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怎麼解體的原因?

General 更新 2024-11-13

蘇聯是怎麼解體的

1985年,戈爾巴喬夫當選為蘇共中央總書記。他上臺之初,把注意力集中在經濟領

域的改革上,困難重重,無法打開局面;從1988年起,轉而進行政治改革。

在政治改革中戈爾巴喬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取代科學社會主義,提倡所謂“民主化”和“公開性”。對斯大林的全盤否定和苛刻譴責,造成了否定革命歷史、醜化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嚴重後果,引起了人們的思想混亂。1990年,蘇聯局勢更加動盪:蘇共中央全會決定放棄黨的領導地位,實行多黨制;蘇聯的國民經濟開始大滑坡;潛伏已久的民族矛盾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民族分離活動愈演愈烈;蘇共黨內鬥爭也日趨尖銳和公開化。

在政治改革過程中,一些加盟共和國的分離傾向日益嚴重。1989年,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烏克蘭等國都有民族分離的活動。1990年,立陶宛率先宣佈脫離蘇聯。接著,俄羅斯帶頭髮表“主權宣言”,其他9個加盟共和國也相繼發表“主權宣言”,宣佈本國是主權國家,本國的法律高於全蘇法律;全蘇的法律只有在不違背共和國法律或經共和國最高蘇維埃批准才具有合法性。

1991年,蘇聯就是否保留蘇聯舉行全民公決,大部分公民表示贊同保留聯盟和原國名。此後,戈爾巴喬夫與原聯盟一些共和國領導人,就簽訂新的聯盟條約進行磋商。8月,《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條約》公佈。條約將蘇聯改名為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並把它變成一個鬆散的邦聯。這激起了黨內一些高級幹部的強烈不滿,黨內外的鬥爭急劇尖銳化。就在條約即將簽署的時候,爆發了黨內一些高級幹部企圖控制局勢的“八一九”事件。

8月19日凌展,塔斯社發表了一條令人震驚的消息: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宣佈,鑑於總統戈爾巴喬夫健康狀況欠佳,即日起由他本人履行總統職務。同時宣佈成立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實行緊急狀態。委員會發表《告蘇聯人民書》,稱戈爾巴喬夫倡導的改革已“進入死衚衕”,國家“面臨致命的危險”。軍隊隨即開進了莫斯科。蘇聯緊急狀態委員會的行動遭到了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等人的抵制,形成了軍隊同葉利欽支持者在俄聯邦蘇維埃大廈附近對峙的局面。美國總統布什發表聲明,

不承認緊急狀態委員會,要求恢復戈爾巴喬夫的權力。各加盟共和國領導人紛紛聲明支持葉利欽。軍隊也開始分裂。葉利欽聲明接管俄羅斯境內的全部蘇軍,命令所有部隊返回原駐地,不要參與政變,控制了局勢。局勢變得對緊急狀態委員會不利。21日晚上,戈爾巴喬夫聲明他開始“完全控制局勢”。為期三天的“八一九”事件結束。

“八一九”事件改變了蘇聯國內政治力量的對比。葉利欽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握了國家大權。蘇聯共產黨被排擠出政權,國家政權性質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各共和國分離勢力急劇增長,紛紛宣佈獨立。仍試圖維持聯盟的戈爾巴喬夫與各共和國領導人多次磋商,均末成功。12月8日,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三國領導人在明斯克簽署協定,宣佈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此後。俄羅斯等11國領導人在哈薩克首都阿拉木圖簽署《阿拉木圖宣言》,獨立國家聯合體擴大到蘇聯絕大部分加盟共和國。“獨聯體”是國家的聯合組織,而不是一個國家。蘇聯完全解體。

“八一九”事件發生後不久,戈爾巴喬夫宣佈辭去蘇共中央總書記的職務,並建議蘇共中央自行解散。各共和國的共產黨組織或宣佈脫離蘇共,或更改黨的名稱,或宣佈停止活動,或被禁止活動。執政70多年的蘇聯共產黨在組織上頃刻瓦解。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發表電視演說,宣佈辭去蘇聯總統和武裝力量最高統帥職務,並將核武器控制權交給葉利欽。當晚,蘇聯的鐮刀錘子紅旗從克里姆林宮上空降下,升起了作為俄羅斯國旗的帝俄時代的白、紅、藍三色旗。第二天,蘇聯最高蘇維埃舉行最......

蘇聯為什麼會解體?

