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表示墨子什麼主張?

General 更新 2024-11-07

非攻闡述了墨子怎樣的思想主張

維護小有產者及農民的利益的主張,墨子在因戰爭造成的危害中,荒廢農耕是最為危險的,這正與儒家的\“大同\”不謀而合,但正因為又顯示出兼愛的思想,所以暴露出其並非和儒家一樣是貴族的代言人,而下層士人,與手工業者的代表(因為在其他章節中表現出一定的求新求變,所以並非農民階級的代表)參考資料: 《先秦七子思想研究》

墨子在"非攻"裡面的主要觀點

墨子的“非攻”與“兼愛”

墨子主張“兼愛”,其實質是“愛利百姓”,以“興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為己任.所以墨家之徒的言論行動,皆以國家、百姓、人民之利為準繩.周朝進入春秋戰國時期,戰爭頻仍,土地荒蕪,死者遍野,民不聊生,廣大人民群眾渴望彌兵息戰,休養生息.墨子體察到下層的民情,代表小生產者及廣大百姓的利益,提出了“非攻”的主張,就這一點講,是有積極意義的.自古及今,不論什麼形式的戰爭,其受害最深的首先是人民群眾.為什麼“非攻”,確立什麼樣的準則及採取什麼樣的對策才能達到目的。

望採納,謝謝啊!

對墨子”非攻”主張的理解

墨子的“非攻”與愛民

墨子主張“兼愛”,其實質是“愛利百姓”,以“興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為己任。所以墨家之徒的言論行動,皆以國家、百姓、人民之利為準繩。周朝進入春秋戰國時期,戰爭頻仍,土地荒蕪,死者遍野,民不聊生,廣大人民群眾渴望彌兵息戰,休養生息。墨子體察到下層的民情,代表小生產者及廣大百姓的利益,提出了“非攻”的主張,就這一點講,是有積極意義的。自古及今,不論什麼形式的戰爭,其受害最深的首先是人民群眾。為什麼“非攻”,確立什麼樣的準則及採取什麼樣的對策才能達到目的,在《墨子》一書中大致可以歸納以下幾點。

一、戰爭的殘酷性

戰爭是殺人的機器,戰爭之中,婦幼老弱一概難於倖免。《墨子·非攻中》:“今攻三裡之城,七裡之郭,……殺人多必數於萬,寡必數於千。”在《非攻中》篇裡,墨子連用八個“不可勝數”,揭露了戰爭直接殺人和間接殺人的殘酷性。他指出,戰爭除“喪師多不可勝數,喪師盡不可勝計”之外,老百姓因戰爭貽誤農時,“居處之不安,食飯之不時,飢飽之不節”,凍餒、疾病等原因而死亡者,就更“不可勝數”,百姓在連年不斷的兼併戰爭中,欲生不得,欲活不能,這是多麼殘酷的現實。然而,當時的王公大人,為了自身的利益,根本不顧人民死活,屢屢攻伐無罪之國。《非攻下》描繪了一幅慘景:“入其國家邊境,芟刈其禾稼,斬其樹木,墮其城郭,以湮其溝池,勁殺其萬民,覆其老弱,遷其重器,卒進而柱乎鬥……”面對嚴酷的現實,墨子大聲疾呼。罪惡的戰爭,兼國覆軍,賊虐萬民,剝振神位,傾覆社稷,百姓離散,廢滅先王,這難道有利於上天嗎?有利於鬼神嗎?有利於百姓嗎?

