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吳的是誰的後代?

General 更新 2024-12-31

姓吳的祖先是誰 5分

一、吳姓之源

1、上古時已有吳姓。一是舜的後代有封在虞的,因虞與吳音相近,故舜後有吳姓。一是顓頊帝時有吳權,其後亦有吳氏。一是少康帝時有神箭手吳賀,其後有吳姓。

2、出自姬姓,以國為氏,是黃帝軒轅氏的直系後裔。商時,黃帝的12世孫古公?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兒子季歷頗有才幹,生子姬昌,姬昌出世時,有聖瑞出現,所以太王就屬意姬昌接位。太王的大兒子太伯和二兒子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思是先傳位給季歷,再傳位給姬昌,就決定自動讓賢,便一起南下荊蠻(周人敵視楚國的稱呼)。太伯和仲雍給當時比較落後的江南帶去了中原先進的文化,被當地土著推舉為君長,號稱句吳。太伯死後,由仲雍繼位。周武王(姬昌為文王,其子姬發為武王)滅商後,仲雍的3世孫周章為諸侯,國號改稱吳,並追封太伯為吳伯。至仲雍的第19世孫壽夢稱王,建都今江蘇吳縣。壽夢的第四子季扎本該繼承王位,但他避而不受,逃到延陵以耕田為生。此後吳王壽夢的後裔分為兩支:一支在政治上發展,出現了吳王闔閭,吳王夫差等著名國君;另一支則是季扎及其後裔獨立發展,人丁繁衍眾多,構成了當今吳姓的絕大部分。吳國被越國所滅後,其子孫便以國為氏,稱吳氏。

二、吳姓分佈

吳國滅亡後,夫差的太子吳鴻被流放到江西,夫差之後還繁衍於江浙、安徽、山東、河南境內的一些地方。隋唐時期,吳氏已廣泛地分佈於大江南北。唐高宗時有吳姓將佐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闢漳州,唐僖宗時,有吳姓將佐隨王審知入閩,皆在福建安家落戶。宋明以後,吳氏稱雄於東南,其中季扎的53世孫吳宣是後蜀駙馬,家族顯赫一時。吳宣的5世孫吳吉甫是吳氏入粵始祖。

吳氏遷居臺灣始於1291年,入臺第一人是元朝禮部員外郎吳光鬥,他奉命率6000人乘船往使琉球(即臺灣)。明朝末年以後,福建、廣東沿海吳氏有許多人前往澎湖、臺北、高雄等地謀生創業。發展至今,其中最為顯赫的一支是吳伯雄家族。吳伯雄現任臺灣國民黨中央常委、臺北市市長等要職,其家族號稱吳?全臺第一家。吳氏遷居香港,大約始於元代。

吳氏向海外拓展,最早是到日本。吳人東渡日本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其中有一支演變成日本皇室。吳氏在東渡日本的同時,還有大批人南遷,進入今越南地區。其中季扎的50世孫吳權於939年稱王,建立了越南歷史上最早的獨立王朝--吳朝。南越政權最後一任總統吳庭豔即吳權之後。現在越南有二百多姓,吳姓為第六大姓。東漢時有吳風進入朝鮮,發展至今,吳姓稱為朝鮮143個姓氏中最常見的20大姓之一。明代以後,吳姓還有人移民南洋,遷至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新加坡以及泰國、緬甸等國,近代,又有人旅居歐美。

