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應該怎麼選擇學校?
考研學校不知道怎麼選擇
專業:院校選擇的首要因素
很多人在考研時仍舊延續了高考填報志願的思維:非“名校”不報。然而,經過大學四年的學習,我們自身的情況已與高考時有著天壤之別了。不管你在這4年中是兢兢業業、刻苦學習,還是碌碌而為、“虛度光陰”,只要你能順利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你的思維方式都會體現出你所學專業的特色,這一點不管你承認與否,都是不可更改的事實。此時的你已非高考時“純潔”的你了,你已經“沾染”上專業的特色了。高考時,任何專業你都可以學,所以需要的是良好的學習環境,此時名校是不二的選擇。但是,在考研時,你需要考慮專業的限制,且不說文理科的區別,就是同樣屬於文科的文學和歷史學在學習內容和方法上也存在著極大的差別,所以考研需要考慮的是目標院校相關專業的建設問題。比如:該學科點的帶頭人是誰?該學科點是不是重點學科?是省級的還是國家級的?
有人說:高考選的是學校,考研選的是導師,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一位優秀的導師,不僅能讓學生的學術水平提升很快,更能幫助學生在就業時提升自己的價值。優秀的導師就是一塊“金字招牌”,不僅代表著學術的前沿,更是象徵著實力和信譽,因此,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研究生時,都會很看重研究生的導師。
也許有人會說,這跟選“名校”沒有衝突,而且必須要考名校。不可否認,“名校”不管是硬件還是軟件都較那些“普通院校”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名校”的圖書館擁有大量的前沿資料,實驗室裡擺滿了最先進的儀器;“名校”雲集了眾多學術前沿的領頭人,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但是,這並不是讓我們放棄“普通院校”的理由,因為“名校”並不集中了全部的優勢資源,很多“特色院校”雖然整體實力不是很出眾,但在某些“特色學科”方面卻獨樹一幟。
首先,硬件方面的優勢,如豐富的圖書資料,先進的科學設備等,這些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已不是特別明顯的優勢,我們完全可以藉助網絡等技術來彌補“普通高校”與“名校”的差距。其次,某些學校雖然不見得是“名校”,但在某些學科方面卻是非常有特色的,比如上海大學的社會學專業,北京郵電大學的通信工程專業,徐州醫學院的麻醉學專業,以及一些民族大學的民族學專業等等。這類高校不是“985工程”的“名校”,有些甚至都不是“211工程”的高校,整體實力肯定不如那些綜合性的“985工程”“名校”,但他們的“特色”專業在行業內卻有口皆碑,不比那些“名校”差。相反,有些“名校”總體實力很強,但卻不能兼顧所有專業均衡發展,致使某些專業發展停滯,甚至都不如一些“普通高校”。再次,“名校”之所以為“名校”是因為這些學校有著較為悠久的歷史,治學嚴謹,學習氛圍濃厚,但這並不意味著“普通高校”的學習氛圍不行。相反,“普通高校”因為“普通”,危機意識更加深刻,學習的情緒更高,況且,是否願意學習最主要的還是在於個人。
因此,我們在選擇考研目標院校的時候,最主要的不是看目標院校名氣是否夠大,而在於你所報考的專業在這所學校是否很強,學科建設是否受到學校的重視。
自身實力:不可忽視的反省
每個參加考研的同學,最大的願望莫過於能順利通過考試,為目標院校所錄取,所以,我們在選擇考研的目標院校時不得不先估量一下自己的實力。
首先,英語是很重要的一關。由於現行的考研政策規定,必須總分和單科成績都要達到公佈的分數線才有機會參加複試,很多同學總分很高,可卻因為英語相差1、2分而不幸敗北。專業課的準備有目標院校的參考書目可以對照,只有認真學完、學好基本參考書目,專業課基本上就沒有問題了,但是考研英語卻沒有一個明確的可以參考的複習資料。英語的複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
考研選擇:簡析考研期間要怎樣選擇學校
1、考研中的名校首先包括各地區的“985”“211”這些標籤類的好大學,如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四川大學等。這些學校是國家教育部重點建設單位,對學校的扶持力度較大,和大家息息相關的就是讀研期間比較容易申請課題項目,而且可能數額不菲,這樣有了資金,實驗項目運作起來就順手多了,科研成果也比較容易得到推廣。此外,就業上,用人單位的招聘條件。雖然能力與學校並無直接關係,但一些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抱有名校情結與偏見。在招聘中,有的單位開出的首要條件便是畢業於"211"或"985"工程的大學。
如果在加之地域這個條件,有些學校可能也可以歸為其中,比如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工商大學等,身處北上廣深,就業機會不是其他城市可以比擬,也可以作為我們的重點參考!
