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二月二吃什麼?
二月二要吃什麼
農曆二月初二,民間稱這一天“龍擡頭”,象徵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這一天全國各地吃食也都有講究。二月二吃什麼好?普通人家在這一天要吃麵條、春餅、爆玉米花、豬頭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吃“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二月二應吃什麼飯北方習俗
餃子
二月二龍擡頭 吃什麼
說起二月二,跟龍擡頭有關。有文記載,傳說二月初二這天,龍神要從沉睡中醒來,人們焚香祭祀,祈求龍神擡頭,春天來了,布雲興雨,五穀豐登,國泰民安。又是中國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中國的節令活動十分豐富,又設計安排相應的吃食。二月二這天,有的地方吃麵條,稱龍鬚麵,烙餅叫龍麟,餃子又叫龍牙……都與龍身貼近。惟有天津,這天吃煎悶子,美其名煎龍麟。臺灣有位女作家叫劉枋,寫《吃的藝術》有天津菜專著稱“烹大蝦段、侉燉魚、貼餑餑熬小魚、炸螞蚱、炒菜撈麵、鍋巴菜、煎悶子、煎餅餜子、包子”為天津菜。看起來很不全面,也失準確。細讀了津門烹飪老前輩們 1977年編著的《天津菜譜》,冷、熱、湯菜薈萃,竟多達 1117款,當然不包括鍋巴菜、煎悶子等,那不過是天津具有獨特風味的小吃而已。但是不管怎麼說,煎悶子為天津獨具特色名吃,是確定無疑的。
悶子為澱粉熬製而成的“凍子”。優質的悶子應是用綠豆粉熬製,透透亮亮,不粘不散。煎悶子無須用油過多,否則難以煎成兩面黃嘎。拌悶子的調料,用麻醬、醋、鹽加適當的水攪好,放入蒜泥即可。吃煎悶子配烙大餅,薄餅就更妙了;再炒一盤雞蛋,一盤青菜、綠豆菜、菠菜或俏上香乾,都是爽口又清香的一頓美餐。
二月二吃什麼江浙一帶
江浙滬地區在二月二這天保留著吃“撐腰糕”的習俗,有把腰撐住的寓意,意思是吃了糕,當年裡就不會腰痠背痛了。
撐腰糕是浙江漢族民間流傳的一種糕類小吃。
二月初二,以隔年糕油煎食之,以求腰板硬朗,耐得勞作,故稱“撐腰糕”。時人詩云:“二月二日春正饒,撐腰相勸啖花糕。支持柴米憑身健,莫惜終年筋骨勞”,“片切年糕作短條,碧油煎出嫩黃嬌。年年撐得風難擺,怪道吳娘少細腰”。
二月二這天有什麼習俗嘛,該吃什麼東西?
龍擡頭(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節日習俗: 恭祭華胥氏過“龍頭節”,充滿了崇拜龍的思想觀念,以為龍治水行雨,決定莊稼豐歉,萬萬得罪不可。舊時這天早晨,人們要敬奉碾子,傳說碾子是青龍的化身。有的還把磙子支起來,表示“龍擡頭”。俗話說:“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所以大人小孩多在這天剃頭理髮,意思是剃“龍頭”,以顯尊貴、圖吉利。婦女忌做針線怕“扎瞎了龍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車,怕“砸斷了龍腰、龍尾”。 其實,“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一說實為訛傳,其中的“死舅”其實是“思舊”的變音,這種說法的起因也與瀋陽有關。清朝成立後,當時不少漢人為懷念明朝,就在正月裡不剪髮以表示“思舊”,但又不敢公開與清朝政府對抗,於是就有了“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並一直流傳下來。 二月二這天大多數農家都吃“鼓撅”(手搓麵條),俗稱“頂門棍”。為什麼吃“鼓撅”?有人說,吃了“頂門棍”,把門頂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說,過春節大家都吃悶了、玩昏了,吃一頓“鼓撅”頂靈性,就開始幹活過日子了。也有在二月二這天吃攪團的,說是給龍糊鱗整甲,使龍抖擻精神昇天降雨。有幾句諷刺懶婆娘的民謠說:“過了正月二十三,懶婆娘愁得沒處鑽。又想上了天,沒鞋穿;又想鑽了地,沒鏵尖;又想上了吊,丟不下二月二那頓油攪團。”當地還有在這天炒豆子的習俗,民謠曰:“二月二,龍擡頭,家家鍋裡嘣豆豆,驚醒龍王早升騰,行雲降雨保豐收。”有人還在附近的藥王廟裡燒香叩頭,祈保平安。 地方風俗:山東滕州聊城一帶二月二這天男性都要理髮,龍擡頭這天理髮希望一年好運。滕州 青島地區吃棋子和炒豆,象徵著“金豆開花”。 炒玉米:傳說中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傳統,就是紀念義龍為解人間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條。傳說玉龍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義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並立下規條,只有金豆開花才會予以釋放。人民因感激玉龍義舉而齊集一起炒玉米,因樣子像金豆開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錯,並釋放了玉龍。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傳統亦保留了下來。
2月2龍擡頭吃什麼
2月2每個地區的習俗是不一樣的,天津人要吃煎燜子,燜子上煎出金黃色的佔麻醬和蒜泥吃,就代表龍麟,炒豆芽就代表龍鬚。一起就餅吃。如果你是天津人,你就有口服了。很好吃的。
【二月二龍擡頭的由來】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擡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 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麵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昇天,興雲佈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
明代已見此俗。沈榜《宛署雜記》記載:“宛人呼二月二為龍擡頭。鄉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明人於奕正、劉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場記載:“二月二曰龍擡頭,煎元旦祭餘餅,薰床炕,曰薰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古時認為龍是天子的象徵,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龍擡頭”這句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