三、名人志士

由於吳姓歷史悠久,從吳姓誕生以來,也出了不少名人志士。如:我們吳姓祖先吳太伯、入粵始祖吳吉甫、元朝禮部員外郎吳光鬥、祖籍河南省固始縣著名植物學家吳其浚,據固始縣地方史志記載:“開漳聖王”陳元光、“閩王”王審知、民族英雄鄭成功等,名人志士均祖籍河南省固始縣。著名《西遊記》作家吳承恩吳 炳 吳昌齡 吳長慶 吳 澄 吳大? 吳道子 吳 剛 吳 漢 吳嘉紀 吳 ? 吳鞠通 吳 萊 吳敏樹 吳 歷 吳 ? 吳 巒 吳 勉 吳其 吳 起 吳尚先 吳 綺 吳 潛 吳 融 吳如孝吳 芮 吳三桂 吳王僚 吳 偉 吳文英 吳錫麒 吳熙載 吳 曦 吳 煦 吳 炎 吳與 吳 ? 吳元濟 吳 曾 吳兆騫 吳 鎮 吳 易 吳應箕 吳又可 吳 質……等等。無論歷史,還是近代、現代,吳姓一天天昌盛、壯大,人才輩出,對我們吳姓來說,實乃是幸事也......

姓吳的是皇氏血統嗎?祖先是誰?

應該不是…

源流一源於姜姓,出自炎帝大臣吳權之後裔,屬於以氏族名稱或國名為氏。吳姓人物早在炎帝、黃帝時就已存在。炎帝之臣有一叫吳權的,他的後代是中國樂曲的發明者。有個因為勇敢剽悍,善於狩獵而以“吳”為稱號的原始氏族,在堯舜以前的活動,《尚書》、《春秋》、《國語》、《史記》等經典史書都記載闕如,只有以廣博、繁雜著稱的宋人羅泌《路史·國名紀》中,才以吳權的氏族為第一個吳氏族。《路史》說,吳權是炎帝之臣。可見吳人最初是從屬於炎帝、黃帝部族集團的。《山海經·海內經》記載了一個有趣、奇異的故事:吳權的妻子叫阿女緣婦,她與炎帝的孫子當時為黃帝之臣的逢伯陵通姦懷孕,三年後一胎生3子,分別叫鼓、延、殳。鼓和延傳說是鐘的發明者,也是樂曲的最早發明創制人。逢伯陵是姜姓和齊姓等族的始祖。吳權屬於遠古的吳氏族,《路史》已說得明確,其實,吳權不但是人名,它還極可能又是氏族名。正因為這樣,有的書又說吳權是顓頊時的人,傳說各異,無須深究。陳明遠《中國姓氏人全》說:吳權的後裔以吳為氏,成為吳姓的一支。中華民族以黃帝作為共同的始祖之神,《路史·國名紀》的記載:黃帝的母親,是古代吳人的一位女姓成員,名叫吳樞。到顓頊帝時,又有個叫吳回的,他和其兄重黎先後擔任火官——祝融。吳回成為南方祝融部落的首領後,吳氏族不斷髮展壯大,並逐漸分離成八個氏族,昆吾氏就是其中之一。夏代少康時有個人叫吳賀,他以善射著稱,曾和當時的神箭手后羿比射,史籍《帝王世系》載有其事。《中國姓氏大全》中說:“傳說中夏朝國王少康時有吳賀,其後有吳氏”。吳賀見於《帝王世紀》,他曾與羿比射。其實,吳賀就是古代吳人中的一員。吳人所建立的氏族政權即吳,它在夏商時代一直存在。史籍《路史》中就說:“商紂時亦有吳伯。”古吳族人的後裔,當為吳氏之源。 [1] 源流二源於姬姓,出自黃帝后裔古公亶父之子太伯(泰伯),屬於以國名為氏。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吳姓歷史上記述的遠古初祖,他居住在姬水流域(約在今陝西北部),以姬為姓。相傳黃帝娶了四位賢淑的妻子,生了25個兒子,其中得姓者14子,其後分14支部族。公劉下傳數代到古公亶父時,中原已進入殷商時期,這時周人又受到戎、狄的侵擾,在古公亶父率領下被迫離開豳地繼續遷徙。周人一路南遷,他們爬過樑山,渡過漆水、沮水,到達岐山下的周原(今陝西岐山縣一帶)。周原可謂周人居住的祖地,這裡土地肥沃,適合多種莊稼生長,古公亶父一改周人沾染上的戎狄遊牧民族生活習慣,建立城市和村莊,讓族眾過定居的生活,並在周人氏族制度的基礎上設置了官職,建立了近似國家職能的行政管理制度。周人、周族的稱呼就是因為古公亶父及其部落定居周原而來。太伯、仲雍奔吳後,季歷得以順利繼位,後傳位給文王昌。周文王昌不負祖父古公亶父的厚望,為滅商振興周族苦心經營,他生前雖未能滅商,但三分天下,周據其二。其子武王發繼位後,向商王朝大舉進攻,四年後,一舉滅商,建立起周王朝,最終完成了復興周族的大任。周初,太伯、仲雍受到周王朝表彰,其後裔受封於吳,建立起強大的吳國,後世吳姓子孫則多把太伯、仲雍尊為得姓始祖。按照古史的記述,太伯、仲雍所到達的荊蠻地區,就是今天的江蘇南部太湖流域的無錫、蘇州一帶。太伯、仲雍一支就是古書記載的痰陽諸姬 (古代居住在漢水北岸的周人的分支)的一支,他們與楚國為鄰,楚國是為五帝之一的顓頊後裔所建。楚國強大起來以後,漢陽諸姬受到來自楚人的威脅,被迫遷徙,其中太伯、仲雍一支,東遷到江蘇吳地,征服了當地土著居民,建立了吳國。《史記·吳太伯世家》說:“自太伯作吳,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後二。其一,虞,在中國;其二,吳,在蠻夷。”武王克......

