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如何消除煩惱?

General 更新 2024-12-31

莊子為什麼要反對儒家思想呢?

出超凡脫俗的“無名”、“無功”、“無己”的真人理想人格,並賦予他無與倫比的魔力,什麼“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逍遙遊》);什耿“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氵互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飄風振海而不能驚”(《齊物論》);什麼“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熱”(《大宗師》)……莊子所構想的個體精神逍遙自由的理想人格,無論怎樣說,對當時追逐物慾的人們來說,起了解放思想的作用,對後世的影響也是巨大

請問怎麼樣才可以讓一個人消除煩惱》拜託了各位 謝謝

煩惱有以下幾個特點: 1、煩惱的內容是實在的,現實的; 2、煩惱總是包含著不少想象;想象中的事情不是真實的,但是煩惱中的想象卻是世界上最真實的事情之一; 3、煩惱還總是包含著理性的推斷,叫人不能不信;智力就是煩惱的能力,因為白痴沒有煩惱; 4、煩惱使人的注意力專注於一點,一旦被煩惱纏上了,就很難脫身,明知道進了死衚衕,還得一個勁往前走,碰壁了也不回頭。 叔本華說:“把人引向藝術和科學最強烈的原因之一,是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厭惡的粗俗和使人絕望的苦悶。”這點,愛因斯坦和羅素也同樣說過。 在肯定世俗生活的前提下,這兒有一個關於煩惱的公式: W=D/B 這裡,W表示煩惱,D表示慾望,B表示實現慾望的有效行為。道家要減少慾望,佛家要消滅慾望,這些對塵世上的人都是不可取的。在世俗生活中,,與其徒勞地跟慾望作對,不如盡力滿足慾望。不妨觀察一下週圍的人,那些活得有滋有味的人,都在樂此不疲地為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努力。不懂世俗的人才會自尋煩惱。 人為什麼煩惱 一、煩惱起於執著:人生的順逆境很多,一般人遇到困境,例如失業、失戀、失意時固然令人沮喪、煩惱;處在順境時,如果執著、害怕失去,也會被順境所困。這就如同鐵鏈子能鎖住人,金鍊子一樣會束縛人的道理是一樣的。所以人生不管遇順逆之境,要懂得轉境,不可執著;修行最大的功夫,就在於一個“轉”字,要“轉法華”而不要“被法華轉”,也就是不要執著。能夠不怕煩惱,不執著煩惱,自可安然自在。 二、煩惱緣於無明:無明就是不明理,我們與生俱來的無明,就是貪嗔痴慢疑;有了無明,就有貪慾、嗔恚、驕傲、疑惑等煩惱,所以煩惱起於貪嗔痴慢疑等無明。有句話說∶“寧與聰明人打架,不與無明人講話。”一個人若不講理時,好話、善言、佛法一點也派不上用場,就會有煩惱;反之,如能通情達理、明白因果道理,就能消除煩惱。 三、煩惱由於看不開:世間上有很多煩惱都是自找的,所謂“杞人憂天”,乃至擔心“世界末日”等,煩惱了半天,卻什麼事也沒發生。也有人因為小事看不開,鑽牛角尖,自然“煩惱綿綿無絕期”。因此,凡事多往正面看,能夠看得開、看得透,能對一切吉凶抱著超然灑脫的態度,就不會自尋煩惱。 四、煩惱出於太自私:人之所以會有煩惱痛苦,皆因有“我”;“我”是煩惱的根源,“我愛”、“我要”、“我歡喜”,凡事只想到“我”的需要,就容易與人對立、衝突,因此我多則苦多,我少則苦少。所以,一個人起心動念如果能多想想如何有利於人,就會活得輕鬆踏實。 其實,人間的是非煩惱很多,追根究柢大都是因為眼耳鼻舌身心“六根”不當向外追逐“六塵”招來的。例如,不當看的亂看,因此“睚眥必報”,惹來殺身之禍;不該聽的亂聽,聽出許多紛爭煩惱;不應吃的亂吃,於是“病從口入”……等等。儒家主張“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這也是佛教所謂的“都攝六根”。一個人如果能用佛法管理好自己的六根,這就是最大的修行;而有修行的人,自然懂得處理煩惱、化解煩惱,所以“欲除煩惱病,當取佛經讀”。

