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張儀是個怎樣的人?

General 更新 2024-11-08

張儀是個怎樣的人?

張儀(?前364—前309),魏國大梁(今河南開封市)人,卒於秦武王二年(前309年)。魏國貴族後裔,曾隨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其主要活動應在蘇秦之前,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戰國時,列國林立,諸侯爭霸,割據戰爭頻繁。各諸侯國在外交和軍事上,紛紛採取“合縱連橫”的策略。或“合縱”,“合眾弱以攻一強”,防止強國的兼併,或“連橫”,“事一強以攻眾弱”,達到兼併土地的目的。張儀正是作為傑出的縱橫家出現在戰國的政治舞臺上,對列國兼併戰爭形勢的變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據《華陽國志》記載,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遣張儀滅巴,城江州”。這就是說,張儀曾下令築江州(今重慶市渝中區)城。儘管張儀本人第二年便離開了江州,但經向楚考證,張儀築江州城之事應屬信史(見民國《巴縣誌》)。由於“明清之際,圖經蕩滅,民鮮土著,故老無徵”,因而現在已無從確知張儀所築之江州城的具體位置。不過,從西漢揚雄《蜀都賦》描述江州城曰“分川並注,合乎江州”來看,其城大概就在今重慶主城區朝天門、望龍門、千廝門、小什字之間。

推薦評語:今重慶地區因張儀築江州城始有了真正意義的“城”。

羋月傳中的張儀在歷史上是什麼人

張儀(?-前309年),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張儀村人,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張儀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入秦。秦惠王封張儀為相,後來張儀出使遊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張儀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君。

秦惠王死後,因為即位的秦武王在當太子的時候就不喜歡張儀,張儀出逃魏國,並出任魏相,一年後去世。

本名:張儀

所處時代:戰國

出生地:魏國安邑

去世時間:前309年

主要成就:兩為秦相,以連橫之術破合縱之策

官職:宰相

師承:鬼谷子

同門:蘇秦

人物生平

受辱投秦

張儀是魏國人。當初曾和蘇秦一起師事鬼谷子先生,學習遊說之術,蘇秦自認為才學比不上張儀。張儀和蘇秦完成學業之後,就去遊說諸侯。

後來,蘇秦說服趙肅侯,而得以去遊說各國諸侯實行合縱的聯盟,但他擔心秦國趁機攻打各諸侯國,盟約還沒結締之前就遭到破壞。蘇秦考慮再三,找不到一個能派往秦國為他工作的合適人選,於是他派人去悄悄勸說張儀來投奔他。

於是張儀前往趙國,呈上名帖,請求會見蘇秦。但是,蘇秦卻對張儀不理不睬,招待張儀的時候也只是用給僕人和侍女所吃的飯食,並且還當眾羞辱張儀,說張儀那麼有才能,竟弄得窮愁潦倒到這種地步,是不值得收留的,說完就把張儀打發走了。張儀這次來見蘇秦,本以為是舊交,可以求得好處,誰知反而受到羞辱,一氣之下,想到各國諸侯中只有秦國才能威脅趙國,於是便前往秦國。

張儀和羋月什麼關係 歷史上的張儀是什麼人

故事中兩人是朋友藍顏?總之是惺惺相惜的兩個人,但是歷史上實際是沒有什麼交集的。歷史上張儀是蘇秦的師弟,蘇秦主張合縱,他連橫。蘇秦張儀同是鬼谷子學生,蘇秦合縱,張儀連橫。張儀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入秦。秦惠王封張儀為相,後來張儀出使遊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讓秦國不費吹灰之力,佔得一個個城池。張儀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君。秦惠王死後,因為即位的秦武王在當太子的時候就不喜歡張儀,張儀出逃魏國,並出任魏相,一年後去世。

張儀是個什麼樣的人

從公元前328年開始,張儀運用縱橫之術,遊說於魏、楚、韓等國之間,利用各個諸侯國之間的矛盾,或為秦國拉攏,使其歸附於秦;或拆散其連盟,使其力量削弱。但總的來說,他是以秦國的利益為出發點的。在整個秦惠王時期,他不僅使秦國在外交上連連取得勝利,而且幫助秦國開拓了疆土,因此可以說他為秦國的強大和以後統一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儘管張儀不講信義,在外交場上運用欺騙伎倆,為人們所不齒,但僅從一個使者的角度來看,他是出色地完成了每一次外交任務。而且作為縱橫家的一代鼻祖,他開創了一個局面,為後世的外交家們在辭令和外交技巧等方面提供了一種範式。

縱橫家張儀生平簡介 歷史上的張儀怎麼死的

張儀(戰國時期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張儀(?-前309年),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張儀村人,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張儀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入秦。秦惠王封張儀為相,後來張儀出使遊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