考研考試科目靈活些,你可以自己選擇部分專業課。所以,只要你能堅持住,保證英語政治,專業課打好基礎,你就可以挑戰名校。
2、誠然,名校是有很多優勢,但我並不鼓勵大家都上名校。我們也要量力而行,靈活變通,找到適合自己的學校。
考慮名校是前提是英語基礎比較良好,如果你的英語真的學得很吃力,四級是掙扎了幾次才通過,而且專業準備也不充分,考個普通學校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此外,你也可以通過選擇專業來確定學校。一些國家級或地方的高校,雖綜合實力不強,但很有特色,在某個或某幾個領域很有專業優勢。比如,四川大學的新聞專業,中南大學的冶金工程,天津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江南大學的食品科學與工程等,都是這些學校的優勢學科。這些專業的碩士畢業生就業形勢很好。因此,能報考熱門專業的普通學校,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考研應該選個好專業還是好學校?
主要看的還是專業,不是最出名的學校,那樣其實都一樣
該如何選擇考研專業和院校?
1、院校平臺
研究生階段的學習相對於本科階段來講要更深,更細,考生在某個學科上能否接觸到前沿的東西,能走多遠,學校的專業實力不可忽視。每年,教育部和有關機構都會公佈大學以及各專業的排名。我們可以根據這份排名表直觀地看到研招單位的實力。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上目標單位的網站和通過其他渠道來了解學校聲譽、歷史、學科架構、碩博士導師數量和質量、碩士點和博士點的數目以及開設的年份、學校所在地理區域以及就業情況等等,這些都可以在我們選擇學校時作為評判研招單位實力的依據。學校的綜合實力能說明學校的資源、學校可以提供給的一個發展的平臺,學校獨特的文化氛圍,三年的研究生生活能學到的東西也會截然不同。因此、需要在專業實力和學校綜合實力當中尋找一個平衡。所以建議考生在在研考報名時就對之進行客觀分析。
2、環境因素
對讀研來說,學術氛圍是非常重要的,讀研就是在濃厚的學術氛圍中慢慢薰陶並培養自己的各種能力。一般來說,熱門院校冷門專業會擁有自己良好的學術傳統,在這個學術傳統中讀書的人會不自覺地烙上這個學校自身的氣質與秉性。並且,在熱門院校裡,會有各式各樣的學術講座,圖書館裡會有更豐富的藏書。對冷門院校熱門專業而言,冷門院校的學術氛圍是相對不夠濃厚的。學術講座很少,可能在一個學年裡也聽不到幾個學術牛人來講學,學校裡面的圖書資料也不夠完備,學術資訊會比較閉塞。
3、師資力量
讀研是在導師的指導下從事研究活動的,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導師對研究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讀研是很講究師承關係的,好的師資對學生從事學術研究非常有幫助。一般而言,熱門院校裡的冷門專業具有不錯的師資,這是與熱門院校尤其是名校自身雄厚的師資配備緊密相關。考取熱門院校的冷門專業,有可能跟隨一位很有名望的導師來從事基礎性強的學術研究。對於冷門院校熱門專業而言,隨著研究生的擴招,很多冷門院校紛紛申請並開設熱門專業的碩士點,以吸引更多生源。但是,這些冷門院校所開設的熱門專業由於受辦學條件的限制,大部分沒有很好的師資,尤其是沒有名師。因此,冷門院校熱門專業的師資相對較弱。 4、就業前景
就業是選擇院校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因素。考生在決定了專業後所以奔著名校去就是希望能有一個好的發展。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及江浙、廣東等發達省份的大城市,人才就業競爭激烈,越來越多的公司更加看重工作經驗,剛畢業的碩士研究生直接在大城市就業的難度比較大。當前一些報道說研究生就業率低,就指這些地區。而正在發展中的廣大中西部地區卻少有人問津,這種巨大的反差也是造成研究生就業形勢嚴峻的主要原因。所以考生可以擺正心態,立足實際,在就業上理性選擇。我們可以把目光放在一些中小的城市,碩士研究生學歷在那裡會受重視,同樣機會就多,成功的機率也大。
通常而言,熱門院校看似有著不錯的就業前景。俗話說:英雄不問出處。但是這句話其實還有半句沒說出來:在成為英雄之前,是要問出處的。在畢業時參加工作應聘,如果在同一個專業之內進行選擇,大多數單位可能會優先考慮熱門院校的畢業生。然而,冷門專業的社會需求是比較少的,相反,社會對熱門專業畢業生的需求比較大。因此,熱門院校冷門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難的情況屢見不鮮,而冷門院校熱門專業的畢業生由於社會需求較大,可能會擁有更多的就業機會。
5、錄取率比較
考生參加考研,都希望自己能金榜題名,能否考取是衡量考研是否成功的標誌。報考熱門院校的人數是很多的,但應該注意的是,很多人都集中於報考這些熱門院校的熱門專業。因此,報考熱門院校冷門專業的人數可能並不多,錄取率可能較高。相反......
