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看病難的原因?
我國社區衛生服務存在哪些問題
一、 基本情況
在摸底調查中,我們重點就我區衛生資源、人口結構、參保情況、慢病人數、醫患比例等情況進行了調查,初步摸清了與我區衛生服務服務工作有關的一些基本情況。
1、衛生服務資源基本情況。截至今年一季度,轄區共有醫院18家,按所有制劃分,公有制醫院13家,佔總編制床位數的94.3%;非公有制醫院5家,佔總編制床位數的5.7%。按隸屬情況劃分,省屬1家,市屬3家,區屬1家,部隊所屬2家,企事業單位所屬6家,個體所屬5家。除醫院外,轄區有婦幼保健所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1家,社區衛生服務站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公有制4家,社會聯辦7家。此外,轄區另有門診部、診所139家,全部為非公有制醫療機構。配置相對密集的醫療機構使我區的千人口床位數和醫生數保持了較高水平。現我區每千人口擁有病床數和執業醫師數分別為12.9和5.97,兩項指標都高於市內其他城區和全市4.46、2.48的整體水平,也大大超過了《遼寧省貫徹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所提出的“原則上城市應控制在每千人口病床6.5張、醫師3.0名”的標準。
2、居民群眾享受醫保情況。參保情況是衡量居民群眾基本醫療保障水平、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指標。西崗區現有戶籍人口33.67萬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7萬人,佔戶籍人口總數的20.8%。參加基本醫療保險21.36萬人,佔戶籍人口總數的63.4%;參加商業醫療保險4.9萬人,佔戶籍人口總數的14.6%;自費醫療7.4萬人,佔戶籍人口總數的22%。低保人員0.84萬人,其中參加醫保0.63萬人,佔低保總數的75%;未參加醫保0.18萬人,佔低保總數的21.5%。外來常住人口1.9萬人,其中參加醫保0.18萬人,佔外來常住人口總數的9.5%;未參加醫保1.72萬人,佔外來常住人口總數的90.5%。患九種常見慢性病的2.8萬人,其中參加醫保2.29萬人,佔81.4%;未參加醫保0.52萬人,佔18.6%。
3、社區衛生服務開展情況。社區衛生服務是增加醫療服務供給、改進醫療服務質量、緩解和破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在這方面,區委、區政府不斷加強領導、加大投入,有關部門創新思路、狠抓落實,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努力構建“服務網絡”體系。根據“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優化配置、方便居民”的原則,對我區的醫療機構進行撤併改造和佈局調整,規劃建設了1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各街道設立了衛生防治站,為社區衛生服務服務提供了資源保障。1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在各自服務半徑內基本實現了“十分鐘內方便就醫”的目標。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我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共建立家庭病床135張,家庭健康檔案7.8萬份。去年家庭病床使用為861人次,門診及巡診服務量33.6萬人次,佔轄區醫療門診總量的14%。現各社區平均日就診量已達83.6人次。二是不斷加大“規範化”管理力度。加強內涵建設,健全管理機制,實行了一體化和標準化管理。嚴格依法監督,實施量化管理,促使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依法行醫、規範執業。強化質量管理,提高服務效能,通過多種手段和形式促進社區衛生醫療服務質量的提高。同時,著力抓好“引進、培訓、管理”三個環節,積極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現社區衛生服務的從業人員343人,平均每萬人擁有3.6個醫生、4個護士。三是深入開展“衛生進社區”活動。在積極改善就診服務的同時,加大宣傳引導和走出家門、深入社區,為群眾送健康、送服務的力度,開展了以健康干預、疾病預防、婦幼保健、醫療康復、紅十字服務進社區和送醫送藥、醫療回......