張儀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君。秦惠王死後,因為即位的秦武王在當太子的時候就不喜歡張儀,張儀出逃魏國,並出任魏相,一年後去世。

張儀出任魏國相國一年以後,於秦武王二年(前309年)死在了魏國

《史記·張儀列傳》

張儀者,魏人也。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術,蘇秦自以不及張儀。

張儀已學遊說諸侯。嘗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璧,門下意張儀,曰:“儀貧無行,必此盜相君之璧。”共執張儀,掠笞數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讀書遊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儀曰:“足矣。”

蘇秦已說趙王而得相約從親,然恐秦之攻諸侯,敗約後負,念莫可使用於秦者,乃使人微感張儀曰:“子始與蘇秦善,今秦已當路,子何不往遊,以求通子之原?”張儀於是之趙,上謁求見蘇秦。蘇秦乃誡門下人不為通,又使不得去者數日。已而見之,坐之堂下,賜僕妾之食。因而數讓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寧不能言而富貴子,子不足收也。”謝去之。張儀之來也,自以為故人,求益,反見辱,怒,念諸侯莫可事,獨秦能苦趙,乃遂入秦。

蘇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張儀,天下賢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獨張儀可耳。然貧,無因以進。吾恐其樂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為我陰奉之。”乃言趙王,發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張儀遂得以見秦惠王。惠王以為客卿,與謀伐諸侯。

蘇秦之舍人乃辭去。張儀曰:“賴子得顯,方且報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蘇君憂秦伐趙敗從約,以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陰奉給君資,盡蘇君之計謀。今君已用,請歸報。”張儀曰:“嗟乎,此在吾術中而不悟,吾不及蘇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謀趙乎?為吾謝蘇君,蘇君之時,儀何敢言。且蘇君在,儀寧渠能乎!”張儀既相秦,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從若飲,我不盜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國,我顧且盜而城!”

苴蜀相攻擊,各來告急於秦。秦惠王欲發兵以伐蜀,以為道險狹難至,而韓又來侵秦,秦惠王欲先伐韓,後伐蜀,恐不利,欲先伐蜀,恐韓襲秦之敝。猶豫未能決。司馬錯與張儀爭論於惠王之前,司馬錯欲伐蜀,張儀曰:“不如伐韓。”王曰:“請聞其說。”

儀曰:“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什谷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週之郊,誅周王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能救,九鼎寶器必出。據九鼎,案圖籍,挾天子以令於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也。今夫蜀,西僻之國而戎翟之倫也,敝兵勞眾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為利。臣聞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爭焉,顧爭於戎翟,去王業遠矣。”

司馬錯曰:“不然。臣聞之,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彊兵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今王地小民貧,故臣原先從事於易。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翟之長也,有桀紂之亂。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廣國,取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焉。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而天下不以為貪,是我一舉而名實附也,而又有禁暴止亂之名。今攻韓,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臣請謁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齊,韓之與國也。周自知......

歷史上的張儀 歷史上有張儀這個人嗎

實有其人。張儀(?-前309年),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張儀村人,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張儀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入秦。秦惠王封張儀為相,後來張儀出使遊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張儀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君。

秦惠王死後,因為即位的秦武王在當太子的時候就不喜歡張儀,張儀出逃魏國,並出任魏相,一年後去世。

歷史上張儀究竟有多厲害

戰國時代群雄逐鹿,縱橫家們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四處遊說,可謂“一口傾國”,這其中最顯要的人物當屬主張“連橫”的張儀。

學前班:什麼是“合縱連橫”?

看《羋月傳》,先要搞懂戰國時代的流行詞:“連橫”與“合縱”。

“縱”與“橫”的來歷,據說是因“南北向”稱為“縱”,“東西向”稱為“橫”。秦國位於西方,齊、楚、燕、韓、趙、魏六國位於其東。六國結盟為南北向的聯合,一起對抗秦國,故稱“合縱”;六國分別與秦國結盟為東西向的聯合,故稱“連橫”。合縱連橫的實質是戰國時期各國所進行的外交、軍事鬥爭。一批對當時的國家間的政治形勢非常嫻熟,善於辭令和權術,從中獲取功名利祿的說客應時而生,史書上稱他們為“縱橫家”。

《羋月傳》中智商爆表、舌戰群儒的張儀,歷史上其實更厲害。

真相:歷史上張儀究竟有多牛?