二、戰爭的掠奪性

戰爭是政治的繼續,不是為了權力,就是為了財物,它的掠奪性是顯而易見的。發動戰爭的統治者,首先進攻的是他本國的人民,因為要備戰,必須榨取更多的錢財,用以招兵買馬,置備武器。墨子揭露統治者要發動戰爭,必“厚作斂於百姓,暴奪民衣食之財”。而“奪民之用、廢民之利”,是墨子堅決反對的。因為墨子最擔心的是百姓飢不得食,寒不得衣,勞不得息。侵略性的戰爭是沒有國界的。古人云:“春秋無義戰”。據墨子言,天子開頭分封諸侯,萬國有餘;現在因為兼併的緣故,萬多國家都已覆滅,只有楚、越、齊、晉等為數不多的幾個大國了。當然“萬國”的說法可能是虛指,《春秋》所載, 242年間,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這大概是可信的。到戰國中期,諸侯國又從春秋時期的147個“銳減到萬乘之國七個,千乘之國五個。戰爭攻戰之激烈的程度可見一斑。而兼併戰爭的掠奪性,在《公輸》篇裡被赤裸裸地揭露出來。“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不可謂智”。而楚王正是那種舍其粱肉,竅取糠糟;舍其錦繡,竊取短褐;舍其文軒,竊取敝輿的“竊疾”之人。墨子批判說:“此其為不利於人也,天下之厚害矣,而王公大人樂而行之,則此賊滅天下之萬民也,豈不悸哉!”(非攻下)

三、戰爭的欺騙性

攻伐無罪之國的人,往往冠以美名,竭力掩蓋其侵奪的真相,發動戰爭、剝奪百姓的財產,犧牲百姓的生命,那麼為什麼還幹這種事情呢?王公大人回答說:“我貪伐勝之名,及得之利,故為之。”(非攻中)墨子對這種論調,立即給予駁斥。計算一下攻伐者所獲得的利益,是沒有什麼用處的,而他在戰爭中得到的東西,反而不如他喪失的東西多。為了爭奪多餘的土地,而讓士民去白白送死,這不使全國上下都感到悲哀嗎?毀掉大量的錢財,去爭奪一座虛城,這難道是治國的需要嗎?貪圖伐勝之名,只不過是一個騙人的幌子而已。

也有喜好攻伐的君主說,我不是為了金玉、美女、土地,我是想在天下以“......

魯迅小說《非攻》中的墨子是什麼形象?

歷史上的墨子是墨家的創始人,主張非攻,反對以強凌弱,提倡兼愛、急公好義,其思想代表了小生產者的利益。而在《故事新編》中的墨子,則是一個機智、善辯、反對侵略、反抗強暴的古代思想家的形象。為了“於民有利”,他不惜長途跋涉,同楚王、公輸般及公孫高辯論、鬥智,一面積極佈置宋國作好戰鬥準備。由於墨子的遠見卓識和隨機應變,在與公輸般鬥雲梯中取得了勝利,制止了一場不義的戰爭。小說在樹立墨子這一理想人物形象的同時,也諷刺批評了那些在“九·一八”以後鼓吹“民氣”的“空談家”,賣國密約的“外交家”,以及國民黨反動派政治腐敗、軍隊無能等狀況

墨子主張的現實意義?

墨子經濟思想的現實意義 在墨子的經濟思想中有很多具有現實意義的內容,下面僅選擇其中對當今的社會主義建設具有較明顯的指導意義的部分加以論述。 (一)“兼愛”、“非攻”的現實意義 “兼愛”、“非攻”的思想在很多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大到國際交往,小到人與人之間。“兼愛”、“非攻”的原則運用到國際交往中,就是要堅持和平共處的原則。如今,倡導和平、反對武力成為世界各國處理國際問題的共識。各個國家不論大小強弱都應該被平等地視為國際社會的一員。正如墨子所提倡的“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29},“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30}。 把“兼愛”、“非攻”的思想運用到人際交往中,則正如墨子所提出的“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兼愛”的思想與當今的“博愛”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處,要求平等地看待關愛其他人,要求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寬容,這對培育良好的人際關係網,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而為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人際環境是頗有益處的。 (二)追求平等的“非命”論的現實意義 “非命”思想可以看作當時乃至現在的經濟發展的精神動力。他第一次把人的主體性以系統的理論形式表達出來,認為決定自身命運的是人而不是天,人們只要通過努力,都能過上富足、安定的生活,這體現了墨家積極向上的樂觀主義人生哲學。 經濟活動的主體是人,經濟建設有賴於人的努力,如果沒有人的主動創造,就不會有經濟的發展。墨子的“非命”論是對天命論的有力抨擊,能夠激發人們生產的積極性,激發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的熱情。 (三)“節用”消費思想的現實意義 墨子“節用”的消費思想對我國當今的經濟發展、社會建設都具有不可小視的作用。首先,它有利於遏制消費的兩極化,在滿足多數人消費需求的基礎上,保持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其次,墨子“節用”消費思想主要針對的是社會上層,要求統治者“節於民,誨於民”,以身作則,教育民眾,這一思想對於警示當今社會存在的鋪張浪費、公款吃喝的現象具有積極意義。再次,“節用”思想對遏制當前浪費資源的現象也有積極意義。如今隨著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可供利用的資源越來越廣泛,使得一些人產生過度樂觀的情緒,在生產生活過程中不注重節約資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費,這對尚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我國的經濟建設是極為不利的。 總之,墨家思想雖沒有像儒家文化那樣成為影響我國幾千年歷史的主流思想,但其經濟思想中的精髓不論對當時還是當今的社會都具有不可磨滅的進步意義

