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人的主要應激源?

General 更新 2024-11-23

什麼是人的主要應激源

心理應激是指的人對於外界有害的物質,威脅挑戰經過自己主觀評價之後,知道這樣一種刺激,這樣一種不良的事件,或者客觀事物,會給自己造成威脅,可能威脅自己的生存和地位,那麼在這個時候所產生的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和行為反應就稱之為心理應激,心理應激是由應激源引起來的,為什麼進入了應激狀態呢,是因為遭遇到了應激源。

人類所面臨的應激源可能有三大類,第一大類,災難性事件,第二大類,個人應激源,第三大類,背景性應激源。

災難性事件就是那些刺激強度比較大,對人們的精神上的創傷比較嚴重,而且影響的範圍比較廣的那些事件,比如說火山、地震、戰爭,比如說9.11事件等等,這一類的事情,它影響的範圍很廣,它刺激強度很大,涉及的人數很多,當事人不可避免的要產生心理的創傷,或者是遭受心理的挫折。

第二個就是個人性應激源,個人性應激源它對於人精神活動的影響其實也是很大的,只不過跟災難性事件比較起來,它涉及的範圍比較狹窄,影響的人比較少,比如說象失學、失業、失戀等等這樣一些事情,就構成個人性的應激源。

第三背景性應激源,比如像噪音、擁擠、空氣汙染等等,這樣一些應激源它的刺激強度不強,但是它的作用時間長,當然還可能包括人際關係的不協調,比如說跟單位某一個同事,我看他不順眼,他看我不順眼,但是我也不能調走,他也不能走,我們倆長期要在一起工作,這樣也構成一種背景性應激源,久而久之會長期使人處於慢性的低水平應激的狀態,也容易患有心身疾病。

應激源的分類有哪些

根據屬性,可將應激源分為四類:

(1)軀體性應激源,指作用於人的機體,直接產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種理化和生物刺激生物和疾病等;

(2)心理性應激源,包括人際關係的衝突,身體的強烈需求或過高期望,能力不足或認知障礙等;

(3)社會性應激源,包括客觀的社會學指標經濟、職業、婚姻、年齡、受教育水平等差異和社會變動性與社會地位的不合適,客觀的社會學指標的變遷,個人的社會交往、生活、工作的變化,重大的社會政治、經濟的變動等;

(4)文化性應激源,即因語言、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改變造成的刺激或情境。

2.根據社會生活情況,將應激源分為:(1)生活事件(life event);(2)日常生活中的困擾;(3)工作相關的應激源;(4)環境應激源。

人類生活中最普遍的一個應激源是什麼

看見飯就流口水

有人打你,你先抱頭

應激源的概念是甚麼

應激源是指能引起全身性適應綜合症或侷限性適應綜合症的各種因素的總稱。它主要來自三方面: (1)外部物質環境:包括自然的和人為的兩類因素。屬於自然環境變化的有寒冷、酷熱、潮溼、強光、雷電、氣壓等,可以引起凍傷、中暑等反應。屬於人為因素的有大氣、水、食物及射線、噪聲等方面的汙染等,嚴重時可引起疾病甚至殘廢。 (2)個體的內環境:內、外環境的區分是人為的。內環境的許多問題常來自於外環境,如營養缺乏、感覺剝奪、刺激過量等。機體內部各種必要物質的產生和平衡失調,如內分泌激素增加,酶和血液成分的改變,既可以是應激源,也可以是應激反應的一部分。 (3)心理社會環境:大量證據表明,心理社會因素可以引起全身性適應綜合症,具有應激性。尤其,親人的病故或意外事故常常是重大的應激源,因為在悲傷過程中往往會伴有明顯的軀體症狀。研究表明,在配偶死亡的這一年中,喪偶者的死亡率比同年齡其他人要高出很多。 心理學上,應激有其積極的意義。生活中遭遇突發事件時,由於緊急的情景刺激了有機體,就能使其激活水平很快改變,引起情緒的高度應激化。在危險的境遇下獨立地採取果斷的決定,在瞬息變化的情況下作出迅速的反應,這些都是應激狀態。應激可能使人的活動變得積極,思想變得清晰明確。人的個性特徵在應激反應中起決定作用,迅速的判斷力、意志自覺性、意志果斷性、堅毅的精神、類似的行為經驗,都是積極應激反應不可缺少的條件。