學歷:師從鬼谷子

官職:分別兩次拜相秦國、魏國

業績:憑三寸之舌戲弄天下諸侯,變六國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為秦國滅六國、統一天下打下基礎

戰國時代群雄逐鹿,縱橫家們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四處遊說,可謂“一口傾國”,這其中最顯要的人物當屬主張“連橫”的張儀。據司馬遷《張儀列傳》記載,他曾師從於春秋戰國時期道家代表人物、縱橫家的鼻祖鬼谷子。

據記載,張儀年紀輕輕便掌握了縱橫家的看家本領,幾經輾轉後,他來到秦國,得到了秦惠王的賞識,被封為相,後來張儀出使各國,憑三寸之舌戲弄天下諸侯,首先破除了秦國和齊國兩個大國的聯盟,後來又先後到齊國、趙國、燕國,說服各國諸侯“連橫”親秦。這樣,最後六國“合縱”聯盟終於被張儀拆散。

後來,秦惠文王因為張儀功勞卓著,就封他做了“武信君”,並賜封給他五座城邑。張儀的連橫之術成為後來秦國滅六國、統一天下的基本戰略。

秦惠王死後,因為即位的秦武王在當太子的時候就不喜歡張儀,張儀出逃魏國,並出任魏相,一年後去世。

典故:你不知道張儀到底有多努力

張儀折竹

典出《拾遺記》。張儀年輕時替人家抄書,遇到沒有見過的好句子就寫在掌中或腿上,晚上回到家中,就折竹刻寫,久而久之,就集成冊子。後人遂以“折竹”或“張儀折竹”形容勤奮刻苦學習。

看劇講史:《羋月傳》中被“移花接木”或杜撰的劇情

在《羋月傳》中,張儀的出現幾乎與羋月密不可分,但據史書記載,兩人之間並無交集。究竟電視劇中有哪些故情節是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有哪些故事被編劇巧妙地“移花接木”?有哪些劇情是編劇杜撰?下面為你一一解密。

故事1:羋月“變身”張儀妻

歷史:

張儀初出茅廬,家境貧寒,四處碰壁,在自己的祖國魏國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他就前往楚國闖蕩,但依然不得志。司馬遷在《史記?張儀列傳》中記載了張儀的一次倒黴遭遇:

張儀已學而遊說諸侯。嘗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璧,門下意張儀,曰:“儀貧無行,必此盜相君之璧。”共執張儀,掠笞數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讀書遊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儀曰:“足矣。”

翻譯過來就是說:

張儀學成後,從魏國去往楚國進行遊說,投奔在楚相國昭陽門下。一日,昭陽與其百餘名門客飲酒作樂,昭陽得意地拿出楚王賞賜的“和氏璧”給大家欣賞,傳來傳去,最後“和氏璧”竟不翼而飛,大家認定,“和氏璧”是家境貧寒的張儀所盜。在昭陽的嚴刑逼供下,張儀被打得遍體鱗傷,但由於他沒拿,於是始終不承認,昭陽怕出人命,只得放了他。張儀回到家,問妻子:“我的舌頭還在嗎?”妻子笑著告訴他:“還在”。張儀安心地說,“只要舌頭在,我的本錢就在,我會出人頭地的”。

杜撰:

在電視劇《羋月傳》中,張儀被“欺辱”的這一幕也出現了,但拯救張儀的不是其妻子,而換成了羋月。兩人的相遇,......

歷史人物張儀的百字簡評

我覺得李鴻章是晚清少有的能臣,他辦洋務、練軍隊,真正做到了開眼看世界。比那些守舊派強的多的多。

但是李鴻章本身也有弱點,就是總想“以夷制夷”,企圖從中漁利,豈不知洋人精的跟孫猴子似的,到頭來總是他自己受累。

還有,李鴻章雖然練了新式淮軍和北洋水師,但是我覺得他似乎越練兵膽子越小,缺少壯士斷腕的狠勁。這也是他和左宗棠的區別吧。

歷史上的張儀和蘇秦是一個時期的人嗎

蘇秦和張儀他們兩人不是同時代的人。

蘇秦活動的時間大概在秦昭襄王時期。張儀活動在秦惠文王時期。

蘇秦是有名的縱橫家,縱橫家也是順應歷史形勢產生的。所謂“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就是誇的縱橫家的威力。蘇秦活躍於公元前三世紀早期,最大的成就就是幫助燕國削弱了齊國,也因此被齊緡王殺死,即《史記》所謂“蘇秦被反間而死,天下共笑之。”

有關《史記蘇秦列傳》裡的歷史事實很荒謬錯亂,裡面把蘇秦、張儀說成同時代的人,後世的古書如《論衡》還把蘇秦和張儀當成師兄弟,共拜鬼谷子為師,並描述蘇秦的本事怎樣比張儀學得好。可見蘇秦長期以來,一直是所有青年縱橫家的榜樣。