怎麼解決看病難
看病難問題 一、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成因分析 (一)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主要表現 “看病難”難在:(1)路途遙遠,求醫不方便,特別是對一些偏遠山村的農民。(2)醫療機構技術力量薄弱,難以滿足醫療需求。如醫務人員業務差,診斷設備差,設施簡陋,診斷不清,治療效果差等。(3)醫療機構服務不到位,如醫院的科室設置佈局不合理,程序複雜,少數醫務人員服務意識淡薄,存在門難進,臉難看。(4)大醫院人滿為患,掛號、取藥、候診排長隊存在“難等”之難。 “看病貴”貴在:(1)藥費貴(2)檢查費貴(3)一些特殊治療器械貴(4)過度治療,小病大治拖治產生不合理費用。 (二)“看病難、看病貴”的成因分析 通過醫院目前的一些現狀,結合醫療運行的一些機制我們不難分析,“看病難、看病貴”的成因在於: (1)村級醫療機構地理環境限制及衛生行政部門對村級醫療機構配置不到位導致不少農民就醫“行路難”。 (2)一方面政府對衛生投入不足,影響了醫院設施的更新完善、設備的添置、人才的培訓、技術項目的開展等,導致醫院的醫療救治能力差,影響了群眾就醫高效快捷;另一方面醫院自身經營水平有限,無能力解決自我發展的經濟投入,影響了醫療服務能力。 (3)醫院管理不到位,內部約束機制不全不力,個別醫務人員素質差,導致群眾看病難。 (4)衛生材料價格虛高,藥品流通領域管理不規範,流通環節層層加碼,藥品降價未取得實質性突破,加重了“看病貴”的程度。 (5)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出臺後,醫療事故處理實行“舉證倒置”,出於自身防範目的,醫生在診療過程中過度檢查,增加了病人的醫療負擔。 (6)醫學科技在發展,新技術、新葯品、新器械和新材料在不斷運用,診療手段的進步,患者在享受到安全、準確、快捷的診療服務的同時,支出費用相應提高。 (7)醫院是在物價不斷上漲的市經濟環境中生存和發展,醫療衛生費用上漲是醫學科技進步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在一定幅度內增長不可避免。 (8)醫院為了生存與發展片面追求自身經濟效益,科室或醫生為完成目標任務,提高效益工資,採取過度治療行為,加大了患者的負擔。 (9)個別醫生職業道德敗壞,只為追求回扣、提成,大處方亂開藥;個別醫生基礎理論差,診治水平低,只知藉助大型設備檢查或濫檢查;個別醫生為洩心中不滿,把情緒帶到醫療工作,遷怒於患者身上發洩或“狠宰” 針對這些問題,《決定》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和要求。 一是調整醫療衛生資源的配置格局。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重點加強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和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落實經費保障措施。 二是加快完善醫療保障制度。在城市,要在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同時,建立健全服務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在農村,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三是強化公立醫院公共服務職能,加強醫德醫風建設,規範收支管理,糾正片面創收傾向。關鍵是明確政府責任,增加政府對醫療衛生的投入,對公立醫院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改變目前公立醫院以藥養醫、片面創收的運行機制。 四是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整頓藥品生產和流通秩序,保證群眾基本用藥。根據國家、社會、個人承受能力和安全、有效、價廉的原則,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保證群眾基本用藥。整頓藥品生產流通秩序,加強藥品價格監管,嚴禁虛高定價。 五是嚴格醫療機構、技術准入和人員執業資格審核,引導社會資金依法創辦醫療衛生機構,支持有資質人員依法開業,方便群眾就醫。 六是發揮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簡、便、驗......