姓吳最有錢的人是誰

一、吳姓之源   1、上古時已有吳姓。一是舜的後代有封在虞的,因虞與吳音相近,故舜後有吳姓。一是顓頊帝時有吳權,其後亦有吳氏。一是少康帝時有神箭手吳賀,其後有吳姓。   2、出自姬姓,以國為氏,是黃帝軒轅氏的直系後裔。商時,黃帝的12世孫古公?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兒子季歷頗有才幹,生子姬昌,姬昌出世時,有聖瑞出現,所以太王就屬意姬昌接位。太王的大兒子太伯和二兒子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思是先傳位給季歷,再傳位給姬昌,就決定自動讓賢,便一起南下荊蠻(周人敵視楚國的稱呼)。太伯和仲雍給當時比較落後的江南帶去了中原先進的文化,被當地土著推舉為君長,號稱句吳。太伯死後,由仲雍繼位。周武王(姬昌為文王,其子姬發為武王)滅商後,仲雍的3世孫周章為諸侯,國號改稱吳,並追封太伯為吳伯。至仲雍的第19世孫壽夢稱王,建都今江蘇吳縣。壽夢的第四子季扎本該繼承王位,但他避而不受,逃到延陵以耕田為生。此後吳王壽夢的後裔分為兩支:一支在政治上發展,出現了吳王闔閭,吳王夫差等著名國君;另一支則是季扎及其後裔獨立發展,人丁繁衍眾多,構成了當今吳姓的絕大部分。吳國被越國所滅後,其子孫便以國為氏,稱吳氏。   二、吳姓分佈   吳國滅亡後,夫差的太子吳鴻被流放到江西,夫差之後還繁衍於江浙、安徽、山東、河南境內的一些地方。隋唐時期,吳氏已廣泛地分佈於大江南北。唐高宗時有吳姓將佐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闢漳州,唐僖宗時,有吳姓將佐隨王審知入閩,皆在福建安家落戶。宋明以後,吳氏稱雄於東南,其中季扎的53世孫吳宣是後蜀駙馬,家族顯赫一時。吳宣的5世孫吳吉甫是吳氏入粵始祖。   吳氏遷居臺灣始於1291年,入臺第一人是元朝禮部員外郎吳光鬥,他奉命率6000人乘船往使琉球(即臺灣)。明朝末年以後,福建、廣東沿海吳氏有許多人前往澎湖、臺北、高雄等地謀生創業。發展至今,其中最為顯赫的一支是吳伯雄家族。吳伯雄現任臺灣國民黨中央常委、臺北市市長等要職,其家族號稱吳?全臺第一家。吳氏遷居香港,大約始於元代。   吳氏向海外拓展,最早是到日本。吳人東渡日本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其中有一支演變成日本皇室。吳氏在東渡日本的同時,還有大批人南遷,進入今越南地區。其中季扎的50世孫吳權於939年稱王,建立了越南歷史上最早的獨立王朝--吳朝。南越政權最後一任總統吳庭豔即吳權之後。現在越南有二百多姓,吳姓為第六大姓。東漢時有吳風進入朝鮮,發展至今,吳姓稱為朝鮮143個姓氏中最常見的20大姓之一。明代以後,吳姓還有人移民南洋,遷至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新加坡以及泰國、緬甸等國,近代,又有人旅居歐美。   三、名人志士   由於吳姓歷史悠久,從吳姓誕生以來,也出了不少名人志士。如:我們吳姓祖先吳太伯、入粵始祖吳吉甫、元朝禮部員外郎吳光鬥、祖籍河南省固始縣著名植物學家吳其浚,據固始縣地方史志記載:“開漳聖王”陳元光、“閩王”王審知、民族英雄鄭成功等,名人志士均祖籍河南省固始縣。著名《西遊記》作家吳承恩吳 炳 吳昌齡 吳長慶 吳 澄 吳大? 吳道子 吳 剛 吳 漢 吳嘉紀 吳 ? 吳鞠通 吳 萊 吳敏樹 吳 吳 ? 吳 巒 吳 勉 吳其 吳 起 吳尚先 吳 綺 吳 潛 吳 融 吳如孝吳 芮 吳三桂 吳王僚 吳 偉 吳文英 吳錫麒 吳熙載 吳 曦 吳 煦 吳 炎 吳與 吳 ? 吳元濟 吳 曾 吳兆騫 吳 鎮 吳 易 吳應箕 吳又可 吳 質……等等。無論歷史,還是近代、現代,吳姓一天天昌盛、壯大,人才輩出,對我們吳姓來說,實乃是幸事也 。   四、香港富商   吳光正:原籍上海,會德豐集團......