墨子怎樣論述非攻這一思想主張

現在有一個人,進入了別人家的果園,偷走了人家的桃子和李子。大家聽說了就會責罵他,居上位執政的人捕獲他之後會懲罰他。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損害了別人的利益而使自己得到好處。至於偷別人的狗、豬、雞等家畜家禽的人,他不道義的程度又超過了進入別人果園偷桃李的人。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對別人的損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德就更加厲害了,罪責也更加深厚。至於潛入別人家牛欄、馬廄,牽走人家牛和馬的人,他不道義的程度又超過了偷別人的狗、豬、雞的人。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對別人的損害更加大了。如果對別人的損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義就更加厲害了,罪責也更加深厚。至於殺死無罪之人,拿走他的衣服,拿走戈和劍的人,他不道德的程度又超過了潛入別人家牛欄、馬廄並牽走人家牛和馬的人。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對別人的損害更加大了。如果對別人的損害更加大了,他的不道義就更加厲害了,罪責也更加深厚。對此,世上有道義的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並會認為它們不對,說這些是不道義的。現在到了放肆的攻打他國這件事上,卻不知道不對了,反而就(這件事情)來稱讚它,說是道義的。這能說是知道道義和不道義的分別嗎?

殺死一個人是不道德的,必會有一條死罪。如果按照這種說法類推,殺死十個人就是十倍的不道義,必會有十條死罪;殺死一百人就是一百倍的不道義,必會有一百條死罪。對此,世上有道義的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並會認為它們不對,說這些是不道義的。現在到了放肆的進行不道義的事攻打他國這件事上,卻不知道不對了,反而隨著稱讚它,說是道義的。實在不知道這是不道義的,所以才會記載下來留給後世。如果知道是不道義的,又怎麼解釋把那些不道義的事記載下來並留給後世這件事呢?

現在有些人,看到的黑色較少時說是黑色,看到的黑色多了時就說是白色,那麼大家一定會認為這人不知道黑色和白色的區別;嚐到的苦較少時說是苦的,嚐到的苦多了時就說是甜的,那麼大家一定會認為這人不知道甜和苦的區別。現在做了小的錯事,就明白是不對的。大的錯事如攻打他國,卻不知道不對了,反而隨著稱讚它,說是道義的。這能說是知道道義和不道義的區別嗎?!“由此可知道普天下的君子們,在區分道義與不道義上是多麼混亂啊。”

除了非攻思想,你知道墨子的其他經男主張嗎

學術思想

墨子的思想

① 兼愛非攻

他的“非命”、“兼愛”之論,和儒家“天命”、“愛有等差”相對立。認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要求“飢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其中不少具有樸素唯物主義思想。

所謂兼愛,包含平等與博愛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礎上相互友愛,“愛人若愛其身”,並認為社會上出現強執弱、富侮貧、貴傲賤的現象,是因天下人不相愛所致。他反對戰爭,要求和平。[9]

② 天志明鬼

所謂天志就是天有意志,天愛民,君主若違天意就要受天之罰,反之,則會得天之賞。[9]