社區醫院的面對障礙
在解決看病貴、看病難的醫療困境上,社區醫院被普遍寄予厚望。但是,社區醫院卻面臨著“路很近,心很遠”的尷尬境地。大醫院裡病人摩肩接踵,而社區醫院依然門可羅雀。社區醫院之所以“叫好不叫座”,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一、缺錢、缺資源。社區醫院的資金來源多是財政性投入與營業性收入相結合。但是許多社區醫院處於虧損狀態。而且,醫療資源過多集中於大醫院,社區醫院由於資源短缺而在硬件設施、醫療設施、人員配備等方面捉襟見肘。二、缺人才。比如在社區衛生服務比較發達的英國,社區醫院的醫生數量佔到醫生總數的近50%。而在中國,好的醫生大多集中在大醫院,造成了大醫院“病人等醫生”,而社區醫院“醫生等病人”的迥異局面。有患者一語道破就醫心理:“廟小不可能有大菩薩,看病還得到‘三甲’!”中科院醫改項目負責人曾益新也認為,老百姓不願去基層醫院看病,關鍵是醫療水平低下,缺乏高素質的全科醫師。三、缺信任。在患者固有的就醫觀念裡,已對大醫院形成心理依賴。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僅22.5%的人生了病願意去社區醫院就診;56.6%的人不信任社區醫院的診療技術。而根據數據顯示,本來三級醫院65%的門診病人和77%的住院病人均可分流到社區衛生機構,但大家還是一窩蜂地湧向大醫院。大醫院苦於病人多,社區醫院卻苦於病人少。
中國為什麼看病難
這個有多方面的問題,首先,國內大把傷風感冒等小毛病就上醫院的,放歐美國家去公立醫院分類後你得慢慢排隊等待通知,排上幾年很正常,排幾十年的新聞也不少見,所以小毛病在等待中就痊癒了,要是去私立醫院則能收到天價賬單,所以不會隨便去;其次,各種社區醫院沒人看,不管什麼毛病一窩蜂的往三甲醫院擠,事實上普通的常見病和相當部分慢性病本應該分流在社區醫院。最後,大批的醫保人群沒病都三天兩頭上醫院,擠佔了大量醫療資源,不少人僅僅是體檢都去住院,就為了醫保能多報銷幾塊錢。
影響社區護理髮展的因素,目前有什麼對策
目前,我國存在人口老齡化、慢性病、傳染病患病率不斷升高,家庭結構的改變及醫療費用的增長,看病難、看病貴已成為當前影響社會和諧發展的矛盾之一。我國政府把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作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舉措。因此,更多的病人將向社區轉移,城市居民80%以上的醫療問題應在社區解決,社區護理將成為21世紀護理事業的發展方向。然而,由於我國社區護理的發展起步較晚,存在著許多影響社區護理髮展的因素:
一.社區護理人員匱乏
在對社區護理進行調查的過程中發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基本上以醫療服務為主,康復護理、保健內容較少,不能充分體現社區護理的特色。一個社區服務站服務一條街,護士平均1——2名左右,社區服務只有初步的治療,社區保健知識宣教,自我保健,疾病預防等工作難以開展,長久以來,社區護理服務十分薄弱。人才匱乏:在對社區護理進行調查過程中發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基本上以醫療、預防為主,康復護理、保健內容較少,不能充分體現社區護理的特色。
二.缺乏成套的科學規範的社區護理管理辦法
由於管理組織和管理制度尚未完善,社區護理的目標和任務也欠明確,因此,護理工作走出醫院,面向社會的問題尚未很好的解決。不少社區衛生服務站與管轄的上級醫院脫鉤,再加上社區衛生服務站醫護比例不合理,社區護士的超負荷工作,還因其經濟待遇、學習機會等與醫院護士不能等同,致使多數年輕護士不願去社區工作。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三、社區護理人員缺乏規範化培訓
社區護理是一項範圍較廣,所需知識面較寬的工作,其服務不同於臨床,因為病種多,涉及範圍廣,要求社區護士要有較全面的護理知識和人文知識。而目前的社區護士普遍學歷層次不高,學校培養的社區護理專業畢業的護士更少,再加上缺乏規範化培訓,繼續教育也未受到社區護士的足夠重視,致使社區護理隊伍整體素質較低,無法提供高素質深層次的護理服務。
四、對社區護理工作缺乏信任和理解
目前,社會上對社區護理工作仍有偏見,有些人對護士的價值並不真正理解,部分人群對社區護士獨立自主的護理服務持懷疑態度,這樣,病人的醫從性也低,護理效果自然受影響,反過來又制約社區護理的發展。公眾的衛生意識滯後也是影響社區護理工作的一個方面。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醫療機構對防病保健工作投入少,宣傳少,現在社會中的大多數老人文化程度低,衛生保健意識欠缺,另外,一些人下崗,收入低,他們的錢只能用在有病治病上,談不上無病防病。
鑑於以上幾點,筆者對加強社區護理服務工作提出幾點思考意見:
一、改變認識,加強管理
社區護理是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衛生部門要充分認識社區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從根本上改變“重醫輕護”的觀點,加強社區護理的組織管理,建立社區護理規範化管理制度、准入標準、質量標準,建立健全獨立,完善的社區護理管理體系;各地應該因地制宜,對社區護理管理機構進行統一規劃,統一設置,統一管理,以社區衛生服務中的社區護理為重點,逐步開展多形式全方位的社區護理服務,促進社區護理健康發展。
二、抓緊人才培養,努力壯大社區護理隊伍
教育衛生部門等應從社會需求出發,拓寬人才來源渠道,教育目標首先要定位於社區護理的範圍,應以對家庭、群體和社區護理的整體服務及所需的衛生知識、護理技能為目標。明確以社區為中心,以慢性病防治管理為主的業務內容,理論聯繫實際,通過學習後,掌握社區護理技術和工作辦法,能運用現代護理......
