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現實主義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11-15

什麼是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陽性名詞:純粹的精神的自動性,主張通過這種方式,口頭地、書面地或以任何其他形式表達思想的實實在在的活動。思想的照實記錄,不得由理智進行任何監核,亦無任何美學或倫理學的考慮滲入。

什麼是現實主義?這是一個既簡單又複雜的問題。概括地說,就是文學作品是對生骸的反映和表現。在語言形態上,現實主義的文學作品的基本特徵是描述性的,而描述性的語言,從本質上說是缺乏創造的,這樣的語言,更像一些漂浮在生活現象之上的顏色,它們只是修飾生活,而沒有創造出只在語言中發生的人與世界的幻象,而後者,才具有語言的價值意義。現實主義所倡導的反映生活的基本原則是無從體現語言的價值的,這是因為所謂反映生活,其實是把語言作為描述的工具,而不是在虛構中創造出來的價值本相。正如海德格爾指出的:“通向語言的道路要讓人們經驗作為語言的語言,而不是把語言解釋為這個或那個東西,並因此與語言失之交臂。”把語言當作反映生活的工具,其實也就是解釋——用語言對生活進行解釋。

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只不過是地域風格的不同,在敘事規律上採用了同樣的策略。

後現代和超現實主義有什麼區別?

後現代主義從形式上講,後現代主義是一股源自現代主義但又反叛現代主義的思潮,它與現代主義之間是一種既繼承又反叛的關係;從內容上看,後現代主義是一種源於工業文明、對工業文明的負面效應的思考與回答,是對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剝奪人的主體性、感覺豐富性的死板僵化、機械劃一的整體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與解構,也是對西方傳統哲學的本質主義、基礎主義、“形而上學的在場”、“邏各斯中心主義”等的批判與解構;從實質上說,後現代主義是對西方傳統哲學和西方現代社會的糾正與反叛,是一種在批判與反叛中又未免會走向另一極端——懷疑主義和虛無主義——的“過正”的“矯枉”。

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是在法國開始的文學藝術流派,源於達達主義,並且對於視覺藝術的影響力深遠。於1920年至1930年間盛行於歐洲文學及藝術界中。探究此派別的理論根據是受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響,致力於發現人類的潛意識心理。因此主張放棄邏輯、有序的經驗記憶為基礎的現實形象,而呈現人的深層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嘗試將現實觀念與本能、潛意識與夢的經驗相融合。它的主要特徵,是以所謂“超現實”、“超理智”的夢境、幻覺等作為藝術創作的源泉,認為只有這種超越現實的“無意識”世界。才能擺脫一切束縛,最真實地顯示客觀事實的真面目。超現實主義給傳統對藝術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響。也常被稱為超現實主義運動。或簡稱為超現實。

兩者沒有必然的聯繫,前者是側重思潮,後者側重的是藝術表現力。

“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等詞是什麼意思?

現實主義既是一種世界觀,也是一種包含了各種現實主義者理論和觀點藉以產生、發展的一套假膽的研究範式。現實主義首先是一種長期存在的哲學傳統和世界觀。③現實主義作為一種世界觀,是建立在它對道德進步和人類能力的悲觀主義認識基礎上的。現實主義者把歷史看作是循環的而不是進步的,他們對於人類是否有能力克服反覆出現的衝突,建立持久的合作與和平深表懷疑。④現實主義世界觀更多看到的是人類本性中的惡,以及人類經驗中周而復始的悲劇。現實主義的這些哲學觀點在修昔底德、霍布斯、馬基雅維利的著作中就有了強烈的反映。在20世紀,萊因霍爾德·尼布爾(ReinholdNiebuhr)則是這類現實主義的一個典型代表,儘管現實主義的哲學基礎在赫伯特·巴特菲爾德(HerbertButterfield)、馬丁·懷特(MartinWight)和漢斯·摩根索的著作中才得到了明顯的表現。

超現實主義是二十世紀初期西方資產階級的一種文藝思潮,它是由達達主義發展而來的,宣稱達達主義是其先驅。超現實主義起源於法國,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曾支配法國文壇,其影響甚廣,比利時、捷克、南斯拉夫,乃至美國、日本、墨西哥均有影響。其創作以詩歌為主,波及散文、小說、戲劇,在繪畫中也有所表現。

