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調的意思是什麼?
美人抱瑤瑟,仰視河漢明。 絲桐豈殊音,古調非今生。 沉思空幽寂,歲月已徂徵。 這幾句詩分別是什麼意
主旨就是感嘆時間過得快。美女抱著瑤琴,看天上的銀河看,群星閃爍。琴音發出優美的聲音,彈出的是古代傳下的曲子不是鹹蛋的。我不禁在這安靜的夜裡陷入深思,時間在飛快流逝。
時人見我恆殊調的調是什麼讀音
調讀diao四聲.殊調:與眾不同的格調、意趣.
上李邕是什麼意思
大鵬(2)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3)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4)。
宣父猶能畏後生(5),丈夫未可輕年少(6)。
譯文:
大鵬總有一天會和風飛起,憑藉風力直上九天雲外。
如果風停了,大鵬飛下來,還能揚起江海里的水。
世間人們見我老是唱高調,聽到我的豪言壯語都冷笑。
孔子還說過“後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輕視少年人。
全部註釋
1.李邕:字泰和,廣陵江都(今江蘇江都縣)人。有才華,性倜儻,唐玄宗時任北海(今山東益都縣)太守,書法、文章都有名,世稱李北海。後被李林甫殺害,年七十餘。《舊唐書·文苑傳》有傳。李邕年輩早於李白,故詩題雲"上"。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有"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句,亦見白對邕之敬賞。今人葛景春《李白〈上李邕〉寫於蜀中》(載《社會科學研究》1986年第六期)文考證:李邕於開元七、八、九年任渝州(今重慶)刺史,李白此時曾拜謁李邕並作此詩。李邕擅長詩文,當時文士很多都投在他的門下。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青年時代李白的豪情壯志。
2.大鵬:傳說中的大鳥。扶搖:由下而上的旋風。《莊子·逍遙遊》:"鵬之徙於南溟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quot;滄溟:大海。
3.簸卻:搖盪.簸,指上下顫動.
4.恆:經常。殊調:發表不同常人的論調。大言:豪言壯語。
5.宣父:《新唐書·禮樂志》:"(貞觀)十一年,詔尊孔子為宣父"。《論語·子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不如今也?"
6.丈夫:對成年男子的尊稱,這裡是稱李邕。年少:李白自稱。
大鵬是李白詩賦中常常藉以自況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徵,又是驚世駭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徵。開元十三年(725),青年李白出蜀漫遊,在江陵遇見名道士司馬承禎,司馬稱白"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李白當即作《大鵬遇希有鳥賦並序》(後改為《大鵬賦》),自比為莊子《逍遙遊》中的大鵬鳥。李白詩中還有一首《臨路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據唐李華《故翰林學士李君墓誌銘序》雲,李白"賦《臨終歌》而卒"。後人認為可能就是這首《臨路歌》,"路"或為"終"之誤寫。可見李白終生引大鵬自喻之意。此篇通過對大鵬形象的刻劃與頌揚,表達自己勇於追求而且自信、自負、不畏流俗的精神。按此詩語氣直率不謙,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參詹鍈主編《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本詩題解。
譯文:
大鵬總有一天會和風飛起,憑藉風力直上九天雲外。
如果風停了,大鵬飛下來,還能揚起江海里的水。
世間人們見我老是唱高調,聽到我的豪言壯語都冷笑。
孔子還說過“後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輕視少年人。
閣下何不同風起 扶搖直上九萬里是啥意思
你好!