考研如何選擇學校呢?
分數線分兩個。
學校線,專業線。
過學校線很多是可以調劑的,所以哪怕沒過專業線也能錄取,不過專業就不是你想的了。
所以,選學校,你要看專業,你看看往年專業線大概在哪裡,這個更重要。
大學看學校,碩士看專業,博士看導師~
怎麼選考研學校?考研擇校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考研擇校就好比過獨木橋,一個不小心就會失足,所以考生要慎之又慎,讀研之路能否順利,就業大門是否大開就看你如何去選了。下面關於擇校,有以下建議,希望同學不要在糾結,勇敢的選擇學校吧!
1、全國所有的研招機構檔次一般有如下的幾大類:
第一類,就是所謂的名校,例如清華、北大、復旦、南大、浙大、中科大、上交、西交和哈工大等。名校的概念大家都比較清楚,這裡就不再詳說了,近年,名校熱已成為研究生報考的另一個趨勢。越來越多的考生希望通過考研這條途徑,實現自己的名校追求,同期也提升自己的社會價值和就業去向選擇的機率。
第二類,就是國家教育部指定的自主定線的除了以上10個科研院校的學校,即所謂的重點。這些學校的名字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像北京的人大、北航、北師大、北理工,天津的天大、南開,上海的同濟、華師,南京的東南、南航,武漢的華工、武大,成都的川大、成電,西安的西工大、西電,廣州的中山、華工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第三類,就是“211工程”和教育部直屬的一些高校(除去上面所提到的學校)。具體信息,大家可以通過相關網站上查找。
2、要理性
對於專業和院校的選擇一定要理性,這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近年實際情況確是考生“扎堆”的現象仍然讓業內人士憂心忡忡。
例如,去年報京61所研招單位的考生中,報考“人、北、清、師”這四所傳統名校的約佔了全部人數的1/3,這種現象越來越激化,學生只是有增無減,我們建議考生們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來迎接考研大軍的人數上的競爭壓力。
考生報考的專業和院校層次須與考研實力相符。最好選擇既具有挑戰性又力所能及的專業和學校。應該根據自己的複習情況,報考分數要求高一點、質量好一點的學校。這樣才會使你更加努力地複習。
考生在衡量選擇報考院校時,應該綜合多方面因素進行比較。儘量獲取招生單位真實有效的信息並對其幾項指標進行綜合對比:
一是看招生單位的錄取分數線,是高於還是低於全國統一最低分數線;二是看所要報考的專業院系的錄取的平均分和最低分數;第三是看報考人數和招生人數的錄取比例,瞭解競爭的激烈程度。此外還要看複習資源。考生應該盡力收集目標單位的複習資源。
確定院校及報考方向時,考生要注意如下問題:
1、收集和分析所要報考院校和專業的情況。包括招生情況,即報考和錄取的人數。每年有部分考生單追求名校、熱專業,不考慮院校錄取的實際比例及競爭情況,盲目跟風,最後由於報考院校及專業不符合個人能力,敗下陣來,甚是可惜。所以,提醒考生儘量準確定位院校和專業,量力而行。
2、歷年推免生所佔的比例:推免生比例過高的學校,由於可供考取的名額過少,無形中提高了考取難度,一般不應選報。
3、歷年招生人數和報考人數的比率:應儘量選擇比率大的學校報考,考取率較高;招生人數:招生人數過少的高校,考取率較低,一般不應選報。
另外,我國教育部批准的開辦研究生院的單位不過100所。其科研實力、校園環境、師資力量、學校聲譽、專業設置等無疑是大家重點關注的對象。在院校定位上,除了網絡信息和外界的書面信息以外,校友資源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每年有不少考生在回憶當初確定院校時表示,自己曾借力於曾經的校友,得到了最準鑿的報考院校信息。
3、忌盲目
如果確定自己要報考,那就下定決心爭取勝利吧。不過,考生應參照以下因素:該院校專業的報考情況、未來發展及就業情況、該校研究生培養側重及專業水準、並結合個人綜合實力與經濟能力做出理性的決策。
考生要考慮個人的綜合實力和經濟能力。讀研時的花費不是一筆小數目。同時,如果不......