影響個體對心理,社會應激源認知與評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因素主要是受到遺傳、成熟、環境和個人實踐活動的影響。學校教育是一種特殊的環境,他對個體的發展有著特殊的意義。個體身心發展的水平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主要是受到遺傳、成熟、環境和個人實踐活動的影響,學校教育是一種特殊的環境,他對個體的發展有著特殊的意義。

(一)遺傳對個體發展的影響

1.遺傳的概念

遺傳是從上代繼承下來的生理解剖上的特點,如機體的結構、形態、感官和神經系統等的特點,也叫遺傳素質。

2.遺傳的意義

(1)遺傳素質為個體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

人的發展總是要以遺傳獲得的生理組織、一定的生命力為前提的。沒有這個前提,任何發展都不可能。如色盲是由遺傳而來的,後天不能補救;所以色盲不能成為畫家,也不能從事需要辨別顏色的工作。

(2)遺傳素質的差異是造成個體間個別差異的原因之一

人與人之間的遺傳素質是有差異的。由於遺傳素質上的差異有的使人易於發展成一個善於思辨的科學家,有的易於使人發展成一個有才能的音樂家,有的易於使人發展成為一個優秀的體育運動員。由於遺傳素質的差異,不同的民族、種族、性別之間產生的區別通常不是靠簡單的後天努力可以補救的,這要通過遺傳的緩慢進化才能實現。

(3)遺傳素質的成熟制約身心發展的水平及階段

所謂生理成熟指的是個體受遺傳素質的生理機能和構造的變化在一般的年齡階段所達到的一般程度。人的身心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遺傳素質生理成熟水平的制約。

同年齡階段的兒童身心發展在同年齡階段不僅有共同的表現,同時彼此之間又可能有一定的區別。這些區別即因個人之間生理成熟程度不同而導致的超前發展或延後表現,許多超常兒童表現出一般兒童所不具有的早熟或少年早慧,而另一些兒童又可能有許多行為表現得與其年齡不十分相稱。這些都是生理成熟的不同程度的具體表現。

(4)遺傳素質僅為人的發展提供物質基礎,而不能決定人的發展

遺傳素質有差異,但就一般人而言並不是相差很大;遺傳素質為人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但這種可能性能否變成現實取決於後天的環境人。不能片面誇大遺傳的作用,反對“遺傳決定論”。

(二)成熟對個體發展的影響

人的機體的成熟程度制約著身心發展的程度和特點,它為一定年齡階段身心特點的出現提供了可能和限制。格塞爾的雙生子爬樓梯實驗能很好的說明這一點。他以一對滿46周的同卵雙生子為被試,其中之一先作每天10分鐘的爬梯訓練,共6周。 然後測量兩個孩子爬同一樓梯所需要時間,結果是,受訓兒26秒,未受訓兒45秒完成爬樓梯的任務。然後這對雙生子滿52周時,再對他們進行為期兩週的相同的爬梯訓練。測量結果是,他們只用了10秒鐘就完成了爬梯任務。格塞爾據此提出了個體發展的成熟決定論。這雖然誇大了成熟的作用,但教育中充分重視成熟的意義非常必要。

(三)環境對個體發展的影響

環境指個體生活中,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若按環境的性質分,環境可分為自然環境(包括自然條件與地理環境)和社會環境(包括政治、經濟、文化以及與個體相關的其他社會關係)。

若按環境的範圍分,環境可分為大環境(指個體所處的總體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和小環境(與個體直接發生聯繫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環境對個體發展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為個體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包括機遇、條件和對象

2.環境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有積極和消極之分

(四)學校教育在個體發展中的特殊功能

學校教育是由承擔責任的教師和接受教......

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應激源如何正確應對

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應激源

需要積累經驗

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訓

出現在應激源反應中不同的原因是因為個體對於應激源的什麼不同?