姓吳的是不是吳三桂的後代。

不是,吳姓,最早起源於蚩尤姜姓距今已有5000多年曆史,吳姓的第二個起源源自祝融氏吳回氏族距今已有4000多年曆史,吳姓的第三個起源是出自姚姓距今已有3500多年曆史,吳姓的第四個起源是出自黃帝姬姓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太伯,被後世吳姓人稱為開氏始祖。

吳姓的祖宗是誰?

姓氏:吳 祖籍: 吳郡

祖宗:泰伯 郡望:延陵郡

分類:以國為氏

1、以吳國號為姓,出自姬姓,是黃帝軒轅氏的直系後裔。商朝時,黃帝的12世孫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

吳王壽夢的後裔分為兩支:一支在政治上發展,出現了吳王闔閭,吳王夫差等著名國君;另一支則是季札及其後裔獨立發展,人丁繁衍眾多,構成了當今吳姓的絕大部分。吳國被越國所滅後,其子孫便以國為姓,稱吳姓。

2、上古時已有吳姓。一是舜的後代有封在虞的,因“虞”與“吳”音相近,故舜後有吳姓。一是顓頊帝時有吳權,其後亦有吳氏。一是少康帝時有神箭手吳賀,其後有吳姓。

3、出自古帝顓頊時期吳權之後裔。據有關資料所載,相傳為上古顓頊帝(高陽氏)時吳權的後代。

4、夏代國王少康時有吳賀,其後為吳氏。

5、少數民族與漢族融合,產生吳姓。錫伯族、柯爾克孜族、朝鮮族、赫哲族等均有為吳姓者。

歷史名人吳道子:唐代著名畫家。被後人奉為"畫聖"。其畫線條遒勁雄放,變化豐富,一變古來沿襲的高古遊絲描的細筆,發展了線描的藝術方法,故表現出來的物象富有運動感、節奏感,被人們稱為"吳帶當風"。