煩惱是什麼意思

基本信息  詞目:煩惱拼音:[fán nǎo] :形容詞,不順心不暢快,煩悶苦惱。名詞,令人不順心或不暢快的人或事。

英譯:

vexation ; worry ; trouble ; care ; bother

to fret one ' s heart ; to bedevil ; to go spare ; to trouble ; to bother about ; to fuss over [編輯本段]基本解釋  1. [be vexed;be worried;be annoyed;be irritated]∶煩悶苦惱

自尋煩惱

2. [bother;disturb]∶煩擾

那夥鳥男女來煩惱南旺營。——《蕩寇志》 [編輯本段]詳細解釋  1. 佛教語。謂迷惑不覺。包括貪、嗔、痴等根本煩惱以及隨煩惱。能擾亂身心,引生諸苦,為輪迴之因。見《唯識論》卷六。

《百喻經·五人買婢共使作喻》:“五陰亦爾,煩惱因緣合成此身。而此五陰,恆以生老病死無量苦惱搒笞眾生。” 南朝 梁武帝 《淨業賦》:“抱惑而生,與之偕老;隨逐無明,莫非煩惱。”《壇經·般若品》:“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明 劉元卿 《賢奕編·仙釋·道無明晦》:“實性在凡不減,在聖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性相如如,名之為道。”

2. 憂愁苦悶。

唐 孟浩然 《宿天台桐柏觀》詩:“願言解纓紱,從此去煩惱。” 宋 歐陽修 《蝶戀花》詞之一:“酒入橫波,困不禁煩惱。”《三國演義》第五四回:“ 玄德 自沒了 甘夫人 ,晝夜煩惱。” 聞一多 《紅燭·時間底教訓》:“昨日的煩惱去了,今日底還沒來呢。”

3. 擔心;掛慮。

《警世通言·三現身包龍圖斷冤》:“只因這箇人身上,我只替押司娘和 小孫押司 煩惱!” 碧野 《沒有花的春天》第二章:“老地主還是在煩惱著怎樣來祭塔的那一回事。”

4. 猶打擾。

《警世通言·三現身包龍圖斷冤》:“媒婆道:‘押司娘煩惱!外日不知,不曾送得香紙來,莫怪則箇!’” [編輯本段]概念  根據親身體驗,我們都知道,煩惱是什麼。但是,要說明白煩惱究竟是怎麼回事,卻非常困難。查爾曼的調查研究發現,即使是語言修養很高的煩惱者也都說不清楚。美國韋氏大詞典對煩惱的解釋是一種旁觀者的說法,不符合精神現象學的要求,對心理衛生也沒有幫助。由此可見,理性對煩惱是無能為力的。

從精神病理學上講,煩惱是一開始並不太困難就忍受下來卻一直拖延著的挫折感和輕微心理衝突的產物。

就任何一個短的時間而言,煩惱並不構成什麼精神疾苦。正因為如此,煩惱在下述任何一種情況下就隱退了:

1、體育活動相當劇烈時,如體育鍛煉,體育勞動;

2、強烈情感體驗時,不論是喜是悲,也不論是怒是懼,只要足夠強烈,煩惱就煙消雲散;

3、身體急性疼痛時,如沸油燙疼了手,或者患急性病身體不舒服時,例如一天跑20次廁所,一個勁地拉稀;

4、生理睏乏時,比如飢餓,寒冷,睏倦等;

5、聚精會神時;

6、實際事物忙得叫人不可開交時。

顯然,煩惱的內容並非人生大事,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例行公事”,甚至是些擺不到桌面上去的“雞毛蒜皮”。儘管事情不大,但是數量極多,每天沒完沒了,跺不開,推不掉,叫人總是不順心、不如意,憋在心裡難受,發洩出來又不知從何說起,往往找不到合適的對象。

煩惱有以下幾個特點:

1、煩惱的內容是實在的,現實的;

2、煩惱總是包含著不少想象;想象中的事情......