蘇聯解體的謊言與事實

對於一九九一年發生在蘇聯的那場劇變,許多研究者都試圖作出合理的解釋。本文的作者沙赫賴,系前俄羅斯副總理,曾親身經歷了一九九一年的那場事件,並作為葉利欽的法律顧問參加了別洛韋日協定的談判和起草。他的表述對我們瞭解和研究那場事件,無疑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蘇聯解體被忽略的三個西方關於蘇聯解體的主流觀點有兩種:一是,蘇聯經濟體制在長時期的運行中被證明是

不可行的。80年代經濟內在的矛盾導致經濟崩潰,別無選擇,只有建立資本主義;二是

,在政治上,一旦戈爾巴喬夫實行言論自由、自由選舉,蘇聯人民就利用新獲得的權利

,廢除社會主義,建立資本主義。這種主流觀點的實質是:社會主義在一個大國作了長

時間的嘗試後,失敗了。我花了1991-1996年6年的時間研究蘇聯解體的原因。這期間,

我與前蘇聯的高級官員、政治家、企業家會過面。對20年代以來,直到解體的蘇聯作了

研究。我的研究證明,西方的這些主流觀點與事實不符。

關於蘇聯經濟崩潰的原因說。1928-1975年,蘇聯經歷了快速增長的時期,從農業社

會轉向工業社會。據西方估計,1928-1940年,蘇聯年均增長5.8%,這在當時是非常快的

速度。1950年,蘇聯實現了工業化,直到1975年,一直比美國的發展速度快,這期間蘇

聯的年平均增長率是4.8%,而美國只有3.3%,這可是西方的數據呵。同期,東歐也比西

歐快。1975年後,比以前差一些了,放慢了,技術進步放慢了,這時的增長率比美國低

,但仍然有1.9%或1.8%的增長率,沒有出現負增長,不能叫做經濟崩潰。這時的消費水

平比生產增長還快。這時葉利欽就使計劃經濟解體。因此,從1990年開始就出現了經濟

絕對下降。1991年計劃經濟不再起作用。葉利欽不向中央納稅。蘇聯的計劃經濟不是由

於自身的原因而崩潰,而是由葉利欽從政治上解除的。蘇聯解體後,經濟才崩潰。

再看西方的第二個主流觀點,即政治上的原因。蘇聯曾搞過許多民意測驗。民意測

驗表明,贊成搞資本主義的只佔5-20%,1991年5月進行的、由美國操作的最大的一次民

意測驗,在蘇聯的歐洲部分進行。抽樣人口中,10%贊成改革前的社會主義;36%贊成更

多民主的社會主義;23%贊成瑞典式的社會主義;只有17%贊成自由市場的資本主義。這

恰恰是葉利欽在1992年以後建立的。因此,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自由市場資本主義是蘇聯

人民的意願。在是否保留蘇聯的投票中,大多數也是贊成保留的。

我對蘇聯解體的解釋是,蘇共上層精英,分別進行了討論,以決定其意識形態。他

們當中,9.6%贊成共產主義和民族主義;12.3%贊成民主社會主義;76.7%贊成資本主義

的社會形態;取其他態度的佔1.4%。這就與人民群眾的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高層的

大部分人贊成資本主義。他們與其他集團結盟,與黑社會、富翁、城市知識分子的一部

分結盟。他們結成聯盟,奪取了政權,建立了資本主義。

這個聯盟產生的過程,我寫的書中詳細談了這個問題。1975-85年,產生了巨大的壓

力,要求改革。由於這種壓力,戈爾巴喬夫上臺。戈爾巴喬夫的目的是對社會主義進行

改革,使其民主化。戈爾巴喬夫的助手相信,蘇聯的民主化,分權的改革,引進有限的

市場因素,以為這樣就可以克服蘇聯的停滯。但是,戈爾巴喬夫改革的效果卻是意想不

到的。大利益集團之間產生了權力鬥爭。首先是言論自由,共產黨不再控制大眾傳媒。

1990年出現了新的民主制度,即新的蘇維埃制度,原蘇共中央的權力下放了。開始了關

繫到蘇聯未......

