外交思想的卓越表現。高昌平定,唐朝經營西域的戰略得以貫徹,絲綢之路東段再次回到中國的控制之中。武力是最後手段,不得已才能動用,不能經常性使用武力,但更不能沒有武力。經常性的外交手段是貿易、是經濟,而最受歡迎的交流方式還是文化。

當代我國推行的“一帶一路”和沿線國家共同發展的外交戰略政策,區別於唐朝時期的“以我為主“,現在我們是本著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基本原則來實行我們的外交方針,去異求同,求同存異共同發展。

唐朝外交活躍的原因是什麼?

唐朝時候,我國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是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對外交往十分頻繁1,國力強大,經濟繁榮。在中國每個朝代國力強大時外交都很活躍。如漢朝通西域,明朝下西洋。同時一些國家也通使唐朝。

2.文化開放,自信。各個方面的文化繁榮。唐朝時期,中國沿海幾個最大港口,如交州(越南河內,西漢時歸屬中國,只到宋朝時脫離)、廣州、泉州、明州(寧波),都是跟西洋大規模通航下的產物。而諸港口中,又以廣州為集散地。有六條定處航線,通往波斯(伊朗)、美索不達米亞(伊拉克)、亞丁(阿拉伯帝國本土)、獅子國(斯里蘭卡)、南海(馬來半島)、爪哇。

。西邊絲綢之路的復興。交通發達

3。李世民,李治,武則天。李隆基這幾個皇帝還算開明,開創了唐朝的前期盛世。政治上較清明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4唐朝的對外政策開放,較重視對外貿易。同時唐朝時期士族地主開始沒落。庶族地主地位上升,而庶族地主中有一部分就是經商的.。。。。相對別國更為發達開明。。。

在中國歷史上 唐朝的外交禮儀?

在唐朝的外交體制中,交往各國都有等級,這個等級是由唐朝設定的,相應的接待工作,也按等級進行。專門的外交部門,唐朝叫做鴻臚寺,“凡四方夷狄君長朝見者,辨其等位,以賓待之。” 鴻臚寺的長官鴻臚卿、副長官少卿也有相關的出使任務,“若諸蕃大酋渠有封建禮命,則受冊而往其國”。冊封政治首腦,是中國皇帝(唐太宗開始也稱“天可汗”)的權力,而鴻臚卿等是執行者,即參加各國首腦的加冕儀式,表達中國皇帝的政治姿態。鴻臚寺管轄的典客署,職責為招待外賓,“凡朝貢、宴享、送迎預焉,皆辨其等位而供其職事。凡酋渠首領朝見者,則館而以禮供之。” 等位,顯然是個關鍵因素,具體而言,“三品已上準第三等,四品、五品準第四等,六品已下準第五等”。第一次來中國的外國使者很可能沒有官階,不過唐朝也有安排,即“其無官品者,大酋渠首領準第四等,小酋渠首領準第五等。所乘私畜抽換客舍放牧,仍量給芻粟”。(以上引文,俱見《唐六典》卷十八《鴻臚寺》)級別不同,待遇不同,這是那個時代的等級特色。

所謂品階,就是唐朝的官員品階,包括職務、將軍號和爵位等。國外領袖,獲得唐朝的官職,在當時很普遍,顯然是雙方共同遵守的一項規則。以阿史那思摩為例,他是突厥人,在東突厥內部官職為“夾畢特勤”,沒有兵權,幾次出使唐朝,唐高祖最初封他為“和順郡王”。貞觀四年(630年)三月,唐太宗任命他為“右武侯大將軍、化州都督”,五月又冊封為“懷化郡王”,將軍號為正三品,而郡王品階為從一品。很多冊封,是具有沿襲性質的,比如新羅王為樂浪郡王、百濟王為帶方郡王、高麗王為遼東郡王等。與唐朝交往各國,率多為附屬國,向唐朝稱臣朝貢,而接受唐朝的冊封官職,應是其中的內容之一。史書對於唐朝的邦交國,也稱“外臣”。因為唐朝主宰外交事宜,與中國交往的條件與待遇,各國或者只有接受一種可能。形式上的平等交往並不存在。

唐朝對於這種朝貢貿易,有獨特的語言描述。對於朝貢一方,唐朝稱之為“獻方物”,名馬、戰象、獅子等等,都是具體的“方物”。唐朝有專門的規定,如何接收處置,都有明確的程序和辦法。如果方物是藥物、食物,一進入唐朝邊境,邊境的州縣就要驗收、打包、封印,然後交給使者,同時上報鴻臚寺。鴻臚寺檢驗無誤,通知少府監和市場管理部門,派專門官員檢驗貢品並且確定價值,然後奏報並送往朝廷,是否引見、宴會等皆聽從朝廷指示。使者歸國(稱作“還蕃”),一定要賞賜(“賜各有差”),地點是朝堂之上,典客署的官員負責引導使者領取,並教會使者拜謝禮節等。為什麼“賜各有差”呢?之前對朝貢品的定價,在最後的賞賜環節發揮因果作用,皇帝的賞賜是有依據的,即根據進貢方物的價值決定賞賜的多寡。雖然沒有使用交易之名,而本質上就是交易。