吳承恩:明朝小說家。著有《西遊記》傳世。

吳勉:貴州黎平侗族英雄

吳起:戰國時著名軍事家。衛國人。初為魯將,繼為魏將,後奔楚國,任令尹,主持變法,後被殺。

吳廣: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公元前209年與陳勝發動戍卒九百人起義,建立張楚政權。後為部將田臧假借陳勝命令殺害。

吳沃堯:清代著名小說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吳炳(?-約1647),明末戲曲作家。字石渠,號粲花主人。江蘇宜興人,有傳奇《綠牡丹》等五種,合稱《粲花別墅五種》。

吳歷(1632-1718),清初畫家。字漁山,號墨井道人、桃溪居士。蘇州常熟人。與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惲壽平合稱“清六家”。亦工詩,著有《墨井詩鈔》、《三巴集》、《桃溪集》及《墨井畫跋》等。

吳修(1764-1827),清浙江海鹽人,字子修,號思亭。諸生。官布政使司經歷。精於鑑別古今字畫金石。陸續刊刻有《湖山吟中嘯集》、《思亭近稿》、《居易小草》、《吉祥居存稿》。另有《青霞館論畫詩》、《續疑年錄》、《曝書亭詩集箋註》、《紀元甲子表》及《居易居文集》。刻有所集清人六百餘家尺牘。

吳其浚(1789-1847),清植物學家。字瀹齋,別號雩婁農。河南固始人。嘉慶進士。著有《植物名實圖考長編》22卷和《植物名實圖考》38卷。

吳昌碩(1844-1927),近代書畫家、篆刻家。初名俊、俊卿,字倉碩、昌石,別號缶廬、苦鐵。浙江安吉人。清末諸生。工書法,擅寫石鼓文,尤精篆刻。與同道創立西泠印社,並任社長。有《缶廬集》、《缶廬印存》等作。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姓吳的人是誰?

吳:源於姜姓,出自炎帝大臣吳權之後裔,屬於以氏族名稱或國名為氏。吳姓人物早在炎帝、黃帝時就已存在。炎帝之臣有一叫吳權的,他的後代是中國樂曲的發明者。

吳權屬於遠古的吳氏族,《路史》已說得明確,其實,吳權不但是人名,它還極可能又是氏族名。正因為這樣,有的書又說吳權是顓頊時的人,傳說各異,無須深究。陳明遠《中國姓氏人全》說:吳權的後裔以吳為氏,成為吳姓的一支。

中華民族以黃帝作為共同的始祖之神,《路史·國名紀》的記載:黃帝的母親,是古代吳人的一位女姓成員,名叫吳樞。

其它吳姓淵源皆晚於此淵源。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吳 baike.baidu.com/view/21919.htm#sub5070189

吳氏吳勾的後代有多少人

我是山東濟南的。我知道的輩分是:仲長學修德明文。我是修字輩。別的不知道了。

但我又一本吳氏起源的書。講到吳姓起源。周文王的祖父太王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文王是第三個兒子季歷的兒子。太公喜歡文王這個小孫子,有意傳位。但是通常王位應該給老大。這樣,文王的父親季歷因是老三,文王就不可能得到王位了。老大泰伯、老二仲雍就商議,為了讓太王實現最終傳位文王,就偷偷跑到今天江蘇無錫梅村,那時是蠻夷之地吳地。是為一讓王。兩個兒子不在,太王只能傳給文王父親季歷。後來太王故去,泰伯、仲雍歸國奔喪,三弟季歷要把王位還給大哥。泰伯、仲雍又跑回吳地,而且故意割發刺面,作了罪犯的裝束,當然就再也不能繼承王位了,是為二讓王。文王繼位,到吳地尋到大伯二伯,要王位還給大伯,被泰伯和仲雍以罪面部能為君推辭,是為三讓王。梅村至今還有讓王廟紀念泰伯。又叫泰伯廟。