【二月二龍擡頭的傳說】農諺“二月二,龍擡頭”,傳說古時候關中地區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東海小龍前去播雨。小龍貪玩,一頭鑽進河裡不再出來。有個小夥子,到懸崖上採來了“降龍水”,攪渾河水。小龍從河中露出頭來與小夥子較量,小龍被擊敗,只好播雨。其實,所謂“龍擡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擡頭,蠍子、蜈蚣都露頭。”
“二月二”還有一種說法叫春龍節。許慎的《說文解字》記載:“龍,鱗中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長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潛淵。”這大概就是“春龍節”習俗的最早記載。
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捱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晒金黃的玉米種子,猛然想起,這玉米就象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裡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裡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佈雨。
從此以後,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還念著:“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有的地方在院子裡用灶灰撒成一個個大圓圈,將五穀雜糧放於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其意是預祝當年五穀豐登,倉囤盈滿。節日時,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吃“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這一天,其它習俗也很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擡頭,龍不擡頭我擡頭。”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樑,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樑,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不動針線,怕傷了龍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從科學角度看,農曆二月初二還是“驚蟄”前後,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農民告別農閒,開始下地勞作了。所以,古時把“二月二”又叫耽“上二日”。因此,盛......
2月2龍擡頭要吃什麼 龍擡頭有哪些特色美食
撐腰糕
二月初二“龍節”這天,我國南北方的農村,人人均食“撐腰糕”。此俗源淵流長,既出於對龍的崇拜,又與農村密切相關,既有信仰的色彩又有務實的精神。
二月二這天不讓吃什麼飯
1、龍擡頭吃什麼?
我國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龍擡頭”, 二月二最不可缺少的,是在山東流傳甚廣的吃炒豆習俗。除此之外,各地還有許多其他美食如:春餅、豬頭肉、芥菜飯、吃麵(龍鬚麵)、吃韭菜(長長久久)、吃梨(與疾病分離),吃烙餅(龍鱗餅)、吃爆豆、爆米花(預示風調雨順)。
2、龍擡頭飲食禁忌
其實,多吃幹炒黃豆對身體健康會帶來不利的影響。因為黃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素、尿酶、血球凝集素等因子.幹炒、爆黃豆時,這些因子在乾熱條件下並不被分解。因此,吃了幹炒豆後,這些抑制素會引起副作用,如肚子發脹,影響消化吸收功能。如果貪香吃得多了,或炒得外焦內生,吃了還會引起噁心、嘔吐、腹瀉等中毒現象,這多半由於大豆中含有的另一種皁素(是一種配糖體)引起,它對粘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引起局部充血、腫脹及出血。這種皁素只有加熱到100℃並維持數分鐘,才能被破壞。
河南平頂山二月二吃什麼
吃麵(龍鬚麵),吃韭菜(長長久久),吃梨(與疾病分離),吃烙餅(龍鱗餅),吃爆豆、爆米花(預示風調雨順)等
2月初2要吃什麼要做什麼
農曆2月初2,俗稱“龍擡頭”。
二月初正值春回大地、農事開始之時,又是百蟲出蜇、蠢蠢欲動之時,故民間有扶龍頭、引青龍、剃龍頭之舉,又有食龍皮、龍鬚、龍子、龍鱗餅之俗,還有停針、忌磨等禁忌。
二月二龍擡頭的由來】
古代稱之為中和節,俗稱龍擡頭。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擡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所謂“龍擡頭”指的是經過
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擡頭,蠍子、蜈蚣都露頭。”因此,這天也叫“春龍節”。
農曆二月初二還是“驚蟄”前後,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蟄伏在泥土或洞穴裡的昆蟲蛇獸,將從冬眠中醒來,傳說中的龍也從沉睡中
醒來,農民告別農閒,開始下地勞作了。所以,古時也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於我國民間的春龍節,在古時又稱“春耕節”。據說,這一天如
果還沒有醒的話,那轟轟隆隆的雷聲就要來呼喚它了。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擡頭日、春龍節、農頭節。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依據氣候規律,農
歷二月二之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季風氣候影響,溫度回升,日照時數增加,雨水也逐漸增多,光、溫、水條件已能滿足農作物的生長,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農村的
農事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