我的困惑和煩惱

一、煩惱起於執著:人生的順逆境很多,一般人遇到困境,例如失業、失戀、失意時固然令人沮喪、煩惱;處在順境時,如果執著、害怕失去,也會被順境所困。這就如同鐵鏈子能鎖住人,金鍊子一樣會束縛人的道理是一樣的。所以人生不管遇順逆之境,要懂得轉境,不可執著;修行最大的功夫,就在於一個“轉”字,要“轉法華”而不要“被法華轉”,也就是不要執著。能夠不怕煩惱,不執著煩惱,自可安然自在。

二、煩惱緣於無明:無明就是不明理,我們與生俱來的無明,就是貪嗔痴慢疑;有了無明,就有貪慾、嗔恚、驕傲、疑惑等煩惱,所以煩惱起於貪嗔痴慢疑等無明。有句話說∶“寧與聰明人打架,不與無明人講話。”一個人若不講理時,好話、善言、佛法一點也派不上用場,就會有煩惱;反之,如能通情達理、明白因果道理,就能消除煩惱。

三、煩惱由於看不開:世間上有很多煩惱都是自找的,所謂“杞人憂天”,乃至擔心“世界末日”等,煩惱了半天,卻什麼事也沒發生。也有人因為小事看不開,鑽牛角尖,自然“煩惱綿綿無絕期”。因此,凡事多往正面看,能夠看得開、看得透,能對一切吉凶抱著超然灑脫的態度,就不會自尋煩惱。

四、煩惱出於太自私:人之所以會有煩惱痛苦,皆因有“我”;“我”是煩惱的根源,“我愛”、“我要”、“我歡喜”,凡事只想到“我”的需要,就容易與人對立、衝突,因此我多則苦多,我少則苦少。所以,一個人起心動念如果能多想想如何有利於人,就會活得輕鬆踏實。

其實,人間的是非煩惱很多,追根究柢大都是因為眼耳鼻舌身心“六根”不當向外追逐“六塵”招來的。例如,不當看的亂看,因此“睚眥必報”,惹來殺身之禍;不該聽的亂聽,聽出許多紛爭煩惱;不應吃的亂吃,於是“病從口入”……等等。儒家主張“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這也是佛教所謂的“都攝六根”。一個人如果能用佛法管理好自己的六根,這就是最大的修行;而有修行的人,自然懂得處理煩惱、化解煩惱,所以“欲除煩惱病,當取佛經讀”。 人生路上難免有太多的無奈與煩惱,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慾和喜怒哀樂,煩惱也是人之常情,是每個人都避免不了的。

.

歷史上哪些人反對儒家思想?他們為什麼反對?

墨子、魯迅、胡適之。

墨子主張以法治天下,這與孔子的仁義思想對立(其實側重點不同而已,我認為並不矛盾。)還有,墨子主張有鬼神,卻又反對祭祀,這又和孔子主張的無鬼要祭祀相對立。

魯迅和胡適反對孔子本來是要反對以孔子思想立足的封建舊思想的,這裡孔子成了替罪羊。

我想討論一個“氣”字,儒家裡糾結了幾百年的.正確麼

呼喚爺爺

你看那墳前,開滿鮮花,是你多麼渴望的美啊,滿山遍野,你還覺得孤單嗎?——題記

清明節那一天,我一早就捧著一大束鮮嫩的丁香花向爺爺那兒跑去。“爺爺,你在另一個世界生活地還好嗎?你聽到孫女每日對你的呼喚嗎?”

丁香花依舊在開,愛,因為曾經的存在——“哈哈,現在孫女長大了,一定回對我好的,我們同時女人,可以談談心裡話,你羨慕吧?”爺爺只會“恩”一聲,眼睛總是不自覺得向我這邊看,眼裡眼睛裡充滿了溫柔,焦慮,彷彿想急切得問:“真的是這樣嗎?”而我總是笑而不答。

爺爺,其實你並無需擔心,因是我愛你並愛奶奶愛得更深。什麼心裡話都願意跟你說,當我歡樂時,我告訴你我的快樂,當我憂傷時,我向你傾訴我的委屈。當我生氣不快樂時,你總會拿出一小束丁香花放在我眼前,笑著對我說:“乖孫女,你看,丁香花多美啊,你再不開心,丁香花要笑你的哦!”我笑了。爺爺一直都是我的聽眾。我與他同歡樂。小時侯,我覺得爺爺的笑只為我一人綻放,他對別人都很嚴肅,包括自己的兒女與我的哥哥,只有與我在一起,他才會露出燦爛的笑容。