認知評價不同

壓力的發生是由刺激時間和人的主觀評價共同決定的

壓力源於物理學術語,在工程學和建築學上指“負荷”。壓力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美國生理學家坎農最先將壓力這一概念應用於社會領域。他認為,壓力就是在外部因素影響下的一種體內平衡紊亂。在危險未減弱的情況下,機體處於持續的喚醒狀態,最終會損害健康。 1936年,加拿大生理學家漢斯.塞爾耶(Hans Selye)發表了《各種傷害作用引起的綜合徵》一書。在這本書裡,他第一次使用“stress”這個術語,並系統提出了壓力的概念,因此被公認為壓力之父。他認為:壓力是人或動物有機體對環境刺激的一種生物學反應現象,可由加在有機體上的許多不同需求引起,並且是非特異性的。“非特異性”是指,儘管環境刺激或需求可能多種多樣,但機體的生物學反應卻是相對不變的。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心理學家拉扎魯斯強調認知因素在壓力反應中的作用,給壓力概念注入了新的內涵。他把壓力看作是個體與環境間失衡而產生緊張的一種主觀能動的過程。 由於壓力本身的複雜性,加之各個學科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研究,至今,壓力沒有一個被普遍接受的定義。 當今,人們對壓力的理解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含義。 第一、壓力是那些使人感到緊張的事件或環境刺激。比如,地震、車禍、戰爭、擁擠、噪聲等等。 第二、壓力是人體對外部刺激的一種生理和心理的反應。比如有人說“下午,我要參加面試,我覺得壓力好大”。這裡他就用壓力來指代他的緊張狀態,壓力是他對面試事件的反應。這種反應包括兩個成分,一是心理成分:包括個人的行為、思維以及情緒等主觀體驗,也就是所謂的“覺得緊張”;另一個是生理成分,包括心跳加速、口乾舌燥、胃部緊縮、手心出汗等身體反應。這些身心反應合起來稱為壓力狀態。 第三、壓力是個體與環境間不匹配而產生緊張的一個主觀能動的過程。根據這種說法,壓力不只是刺激或反應,而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裡,個體是一個能通過行為、認知、情緒的策略來改變刺激物帶來的衝擊的主動行動者。面對同樣的事件,每個人經歷到的壓力狀態程度卻可以有所不同,就是因為個人對事件的解釋不同,應對方式不同而已。 壓力是我們身體對日常生活中挑戰和錯綜複雜事物的反應。在應對有壓力的情況時,我們在身體上、化學上和情感上,會出現一系列的變化。但是如果應激反應在不合適的場合觸發,或者它強度太大、持續時間太久,則可能會很危險。 科學家剛剛開始闡述和壓力有關的生物、行為和環境的複雜、多層次互動。他們的發現是一個叫做“行為醫學”(behavioral medicine)的新領域的一部分。這個專業需要現代醫學科技的幫助來澄清什麼是應激反應,並確定壓力對於健康和人類表現的影響。 我們的祖先經常面臨著迫在眉睫的身體危險,比如被犬齒動物吃掉或者被粗獷的猛獁象踩踏。和它們一樣,我們本質上有著相同的生物能力。早期的人類需要大量的緊急能量來幫助他們應對這些緊急情況。在20世紀30年代,心理學家沃爾特•坎農(Walter Cannon)描述了“戰鬥或逃走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這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生理資源高漲,用以在緊急情況下提供最高效率。當身體以高速運轉時,我們做好準備,要麼面對挑戰,要麼金蟬脫殼。為了平衡這種資源的消耗,在此次危機中不需要的身體功能,比如消化或者分泌唾液,都會減緩速度或者停止。 在緊急情況中,作為大腦組成部分的下丘腦(hypothalamus)掌管著身體不同部位的荷爾蒙釋放,荷爾蒙是一種化學信使,控制各式各樣的身體活動。主要的壓......

相關問題答案
什麼是人的主要應激源?
什麼是人的積極性?
什麼是人的基本素質?
什麼是人的靈魂?
什麼是人稱代詞的主格?
為什麼是人民的名義?
蘇軾是什麼詞人的代表?
什麼是人物的神態描寫?
什麼是舊的唯物主義?
什麼是人物的外貌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