泰伯在此地建立“勾吳”國,因此他叫吳泰伯,二弟便叫吳仲雍。泰伯便是我們的傳姓始祖。而且我們吳姓歷史比較乾淨,只要是漢族人,沒有後面皇上賜姓或者改姓出來的吳姓人。絕大多數都是泰伯穿的吳姓之人。但是,我們大家又都不是泰伯的後人。因為泰伯怕自己有子嗣會讓季歷的子孫不能自安,便一生未娶,無子女。我們其實都是吳仲雍的後代。因此吳仲雍又叫我們的傳宗始祖。泰伯是我們的傳姓始祖。但是我們吳姓都奉他們兩位是我們的吳姓的始祖。

有機會去江蘇錫山市梅村鎮的伯瀆河畔的泰伯廟,又叫至德祠,可以拜祭我們的老祖宗。這裡是泰伯古宅,後改為廟宇。

孔子在《論語·泰伯》讚美說:“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所以吳姓之人,大都是有德之人,以品德高尚傳承了泰伯和仲雍的風範。

吳這個字,其實是一個發現野獸回頭大呼準備進攻的人。表現了吳姓人的勇敢善戰。

所以吳姓人都很勇敢。注意鬥爭方法。而且又有很高的品德。一般都是最好的夥伴和能夠授以重任和託負的人

吳姓的祖宗是誰?

姓氏:吳 祖籍: 吳郡

祖宗:泰伯 郡望:延陵郡

分類:以國為氏

1、以吳國號為姓,出自姬姓,是黃帝軒轅氏的直系後裔。商朝時,黃帝的12世孫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

吳王壽夢的後裔分為兩支:一支在政治上發展,出現了吳王闔閭,吳王夫差等著名國君;另一支則是季札及其後裔獨立發展,人丁繁衍眾多,構成了當今吳姓的絕大部分。吳國被越國所滅後,其子孫便以國為姓,稱吳姓。

2、上古時已有吳姓。一是舜的後代有封在虞的,因“虞”與“吳”音相近,故舜後有吳姓。一是顓頊帝時有吳權,其後亦有吳氏。一是少康帝時有神箭手吳賀,其後有吳姓。

3、出自古帝顓頊時期吳權之後裔。據有關資料所載,相傳為上古顓頊帝(高陽氏)時吳權的後代。

4、夏代國王少康時有吳賀,其後為吳氏。

5、少數民族與漢族融合,產生吳姓。錫伯族、柯爾克孜族、朝鮮族、赫哲族等均有為吳姓者。

歷史名人

吳道子:唐代著名畫家。被後人奉為"畫聖"。其畫線條遒勁雄放,變化豐富,一變古來沿襲的高古遊絲描的細筆,發展了線描的藝術方法,故表現出來的物象富有運動感、節奏感,被人們稱為"吳帶當風"。

吳承恩:明朝小說家。著有《西遊記》傳世。

吳勉:貴州黎平侗族英雄

吳起:戰國時著名軍事家。衛國人。初為魯將,繼為魏將,後奔楚國,任令尹,主持變法,後被殺。

吳廣: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公元前209年與陳勝發動戍卒九百人起義,建立張楚政權。後為部將田臧假借陳勝命令殺害。

吳沃堯:清代著名小說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吳炳(?-約1647),明末戲曲作家。字石渠,號粲花主人。江蘇宜興人,有傳奇《綠牡丹》等五種,合稱《粲花別墅五種》。

吳歷(1632-1718),清初畫家。字漁山,號墨井道人、桃溪居士。蘇州常熟人。與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惲壽平合稱“清六家”。亦工詩,著有《墨井詩鈔》、《三巴集》、《桃溪集》及《墨井畫跋》等。