唐朝皇帝對外交使節的賜物,並非百物皆有,通常只是紡織品,這就是“賜物”的真正含義。不過,賜物分內外,如果是朝臣,“賜物十段”的具體內容是絹三匹(四丈為一匹)、布三端(五丈為一端),綿四屯(六兩為一屯),如果是“賜蕃客錦彩”,則“十段”為錦一張、綾二匹、縵三匹、綿四屯。看來為蕃客準備的賜物更加豐富多彩。唐朝與邊境之外的居民有互市,有些物品不許用來互市。根據唐朝的《關市令》:“錦、綾、羅、縠、繡、織成、紬、絲絹、絲布、犛牛尾、真珠、金、銀、鐵,並不得與諸蕃互市及將入蕃”。同是錦綾等絲織品,皇帝的賜物中有,但卻不許互市交易,或許是想體現浩蕩皇恩的獨特性。朝貢貿易本質上是貿易,但畢竟打上了深刻的政治印記,所以受到政治的影響不可避免。唐朝安史之亂時期,回鶻曾經援助唐朝平亂,這為唐後期的雙方關係帶來了長期的問題。回鶻利用互市關係,輸送大量的馬匹給唐朝,以換取唐朝的絹帛,為唐朝......

唐朝 管理外交的官名

唐代官制介紹

唐代中央管理制度小考

比較中國古代歷代的中央管理機構設置,唐代的政權組織形式比較合理,它繼承和發展了前代的三省六部制,既可相互制約,又分工明確,正因為具備了一定的積極的、合理的封建科層制功能,才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政務清明,迎來繁榮一時、洋洋泱泱的盛唐氣象.創造了中國封建社會最昌盛的時期,而且走在了當時全人類社會的發展前列.

一、三師(太師、太傅、太保)或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三師西周時期已較成熟,原都是宗族的長老,對王負有指導、輔佐、監護的責任.保,保其身體;傅,傅其德義;師,導之教訓.“君師者,治之本也”(《大戴禮記.禮三本》)在君主年幼或尚未成熟之時負起全面的指導作用.非道德功勳崇高,則不居其位,寧缺毋濫.到唐代,轉變成三公,名位高但不實際行使權力的虛職,不屬僚屬之列的榮譽職位.

二、三省並相(中書、門下、尚書)

中央行政機構還有其他省、寺、監等各部門,但以此三為最要.其中中書省為受命於最高指令制定、推出各項政令等職能的機關;門下省為朝廷政令及各類上行文的審議機關;尚書省最高的執行機構,執行各項政令.

三省的職能分割和職位設置主要有:

1、中書省:正職長官為中書令,副職長官為中書侍郎.下轄:

中書舍人、右散騎常侍、右諫議大夫、右補闕、右拾遺、起居舍人、集賢殿和史館(機構)

2、門下省:正職長官為門下侍中,副職長官為門下侍郎.下轄:

給事中、左散騎常侍、左諫議大夫、左補闕、左拾遺、起居郎、城門郎、符寶郎、弘文館(機構,掌管圖書、禮儀、制度沿革等)

3、尚書省:正職長官為尚書令,副職長官為左、右僕射.六部各設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下轄六部二十四司情況:

1)吏部——掌管官吏選拔、任免、升降、考試等.下屬官員有 主事、令史、書令史、制書令史、甲庫令史、亭長、掌固 等.

2)戶部——掌管戶口、經濟、財政等.下屬官員有 主事、令史、書令史、計史、掌固.

3)禮部——掌管禮儀、祭祀、科舉、學校、教育等.

注:以上三部左司統之.

4)兵部——掌管武官選拔和軍事行政.

5)刑部——掌管司法行政和審判.

6)工部——掌管各項工程建設和後勤有關工作.

注:以上三部左司統之.

三、六部是政務機關,而另外還有事務機關——九寺,來源於秦漢時期的九卿.地位在六部之下.其正、副長官為卿、少卿.具體分門如下:

1)太常寺

2)光祿寺

3)衛尉寺

4)宗正寺

5)太僕寺

6)大理寺(中央最高審判機關)

7)鴻臚寺

8)司農寺

9)太府寺

另外,還有從中分離獨立出來的直屬機構——五監:國子監、少府監、軍器監、將作監、都水監.

|

四、內設的侍從機構

有殿中省、內侍省、學士院、內樞密使.其中學士院為唐玄宗所始設.最初招攬才學之士謂“待詔”,又從朝官中選拔有才藝者居翰林,叫“翰林供奉”,後改稱“學士”,專掌內命.後來又有“內相”的別稱,尤其加上“知制誥”、“翰林學士承旨”等頭銜.|

五、區別於職務的品階制度

包括不任實際管理職務的工作人員都各有品階,許多時候,職務與品階並不一致.文官品階及其名稱如下:

1、正一品:太尉、司徒、司空

2、從一品:開府儀同三司

3、正二品:特進

4、從二品:光祿大夫

5、正三品:金紫光祿大夫

6、從三品:銀青光祿大夫

7、正四上:正議大夫

8、正四下:通議大夫

9、從四上:太中大夫

10、從四下:中大夫

.