如何選擇考研目標院校
對於那些一心一意確定要考研的學子們來說,如何選擇目標院校和目標專業無疑是大家面臨的首要問題了。在其他基本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目標院校專業的定位很大程度上決定考試的最終勝敗。據不完全統計,在落榜的同學中有72.3%的人是因為當初的院校專業定位過高,或者不合考生實際,從而導致失敗的。那麼學子們該如何科學選擇學校和專業呢?
專家們認為,學子們應該遵循的十字方針為——“優勢”選專業,“成績”定院校。
專業定位=70%個人優勢(性格、興趣、能力等)+30%外部環境(專業冷熱、就業率、就業能力、薪資待遇等)。確定院校的標準一定是“考得上”。
下面僅以我個人為例。我本科是就讀於安徽師範大學英語專業。從大三下確定考研後,由於一直對英語比較感興趣,且認為考本專業相對好考些,因此就首先確定了考本專業的研究生。在瞭解了英語專業考研所必考的四科中有二外一門,而尚未確定目標院校的那段時間裡,我主要是自己提前自學了二外日語。再次是因為從小一直對祖國的首都北京有著特別的嚮往,所以我將目標鎖定在北京的高校中。但由於北京知名的大學太多了,本人認識的人不多,信息也掌握的不足,因此最讓我頭疼的是不知道該報考北京的哪所院校,也不知道哪所高校的英語專業自己有能力考得上。北外的英語專業固然一流但是感覺自己的自身能力有限考不上,而北大和清華的英語不見得是最好的,後來我就將目標鎖定了在號稱外國人比中國人還要多的北京語言大學和以商務英語這樣的優勢專業而聞名於英語專業考研界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這兩所高校。我仔細看了兩所學校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和參考書目,並結合了自己的興趣和將來希望能夠從事的職業以及自身水平,最終選擇了報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商務英語專業。在暑假的時候,我基本上是買齊了對外經貿大學的所有的參考書目,並開始著手準備考研。
事實證明,經過我的不懈的努力,終於拿到了對外經貿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綜上所述,在目標專業和目標院校的選擇中,一定要將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將來自己希望從事的職業以及個人的實際能力三者相結合。確定好目標院校和目標專業後,剩下的最重要的四個字就是“努力”和“堅持”了。
考研複習前選學校重要嗎?選擇學校時我要注意什麼?
為什麼需要在複習前選學校?
在確定考研之後,除了選擇專碩學碩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決定就是選擇報考的院校。2011年心理學開始招收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全國是從2009年3月開始),那個時候的學生對這個信息還非常不敏感,普遍還是認為考研就得考學碩才行。所以絕大部分學校的專碩報考人數非常少,招不滿的就從學碩中去調劑。
隨著政策的繼續支持,隨著考研的人數越來越多,大家對專碩的認知也漸漸改變,開始重視並願意報考,也瞭解到專碩的適用性,報考的人數也越來越多,到2016年,專碩和學碩平分秋色,有些校區甚至專碩的招生人數和報考人數都超過學碩,這裡不是說咱們學碩不好,只是簡單介紹一下專碩的發展趨勢,他們兩個各有所長,選擇適合你自己需求的就行。
專碩的出現改變了咱們傳統意義上選擇學校的先後順序,以前90%以上的學碩都是統考,可以根據複習的情況來最後來選擇報考的學校;但是專碩是在全國347統考大綱下的自命題,簡單的說就是各個學校參考大綱出各自有自己學校特色的試題,不再像是學碩統考那樣不管什麼學校都只考同一套試卷了。
再加上越來越多的學碩也相繼退出統考,有了自己的出題特色,有人民大學、中科院、華中師範、西南大學以及深圳大學的心理學學碩都相繼退出統考,可見提前選好學校變得尤為重要。今天咱們聊的選擇學校呢,也主要以自命題考試的校區為主。
選擇學校時我要注意什麼?