淺談怎樣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涉及十分複雜的利益關係,包括體制機制的改革。政府的投入不足,單靠哪一個部門都無法完成,只有政府扶持、政府配合才能解決。醫療衛生要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主題,堅持追求社會效益、維護群眾利益、構建和諧醫患關係放在第一位,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宗旨,使醫療服務更加貼近群眾、貼近社會,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才能營造衛生事業持續發展的醫療環境。
1、提高基層醫院的醫療水平,解決看病難的問題
目前基層醫院醫療設備比較差,大量的醫科大學畢業生亦不願到基層醫院就業,造成基層醫院醫療水平差、病人不願在基層醫院看病,都擁到大醫院就醫,造成人滿為患,造成了看病難。而大醫院不少醫科大學的碩士生在做配藥、護士等工作,人才發揮不了作用,而且由於人滿為患,醫生看病幾分鐘一個,靠檢測報告判定病情、配藥,實際上醫療質量亦不盡人意。建議省級、地市級、縣級、鄉鎮社區醫院以大醫院牽頭組織醫療集團公司,增加基層醫院的醫療設備,組織大小醫院的醫生巡迴在各級醫院看病,一則可以提高基層醫院醫務人員的水平,同時亦可使一部分病人可以就近在基層醫院看病,解決看病難的問題。
2、採取由國家負擔公立醫院醫務人員合理收入,解決看病貴問題
看病貴,主要是由於醫院要自行負責一部分醫務人員收入,因此醫院必定要向病人收取一定的費用來支付工資,因而總體醫療費用並沒有降下來。為此,建議國家對公立醫院醫務人員按照公務員的工資水平實行全包。全國醫務人員據統計僅六、七百萬人,只是中小學老師的一半左右,根據我國目前的財政收入狀況,這點開支是完全可以承受的。對於部分原來收入較高的醫務人員,國家全包後,採取允許多點執業的辦法彌補其不足,調動積極性。
當然,國家對公立醫院醫務人員工資獎金實行全包後,還要考慮一個活力的問題,防止出現公立醫院醫務人員積極性降低,醫療服務質量出現倒退。各醫院要按醫務人員真正的技術水平、醫德、服務質量進行考核,實行績效工資。醫院要接受社會監督,由政府組織對醫院醫術水平、醫德、服務水平進行公開評價,根據評價結果決定財政撥款額度。
3、對藥廠進行清理,國家實行治療藥品統購、統銷的專賣
目前由於管理不嚴以及地方利益驅動,藥廠太多,過度競爭,銷售環節過多,價格虛高,質量還不能保證。建議國家清理藥廠,對治療藥實行定點生產,按需下達生產任務。同時由政府核清成本、合理定價,藥廠利潤控制在10%左右,並且按計劃直接賣給地、市、縣醫藥公司,並給予5%利差直接賣給醫院,減少中間環節,減少銷售費用,真正把藥品價格降到合理水平。對於未定點生產治療藥的工廠可以轉型生產保健藥品,通過市場化運作。
4、由國家組織新葯開發
目前我國新葯研發應該說是很落後,原因是審批手續繁雜,費用過大、風險過大,包括目前發達國家,很多專利藥都到期了,海歸人才回國想開發這些藥品,藥廠都不敢接,因此國家組織相應的研究院所負責開發新葯,然後組織藥廠生產,國家自己研究開發、自己審核亦就可以減少許多繁瑣的審批手續,可加快新葯開發的進度。
5、國家組織攻關,自行開發醫療器械
目前醫院的大部分醫療設備都是進口的,價格昂貴,亦是造成中小醫院醫療設備比較落後的原因之一,建議國家組織科技攻關,發展醫療器械產業,降低成本,為中小醫院配置醫療器械,提高基層醫院醫療裝備水平。
6、建議國家大幅提高對醫療衛生的投入
要做到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減少病人的開支,既要保證醫務人員的合理收入,又要增加醫療設備的投入,又要加強新葯的研發,沒有國家的投入是辦不到的。近幾年,國家對......