吳修(1764-1827),清浙江海鹽人,字子修,號思亭。諸生。官布政使司經歷。精於鑑別古今字畫金石。陸續刊刻有《湖山吟中嘯集》、《思亭近稿》、《居易小草》、《吉祥居存稿》。另有《青霞館論畫詩》、《續疑年錄》、《曝書亭詩集箋註》、《紀元甲子表》及《居易居文集》。刻有所集清人六百餘家尺牘。

吳其浚(1789-1847),清植物學家。字瀹齋,別號雩婁農。河南固始人。嘉慶進士。著有《植物名實圖考長編》22卷和《植物名實圖考》38卷。

吳昌碩(1844-1927),近代書畫家、篆刻家。初名俊、俊卿,字倉碩、昌石,別號缶廬、苦鐵。浙江安吉人。清末諸生。工書法,擅寫石鼓文,尤精篆刻。與同道創立西泠印社,並任社長。有《缶廬集》、《缶廬印存》等作。

其它吳姓名人有三國魏文學家吳質,南朝梁文學家吳均,唐史學家吳兢,宋音韻訓詁學家吳棫,南宋詞人吳文英、名將吳玠、吳璘,元畫家吳鎮,明末醫學家吳又可,清文學家吳綺、書畫篆刻家吳煕載,清末金石學家吳大澄、小說家吳趼人等,近當代有戲曲理論家吳梅、生物化學家吳忠、教育家吳玉章、史學家吳晗、物理學家吳有訓、醫學家吳階平、新聞學家吳冷西、作家吳組緗、劇作家吳祖光、畫家吳作人、圍棋名手吳清源等名號。...

誰知道吳氏族譜、我是吳氏的哪一支後裔?

您屬於奉季札為開氏始祖,後裔人丁繁衍眾多,構成了當今吳氏的絕大部分。 關於吳姓的來源主要有四種: 1.以諸侯國號為氏,出自姬姓,乃黃帝軒轅氏直系後裔。商末時,黃帝的十二世孫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周太王生有泰伯、仲雍與季歷三個兒子。季歷之子昌聰明早慧,周太王想傳位於昌,泰伯就與仲雍逃到江南,建立勾吳古國。周滅商後,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孫周章為侯,遂改國號為吳。傳至壽夢時後裔分為兩支:一支在政治上發展,如闔閭、夫差等吳國國君,但仍屬姬姓,越滅吳後,其後代隨國而姓;另一支則奉季札為開氏始祖,後裔人丁繁衍眾多,構成了當今吳氏的絕大部分。 2.在上古的時候,舜的後代有封在虞的,因為虞字發音同吳,所以舜後有吳姓。 3.顓頊帝時有吳權,其後亦有吳氏。 4.少數民族與漢族融合或者名字漢譯後所產生。如錫伯族、柯爾克孜族、朝鮮族、赫哲族等均有為吳姓者。

