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的敬語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5-01-11

中國的敬語分為哪幾類

依照其功能,現代漢語敬語可以大致分為兩大類:稱謂類的敬語和表達類的敬語。稱謂類的敬語是對人的稱謂,而表達類的敬語是指除了稱謂類敬語以外的所有敬語,其內容更加寬泛和豐富。稱謂類的敬語和表達類的敬語還可以進行再劃分。

一、稱謂類的敬語

稱謂類敬語可以被再劃分為人稱敬語、通用敬語、親屬敬語、類親屬敬語、年齡敬語、官職敬語、職業敬語和外交敬語。

(一)人稱敬語

在現代漢語中,有一個典型的代詞敬語“您”,同時還有其複數形式的“您幾位”。

另外,一些其他的形式仍然在使用中,如諸位、各位、列位。“您”經常被用來代替“你”。在日常生活中,下級對上級、陌生人之間、孩子對長輩、學生對老師、僕人對主人說話時,會通常使用“您”而不是“你”來向其表達尊敬。

(二)通用敬語

通用敬語是不同年齡、身份、地位和職業的人們之間可以普遍使用的稱謂類敬語。“先生”“同志”“師傅”“女士”“夫人”“小姐”等是最常見的通用敬語,它們具有通指的特徵。

(三)親屬敬語

這類敬語是講話人同其親屬講話時所使用的稱謂類敬語。“尊”“賢”“令”是出現頻率最高的親屬敬語。如:“尊夫人”“尊堂”“尊嫂”“尊兄”“令尊”“令慈”“令郎”“令媛”“令姐”“令妹”等等。實際上,在當今社會,親屬敬語主要體現在稱呼一個人的父親、母親及父母雙方的親屬上。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叔叔”“嬸嬸”“姨”“姑父”等。

(四)類親屬敬語

類親屬敬語是用來稱呼那些與說話人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如“巴金爺爺”“李阿姨”“冰心大姐”都屬於這一類。在漢語社會指示語中有很多相似的詞彙,如:“大爺”“大姐”“大叔”“姓+兄”“姓+姨”“大嬸”“老爺爺”“老大娘”“老兄”等。對沒有血緣的人頻繁地使用類親屬敬語體現了中國人歷來最為重視血緣親情的特徵。人們已經習慣將親人之間的情感轉移到家庭以外成員的人身上,從而在交流中達到了縮短彼此之間距離和增進彼此和諧關係的效果。

(五)年齡敬語

在漢語中“老”字經常被加在一些稱謂之前來加強交際效果。人們常會說“您老”“老人家”“老先”“老教授”“老中醫”“老工程師”“老科學家”“老教師”“老大爺”“老大媽”等。

(六)官職和職業敬語

這類稱呼語用在那些具有官方或職業頭銜的受話人身上。如:“主任”“主席”“總經理”“董事長”等。其中,“長”字的使用非常普遍。如:“部長”“廳長”“處長”“校長”“排長”“廠長”等。在漢語中,這種稱呼中最常見的是使用“姓”+“職位/頭銜”的形式。比如:“李教授”“王高工”“趙總編”“孫工”“周教練”“馬指導”等。當然,也可以使用職業本身的稱呼,如:“老師”和“醫生”。

(七)外交敬語

外交敬語主要用於稱呼有政治背景的受話人身上。在處理外國事物時,中國人總是力求遵循對方的稱呼習慣,比如:“總統先生”“閣下”“陛下”“大臣”“大使閣下”“先生”“小姐”“夫人”“女士”等。

二、表達類敬語

表達類敬語可以分為包含某個敬語詞素的敬語,敬語詞彙和敬語短語。

(一)包含某個敬語詞素的敬語

在漢語中,有些詞素本身就可以表達敬語含義,如:“貴”“高”“大”“拜”“惠”“玉”“奉”“光”“謹”“請”“垂”等。包含著這些詞素的敬語常見於“貴庚”“貴姓”“貴方”“高齡”“高壽”“高見”“大名”“大壽”“拜讀”“拜訪”“拜託”“惠書”“惠顧”“惠贈”“玉手”“玉體”“玉照”“奉陪”“奉勸”“奉還”“光臨”“光顧”“謹祝”“謹獻”“謹悉”“垂憐”“垂問”“垂詢”“請進”......

中國人常用的敬語有哪些?

放在名詞前面的——尊、貴、高、大、令、玉、惠等,用於對對方或與對方有關的人和事物的尊稱。如尊意、貴姓、高足、大作、令妹、玉照、惠書等。

放在動詞前面的——光、惠、垂、卓、賜等,用於對對方的行為的尊稱。如光臨、惠顧、垂詢、卓裁、賜教等。

放在本人的行為動詞前面,而對對方表示恭敬的——拜讀、拜訪、拜託、恭候、敬祝、請教、幸會、奉還等。

中國的敬語......

