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大學生兼職的意義?
研究大學生兼職行為空間有何現實意義 15分
首先可以知道當代大學生的行動能力,大學生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希望,如果大學生能力強了,國家將會在不久的將來更加強大
在大學,做兼職到底有沒有意義
肯定是意義的,第一,你能夠賺到生活費,經濟獨立不用依賴父母;第二,提前進入社會實踐,能夠鍛鍊自己的各方面能力;第三,對畢業後找工作有一定的幫助;第四,大學生活是比較輕鬆的,很多同學都會迷茫或終日無所事事,做兼職能夠充實自己的生活。
經濟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兼職行為
首先可以知道當代大學生的行動能力,大學生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希望,如果大學生能力強了,國家將會在不久的將來更加強大
大學生兼職與大學生缺乏目標有關係嗎
開宗明義,大學生是指在高等學校就讀的學生。是一個擁有較高素質並被社會賦予很高綜合能力期望值的體。所謂,是指在本職之外兼任其他的職務。即是在合理分配時間的基礎上通過為特定組織或個人付出體力和智力的勞動而獲得物質和精神回報的社會實踐活動。結合現實,又可將其分為酬勞型和義務型,而學生當然也屬於利用課餘時間從事的一項社會實踐活動。 我們判斷大學生的利弊標準就在於哪個更有利於大學生在其社會化進程中人格的培養及自我創造價值的實現。 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論述我方觀點: 首先,做有助於大學生對於相關工作經驗的獲得和團隊精神的提升。大學生,包括在讀的研究生,無一例外的面對著這樣一個問題:畢業後的去向。即是說,我們都將走過人的社會化進程中一個角色轉換的時期。在由供求關係決定人才走向的場經濟體制下,如何應對招聘企業挑剔的目光,從中習得的經驗和團隊精神則顯得至關重要,從而獲得在求職競爭中的先機。 其次,做有助於培養大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提高其社會心理承受能力。相關的社會學和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著應對挫折的態度偏激和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點。在這裡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做確實存在著一定的弊端。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這些弊端雖是我們不可避免的存在,但卻不是不可克服的。正是由於這些弊端的存在,才更有利於提高大學生應對種種挫折和社會壓力的心理承受能力。 最後,做有利於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當代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已經不僅僅停留在成績的優異上,而更注重其自身綜合能力的發揮。大學生做正是為了適應這種要求而做的必要的社會實踐。 我黨的教育方針明確指出:堅持教育為現代化建設服務,為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人。 對方辯友堅持,大學生弊大於利,那麼我想請教對方辯友三個問題: 一問對方辯友如何理解大學生在其社會化過程中的角色轉換;二問對方辯友如何完成這種社會角色的轉換;三問對方辯友如何快速的適應新的社會角色,進而完成社會賦予我們的使命。 在此,我方堅持,大學生利大於弊。
二辯:先反駁大約30s
在這裡我想對對方辯友提出四點質疑。 第一點我想問對方辯友我們是利用課餘時間睡覺、玩遊戲、上網聊天充實一些,還是出去,學點經驗,掙點收入,什麼樣的大學生活更充實一些呢? 大學時代是一個課餘時間自主分配時期,而今的現實是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精神生活的流失,不知道如何去實現自我的價值。由此引起種種社會問題的突現。肅本清原,大學生可以使課餘的時間合理分配和利用,更加充實我們的大學時代的課餘文化生活。讓我們對生活也有了新的認識和體驗。 第二點請問對方辯友我們中國的大學生的學費和生活費是通過自己的勞動支付的呢?而權威調查顯示歐美國家的大學生有86。4%都是通過去賺取自己生活和學習的費用。我們不再是襁褓的嬰孩,等待著父母來餵養我們。我們不是啃老族,我們要學會感恩,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勞動去創造價值減輕我們父母負擔,就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第三點請問對方辯友,中美大學教育,中美大學生最大的差距在什麼地方呢?為什麼在中國一個一流的大學生去到了美國之後只是一個三流的留學生呢?為什麼很多中國的大學生在國外上大學時候在筆試中能取得高分,而連基本的實驗都不會操作,基本的生活也不能自理呢?這就說明了我們現在的大學教育理論脫離了實踐,大學生操作能力的欠缺,我們現在的時代不再需要理論的締造者,而是需要操作的實踐者。而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實踐能力學習的的機會,讓我們能加適應社會的生存。 最後,我想請問對方辯友我們大學教育的終極目的是什麼?北大的老校長蔡元培先生曾說&q......