如何理解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的主要特徵,是以所謂“超現實”、“超理智”的夢境、幻覺等作為藝術創作的源泉,認為只有這種超越現實的“無意識”世界才能擺脫一切束縛,最真實地顯示客觀事實的真面目。

要理解一個超現實主義的作品,就必須聯合作者創作時的出發點來做思考

一般畫作會有個突出點,那個可能就是原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而具體主題是什麼意思 哪一層面

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荒誕派和超現實主義有什麼區別。

意識流,

意識流文學泛指注重描繪人物意識流動狀態的文學作品。“意識流”一詞是心理學詞彙,是在1918年梅·辛克萊評論英國陶羅賽·瑞恰生的小說《旅程》時引入文學界的。意識流文學是現代主義文學的重要分支,主要成就侷限在小說領域,在戲劇、詩歌中也有表現。

意識流小說代表作

1.《追憶似水年華》(普魯斯特)· 法國

2.《牆上的斑點》(弗吉尼亞·伍爾芙)· 英國

3.《輪廓回暖》(多多)· 中國

荒誕派,

荒誕派文學,是西方二十世紀的現代主義文學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是指戲劇創作。它採用荒誕的手法,表現了世界與人類生存的荒誕性。荒誕派戲劇於五十年代初誕生於法國巴黎,隨後在歐美各國產生了廣泛影響,統治西方劇壇長達二十年之久,七十年代初走向哀落。

貝克特的《等待戈多》(1952)、《美好的日子〉(1961)

阿達莫夫的《一切人反對一切人》(1953)、《塔拉納教授》(1953)、《大小手術》,

尤內斯庫的《禿頭歌女》(1950)、《椅子》(1952),熱內的《女僕》(1947)、《陽臺》(1956)、《黑人》(1958)

愛德華·阿爾比《誰害怕弗吉尼亞·沃爾夫》(1966

魔幻現實主義

魔幻現實主義是本世紀五十年代前後在拉丁美洲興盛起來的一種文學流派。它不是文學集團的產物,而是文學創作中的一種共同傾向,主要表現在小說領域,限於拉美地區。

屬於這一流派的著名作家和作品有:危地馬拉作家米格爾·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的小說《總統先生》(1946),墨西哥的作家胡安,魯爾福的小說《佩德羅·帕拉莫》(1955),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小說《百年孤獨》(1967),祕魯作家馬利奧·略薩的小說《城市與狗》(1962),等等。

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是在法國開始的文學藝術流派,源於達達主義,並且對於視覺藝術的影響力深遠。於1920年至1930年間盛行於歐洲文學及藝術界中。它的主要特徵,是以所謂“超現實”、“超理智”的夢境、幻覺等作為藝術創作的源泉,認為只有這種超越現實的“無意識”世界才能擺脫一切束縛,最真實地顯示客觀事實的真面目。超現實主義給傳統對藝術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響。也常被稱為超現實主義運動。或簡稱為超現實。 其代表作是勃勒東1928年發表的小說《娜佳》。20 年代末以後,運動內部發生分裂。1930年勃勒東發表《超現實主義第二宣言》,重申了運動的原則:反抗的絕對性、不順從的徹底性和對規章制度的破壞性。此後運動處於低潮,幾乎只剩下勃勒東一個人還在堅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流亡美國時,他這種宣傳也沒有停止過。1946年勃勒東回法國後,繼續辦雜誌,舉辦作品展覽會,發表廣播講話,又掀起過超現實主義運動的浪潮,影響波及歐美許多國家,但其聲勢已遠不及20年代。

超現實主義存在的時間較長,這個流派頗有吸引力和生命力,不少的現代派都受其理論影響並加以發展。

參考資料:資料

最能代表超現實主義經典符號是什麼

達利的藝術卻神奇般地影響著我們今天生活中的文化和時尚。

因為達利,人們自然想到了超現實主義藝術。超現實主義藝術並非達利所創,但由於他的超現實主義美術作品而影響深遠。超現實主義繪畫和雕塑大致出現在一戰和二戰之間。1927年,達利到了巴黎,早年他入西班牙馬德里美術學校時就已密切關注巴黎畫壇的現代美術,試驗著以點彩和立體主義方法作畫。

