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研究對象怎麼選擇?
什麼是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是與定量研究(Study on measurement,Quantitative research)相對的概念,也稱質化研究,是社會科學領域的一種基本研究範式,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步驟和方法之一。 定性研究是指通過發掘問題、理解事件現象、分析人類的行為與觀點以及回答提問來獲取敏銳的洞察力。幾乎每天在每個工作場所和學習環境下都會進行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是研究者用來定義問題或處理問題的途徑。具體目的是深入研究消費者的看法,進一步探討消費者之所以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如果說定量研究解決“是什麼”的問題,那麼定性研究解決的就是“為什麼”的問題。 新產品上市策劃的成功,除了需要在概念研發、文案創作等方面的優勢外,應該更強調市場研究,尤其應重視對定性研究的實施和應用。通過定性研究,從中可以獲得不少寶貴的信息和靈感,再將其充分運用於策劃方案的制訂中,可以為新產品上市的成功增加不少勝算。 定性研究通過分析無序信息探尋某個主題的“為什麼”,而不是“怎麼辦”,這些信息包括會談記錄腳本和錄音、電子郵件、註釋、反饋表、照片以及視頻等。與定量研究不同,它並不僅僅依靠統計數據或數字來得出結論。它也有像“紮根理論”、“人種學”等正式的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揭示研究對象是否具有,定量研究揭示研究對象具有某種特徵的
定性研究揭示研究對象是否具有某種 特徵,定量研究揭示研究對象具有某種特徵的數量狀態。
定量研究(Study on measurement,Quantitative research)是與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相對的概念,也稱量化研究,是社會科學領域的一種基本研究範式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區別
一、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哲學基礎不同 定量研究秉承實證主義的觀點,實證主義是以經驗的確切資料為科學基礎的哲學系統。所以,定量研究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強調客觀性、操作化和概括化,要求研究者採取價值中立的立場。定性研究以本體論、個人主觀意義及經驗為主體的知識論和價值理性為哲學基礎,認為對於社會現象的理解取決於研究者和研究對象之間的互動關係,很難做到價值中立。定性研究強調,社會科學“研究的是人類自覺的或經過反思的行為”。 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研究目的不同 定性研究比較注重參與者的主觀感受,旨在解釋社會現象, 著眼於從整體上理解和詮釋被研究對象,關注不同的人如何理解各自生活的意義。而定量研究通過對社會事實的測量,從中發現社會規律,旨在確定被研究對象的因果關係和相互影響,更多地注意個別變量和因素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以指導實踐。 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研究依據和研究路徑不同 定量研究依據的主要是調查得到的現實資料數據,定性研究的依據則是大量歷史事實和生活經驗材料。研究路徑上,定量研究通常從既有的理論出發,提出理論假設,然後通過問卷等工具收集經驗證據來驗證預想的模型、假設或理論,這是一個從一般到特殊、自上而下的演繹過程,突出的是對既有理論的驗證或推廣。而定性研究更偏向於一個創立理論的過程,通過訪談和個案等方法收集相關資料,側重於對社會現象的深入挖掘和把握,從許多不同證據之間的相互聯繫中概括出論題、論斷或理論,是一個從個別到一般、自下而上的歸納過程。 四、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表述形式不同 定性研究主要是敘述性的說明,研究結論多以文字描述為主。定性研究的形式比較靈活,通常包含了多種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強調標準化研究程序和預先設計,用數字或測量而不用文字來描述事物或現象,主要通過數據、模式、圖形等來說明統計結果,表達研究結論。 隨著社會科學不同領域的交織與融合不斷擴大,科學哲學和科學方法論不斷髮展,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出現了兼容和整合的趨勢。特別是21世紀以來,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的結合使用已經成為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新的發展趨勢,不同研究領域的學者開始有意識地在自己的研究中採用結合的方法,以改善研究的效度和信度、提高研究的質量。我國的社會科學研究,要做好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結合。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區別與聯繫