前蘇聯是什麼時候解體的,原因又是什麼

發生在1991年12月25日,由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戈爾巴喬夫宣佈辭職的事件作為標誌,為立國69年的蘇聯劃上句號。 蘇聯解體的原因 體制僵化、經濟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勝利,不一定像過去蘇聯教科書所說“開闢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但是也絕不是一次普通的朝廷更替 或政權轉手,它的世界意義在於,在經濟文化落後的國家開闢了一條非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的嘗試。在蘇聯,這一偉大的社會實驗曾經取得過輝煌, [1] [2] [3] [4] 但最後以失敗而告終。史稱“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經濟、文化體制,是一種高度集中和集權的體制。這種體制,為應對國內外緊張局勢,能集中一切人力、財力、物力,適應備戰和應戰的需要,取得工業化和增強國防實力的顯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時間裡使蘇聯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強國。然而這種體制嚴重背離現代經濟的發展規律,壓抑了地方、企業和勞動者的積極性,加上它在政治上無情地消滅各種反對派和壓制持不同政見的知識分子,以及意識形態方面的嚴密控制,使整個社會處於僵化、封閉和麻木的狀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時代主題逐漸向著和平與發展轉移,這種體制使經濟發展緩慢,國民經濟發展比例失調更加嚴重,制度性的弊端進一步凸現。顯然,這種體制不但不能完成把俄國建成現代化民主國家的歷史性任務,反而使俄國在同資本主義的世界性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如果說十月革命後出現了“一球兩制”的新格局的話,那麼,半個多世紀的比較和競賽,沒有顯示蘇式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這種體制未能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來越多的民眾的支持和擁護,這是蘇聯解體的根本性原因。 領導人因素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 1985年3月戈爾巴喬夫出任蘇共中央總書記,他所面對的是一個動盪的世界和困難重重的國內環境。有人比喻此時的蘇聯猶如一艘滿載軍火的航船,船體鏽蝕,方向不明,運轉緩慢,在茫茫大海中瀕臨下沉。這就決定了戈爾巴喬夫受命之時,必須實行改革,以挽救這艘航船危亡的命運。可是,這名“船長”很不稱職,缺乏一個大國領導人應有的膽略和能力,面對種種困難和壓力,他倉促應對,在領導改革中出現種種失誤和錯誤的導向,致使整個國家迷失方向,危機驟增,秩序失控。在此危急關頭,戈爾巴喬夫又只顧自己的得失,在複雜的政治較量中節節敗退,主動放棄陣地,提出改革要從根本上“改造整個社會主義大廈”,改革的目的“是要使社會有質的更新”,就是要對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進行全面改造,改革的含義已經不是自我完善而是根本變更現存制度。直至八一九事件發生,蘇聯共產黨處境到了危難關頭,“船長”竟棄船而逃,自動辭去蘇共中央總書記的職務,使蘇共迅速走向衰敗。蘇共衰敗,是蘇聯劇變的前兆;蘇聯解體,是蘇共垮臺不可避免的結果。從戈爾巴喬夫當政7年特別是最後時期的言行看,蘇聯的解體,戈爾巴喬夫當然有著不可推諉的歷史責任。 然而,有一種觀點值得商榷,國內外有些學者把蘇聯解體的原因過多地甚至全部歸咎於戈爾巴喬夫一個人。例如,博爾金認為,“蘇聯是被人從內部攻破的,是被一小撮有影響的黨和國家領導人葬送的,是被反對派搞垮的”。國內也有學者提出一個所謂“叛徒論”,認為戈爾巴喬夫是蘇共、蘇聯亡黨亡國的罪魁,是社會主義的叛徒。 過分誇大一個人在歷史劇變中的作用,不符合 歷史唯物主義 的基本觀點。 馬克思早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一文中說過:是時勢造成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使得一個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恰如其分地評價個人在歷史中的作用,是史學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外部原因與蘇聯演變 外因論者通常不否認......

為什麼蘇聯要解體?

樓上說的太多了 你怎麼看我給你簡略駭一下吧。

其實很好理解,蘇聯是個國家,咱們設定他整合的那些國家都是他的省份。

但是二戰以前他們都是獨立的國家。

這種強捏起來的國家根本沒有民族凝聚力,你看中國有的省的人之間還在網上相互攻擊呢。

因為美蘇爭霸,軍事競賽,蘇聯經濟幾乎垮臺。

蘇聯共產黨高層貪汙太嚴重。

地方政府有足夠大的權利,而且已經不再聽從中央命令,或者說假裝在聽中央的命令。

老百姓也都不再相信蘇聯共產黨的領導。

美國肯定也沒少出力‘

蘇聯為什麼解體 10分

蘇聯解體的原因比較複雜,大概有以下幾點:

1 政治上盲目搞個人崇拜(特別是斯大林),一黨專政,經常或明或暗的清洗運動,在2戰後奉行大國沙文主義,特別是80年代入侵阿富汗,更是引起了世界的公憤,武裝佔領匈牙利等等。事實上此時的蘇聯已經失去了社會主義陣營各國的支持。