一、初步的定位
1、地域
北方、華中地區、南方,你有沒有特別想去或者也別不想去的地方,這個往往跟家裡父母親的要求、自己對地域的喜好、以及一些工作、情侶等等一些因素的影響。所以地域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之一。
2、學校的級別
985或者211。這兩組響噹噹的數字咱們都知道是什麼,關鍵是我怎麼知道自己選985好還是211好呢?這裡不禁要介紹一下這兩個級別的校區考試的基本情況。
985類型的學校大多考的比較活,講究知識靈活運用,不喜歡只會背書類型的考生,很多高分都在複試應面試與導師溝通交流不順利而被淘汰掉,比如華東師大,15年考了第19名的考生,最後差0.01分,被後面的學生擠掉了,非常非常的可惜,不要以為考完初試就完了,其實在拿到畢業證之前一刻都不能放鬆。
既然是985,既然是狂拽炫酷的噱頭,那報考的人數肯定是不少的,考試難度肯定是不低的,這一點呢你自己在備考的時候,就應該意識到,要比別人更艱難更需要毅力和耐心去複習,17的考生裡面華東校區也是排在了前三,上海這個地方還是很受考生歡迎的。
那麼211的院校呢,相對985在就要容易很多,不管是在報考人數還是考試難度上,既然選擇要考研,咱們報考院校最低標準也要是211以上的,非211的院校是不建議報考的,因為你考非211院校,不管是在校所學所想還是最後拿到的研究生文憑都會大打折扣。還是建議大家儘量選擇211及以上的院校報考。
跨專業考研如何選擇學校和專業
根據自己情況決定吧!以下資料僅供參考!
只要是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學歷
想考什麼就考什麼
只要考的上
把自己的專業課好好多看看就可以了
一般問題都不大
具體信息去相關學校的研究生院(部)網站上進行查詢
裡面對於專業\方向\考試科目\參考書寫的很清楚
早點把書買回來好好看看
報考在10月8號到31號在網上進行網報
然後在十一月中旬去你網報時填寫的報名點交錢照相--
如何準備跨專業考研
跨專業考研的初衷大概有以下幾種情形:一、進入大學時成績不理想,被調劑到非己初衷的專業,幾年的本科學習下來,依然不甘心;二、當初年少無知,隨便填的一個專業,以為自己會喜歡,卻發現全然不是自己所想像的那樣,至少不是最愛;三、幾年下來(無論是在校學生還是已工作若干年),仔細思考,覺得自己若堅持本專業或現工作定然無前途無錢途,需要投身到人們公認的熱門專業中去,才覺得踏實、前路光明;四、並非不喜歡本專業,而是求知慾強烈,真正希望充實自己的知識結構——不管初衷究竟如何,想要跨專業的考研人絕對都是不失夢想,充滿挑戰意識的人們。
然而,跨專業,並不是一個可以輕易做出的選擇,它可能讓你浪費很多的時間和金錢,而最後只能證明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也有可能讓你振翅一飛,從此找到正確的方向,扶搖直上快意翱翔。所以,從一開始,這就必須是一個認真而嚴謹的決定。也惟有如此,無論最終是成是敗,才能無怨無悔。
一、慎重選擇:不要輕易下決定
不斷地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是所有有求知慾的人們的美好願望,然而,這同樣會成為朝三暮四的藉口。
其實,很多考研人本來就存有逃避現實社會的壓力,而選擇繼續呆在學校的心理;而在跨專業考研的人中,更有許多人根本就沒有好好學過原來的專業,甚至從沒認真考慮過是否自己適合它,只為了逃避,才選個看起來容易的專業去考。
如果是這樣,請先停下來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再說。因為一顆對待生活從不認真的心,是不會因為換了個專業就能有起色的。
如果不是這樣,那麼,也請三思。就因為一直認真,這次更要謹慎。
首先,考研複習將是艱鉅的歷程。隔行如隔山——這句古諺將貫穿之後的整個求學過程。
自己原來的專業,再不濟也學了三四年,耳濡目染,基礎知識一定比沒學過的紮實,細節也許沒鑽研,但大的格局和概念、思維方式是存在於腦海中的,即使是每次考前一個月的突擊,突擊了四年,也不是沒有用的。這就是本專業對於外專業的一大優勢。反過來,即是跨專業者相對於本專業者的劣勢。
複習的時候,要花更多的時間在專業課上,使得基礎課很容易就被擱置了,而任何一科的掉隊,都會影響整個複習過程的心態和考試結果。
其次,備考中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困難。
不熟悉專業試題的答題慣例,會莫名其妙丟掉不該丟的分。而且,筆試通過了,複試中存在的不確定性因素,使跨專業者總是難以擁有“盡在掌握”的自信,而它確實也是難以“盡在掌握”的。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考上之後三年的研究生生活。
不管是面對基本功紮實的同學們,還是面對有一定要求和標準的導師,還是面對也許讓自己一時找不到座標點的新求學生涯——如何給自己定位,如何重拾自信,如何建立對新專業的“新感情”,如何規劃以後的職業和人生,這都是需要付出比別人更多心力去克服的問題。
所以,是否要轉變方向,換一個專業,需要尖銳嚴格地審視自身,而不是盲目跟風,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是否真正熱愛將要為之付出心血的新專業?
長遠來看,這個新領域是否有自己的天賦和性格發揮的空間?
是否可以肯定學習三年之後真能豐富完善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