一、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
1.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研究,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 2.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是一種對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進行測量和分析,以檢驗研究者自己關於該事物的某些理論假設的研究方法。
二、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理論基礎
定性研究的理論基礎是自然主義研究範式;定量研究的理論基礎是理性主義研究範式。
①關於現實:理性主義者認為,存在這一個單一的、有形的、可分割成獨立變量和過程的現實,其中任何一個變量和過程都能獨立的予以研究;自然主義者則認為,存在著一些多元的、無形的並只能從整體上加以研究的現實,這些現實作為一個整體式不可分割的,都有其特性並且是多種多樣的,所以研究也只能是分散的。
②關於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的關係:理性主義者認為,在科學研究中,研究者要在自己和研究對象之間保持一段分離的距離,即做到相互獨立,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研究的客觀性;自然主義者則認為,研究者與研究對象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這種相互作用與相互影響非但不妨礙研究,反而是研究得以可能的前提條件。如果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不能實現互動,研究反而不能進行。
③關於真理陳述的特徵:理性主義者認為,研究的目的在於提出或形成一種超越背景的普遍性規律,注重對研究對象相似性的概括,因此研究的結論能夠推論到樣本以外的範圍中去;自然主義者認為研究的目的在於形成一種受社會——文化背景制約的獨特假設或知識,注重對研究對象差異性的描述,因此結論只適用於特定的情境和條件,不能推論到樣本以外的範圍中去。
④行動和歸因於解釋:理想主義研究範式認為,每個行動都能被解釋為一個具體原因或幾個原因的結果,原因在時間上限於結果,研究者可以運用適當的方法,明確地用函數關係或概率形式去確立這種因果關係;自然主義研究範式認為,可以把行動解釋為多種因素、事件和過程的相互影響,行動可以理解為是從形成它的種種因素不斷相互影響中出現的,而形成它的所有因素又是這一行動的一部分,它們難以與行動區別開來,因此,形成與被形成又是同時發生的。
⑤價值與研究的關係:理性主義研究範式主張,研究不應受價值標準約束,並且使用了一套客觀的方法使這一點得到了保證;自然主義研究範式主張,任何研究總是受價值標準制約。
三、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特性:
1.定性研究的特性是:
①定性研究把自然情境作為資料的直接源泉,而且研究者將自身作為收集資料的主要工具。研究者關心行為發生時的情境,認為只有在發生行為的情境中觀察行為,才能更好的理解行為。因此,他們通常會深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而且得到的結論也是獨特的、受背景制約的。
②定性研究是描述性的。定性研究蒐集資料的方法主要有參與觀察、深度訪談、實物分析等,資料的表達通常採用文字或圖片的方式,研究中的描述主要依據是交談記錄的副本、現場筆記、照片、錄像帶等。
③定性研究關心的是過程,而不只是關心結果和產品。定性研究表現出對過程的敏感性。
④定性研究傾向於對資料進行歸納分析:定性研究並不從一開始擬定詳細的、可操作的研究計劃,也不從一開始就提出研究假設,而是隨著研究的進展與事實收集的增多不斷調整研究計劃、逐步提出研究假設。定性研究形成理論的方式是自下而上式或是歸納式的,研究者將抽象概括或理論假設建立在已經收集到的資料事實的基礎上,提出理論來解釋資料。
......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區別是什麼?
定性研究:就是指沒有具體的數字,從理論角度對問題進行探討與研究,提出對策與建議。如果結合實例,便可做成實證研究。
定量研究:是結合實際問題,進行調查問卷、相關指標的設計,然後根據一定的數學模型對問卷收集上來的數據進行統計計量研究或數學模型研究,以根據數據模型的計算結論得出有傾向性的意見。
、?
我認為那個人是想通過定量研究的方法來驗證她的定性研究的正確性。你認為有沒有道理?
你還是直接問她一下比較好
什麼是定性研究系統回顧?