30、從九下:將仕郎

另外,還有對皇組宗室成員、戰功等的獎賞所勳封的不同待遇稱號.

六、監察、諫議制度及其結構設置

唐代的御史臺為一個完全獨立的監督結構.御史臺下分三院:

1)臺院侍御史,負責糾舉、彈劾朝廷百官.

2)殿院殿中侍......

唐朝的外交發展介紹 外交國有哪些

1.鑑真簡介:鑑真(688~763)日文又稱鑑真(がんじん),中國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傳人,日本佛教律宗開山祖師,著名醫學家。日本人民稱鑑真為“天平之甍”,意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時代文化的屋脊(意為高峰)。天寶元年(742),日本僧人榮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託,延請他去日傳戒,鑑真欣然應允,從當年開始至天寶七載,12年中,先後五次率眾東渡,由於海上風浪、觸礁、沉船、犧牲以及某些地方官員的阻撓而失敗;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惡風怒濤的襲擊,在海上漂了14天,最後漂到海南島的振州(今崖縣)。返途經過端州時,日本弟子榮睿病故,鑑真哀慟悲切,加上炎熱,突發眼疾,導致雙目失明。但他東渡弘法之志彌堅,從未動搖。天寶十二載第六次東渡,終於到達了日本九州,次年二月至平城京(今奈良)。鑑真對日本的佛教、醫學、建築等有較大的影響。2、玄奘簡介:玄奘(602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創始人。俗姓陳,名褘,出生於河南洛陽洛州緱氏縣(今河南省偃師市南境)。他是中國著名古典小說《西遊記》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玄奘(602~664),名陳褘,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滑國故城)人。唐代著名三藏法師,佛教學者、旅行家,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唯識宗的創始者之一。出家後遍訪佛教名師,因感各派學說紛歧,難得定論,便決心至天竺學習佛教。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一作貞觀元年),從涼州出玉門關西行,歷經艱難抵達天竺。初在那爛陀寺從戒賢受學。後又遊學天竺各地,並與當地學者論辯,名震五竺。經十七年,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長安,組織譯經,共譯出經、論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所譯佛經,多用直譯,筆法謹嚴,豐富了祖國古代文化,併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貴典籍,世稱“新譯”。曾編譯《成唯識論》,論證“我”(主體)、“法”不過是“識”的變現,都非真實存在,只有破除“我執”、“法執”,才能達到“成佛”境界。所撰又有《大唐西域記》,為研究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中亞等地古代歷史地理之重要資料。歷代民間廣泛流傳其故事,如元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雜劇,明吳承恩《西遊記》小說等,均由其事蹟衍生。3、杜環簡介:杜環身為一個遊歷的文人,他在那個花團錦簇的時空留下一本名為《經行記》的書本。杜環於751-762年遍遊了黑衣大食國全境,也因此他留下了豐富的所見所聞,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便是伊斯蘭醫藥的部分,包括拔汗那國(費爾干納)產的庵羅(明代李時珍於《本草綱目》中收錄)、地中海南岸突尼斯產的鶻莽(Khurma,波斯人對椰棗的稱呼)、亞俱羅(Aqur,阿拉伯語“亞述”之義,即今天我們所知的美索不達米亞)河洲產的香油、扁桃等、末祿國所產的軍達(choghondar甜菜)、茴香等。杜環還曾遊歷過埃及的亞歷山大城,並且稱讚過當時地中海的醫學。杜環則是歷史上第一個有名可指到達非洲的中國人(後世到達非洲最著名的是明代的鄭和)。杜環也是《通典》作者杜佑的族子,出身望族。在公元七五一年怛邏斯戰役中被阿拉伯人俘獲後,送到庫法,受到優待,使他得以周遊西亞,並隨著阿拉伯使團經過埃及、蘇丹而到埃塞俄比亞的摩鄰國。

相關問題答案
唐朝的外交是什麼意思?
唐朝的政治是什麼意思?
煤的外水是什麼意思?
年輕的外表是什麼意思?
方外交是什麼意思?
股票的外盤是什麼意思?
茄子的外號是什麼意思?
清朝的包衣是什麼意思?
幹練的外表是什麼意思?
唐朝詩人字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