如何解決看病難
看病難問題
一、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成因分析
(一)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主要表現
“看病難”難在:(1)路途遙遠,求醫不方便,特別是對一些偏遠山村的農民。(2)醫療機構技術力量薄弱,難以滿足醫療需求。如醫務人員業務差,診斷設備差,設施簡陋,診斷不清,治療效果差等。(3)醫療機構服務不到位,如醫院的科室設置佈局不合理,程序複雜,少數醫務人員服務意識淡薄,存在門難進,臉難看。(4)大醫院人滿為患,掛號、取藥、候診排長隊存在“難等”之難。
“看病貴”貴在:(1)藥費貴(2)檢查費貴(3)一些特殊治療器械貴(4)過度治療,小病大治拖治產生不合理費用。
(二)“看病難、看病貴”的成因分析
通過醫院目前的一些現狀,結合醫療運行的一些機制我們不難分析,“看病難、看病貴”的成因在於:
(1)村級醫療機構地理環境限制及衛生行政部門對村級醫療機構配置不到位導致不少農民就醫“行路難”。
(2)一方面政府對衛生投入不足,影響了醫院設施的更新完善、設備的添置、人才的培訓、技術項目的開展等,導致醫院的醫療救治能力差,影響了群眾就醫高效快捷;另一方面醫院自身經營水平有限,無能力解決自我發展的經濟投入,影響了醫療服務能力。
(3)醫院管理不到位,內部約束機制不全不力,個別醫務人員素質差,導致群眾看病難。
(4)衛生材料價格虛高,藥品流通領域管理不規範,流通環節層層加碼,藥品降價未取得實質性突破,加重了“看病貴”的程度。
(5)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出臺後,醫療事故處理實行“舉證倒置”,出於自身防範目的,醫生在診療過程中過度檢查,增加了病人的醫療負擔。
(6)醫學科技在發展,新技術、新葯品、新器械和新材料在不斷運用,診療手段的進步,患者在享受到安全、準確、快捷的診療服務的同時,支出費用相應提高。
(7)醫院是在物價不斷上漲的市經濟環境中生存和發展,醫療衛生費用上漲是醫學科技進步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在一定幅度內增長不可避免。
(8)醫院為了生存與發展片面追求自身經濟效釘,科室或醫生為完成目標任務,提高效益工資,採取過度治療行為,加大了患者的負擔。
(9)個別醫生職業道德敗壞,只為追求回扣、提成,大處方亂開藥;個別醫生基礎理論差,診治水平低,只知藉助大型設備檢查或濫檢查;個別醫生為洩心中不滿,把情緒帶到醫療工作,遷怒於患者身上發洩或“狠宰”
針對這些問題,《決定》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和要求。
一是調整醫療衛生資源的配置格局。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重點加強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和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落實經費保障措施。
二是加快完善醫療保障制度。在城市,要在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同時,建立健全服務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在農村,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三是強化公立醫院公共服務職能,加強醫德醫風建設,規範收支管理,糾正片面創收傾向。關鍵是明確政府責任,增加政府對醫療衛生的投入,對公立醫院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改變目前公立醫院以藥養醫、片面創收的運行機制。
四是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整頓藥品生產和流通秩序,保證群眾基本用藥。根據國家、社會、個人承受能力和安全、有效、價廉的原則,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保證群眾基本用藥。整頓藥品生產流通秩序,加強藥品價格監管,嚴禁虛高定價。
五是嚴格醫療機構、技術准入和人員執業資格審核,引導社會資金依法創辦醫療衛生機構,支持有資質人員依法開業,方便群眾就醫。
六是發揮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簡、便、驗、......