敬語,就是指對聽話人表示尊敬的語言手段。“您”、“請”、“勞駕”是漢語常用的敬語。從前盛行的瑣碎的敬語大都被人們淘汰了,有人喜歡用,不弄清原義就會鬧笑話。“鈞裁”是對長輩用的,用在晚輩身上就是不對了。“您”在口語中說“你老”,這應是“您”的本來形式。“您”用於多人時,只用在“您二位”這種與數詞結合的情形,不宜用“您們”,可很多人就用慣了,應當糾正。語言得體就行了,不必讓舊公文式的套話復活。

日語和朝鮮語的敬語極其複雜。名詞和動詞有專門的敬稱。日語說對方的母親,說okaasan;說自己人的母親,則是haha。說“看”,一般是miru,漢語是“見”;表示尊敬,用goran,漢字是“御覽”。名詞前加上o,go表示尊敬。在類型上,敬語有三類,一是鄭重語,表示談話雙方互相尊重,句子以desu,masu,gozaimasu結尾及名詞前加o,go。二是尊敬語。表示對聽話人及和聽話人有關的人、事物的尊敬,有6種表現手段,表示“請”的kudasai就是其一。三是自遜的動詞。朝鮮語與日語大同小異。朝鮮語沒有o,go這樣的接頭詞。日本年輕人近年來不喜歡用複雜性的敬語了。因為難學難用,終究要簡化。

高棉語是柬埔寨的國語,是孤立語,語法與漢語一樣簡單,發音十分複雜,書寫與發音不一致。高棉語的敬語表現在詞彙方面,分一般用語、皇族用語和僧侶用語三種。柬埔寨是個文明古國,長期由王族治理,形成了一套專門用於國王、王室成員及其所屬的人、動物等的敬語,包括名詞、代詞、動詞,主要用梵語和巴利語耽達。國王的身體各個部分和他發出的一切動作,全有專門的詞表示。柬埔寨長期信仰佛教,僧侶受到全民的敬重,同樣對僧侶也有一套敬語。對什麼人講話,就得用相應的詞。如果聽話人有王室成員、僧侶和一般平民,三種用語必須依次說出。比如“我”,皇族用語是toulpreahbangkomchesknhom,僧侶用語是knhompreahkarona,一般用語是knhom,聽話人有這三個階層,“我”就得說這麼多一長串。這是禮節,出於人們的誠意。

英語中表示尊敬的手段主要靠加語意上能體現尊敬的詞和短語,沒有專門的“您”,也就沒有法、德、俄玉器中“你”、“您”那麼麻煩的差別了。

從根本上講,敬語是古代等級制度的產物。現在多數情況下,複雜的敬語讓人覺得費事。人與人之間要友好、謙讓,一定的禮貌用語是不可少的,走形式或許是一些人的腹誹,真正以誠相待才是最現實的標準。

中國有沒有敬語平語

沒有啊,日語、韓語中有!

中國古代的敬語有哪些

【敬稱】表示尊敬客氣的態度,也叫“尊稱”。(1)對帝王的敬稱有萬歲、聖上、聖駕、天子、陛下等。駕,本指皇帝的車駕。古人認為皇帝當乘車行天下,於是用“駕”代稱皇帝。古代帝王認為他們的政權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稱皇帝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達皇帝,就告訴在陛(宮殿的臺階)下的人,請他們把意思傳達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稱皇帝。(2)對皇太子、親王的敬稱是殿下。(3)對將軍的敬稱是麾下。(4)對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稱:對使節稱節下;對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稱閣下,現在多用於外交場合,如大使閣下。(5)對於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有令、尊、賢等。令,意思是美好,用於稱呼對方的親屬,如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閫(對方妻子)、令兄(對方的哥哥)、令郎(對方的兒子)、令愛(對方的女兒)。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或物,如尊上(稱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稱對方父親)、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親戚)、尊駕(稱對方)、尊命(對方的囑咐)、尊意(對方的意思)。賢,用於稱平輩或晚輩,如賢家(稱對方)、賢郎(稱對方的兒子)、賢弟(稱對方的弟弟)。仁,表示愛重,應用範圍較廣,如稱同輩友人中長於自己的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等。(6)稱年老的人為丈、丈人,如“子路從而後,遇丈人”(《論語》)。唐朝以後,丈、丈人專指妻父,又稱泰山,妻母稱丈母或泰水。(7)稱謂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於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如稱已死的皇帝為先帝,稱已經死去的父親為先考或先父,稱已經死去的母親為先慈或先妣,稱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為先賢。稱謂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長一輩,如稱帝王的母親為太后,稱祖父為大(太)父,稱祖母為大(太)母。唐代以後,對已死的皇帝多稱廟號,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兩代,也用年號代稱皇帝,如稱朱元璋為洪武皇帝,稱朱由檢為崇禎皇帝,稱玄燁為康熙皇帝,稱弘曆為乾隆皇帝。(8)對尊長者和用於朋輩之間的敬稱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對臣的敬稱是卿或愛卿。 (10)對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聖”來表敬稱,如稱孔子為聖人,稱孟子為亞聖。後來,“聖”多用於帝王,如聖上、聖駕等。

為什麼中國 很少用敬語了

更親切吧,

請人幫忙時說什麼中國敬語

請 請您 勞駕 勞駕您 拜託 拜託您

在中國社會為什麼要使用敬語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文明之國,禮儀之邦;

望採納

相關問題答案
中國中的敬語有哪些?
中國車的品牌有哪些?
中國產的汽車有哪些?
中國馬的種類有哪些?
中國馬的品種有哪些?
帶中帶發的成語有哪些?
中國的諺語有哪些?
中國國際的節日有哪些?
孟子中的成語有哪些?
英語中的賓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