2 經濟上,從蘇聯成立開始,整個國家的重心都放在了工業上,2戰後由於冷戰的開始,使得蘇聯的經濟體系更加極端化,工業幾乎都是為軍事工業服務,人民的溫飽問題頻頻出現,加上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攻勢,蘇聯的經濟在解體的以前事實上已經崩潰,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只不過讓這種矛盾體現出來。

3 軍事上,蘇聯與美國的冷戰極大的消耗了其國力,而蘇聯的軍事並沒有用在民主上,而是用在鎮壓民主和入侵他國上面。排擠南斯拉夫,與中國交惡,沙文主義思想氾濫,在阿富汗戰爭的失敗重創了蘇聯國力。

1991年12月25日,在國內外和黨內外壓力下,存在了70年的蘇維埃社會主義聯盟解體。強盛一時的社會主義紅色帝國走到了盡頭。

具體資料可以在網上查.

蘇聯的解體的原因是多方面原因是什麼?求大神幫助

蘇聯的解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至今全世界的歷史學家沒有能為蘇聯解體進行完整的、透徹的解釋。本著對歷史負責的原則,我們可以將蘇聯解體泛泛闡述出如下幾個主要原因: 一、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1936年,蘇聯第八次蘇維埃代表大會通過了蘇聯的第二部憲法,宣佈蘇聯成為一個蘇聯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社會主義國家,從而也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這種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具體表現在:經濟上以行政命令來管理經濟,否定價值規律,排斥商品和市場;政治上權利高度集中,黨政不分,缺少群眾監督,忽視民主與法制。 這種體制形成於外部的帝國主義包圍和內部的落後的經濟文化雙重條件下,弊端諸多,譬如經濟效益低下,缺少社會主義民主,導致的是市場上消費品供不應求,影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終使得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減弱。 這種體制的極端表現就是1935-1938年的大清洗運動。(這次清洗使得蘇聯缺少也一大批軍事人才,所以二戰蘇德戰場初期的戰爭蘇聯一直處於劣勢。這也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重要性) 二、長期積壓的各種矛盾 蘇聯是個多民族國家,但是蘇聯在處理民族關係上做的不盡人意。典型的就是蘇聯處理猶太人問題的方法。 蘇聯經過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依然沒有使經濟有很大突破,人們生活水平長期得不到提高,而同時期的歐洲西部國家的經濟卻發展很大,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這也是後來蘇聯公民借道捷克斯洛伐克逃跑到聯邦德國的原因。 官僚主義作風同時導致了蘇聯政府與人民的矛盾,可以說蘇共與人民群眾的脫離是導致蘇聯解體的一大原因。 三、戈爾巴喬夫失敗的改革 1985年戈爾巴喬夫當選蘇共中央總書記,提出以“民主社會主義”取代科學社會主義,提倡“民主化”與“公開性”,全盤否定蘇聯歷史,甚至是十月革命,還產生了醜化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後果,蘇聯人民思想極度混亂,各種社會矛盾總爆發。這一系列的後果導致1990年蘇聯局勢動盪,蘇共失去領導地位甚至於819事件後不得不解散。蘇聯的各個加盟共和國也開始分離,最終使得蘇聯完全解體。這是蘇聯解體的直接原因。 戈爾巴喬夫的改革還影響到東歐國家,同樣成為東歐國家劇變的一個誘因。 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戰略 1946年丘吉爾的鐵幕演說拉開了冷戰的序幕,美國為了遏制蘇聯,實行了馬歇爾計劃,幫助歐洲發展,共同對抗蘇聯,還實行了和平演變的策略,企圖在不發生戰爭的情況下使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變色”。這都成為了蘇聯解體的外部原因。 蘇聯的解體導致了兩極格局的結束,使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這就增加了國際秩序的不穩定性。這同樣使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從巴黎公社失敗以來第二次陷入低潮。 (隨著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尖銳,許多人清醒地認識到共產主義的偉大,於是越來越多的國家的共產黨或者左派工人黨上臺成為執政黨,所以近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有所升溫。) 現在依然帶有社會主義性質的前蘇聯國家有:白俄羅斯(公有制經濟佔經濟絕大部分)和摩爾多瓦(共產黨執政+公有制經濟)。 對於歷史的負責,叫我們需要客觀地看待蘇聯解體,不要僅僅依靠某個人的個別言論來判定蘇聯解體的原因。我們需要認真總結歷史,全面地評價蘇聯解體。這個介紹並不作為蘇聯解體的全部原因,僅僅作為朋友們認識蘇聯解體主要原因的參考。蘇聯解體的探究,還需要給歷史學家們時間去進行。 進來西方國家的不斷深入獨聯體,也是對於原蘇聯國家的懼怕。蘇聯國家的一些意識形態依舊與西方有很大分歧,例如白俄羅斯在國家經濟體制方面依舊帶有濃重的“社會主義色彩”。 蘇聯解體發生在1991年12月25日,由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宣佈辭職的事件作為標誌,為......