大學除了做兼職和讀書外,還有哪些有意義的事情值得做?
1、進入大學,就是一個新的環境,接觸新的人,你的所有過去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張白紙,這是你最好的重新塑造自己形象的時候,改掉以前的缺點,每進入一個新的環境,都應該以全新的形象出現。
2、“我是誰?”這是一個角色定位和角色認同問題。對“大學生”這一角色,如果模糊不清,就會出現角色錯亂,大一、大二就會變成高四、高五;而如果認同不自信,“University”則成為“由你玩四年”,大學人生有可能成為“大混人生”。
3、“我來做什麼”、“該怎麼做”,這是個主題定位和態度問題。大學的主題是什麼?是單純求學,兩耳不聞窗外事,還是修身求學,一心追求真善美?是做單一型人才還是當複合型人才?是被動求學還是主動奮鬥?選擇不同,最後文憑的含金量決然不同。
4、“我到哪裡去”?這是個定向問題。進入大學,前途選擇並沒有結束。將來是趕快畢業直接工作,還是考研究生繼續深造?將來是進入藍領、白領還是金領職業層次?不管怎樣選擇,改變命運的鑰匙掌握在自己手裡,成功的機遇總是偏愛有準備頭腦的人。
5、經常給家裡打個電話,始終記住:兒行千里母擔憂。
6、很多事情別人通知你了,要說謝謝,沒有通知你,不要責怪,因為那些事你其實應該自己弄清楚。
7、不論男人還是女人,如果在大學裡還把容貌當作重要的東西而過分重視的話,可能不會吃虧,但是早晚會吃虧。可能,很可能,也可以說是一定有可能。
8、千萬別迷戀網絡遊戲。千萬!記住我這裡用的是千萬!!
9、每個星期一定要抽時間出來鍛鍊身體。根據自己的特長進行有效地選擇吧!就像我一樣,從大學開始踢足球,現在30多了依然堅持。(本人準備50掛靴嘿嘿!作者:三峽在線 注)好處多多。
10、你可以有喝醉的時候,我們可以接受,但是你要明白和真正的朋友一醉才能讓傷心事方休,否則,你只會是別人的談資和笑柄。
11、面對不公平的東西,不要抱怨,你的不公平可能恰恰是別人的公平。所以,你不如去努力的奮鬥,爭取你自己最合適的公平。
12、如果你四年內很少去圖書館的話,你就等於自己浪費了一大筆一大筆財富。所以,經常去那裡,隨意翻翻,都有收穫。
13、男人,你長的可以不帥,但你這個人可以帥,而且,那才是真正得帥。(當然,女人也是同樣得道理)所以,不必在穿著打扮上花太多心思。
14、大學可能有真實的愛情,但是記住只是可能。很多時候他們是因為別人都談戀愛而羨慕或者別的原因而在一起。所以,不必為任何分手而受太大的傷,記住,這裡我所說的是太大的傷,真愛,還是值得追求的。
15、很多事情當你再回憶時會發現其實沒什麼。所以,不管你當時多麼生氣憤怒或者別的,都告訴自己不必這樣,你會發現其實真的不必。
16、尊嚴是最重要的,但是在大學裡,要懂得利用這個空間鍛鍊自己,要讓自己的尊嚴有足夠大的承受力,要知道,社會是一個最喜歡打碎人的尊嚴的地方,除了你自己,沒人會為你保留它。
17、如果你的個性讓很多人對你敬而遠之,那麼你的個性是失敗的,個性的成功在於能吸引,而不是能排斥。
18、新學期如果你接新生的話,當被問到學校怎麼樣之類的問題時,你要記住你不但是這個學校的一分子,你更要給你學弟學妹帶來信心,你走過大一,你應該知道那時對學長的信任多深。
19、你的確要學的有心計,但是記住,永遠記住,在社會上要勝利的唯一的方法永遠只是一個,那就是實力,永遠不用懷疑。
20、人生百態,不要對新的看不慣的東西生氣,無所謂的,比如說戀人同居問題,和我們很多人無關的。
21、學生會的主席之類的幹部,如果你尊重他們,告訴你自己那是因為他們是你的學長而不......