姓吳的前身是姓什麼

源流一源於姜姓,出自炎帝大臣吳權之後裔,屬於以氏族名稱或國名為氏。吳姓人物早在炎帝、黃帝時就已存在。炎帝之臣有一叫吳權的,他的後代是中國樂曲的發明者。有個因為勇敢剽悍,善於狩獵而以“吳”為稱號的原始氏族,在堯舜以前的活動,《尚書》、《春秋》、《國語》、《史記》等經典史書都記載闕如,只有以廣博、繁雜著稱的宋人羅泌《路史·國名紀》中,才以吳權的氏族為第一個吳氏族。《路史》說,吳權是炎帝之臣。可見吳人最初是從屬於炎帝、黃帝部族集團的。《山海經·海內經》記載了一個有趣、奇異的故事:吳權的妻子叫阿女緣婦,她與炎帝的孫子當時為黃帝之臣的逢伯陵通姦懷孕,三年後一胎生3子,分別叫鼓、延、殳。鼓和延傳說是鐘的發明者,也是樂曲的最早發明創制人。逢伯陵是姜姓和齊姓等族的始祖。吳權屬於遠古的吳氏族,《路史》已說得明確,其實,吳權不但是人名,它還極可能又是氏族名。正因為這樣,有的書又說吳權是顓頊時的人,傳說各異,無須深究。陳明遠《中國姓氏人全》說:吳權的後裔以吳為氏,成為吳姓的一支。中華民族以黃帝作為共同的始祖之神,《路史·國名紀》的記載:黃帝的母親,是古代吳人的一位女姓成員,名叫吳樞。到顓頊帝時,又有個叫吳回的,他和其兄重黎先後擔任火官——祝融。吳回成為南方祝融部落的首領後,吳氏族不斷髮展壯大,並逐漸分離成八個氏族,昆吾氏就是其中之一。夏代少康時有個人叫吳賀,他以善射著稱,曾和當時的神箭手后羿比射,史籍《帝王世系》載有其事。《中國姓氏大全》中說:“傳說中夏朝國王少康時有吳賀,其後有吳氏”。吳賀見於《帝王世紀》,他曾與羿比射。其實,吳賀就是古代吳人中的一員。吳人所建立的氏族政權即吳,它在夏商時代一直存在。史籍《路史》中就說:“商紂時亦有吳伯。”古吳族人的後裔,當為吳氏之源。 [1] 源流二源於姬姓,出自黃帝后裔古公亶父之子太伯(泰伯),屬於以國名為氏。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吳姓歷史上記述的遠古初祖,他居住在姬水流域(約在今陝西北部),以姬為姓。相傳黃帝娶了四位賢淑的妻子,生了25個兒子,其中得姓者14子,其後分14支部族。公劉下傳數代到古公亶父時,中原已進入殷商時期,這時周人又受到戎、狄的侵擾,在古公亶父率領下被迫離開豳地繼續遷徙。周人一路南遷,他們爬過樑山,渡過漆水、沮水,到達岐山下的周原(今陝西岐山縣一帶)。周原可謂周人居住的祖地,這裡土地肥沃,適合多種莊稼生長,古公亶父一改周人沾染上的戎狄遊牧民族生活習慣,建立城市和村莊,讓族眾過定居的生活,並在周人氏族制度的基礎上設置了官職,建立了近似國家職能的行政管理制度。周人、周族的稱呼就是因為古公亶父及其部落定居周原而來。太伯、仲雍奔吳後,季歷得以順利繼位,後傳位給文王昌。周文王昌不負祖父古公亶父的厚望,為滅商振興周族苦心經營,他生前雖未能滅商,但三分天下,周據其二。其子武王發繼位後,向商王朝大舉進攻,四年後,一舉滅商,建立起周王朝,最終完成了復興周族的大任。周初,太伯、仲雍受到周王朝表彰,其後裔受封於吳,建立起強大的吳國,後世吳姓子孫則多把太伯、仲雍尊為得姓始祖。按照古史的記述,太伯、仲雍所到達的荊蠻地區,就是今天的江蘇南部太湖流域的無錫、蘇州一帶。太伯、仲雍一支就是古書記載的痰陽諸姬 (古代居住在漢水北岸的周人的分支)的一支,他們與楚國為鄰,楚國是為五帝之一的顓頊後裔所建。楚國強大起來以後,漢陽諸姬受到來自楚人的威脅,被迫遷徙,其中太伯、仲雍一支,東遷到江蘇吳地,征服了當地土著居民,建立了吳國。《史記·吳太伯世家》說:“自太伯作吳,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後二。其一,虞,在中國;其二,吳,在蠻夷。”武王克商後,分封太......

相關問題答案
姓吳的是誰的後代?
現在姓龍的是誰的後代?
做現貨原油賺的是誰的?
洛神賦指的是誰的妻子?
外匯賺的是誰的錢?
《響遏行雲》講的是誰的故事? ?
李白是誰的後代視頻?
劉勝是誰的後代?
秦國是誰的後代?
炎帝和黃帝是誰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