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

在蘇聯解體的戈爾巴喬夫因素和戈前時期因素的相互關係上,前者是直接原因,後者是根本原因。因為第一,戈爾巴喬夫改革的社會背景是蘇聯傳統體制特別是傳統經濟體制阻礙生產力發展,社會經濟政治蘊育著深刻的危機。第二,戈爾巴喬夫改革引起社會各種矛盾的總爆發,而之所以爆發是因為在此以前矛盾已長期積累,達到只需一根導火線的程度。第三,戈爾巴喬夫改革執行的是一條右傾路線,右是“左”的反動,是因為“左”的路線長期統治,造成的問題相當嚴重,以致於能讓右傾路線禍國一時。從總結經驗教訓的角度考慮,從解決根本問題的角度考慮,重點應是分析蘇聯解體的根源,分析傳統體制的弊病,提出相應對策,確保國家統一和繁榮昌盛。

那麼蘇聯解體的歷史根源或根本原因是什麼呢?我們認為,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是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與聯邦制國家結構的矛盾和傳統體制與社會生產力的矛盾。

高度集中的黨政體制,使聯邦制國家體制有名無實;蘇共和聯盟中央壟斷權力,使共和國失去實權;各種決定權集中於聯盟伐央,加盟共和國主權限於狹小範圍;蘇維埃在政治體制中地位下降和變形,使共和國的參政議政形式化;高度集中的黨政體制使俄羅斯聯邦、俄羅斯民族在聯盟國家中佔有特殊地位和領導地位,事實上的民族不平等依然存在。這種高度集中的黨政體制與分權性質的聯邦制國家結構的矛盾,加之憲法關於加盟共和國享有主權和退盟權的規定,為各加盟共和國爭取國家主權、脫離聯盟中央積累了動因,提供了法律依據。

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規定國家的一切經濟活動均由中央計劃決定,造成共和國失去經濟決策權;資源歸屬、企業隸屬、產品物資和財政收支高度集中於中央,共和國既無權也無力綜合發展地區經濟;產業政策和生產力佈局按照全國的地區專業化分工進行,造成許多共和國經濟“殖民地化”,結構單一、生產落後、生活低下。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使經濟建設只有一個積極性,束縛了地方和民族地區的積極性。這一切形成了共和國經濟主權要求和民族分離的歷史根源。

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造成經濟發展的一切動因不是產生於體制內,而是來自體制外。生產的目的是完成國家計劃,體制內沒有形成滿足人民需要的運行機制;產權虛位造成體制本身缺乏內在動力,企業經營和勞動者的動力不在體制內,而來自外部動員;排斥商品貨幣關係,排斥市場競爭,閹割了體制的效率機制,形成數量型經濟和耗費型經濟。由此產生這種體制的致命性弊端就是阻礙科技進步,尤其不適應現代高科技發展的要求,導致經濟發展粗放經營,經濟結構比例失衡,產業級次嚴重落後。這一切造成蘇聯經濟長期存在短缺性經濟危機,經過長期的效率下降,最後爆發衰退性經濟危機。蘇聯模式帶給人們的不是富裕的社會主義,而是危機的社會主義,並與西方發達國家形成巨大反差,這就是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

蘇聯解體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麼?

直接原因:戈爾巴喬夫的政治改革失敗。

根本原因:“斯大林體制”的固有弊端所積攢的歷史問題。

當然我這只是籠統的高度概括,並且是歷史老師教的“官方”答案。詳細可以看以下的資料,以及網上奇特資料,因為我相信這個問題一千個人會有一千個答案。

參考資料:www.tianya.cn/....shtml

前蘇聯是如何解體的?