從調查中發現,許多大學生都認為兼職是大
一,調查目的:時下,大學生通過利用課餘時間找份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打暑期工、實習體味生活已經成為了一股熱潮。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掙錢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卻認為掙錢並不是大學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學把打工看作是參加社會實踐、提高自身能力的機會。許多學校也積極鼓勵大學生多接觸社會、瞭解社會,一方面可以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積累工作經驗對日後的就業大有裨益。通過調查可以瞭解當代大學生對社會實踐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學生生活實踐情況,從而結合主義哲學大學生社會實踐所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解決方法,使大學生能正確對待社會實踐,在實踐中見真知。在往後實踐中能更好地接觸社會、實踐自己的專業技能,尋找發展的機會。 二, 調查對象:大學生成長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關注的問題。而大學生社會實踐已成為培養合格大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決不能忽視或放棄大學生社會實踐。因此這次調查就選擇了在讀大學生50名,其中廣州大學20名,中山大學10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10名,華南理工大學5名,廣東工業大學5名。年級分別為大一學生5名,大二學生30名,大三學生15名。 三, 調查內容:本次調查通過對大學生有否參加過暑期工、或實習,最想參與何種社會實踐,所參與的打工或實習是否與所學專業相符,能否體現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以及在工作或實習中獲得了什麼等問題進行展開。 四, 調查方法:通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50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調查問卷及數據統計詳見附錄) 五,調查結果:從調查中發現,許多大學生都認為是大學生的第二個“課堂”,通過可以學到許多寶貴的東西。“存在就是合理”,職業沒有高低之分,無論什麼職業都有其可取與不可取之處,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學生覺得只要是能夠賺錢的工作,就可以去試一試,品牌代理,促銷等以前不會是大學生從事的工作,現在都成為了大學生們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學認為如果要參加社會實踐,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業單位進行實習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佔40%;而56%的同學有做過,20%打過暑期工,14%參與過實習,表示從未做過的僅佔10%;現在大學生、打工,除了做家教(14%)、網絡的實習實踐(6%)外,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或打工時從事派、商品促銷(22%)、校園(14%)、當餐廳服務員(8%)等簡單、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卻與所學專業知識相去甚遠,76%學生認為所實習或的工作與自己專業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僅24%的人認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夠使大學裡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的只佔38%,在實習或工作中66%的人滿意自己的課外實踐能力;12% 的學生認為是為以後的求職做準備,在選擇實習或打工目的是什麼的時候,有32人選擇“接觸社會,積累工作經驗”,佔了總數的%,選擇“賺取生活費”,佔了20%。從選項人數中顯示,大學生以賺錢和充實自己為主要目的。現在的大學生已經將打工看得很重了,錢雖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過打工獲取的經驗對將來就業時有所幫助應該是更多學生考慮的問題。大學生在打工時間上的彈性還是很大的,這應該和他們寬鬆的學習環境有一定關係。56%的人會選擇在假期實習或打工,30%會選擇任何沒有課的時間,12%會選擇週末。有31人認為在不影響學習的基礎上贊成合理或打工實習,19人很贊成、打工,沒有人反對。54%的人都提出學校除了提供就業指導以及專業課程外,還應該提供實習機會,22%覺得學校應該提供就業體驗,至於選擇素質拓展和職業生涯規劃的各佔12%。 六, 調查結果: 在調查中發現沒有人在參加社會實踐上選擇“參加‘三下鄉’活......
求:辯論賽大學生兼職弊大於利的總結陳詞,
ksoer
作為一名大學生,要怎樣找到一份合理的兼職?
很簡單嘛,要麼找一份與專業相近的,工資低點不要緊,就當磨練實習,要麼隨便找份不打嘎的,薪水高點的。無論找什麼工作心態擺好,虛心團結。
關於大二的大學生要問的問題 70分
任何工作都是很累的 可能別人不知道 俗話說家家都有難唸的經 調整好心態吧 我也是從那時候過來的 你問暑假工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首先表面的 錢 打工獲得報酬 這是社會的本質 你可以用來買東西旅遊孝敬父母 第二 你現在遇見認識的人假裝看不見 如果慢慢變得看見認識的人積極勇敢的打招呼 說明你改變了 變得積極樂觀 不會再從心裡有自卑感 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 因為我以前也這樣 然後 還能大大改善你的人際關係 認識更多的同事朋友 當然交流能力也會變強 還有 第一天工作累也有可能是身體缺乏鍛鍊 過幾天就感覺不到累了 還能鍛鍊身體 哈哈哈 何樂而不為呢 還有什麼事情能堅持下來都是很偉大的 吃喝拉撒擼除外 加油吧吧騷年 富二代就無視吧 肯定會有幫助的 隨便打的 可以給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