社區醫療的社區醫療能力變化
在人手、精力有限的情況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迫於考核壓力,將大多數醫務人員調往公共衛生服務崗位,逐漸弱化了基本醫療功能,農村和偏遠地區的百姓不得不到大醫院看病,讓大醫院人滿為患。惠山區玉祁鎮居民嚴仁民反映,百姓們在鎮衛生院看病幾十年了,以前闌尾炎開刀、生小孩等一般性的手術在鎮醫院做都不成問題。現改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後,醫生常到家裡量量血壓、血糖也挺好的,但看病反而要去離家20多公里的市區醫院,變得不方便了。在嚴仁民看來,偏遠地區的居民更需要基本醫療服務。調查顯示,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普遍存在基本醫療能力不足的問題。尤其在農村,部分由鄉鎮衛生院轉型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原有基本醫療基礎條件較好,但實施績效工資後,因醫療風險、績效激勵不足等因素,機構和人員積極性受到影響,一些原來看的病不看了,手術類項目基本停止了。 2012年,市級醫院看病人均支出比社區衛生機構高2.3倍,但市級醫院的門診量照樣增長了94%,老百姓為啥不在“家門口”看病?更深層原因之一在於,公立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改革不同步。公立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一種競爭狀態,而不是配合狀態,這時病人流向大醫院成為必然。管辦分離架構下的公立醫院由於政府投入不足,補償的經費只佔醫院支出的6%左右,因此主要靠收費賣藥養活自己,趨利行為在所難免。因而公立醫院難免地會利用自身擁有的優質醫療資源,與社區衛生機構爭病人爭市場,甚至利用大多數患者容易採信大醫院醫生意見的特點,通過小病大看、賣藥提成、重複檢查等手段進行創收,進一步加劇了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感受。
為什麼中國看病難看病貴
又到每年“兩會”時。百姓又在期盼“醫”、食、住、行有所改觀,其中看病的“難”和“貴”,肯定又是重要的話題。究竟中國的看病問題幾時才能讓群眾較為滿意?作為一個觀察多年的資深醫生,我敢肯定,如果沒有深度的行之有效的政治體制改革,中國的“看病難、看病貴”還將無限期的持續下去。
先說 “看病貴”。我們所感受的“貴”,是在短時期內,看病住院的費用上升很快,遠遠超過了普通物價上漲的幅度,使大家都難以接受。例如,闌尾炎手術住院總費用,記得在80年代我剛畢業時,應該是300—400元,而現在採用微創手術,估計總費用要6000—7000元。近幾年許多高新技術的開展,也使大家感覺到醫療費上升得很快。簡單剖析醫療費用的組成:它主要包括技術費(醫療護理費)、病床費、檢查費、耗材費、藥費,細緻分析可以知道,醫生護士的人工技術費用及病床費上升幅度是不大的,特別是技術費,中國還遠達不到發展中國家的水平。增長幅度大的,是各種檢查費、醫療耗材費和藥費,而這幾種費用的快速上漲,都直接間接地與國家的政策、法律法規特別是和已經發育成熟的各種“潛規則”關係密切。為什麼醫療設備醫療耗材無論招標的形式內容如何改革,都讓人感覺“越招越高”?為什麼一件進醫院的東西,從生產到用在病人身上,要經過如此多的環節?就說藥費,近來經常披露某種藥物從出廠價到病人購買,價格上漲300℅、600℅甚至更高,究其原因,一是價格的制定過程政府管理部門和廠家公司之間密不可分的利益裙帶關係。名義上是以降價為目的的集中採購招標,實為各種利益交換、權錢交易的各種“潛規則”的運行過程;二是藥品中間商的大量存在。看幾個數字:美國全國的藥品中介公司有70個,意大利有10個,德國是7個,而我國有13000個!我們就可想而知,藥品要真正降價有多難!最近醫改重拳推出“廢除藥品在醫院加價”的分步措施,這是必要和應該的,確實,藥品經過醫院流通後加價15℅賣給病人有其不合理之處,但仔細分析,單純靠這15℅病人還是感覺不到實惠:如果病人住院總費用1萬元,藥品約佔40℅即4千元,減去加價後病人大概得到500多元,這給人的感覺還是不明顯的。藥品主要加價過程是在出廠到醫院的各個環節和門檻,為什麼政府一直默許藥品有如此大的加價空間呢?試問,不是落後腐敗的政治體制在作怪,還有什麼原因呢?