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後,首先把經濟改革作為重點,但沒有取得成果;1988年又把改革的重點轉到政治方面.在政治改革中,戈爾巴喬夫以“民主社會主義”代替“科學社會主義”。提倡“民主化”和“公開化”。對蘇聯歷史全盤否定,造成了否定十月革命,醜化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嚴重後果,引起了思想混亂。1990年,局勢更加動盪,蘇共中央決定放棄黨的領導地位,實行多黨制;蘇聯經濟開始大滑坡;民族矛盾日益尖銳,蘇共內部鬥爭也日趨尖銳和公開化

1990年,立陶宛率先宣佈獨立。接著,以俄羅斯為首的許多加盟共和國發表“主權宣言”,宣佈本國是主權國家,本國法律高於全蘇法律。

1991年,蘇聯就是否保留蘇聯進行全民公決,大部公民表示贊同保留蘇聯。此後,戈爾巴喬夫與蘇聯一些加盟共和國領導人,就簽定新的聯盟條約進行磋商,於8月公佈了〈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條約〉。將原“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改為“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並將該聯盟變為一個鬆散的聯邦。此舉引起黨內一些高級幹部的不滿,於是爆發了8.19丁件。

8月19日晨,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宣佈:總統因健康原因,即日起停止履行總統職責。不久,又宣佈實行緊急狀態,成立“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接管全部國家權利。委員會發表〈告蘇聯人民書〉。後軍隊開進莫斯科。而委員會的行動遭到俄羅斯聯邦總統葉利欽的反對。於是形成了軍隊與葉利欽支持者對峙局面。美國總統布什聲明,要求恢復戈氏的權力。各共和國領導人也聲明支持葉利欽。爾後,葉利欽宣佈接管俄羅斯境內的全部蘇軍。21日夜,戈氏稱“完全控制了局勢。

不久,戈爾巴喬夫宣佈辭去蘇共中央總書記職務,並要求蘇共自行解散。

12月8日,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三國領導人簽署明斯克協定,宣佈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12月21日,俄羅斯等11國領導人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圖簽署〈阿拉木圖宣言〉。獨聯體擴大到蘇聯絕大部分加盟共和國。

至此,蘇聯完全解體。

蘇聯怎麼解體了,這麼強大的一個國家怎麼解體了 20分

蘇聯解體的原因很複雜.

簡單點說,蘇聯解體,不是蘇聯老百姓要解體的,而是當時的最高層當權者要蘇聯解體.

在蘇聯,存在一個既得利益階層.

蘇聯實行廠長經理負責制,這些人,攫取了大量經濟利益和政治權利,形成了大量的掌握實權的統治階層.(中國對於這種階層稱為"八旗子弟"或者"高幹子弟")

一個工廠,如西伯利亞石化廠,最高負責人是廠長,他在這個大廠中有說一不二的權力,但是,他退休了,只有他的退休金,他的兒子不會直接得到工廠的利益(刻意培養的除外).

所以,這個階層,都在考慮這一問題.

機會來了.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進行改革,引起國防部長和副總統等人的反叛,蘇聯空降兵進駐莫斯科.俄羅斯共和國總統葉利欽冒險站在坦克上演說,發動老百姓,勸退了蘇聯坦克兵,政變企圖被挫敗,戈爾巴喬夫的總統權力暫時被恢復.

戈爾巴喬夫感覺蘇聯沒有前途了,他也早幹夠了.他,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哈薩克共和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外長謝瓦爾澤那澤等幾個人開了會,決定,解散蘇共,各個加盟共和國可以獨立.

蘇聯是沒有民主制的,占人口99%的老百姓,沒有想讓蘇聯解體的,但是他們說了不算.

說了算的,就是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哈薩克共和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外長謝瓦爾澤那澤等幾個人.他們代表的是高幹子弟,就是時任廠長經理的那幫人.

只有蘇聯解體了,俄羅斯和哈薩克才能獨立,身為共和國總統的葉利欽和納扎爾巴耶夫才真正有實權.

只有蘇聯解體了,身為廠長經理銀行行長的人們,藉助"私有化改革",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將國企變為私人所有,世界級的石油公司,如"尤科斯"石油公司,他的股份都掌握在私人手中,這個私人,在蘇聯解體前,就是這個國企的廠長,他沒花一個戈比,就一下子擁有了所有的股份.太好了,即使他死了,他的後世子孫可以憑藉股票,源源不斷取得股息紅利.

相關問題答案
蘇聯怎麼解體的原因?
蘇聯是怎麼解體的?
蘇聯解體的原因及影響?
試論蘇聯解體的原因?
試分析蘇聯解體的原因?
瀑布怎麼形成的原因?
黃河是怎麼變化的原因?
霧霾怎麼產生的原因?
恐龍是怎麼滅絕的原因?
黑頭是怎麼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