③ 尚同尚賢

尚同是要求百姓與天子皆上同於天志,上下一心,實行義政。尚賢則包括選舉賢者為官吏,選舉賢者為天子國君。墨子認為,國君必須選舉國中賢者,而百姓理應在公共行政上對國君有所服從。墨子要求上面瞭解下情,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賞善罰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賢使能,提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的主張。[9]

④ 節用節葬

節用是墨家非常強調的一種觀點,他們抨擊君主、貴族的奢侈浪費,尤其反對儒家看重的久喪厚葬之俗,認為久喪厚葬無益於社會。認為君主、貴族都應象古代三代聖王一樣,過著清廉儉樸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這方面也能身體力行。[9]

⑤ 非樂

墨子極其反對音樂,甚至有一次出行時,聽說車是在向朝歌方向走,立馬掉頭。他認為音樂雖然動聽,但是會影響農民耕種,婦女紡織,大臣處理政務,上不合聖王行事的原則,下不合人民的利益,所以反對音樂。[9]

⑥ 非命

墨子一方面肯定天有意志,能賞善罰惡,藉助外在的人格神服務於他的“兼愛”,另一方面又否定儒家提倡的天命,主張“非命”。認為認得壽夭,貧富和天下的安危,治亂都不是由“命”決定的,只要通過人的積極努力,就可以達到富,貴,安,治的目標。墨子反對儒家所說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認為這種說法“繁飾有命以叫眾愚樸之人”墨子看到這種思想對人的創造力的消磨與損傷,所以提出非命。[9]

在墨家整個思想體系中,軍事思想佔有重要位置。《墨子》軍事思想是處於弱者地位的自衛學說,其主要內容有二:一是非攻,反對攻伐掠奪的不義之戰;二是救守,支持防守誅討的正義之戰。

政治思想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 “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等主張。“兼以易別”是他的社會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體行動綱領。他認為只要大家“兼相愛,交相利”,社會上就沒有強凌弱、貴傲賤、智詐愚和各國之間互相攻伐的現象了。他對統 治者發動 戰爭帶來的禍害以及平常禮俗上的奢侈逸樂,都進行了尖銳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則上,墨子主張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主張“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他還主張從天子、諸侯國君到各級正長,都要“選擇天下之賢可者 ”來充當; 而人民與天子國君,則都要服從天志 ,發揚兼愛,實行義政,否則,就是非法的,這就是“ 一同天下之義”。[21]

軍事思想

非攻:反對攻伐掠奪的不義之戰

墨子認為,當時進行的戰爭均屬掠奪性非正義戰爭,在《非攻》

墨子

諸篇中,反覆申訴非攻之大義,認為戰爭是凶事。他說,古者萬國,絕大多數在攻戰中消亡殆盡,只有極少數國家倖存。這就好比醫生醫了上萬人,僅僅有幾人痊癒,這個醫生不配稱之為良醫一親友,戰爭同樣不是治病良方。歷史上好戰而亡的統治者不可勝數。這無異於給那些企圖通過攻戰來開疆拓土吞併天下的人以當頭棒喝。所以墨子主張,以德義服天下,以兼愛來消弭禍亂。在墨子眼裡,兼愛可以止攻,可以去亂。兼愛是非攻的倫理道德基礎,非攻是兼愛的必然結果。[10]

墨子主張非攻,是特指反對當時的“大則攻小也,強則侮弱也......

墨子主張什麼

在墨家整個思想體系中,軍事思想佔有重要位置。《墨子》軍事思想是處於弱者地位的自衛學說,其主要內容有二:一是非攻,反對攻伐掠奪的不義之戰;二是救守,支持防守誅討的正義之戰。