再說“看病難”。大家所感覺的“難”,應該是指到大醫院、好醫院看病住院很難,看好醫生和大牌專家很難。這點更是和國家整體資源配置的嚴重失衡有直接關係,如果城鄉差別不縮小,資源配置不均衡,大量的農村病人還是不得不往城市大醫院擠,大量的農村醫院和社區醫院還將繼續閒置下去。醫改所設想的由城市大醫院對下級醫院和農村醫院的支援、幫扶等措施,其實只能是治標不治本的短期緩解行為。只有在國家層面上下大決心和力度進行有效的體制改革,打斷資源配置過程各種複雜的利益鏈條關係,使城鄉差別逐漸縮小,“看病難”的問題才能得到根治。可悲的是,就目前狀況看,中國的各種差別不但沒有縮小,還有不斷擴大的趨勢,甚至階層、階級的斷裂已經形成,這是非常危險的社會現象!
當然,我們必須強調,對醫務人員從醫行為和道德的規範,怎樣在法律法規的層面上加以制約是非常必要的,而這同樣需要好的體制和好的規則。有專家說得好:醫改,說到底是改政府,而不是改醫院。我說要更清晰點:是政治體制要改,而不是整天指著醫務人員說,“你必須怎麼改”。
為什麼要開展社區衛生站
一,關於開展社區衛生服務的意義說起來很多,總結一點講就是:
1-構建合理的分級醫療功能定位,
2-建立國家公共衛生與基本醫療的落實和執行平臺.
3-重樹醫療衛生的本質,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4-保證基本醫療及公共衛生的公平性及可及性.
二,關於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組成:
1-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2-社區衛生服務站.
"個體診所"和"醫療站"並不是社區衛生服務,而是"基層醫療機構",所以你得真正去閱讀文件的意義,這其中的文字是需要去明白的,經常也有人出現了"理解性偏差".
三,關於國家對社區衛生服務的規定,總體是:融"保健,康復,計生,健康教育,醫療,預防","六體一體".
1,社區衛生服務是國家公共衛生及基本醫療網絡的網底,
2,社區衛生服務由政府主導,保持公益性----這貳國家對社區衛生服務的前提與原則,
3,公共衛生由政府負擔,基本醫療由政府補償---這是國家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政策保障,
所以從這一點講,國家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是明文禁止"私人承包",但也鼓勵社會參與,以及社會力量投資.但這一點"並不是主導",也不是個人"開診所",所允許的是"需要有一個舉辦單位",而這個單位可以是民營醫院,也可以是集團.
三,你所說的,是"開一間診所'而不是"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這一點需要明確.以下就是"診所"來闡述:
1-國家對診所有明確規定,申請註冊的診所需要有資質的醫生,一旦獲得批准,這個"申請人"就是這個所診的"法律代表人",所有責任均由此人承擔,目前沒有準許"兩個人聯合申請".所以也不存在"合開後法律責任問題".
2-由於社區衛生站為政府醫院或"舉辦主體"舉辦(不是個人),其上級主管部門就是"區級衛生局",所以無法說這是一個"保護傘",
3-目前國家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考核標準非常多,比"三甲醫院"的評級還要多,而且與經費掛鉤,所以從這一點講,要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立足並不容易,往往比"開診所還難",因為"職能太多,要求也多,考核監管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