【答案】D
【答案解析】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的特性是相對的,兩者的差異表現於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的關係、研究和理論的關係、研究策略、描述事實的手法、資料特性、結果範圍等方面。(1)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的關係:定量研究基本排除了研究者對研究對象的影響,研究者往往被研究對象視為外人;定性研究則把自然情境作為資料源泉,花費相當多時間深入到具體情境中,研究者對自己的行為及與研究對象之間的關係進行動態反思和調適,儘量設法被研究對象視為自己人。所以排除A選項。(2)研究和理論的關係: 定量研究一般依託某些理論,形成假設,通過收集資料和分析數據來驗證假設;定性研究不一定要事先設定假設,其理論假設可以在研究過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其過程發現需要進行抽象的提煉和歸納,才有可能達到理論層面。所以排除B選項。(3)研究策略:定量研究的邏輯方法是演繹法。首先通過文獻回顧和實地探索,歸納提煉出研究問題和研究框架,然後進行研究設計,再依託問卷、統計表等工具收集資料。它追求研究資料和研究結論的精確性。定性研究的研究問題、研究計劃和內容可以根據當時當地的情況適當修訂,並在資料收集過程中同步分析資料。(4)資料特性:定量研究主要收集和分析量化資料,定性研究則主要獲取描述性的、非數字的信息。所以排除C選項。(5)結果範圍:定量研究注重研究問題的普遍性、代表性及其普遍指導意義,其研究結論在隨機抽樣時可以推論。定性研究則注重研究對象,有助於發現研究問題的個別性和特殊性,研究發現不作推論。答案選C。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異同
一、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
1.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研究,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 2.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是一種對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進行測量和分析,以檢驗研究者自己關於該事物的某些理論假設的研究方法。
二、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理論基礎
定性研究的理論基礎是自然主義研究範式;定量研究的理論基礎是理性主義研究範式。
①關於現實:理性主義者認為,存在這一個單一的、有形的、可分割成獨立變量和過程的現實,其中任何一個變量和過程都能獨立的予以研究;自然主義者則認為,存在著一些多元的、無形的並只能從整體上加以研究的現實,這些現實作為一個整體式不可分割的,都有其特性並且是多種多樣的,所以研究也只能是分散的。
②關於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的關係:理性主義者認為,在科學研究中,研究者要在自己和研究對象之間保持一段分離的距離,即做到相互獨立,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研究的客觀性;自然主義者則認為,研究者與研究對象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這種相互作用與相互影響非但不妨礙研究,反而是研究得以可能的前提條件。如果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不能實現互動,研究反而不能進行。
③關於真理陳述的特徵:理性主義者認為,研究的目的在於提出或形成一種超越背景的普遍性規律,注重對研究對象相似性的概括,因此研究的結論能夠推論到樣本以外的範圍中去;自然主義者認為研究的目的在於形成一種受社會——文化背景制約的獨特假設或知識,注重對研究對象差異性的描述,因此結論只適用於特定的情境和條件,不能推論到樣本以外的範圍中去。
④行動和歸因於解釋:理想主義研究範式認為,每個行動都能被解釋為一個具體原因或幾個原因的結果,原因在時間上限於結果,研究者可以運用適當的方法,明確地用函數關係或概率形式去確立這種因果關係;自然主義研究範式認為,可以把行動解釋為多種因素、事件和過程的相互影響,行動可以理解為是從形成它的種種因素不斷相互影響中出現的,而形成它的所有因素又是這一行動的一部分,它們難以與行動區別開來,因此,形成與被形成又是同時發生的。
⑤價值與研究的關係:理性主義研究範式主張,研究不應受價值標準約束,並且使用了一套客觀的方法使這一點得到了保證;自然主義研究範式主張,任何研究總是受價值標準制約。
三、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特性:
1.定性研究的特性是:
①定性研究把自然情境作為資料的直接源泉,而且研究者將自身作為收集資料的主要工具。研究者關心行為發生時的情境,認為只有在發生行為的情境中觀察行為,才能更好的理解行為。因此,他們通常會深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而且得到的結論也是獨特的、受背景制約的。
②定性研究是描述性的。定性研究蒐集資料的方法主要有參與觀察、深度訪談、實物分析等,資料的表達通常採用文字或圖片的方式,研究中的描述主要依據是交談記錄的副本、現場筆記、照片、錄像帶等。
③定性研究關心的是過程,而不只是關心結果和產品。定性研究表現出對過程的敏感性。
④定性研究傾向於對資料進行歸納分析:定性研究並不從一開始擬定詳細的、可操作的研究計劃,也不從一開始就提出研究假設,而是隨著研究的進展與事實收集的增多不斷調整研究計劃、逐步提出研究假設。定性研究形成理論的方式是自下而上式或是歸納式的,研究者將抽象概括或理論假設建立在已經收集到的資料事實的基礎上,提......