(一)非攻:反對攻伐掠奪的不義之戰

墨子認為,當時進行的戰爭均屬掠奪性非正義戰爭,在《非攻》諸篇中,反覆申訴非攻之大義,認為戰爭是凶事。他說,古者萬國,絕大多數在攻戰中消亡殆盡,只有極少數國家倖存。這就好比醫生醫了上萬人,僅僅有幾人痊癒,這個醫生不配稱之為良醫一親友,戰爭同樣不是治病良方。歷史上好戰而亡的統治者不可勝數。這無異於給那些企圖通過攻戰來開疆拓土吞併天下的人以當頭棒喝。所以墨子主張,以德義服天下,以兼愛來消弭禍亂。在墨子眼裡,兼愛可以止攻,可以去亂。兼愛是非攻的倫理道德基礎,非攻是兼愛的必然結果。

墨子主張非攻,是特指反對當時的“大則攻小也,強則侮弱也,眾則賊寡也,詐則欺愚也,貴則傲賤也,富則驕貧也”的掠奪性戰爭。墨子以是否兼愛為準繩,把戰爭嚴格區分為“誅”(誅無道)和“攻”(攻無罪),即正義與非正義兩類。“兼愛天下之百姓”的戰爭,如禹攻三苗、商湯伐桀、武王伐紂,是上中(符合)天之利、中中鬼之利、下中人之利的,因而有天命指示,有鬼神的幫助,是正義戰爭。反之,大攻下,強凌弱,眾暴寡,“兼惡天下之百姓”的戰爭。是非正義的。

墨子還堅決無情地揭發當時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沉重無盡的災難。①貽誤農時,破壞生產。農業是斬斷了老百姓的衣食之源。②搶劫財富,不勞而獲。竊入桃李,搶人犬豕雞豚、牛馬,殺人越貨者,“謂之不義”,攻小國,“入其溝境,刈其莊稼,斬其樹木”,同樣是“不與其勞就其實,以非其所有而取”的不義行為。③殘害無辜,掠民為奴。墨子指出,大國君主命令軍隊攻小國,“民之格者,則逕殺之。不格者,則系操而歸。丈夫以為僕圉胥靡,婦人以為舂酋。”

(二)救守:支持防守誅討的正義之戰

墨子“惟非攻,是以講求備禦之法”,從“非攻”出發,《墨子》論述了作為弱小國家如何積極防禦的問題。墨子深知,光講道理,大國君主是不會放棄戰爭的,因而主張“深謀備禦”,以積極防禦制止以大攻小的侵略戰爭。這些研究防禦作戰的論述,集中在《備城門》以下十一篇,形成了一個以城池防守為核心的防禦理論體系,概言之,包括三個方面內容。

一是倡導積極準備,力爭做到有備無患。“備者,國之重也。食者,國之寶也;兵者,國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故倉無備粟,不可以待凶飢;庫無備兵,雖有義不能徵無義;城廓不備全,不可以自守;必無備慮,不可以應卒。”只有在戰前進行後勤、城防、軍備、外交、內政等物質和精神上諸方面的充分準備,才能造成守城防禦戰鬥中的有利條件和主動地位,贏得防禦作戰勝利。

二是“守城者以亟敵為上”的積極防禦指導思想。墨子認為在守城防禦中,應守中有攻,積極殲敵。“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是下策。“亟傷敵”的具體措施是:利用地形、依託城池,正確佈置兵力;以國都為中心,形成邊城、縣邑、國都的多層次縱深防禦,層層阻擊,消耗敵人;頑強堅守與適時出擊結合。

三是在防禦作戰具體戰法方面,提出了一整套防禦作戰戰術原則。《備城門》等篇,墨子通過禽滑釐的詢問,對十二種攻城方法一一對以有效防禦。如高臨法、水攻法、穴攻法等,是當時頗為先進的攻城術,墨子對以別具匠心的應對措施,並詳細解說守城器械的製作方法、使用技巧等。

墨子防禦理論在中國兵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後世有關防禦原則和戰術的記述,多祖述《墨子》,以至於一切牢固的防禦也被籠統稱為“墨守”。如果說範......

相關問題答案
非攻表示墨子什麼主張?
非卡表客戶是什麼意思?
比值表示的是什麼?
古代的舉表示的是什麼?
墨子什麼學派?
子墨是什麼意思?
連供墨水什麼牌子好?
黑色墨水什麼牌子好?
網吧顯示器用什麼牌子?
小王子表達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