詩詞名句“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出自李白的《上李邕》,詩句的意思是:
大鵬總有一天會和風飛起,憑藉風力直上九天雲外。
《上李邕》全詩: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翻譯:
譯文大鵬一日從風而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之高。
如果在風歇時停下來,其力量之大猶能將滄海之水簸幹。
時人見我好發奇談怪論,聽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
孔聖人還說後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輕視年輕人啊!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代的作品。李邕在開元七年至九年前後,曾任渝州(今四川重慶市)刺史。李白遊渝州謁見李邕時,因為不拘俗禮,且談論間放言高論,縱談王霸,使李邕不悅。史稱李邕“頗自矜”(《舊唐書·李邕傳 》),為人自負好名,對年輕後進態度頗為矜持。李白對此不滿,在臨別時寫了這首態度頗不客氣的《上李邕》一詩,以示回敬。
詩中李白以大鵬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大鵬是《莊子·逍遙遊》中的神鳥,傳說這隻神鳥其大“不知其幾千裡也 ”,“其翼若垂天之雲”,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搖直上,可高達九萬里。大鵬鳥是莊子哲學中自由的象徵,理想的圖騰。李白年輕時胸懷大志,非常自負,又深受道家哲學的影響,心中充滿了浪漫的幻想和宏偉的抱負。在此詩中,他以“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大鵬自比,這隻大鵬即使是不借助風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將滄溟之水一簸而幹,這裡極力誇張這隻大鳥的神力。在這前四句詩中,詩人寥寥數筆,就勾劃出一個力簸滄海的大鵬形象——也是年輕詩人自己的形象。
詩的後四句,是對李邕怠慢態度的回答:“世人見我恆殊調,見餘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世人”,指當時的凡夫俗子,顯然也包括李邕在內,因為此詩是直接給李邕的,所以措詞較為婉轉,表面上只是指斥“時人”。“殊調”,與後面的“大言”同義,指不同凡響的言論。李白的宏大抱負,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人當做“大言”來恥笑。李白顯然沒有料到,李邕這樣的名人竟與凡夫俗子一般見識,於是,就擡出聖人識拔後生的故事,反脣相譏:“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貞觀十一年,“詔尊孔子為宣父”(《新唐書·禮樂志 》)。丈夫,對男子尊稱,此指李邕。《論語·子罕》中說:“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這兩句意為孔老夫子尚且覺得後生可畏,你李邕難道比聖人還要高明?男子漢大丈夫千萬不可輕視年輕人呀!後兩句對李邕又是揄揶,又是諷刺,也是對李邕輕慢態度的回敬,態度相當桀驁,顯示出少年銳氣。
李邕在開元初年是一位名聞海內的大名士,史載李邕“素負美名,……人間素有聲稱,後進不識,京洛阡陌聚觀,以為古人。或傳眉目有異,衣冠望風,尋訪門巷。”對於這樣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與之抗禮,足見青年李白的氣識和膽量。“不屈己、不幹人”笑傲權貴,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
希望對你有幫助。
蘇曼殊《寄調箏人》的鑑賞
《寄調箏人》—民國·蘇曼殊
禪心一任蛾眉妒,佛說原來怨是親。
雨笠煙蓑歸去也,與人無愛亦無嗔。
譯文:
我一心向佛,情願忍受多情女子的怨恨;佛家說怨恨的產生,就是因為心中有情。帶著雨笠,披著蓑衣,歸向那一片迷茫的煙雨中,我的心湖已經平靜無波,與人無所愛戀,也不會發生嗔恨。
蘇曼殊早年出家,曾經寫過“不向情田種愛恨”的絕情詩。這首詩描寫他對愛情的推卻,情意纏綿悱惻,情根還未完全斷絕。
蘇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詩人、翻譯家,廣東香山縣(今廣東省珠海市瀝溪村)人。原名戩,字子谷,學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經,法號曼殊,筆名印禪、蘇湜。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生於日本橫濱,父親是廣東茶商,母親是日本人。
蘇曼殊一生能詩擅畫,通曉日文、英文、梵文等功種文字,可謂多才多藝,在詩歌、小說等多種領域皆取得了成就,後人將其著作編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為革新派的文學團體南社的重要成員,蘇曼殊曾在《民報》、《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詩風“清豔明秀”,別具一格,在當時影響甚大。
大鵬一日同風起 扶搖直上九萬里是什麼意思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李白《上李邕》
大鵬總有一天會和風飛起,憑藉風力直上九天雲外。
如果風停了,大鵬飛下來,還能揚起江海里的水。
世間人們見我老是唱高調,聽到我的豪言壯語都冷笑。
孔子還說過“後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輕視少年人。
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代的作品。李邕在開元七年至九年前後,曾任渝州(今重慶市)刺史。李白遊渝州謁見李邕時,因為不拘俗禮,且談論間放言高論,縱談王霸,使李邕不悅。史稱李邕“頗自矜”(《舊唐書·李邕傳 》),為人自負好名,對年輕後進態度頗為矜持。李白對此不滿,在臨別時寫了這首態度頗不客氣的《上李邕》一詩,以示回敬。