蘇秦和張儀是同一個時期的人麼?求詳解

你好,他們是的,並且有很感人的故事。原文如下

張儀與蘇秦同受業於鬼谷子,在蘇秦已經因為自己的合縱戰略名顯諸侯的時候,他還是楚相的一個普通門客。有一個故事說,有一天,楚相大會賓客,張儀也在邀請之列。但是在宴會結束以後,楚相身上佩帶的玉壁不見了。當時很多人都對楚相說,張儀貧窮而沒有品德,一定是張儀把玉壁偷走了。楚相讓武士捉住張儀審問,張儀不承認偷了玉壁。楚相就命令打了張儀幾百竹板,逼迫張儀承認。但是張儀堅決地說沒有偷,拒絕承認。儘管沒有審問出來,但是這件事之後也使張儀沒有臉面再在楚相那裡做門客了。他回到家裡,妻子看到他被羞辱的樣子對他說:你如果不去讀書,遊說你那什麼學說,在家裡好好做普通百姓,怎麼會遭到這樣的侮辱呢!張儀搖了搖頭不以為然,他對妻子說: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嗎?妻子笑著回答:舌頭當然還在,不然你怎麼吃飯呢。張儀說:舌頭在就足夠了,我的舌頭不是用來吃飯的,是用來建功立業的。

當時張儀的同學蘇秦已經做了燕國的宰相,正在趙國做趙王的工作,希望他贊成自己的主張,合縱抗秦。但是,蘇秦又擔心他做好了諸侯的工作,而諸侯又頂不住秦國的誘惑,使他前功盡棄。他想了一個辦法,派一個自己的人到秦國去做內應,阻止秦國與其他國家結盟,幫助他完成合縱大業。他想到了才學遠在他之上的張儀。他相信,以張儀的才學,如果現在到正當用人之際的秦國去,一定會得到重用。但是他又瞭解張儀的孤傲秉性,如果不用激將的辦法,很難讓他激發自己。他就派人隱藏身份去找張儀說:你以前與蘇秦是同學,他現在已經在趙國做了大官,你何苦還這樣將自己埋沒在鄉野裡,不去他那裡謀取個一官半職,好實現自己的抱負。張儀聽了來人的話覺得也有道理,自己與蘇秦一向交好,蘇秦現在聞名於諸侯,而且自己也不是不學無術之輩,相信張儀會重用自己的。他滿懷希望與信心,前往趙國的都城邯鄲,遞上名貼求見蘇秦。他相信蘇秦見了名貼就會立即約見自己的,畢竟同窗好友多年不見了。不料,一晃幾天過去了,蘇秦一直沒有約見張儀,幾次問張儀的門人,都說是蘇秦忙於公務,無暇會見他。又過了幾天,張儀實在忍無可忍,心想,同窗好友來見竟然慢待如此,足見出自己在蘇秦眼中的地位有多麼卑賤了。將近十天以後,就在張儀心灰意冷要離開的時候,蘇秦召見他了。更令他生氣的是,他沒有受到賓客的禮遇,而是讓他坐在堂下,賞給他下人吃的飯食,蘇秦並傲慢地訓斥他說:像你這樣有才能的人,竟然把自己弄到這種窮困潦倒的地步,我雖然能夠舉薦你做官而富貴,但是你能夠做好嗎?你到其他的國家去吧,我這裡是不會收留你這樣的人的。蘇秦說完就拂袖而去了。

張儀的自尊心受到極大的傷害,他自信自己的才能決不比蘇秦差,你蘇秦能夠做到趙國的宰相,致力於把六個弱小的國家團結起來對付秦國,那麼我就去投奔你的敵人秦國,與你針鋒相對,輔助秦王一統天下,到時候再看我們鹿死誰手!

張儀從蘇秦那裡出來就直奔秦國。蘇秦暗中派了一個自己的人偽裝成商人始終跟隨著他,幫助他衣食車馬,協助他順利到達秦國。秦國當時正是欲一統天下的秦惠王當政,正在招賢納士,廣攬天下英才。張儀見了秦惠王以後,把自己的破解合縱的連橫大計獻於秦惠王,果然得到信任和重用,被任命為客卿。這個時候,蘇秦派去跟隨幫助他的人才告訴他真相說,蘇秦為了喚醒他的自尊和自信,故意採取激怒的辦法,盼望他能夠在秦國掌權幫助蘇秦實現他六國合縱的大業。現在蘇秦的目的達到了,他要告別張儀去覆命了。張儀這才恍然大悟。這一段時間以來,自己一直都在納悶,以他和蘇秦的同窗之誼,蘇秦為什麼那樣對待自己呢?原來老同學是在用這樣的方法激勵自己的鬥志。他對蘇秦的門人說,請你轉告蘇先生,我不會讓他失望......

相關問題答案
歷史張儀是個怎樣的人?
張良是個怎樣的人?
袁老師是個怎樣的人?
陸勵成是個怎樣的人?
老王搞事是個怎樣的人?
季札是個怎樣的人?
快手劉是個怎樣的人?
關羽是個怎樣的人?
吳廣是個怎樣的人?
卿酒酒是個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