20世紀30年代,達利逐漸將超現實主義推向高潮,探索出不同於早年的阿爾普、恩斯特以及同時期的馬格里特、米羅等人的傾向,試圖在佛洛依德式的潛意識中產生意象,運用偏執狂臨界狀態的方法在自己身上誘發出相應的幻覺世界。他的作品繪畫性和設計感十分強烈,精心設計和創造了一系列夢境和幻覺,將每一段幻覺的局部賦予直覺顯現:有陰影,有透視,也有質感,並通過諸多荒誕形象進行違反常理的組合,藉此創造出如柔軟表、抽屜、柺杖、螞蟻等視覺符號,表達出他意念中的夢境、情慾和神話,如展出的雕塑作品《時間的輪廓》、《記憶的永恆》等形象,充滿憂慮、荒誕、離奇和悲歡;同時又蘊藏著無盡的激情和想象,模糊了藝術和生活的界線,打通了文化共享的通道。達利不斷以大膽而別緻的宣傳方式,使其藝術及外表成為超現實主義的藝術經典和時尚符號。又比如展覽中有一幅全球現存最大的達利油畫,即5米見方的《著了魔》。該畫是1945年達利為著名懸念大師希區柯克導演拍攝的好萊塢電影《愛德華大夫》而特意創作的,在過去50多年裡幾乎沒有展出過。畫面是無數驚恐的眼睛,觀眾面對此畫,頗有小眼瞪大眼的奇趣,表現了達利特有的奇思妙想。

達利的作品傳到中國也非常早。特別是在上海,上個世紀30年代已經可以領略巴黎的現代主義之風,不過最前衛的是立體主義和表現主義了。當時上海《良友》雜誌已刊登了達利的超現實主義作品,不過是作為標新立異的西方時尚來介紹的,這也算是20世紀30年代達利藝術在中國的流星般閃現。之後便是半個世紀漸行漸遠的隔閡。改革開放以後,超現實主義藝術再現中國,達利的名字也逐漸為國人所知。此次展覽更讓達利獲得了生動的展示和演繹。

超現實主義是指“超級現實主義”還是“超越現實主義”

超越現實主義

什麼是超現實主義,代表畫家有哪些?

超現實主義是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文藝和文化思潮,它的哲學基礎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柏格森的“生命衝動”說。黑格爾認為,人的思維行為的一切結果不具有最終的性質,絕對真理僅僅體現在認識的不斷深入之中。而柏格森把生命衝動看成是文學藝術的心理基礎,提倡直覺和心靈感應等非理性的表現。

現實主義是在法國開始的文學藝術流派,源於達達主義,並且對於視覺藝術的影響力深遠。於1920年至1930年間盛行於歐洲文學及藝術界中。它的主要特徵,是以所謂“超現實”、“超理智”的夢境、幻覺等作為藝術創作的源泉,認為只有這種超越現實的“無意識”世界才能擺脫一切束縛,最真實地顯示客觀事實的真面目。超現實主義給傳統對藝術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響。也常被稱為超現實主義運動。或簡稱為超現實。

弗羅伊德以夢的解釋開創了精神分析的新時代,受其影響,在1922年前後,在達達派藝術內部,產生了超現實主義,對整個歐美影響巨大的現代畫派。超現實主義畫家強調夢幻與現實的統一才是絕對的真實,因此,力圖把生與死,夢境與現實統一起來,具有神祕、恐怖、怪誕等特點。代表畫家有米羅(Joan Miro)、達利、恩斯特、馬格里特(Magritte)、伊夫·唐吉、保爾.德爾沃、馬森·克利等人。

相關問題答案
超現實主義是什麼?
魔幻現實主義是什麼?
測量的現實意義是什麼?
到底什麼是超現實主義?
實證主義是什麼?
大女子主義是什麼表現?
超現實主義服裝?
人道主義是什麼意思?
法西斯主義是什麼意思?
黷武主義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