前四句中李白以大鵬自比。大鵬是《莊子·逍遙遊》中的神鳥,傳說這隻神鳥其大“不知其幾千裡也 ”,“其翼若垂天之雲”,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搖直上,可高達九萬里。大鵬鳥是莊子哲學中自由的象徵,理想的圖騰。李白年輕時胸懷大志,非常自負,又深受道家哲學的影響,心中充滿了浪漫的幻想和宏偉的抱負。這隻大鵬即使不借助風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將滄溟之水一簸而幹,這裡極力誇張大鵬的神力。在這前四句詩中,詩人寥寥數筆,就勾劃出一個力簸滄海的大鵬形象——也是年輕詩人自己的形象。
詩的後四句,是對李邕怠慢態度的回答:“世人”指當時的凡夫俗子,顯然也包括李邕在內,因為此詩是直接給李邕的,所以措詞較為婉轉,表面上只是指斥“世人”。“殊調”指不同凡響的言論。李白的宏大抱負,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當做“大言”來恥笑。李白顯然沒有料到,李邕這樣的名人竟與凡夫俗子一般見識,於是,就擡出聖人識拔後生的故事反脣相譏。”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貞觀十一年,“詔尊孔子為宣父”(《新唐書·禮樂志 》)。《論語·子罕》中說:“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這兩句意為孔老夫子尚且覺得後生可畏,你李邕難道比聖人還要高明?男子漢大丈夫千萬不可輕視年輕人呀!後兩句對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諷刺,也是對李邕輕慢態度的回敬,態度相當桀驁[jié ào],顯示出少年銳氣。
李邕在開元初年是一位名聞海內的大名士,史載李邕“素負美名,……人間素有聲稱,後進不識,京洛阡陌聚觀,以為古人。或傳眉目有異,衣冠望風,尋訪門巷。”對於這樣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與之抗禮,足見青年李白的氣識和膽量。“不屈己、不幹人”笑傲權貴,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
資料來自古詩文網
“昨天我坐飛機去美國白宮那裡同喬治布殊、克林頓總理還有萊溫斯基吃過飯,我低調咯”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你真的幸福啊,可以出國、可以和美國國家重要的領導人吃飯。羨慕啊,但是你的這信息不要掛在網上,要不然的話有人會定位你的IP找到你,到時候你麻煩了。我低調咯的意思是我低調了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表達了李白什麼思想
詩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的意思是:世間人們見我老是唱高調,聽到我的豪言壯語都冷笑。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出自唐朝詩人李白的古詩作品《上李邕》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註釋】
1、恆:常常
2、殊調:格調特殊
3、餘:我
4、大言:言談自命不煩
【解說】
世間人們見我老是唱高調,聽到我的豪言壯語都冷笑。孔子還說過“後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輕視少年人。
【鑑賞】
詩的後四句,是對李邕怠慢態度的回答:“世人”指當時的凡夫俗子,顯然也包括李邕在內,因為此詩是直接給李邕的,所以措詞較為婉轉,表面上只是指斥“世人”。“殊調”指不同凡響的言論。李白的宏大抱負,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當做“大言”來恥笑。李白顯然沒有料到,李邕這樣的名人竟與凡夫俗子一般見識,於是,就擡出聖人識拔後生的故事反脣相譏。《論語·子罕》中說:“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這兩句意為孔老夫子尚且覺得後生可畏,你李邕難道比聖人還要高明?男子漢大丈夫千萬不可輕視年輕人呀!後兩句對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諷刺,也是對李邕輕慢態度的回敬,態度相當桀驁,顯示出少年銳氣。
李邕在開元初年是一位名聞海內的大名士,史載李邕“素負美名,……人間素有聲稱,後進不識,京洛阡陌聚觀,以為古人。或傳眉目有異,衣冠望風,尋訪門巷。”對於這樣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與之抗禮,足見青年李白的氣識和膽量。“不屈己、不幹人”笑傲權貴,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
遂調郢人善歌,殊不考其義
翻譯:
世人遂因此而稱郢人善歌,根本就沒有考察宋玉這些話的真實含義。
選自:
《世稱善歌者曰“郢人”》出自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世人都稱善於歌唱的人為“郢人”。
滿意請採納!
上李邕中的假令和恆是什麼意思
??李白25歲那年,懷著“四方之志”,仗劍去國、離開蜀地,辭親遠遊。他先是順江而下,東遊金陵和揚州;接著在湖北安陸娶故相許圉師的孫女為妻,並在此安家。這其間,李白廣事交遊,同時也從事幹謁活動,希望通過引薦找到政治出路。
??
??此期間,李白在開元八年(720)左右來渝州拜見李邕,受到冷遇,憤激之餘寫下《上李邕》,詩人正當年輕氣盛時候,詩中以不羈的大鵬自詡。他在詩裡,把自己比喻為憑藉風力可“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大鵬鳥,即使風停下落之時也能遮蔽江河之水,所以不要以他的“殊調”、“大言”而冷笑,勸告盛名之下的李邕要以“宣父”即孔子為榜樣,不要輕視年輕人。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上李邕
內容:
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
猶能簸卻滄溟水。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鵬鳥一日隨風飛起,乘旋風直上九萬里的高空。詩人以大鵬自比,自視很高,誇張抒寫,構成波瀾壯闊的氣勢,烘托出詩人宏偉的豪情壯志。現在用來比喻抱負遠大,待時機到來,將不斷進取,施展才能。大鵬:傳說中的大鳥。扶搖:由下而上的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