統計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
統計學的研究對象是指統計研究所要認識的客體。一般來說,統計學的研究對象是客觀現象總體的數量特徵和數量關係,以及通過這些數量方面反映出來的客觀現象發展變化的規律性。
統計學研究對象的特點:
數量性。數量性是統計學研究對象的基本特點,因為,數字是統計的語言,數據資料是統計的原料。一切客觀事物都有質和量兩個方面,事物的質與量總是密切聯繫、共同規定著事物的性質。沒有無量的質,也沒有無質的量。一定的質規定著一定的量,一定的量也表現為一定的質。但在認識的角度上,質和量是可以區分的,可以在一定的質的情況下,單獨地研究數量方面,通過認識事物的量進而認識事物的質。因此,事物的數量是我們認識客觀現實的重要方面,通過分析研究統計數據資料,研究和掌握統計規律性,就可以達到我們統計分析研究的目的。例如,要分析和研究國民生產總值,就要對其數量、構成及數量變化供勢等進行認識,這樣才能正確地分析和研究國民生產總值的規律性。
總體性。統計學是以客觀現象總體的數量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的。統計學研究對象是自然、社會經濟領域中現象總體的數量方面,即統計的數量研究是對總體普遍存在著的事實進行大量觀察和綜合分析,得出反映現象總體的數量特徵和資料規律性。自然、社會經濟現象的數據資料和數量對比關係等一般是在一系列複雜因素的影響下形成的。在這些因素當中,有起著決定和普遍作用的主要因素,也有起著偶然和局部作用的次要因素。由於種種原因,在不同的個體中,它們相互結合的方式和實際發生的作用都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對於每個個體來說,就具有一定的隨機性質,而對於有足夠多數個體的總體來說又具有相對穩定的共同趨勢,顯示出一定的規律性。統計研究對象的總體性,是從個體的實際表現的研究過渡到對總體的數量表現的研究的。研究總體的統計數據資料,不排除對個別事物的深入調查研究,但它是為了更好地分析研究現象總體的統計規律性。
變異性。統計研究對象的變異性是指構成統計研究對象的總體各單位,除了在某一方面必須是同質的以外,在其他方面又要有差異,而且這些差異並不是由某種特定的原因事先給定的。就是說,總體各單位除了必須有某一共同標誌表現作為它們形成統計總體的客觀依據以外,還必須要在所要研究的標誌上存在變異的表現。否則,就沒有必要進行統計分析研究了。
例題1:社會經濟統計的研究對象是( )。
A)抽象的數量關係 B)社會經濟現象的規律性
C)社會經濟現象的數量特徵和數量關係 D)社會經濟統計認識過程的規律和方法
分析:統計學的研究對象是客觀現象總體的數量特徵和數量關係,以及通過這些數量方面反映出來的客觀現象發展變化的規律性。所以,正確答案是C。
淺談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的區別與結合
定性研究:根據研究者的認識和經驗,確定研究對象具有某種性質與否,或對某一現象的變化過程和變化原因進行分析的研究方法。描述的方法:文字。研究對象:不同事事物,現象的意義以及特徵。在自然的情境下進行研究。用描述分析,整體研究。研究的本質是歸納。即從特殊事例中歸納一般的原理。研究設計更靈活。注意研究的過程以便於瞭解教育現象。結果更主觀。定量研究:對事物的屬性進行數量上的分析,判定事務的性質及變化。用數字和量度描述。研究對象:有關因素在量上的變化及實驗影響。常用統計的方法進行事物的演繹。研究更加結構化和規範化。注重研究結果的科學性,來確定關係影響和原因。
純手打,望採納。
什麼是定性調研
定性調研(qualitative survey)是根據研究者的認識和經驗確定研究對象是否具有某種性質或某一現象變化的過程和變化的原因,是回答“為什麼”或是什麼的問題,通常用來對研究對象獲得一個初步的瞭解,或用來定義問題或尋找處理問題的途徑。如為什麼某些消費者購買甲產品而不購買乙產品?
定性調研的特點
優點為:①成本低、②能更好地瞭解消費者內心深入的動機和感覺,更直接地瞭解到調查對象對各種觀念的反應,更多感性一的語言描述和討論,③可以提高定量調研的效率,通常可以和定量調研相結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