小時侯,我總喜歡依偎在爺爺的懷裡,他給我講故事,我靜靜的聽著,他給我講笑話,我們一同哈哈大笑……

當爺爺退休後,爺爺呆在家中,在自家的院子種了許多他的最愛——丁香花。他精心的照料它們,彷彿爺爺的喜怒哀樂與小花朵心心相通。爺爺喜歡與我一起照料小花,我們還給它們起了名字,這盆“幸福之花”,那盆“守護之花”,另一盆……至於為什麼,只有我兩知道。

再大些,爺爺不再摟著我,而是我兩手牽手年,談我的人生,我的理想;爺爺告訴我他的生活經歷,辯論著爺爺與我學習的種種不同。

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回想起往日的種種,我不禁潸然淚下。爺爺去世的那一天,丁香花也一盆接一盆的凋落,花兒啊,你們也在為爺爺的“不辭而別”而傷心落淚嗎?

手捧著丁香花,站在爺爺的墳前,淚水溼透了我的臉頰,看者爺爺墳前的那盆丁香花開得如此旺盛,那麼美麗,“爺爺,你在那個世界一定很快樂把!”我久久佇立在爺爺的墳前,任憑風吹亂了我的髮絲……

我仰望天空,擦乾淚水,笑了,對天空大聲呼喚“爺爺,你一定要幸福!”

呼喚

紅塵滾滾已逝千年,心尖殘留點點思念,念起詩聖長以嘆,憶來李仙飄飄而散,翻掀詩文由衷說贊,吟誦佳句心田甚藍,這並不夢幻,如若遺忘那實是令人扼腕而嘆。千年流傳,而今民族之魂在顫,我亦在憚,路漫漫,語喃喃,對詩說聲呼喚!

等待,期待真正文化的歸來,翹首期盼,期許糟粕文化不再氾濫!

一夜靜想,翌日迷茫,歲月流淌,哀傷埋葬,那段歷史我們不能遺忘:筆尖輕揉過紙張,滿腹經綸任其翱翔,盪漾在蘇杭,聽夜半詩聲伴著鐘聲迴盪,謫守遠方,吟詩以示心亦如鋼,興遊名勝美景盡囊,天在腳下賦而唱,閒來臥躺,思緒飄蕩。興起而為,敗興而回,賦詩長,何其快哉!

我們現在活得太忙亂,對詩說聲呼喚!

儒家言語,潑墨至今,名言佳句,如恆河沙石說之不盡: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江南風光盡在其中。秋季蕭瑟綿綿不絕,纏纏糾結,無盡情愫,盡在“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孤獨與悽苦在“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的字裡行間之中顯露無疑。“過盡千帆皆不是,斜輝脈脈水悠悠。”又道是“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男女情意,纏綿堅貞,娓娓到來。實在美載!

我們活得太“粗糙”,整日囫圇吞棗,對詩說聲呼喚,細細品位其間美善。

其實詩離我們並不遙遠,我們離它而去,只是匆匆回首,歲月已走,誠然,這是千年前所盛行的文化,但這恰恰正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是我們不能遺忘的記憶,不能捨棄的國之精......

什麼是煩惱

煩惱就是可以讓你笑不出來、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坐不安穩的事情。

其實很多煩惱都是自己強加於自己的,有很多煩惱到最後都不會出現自己想象的壞結果。所以遇到煩惱的時候放開一點自己的心情。

人生就是不斷遇到煩惱和拋開煩惱的過程。

人生除了煩惱還有快樂。

所以人生還是追尋快樂,製造快樂的過程。不要太悲觀,不要煩惱,不要哎了,笑一下,尋找快樂去吧。

:)

煩惱的含義是什麼?

根據親身體驗,我們都知道,煩惱是什麼。但是,要說明白煩惱究竟是怎麼回事,卻非常困難。查爾曼的調查研究發現,即使是語言修養很高的煩惱者也都說不清楚。美國韋氏大詞典對煩惱的解釋是一種旁觀者的說法,不符合精神現象學的要求,對心理衛生也沒有幫助。由此可見,理性對煩惱是無能為力的。 從精神病理學上講,煩惱是一開始並不太困難就忍受下來卻一直拖延著的挫折感和輕微心理衝突的產物。 就任何一個短的時間而言,煩惱並不構成什麼精神疾苦。正因為如此,煩惱在下述任何一種情況下就隱退了: 1、體育活動相當劇烈時,如體育鍛煉,體育勞動; 2、強烈情感體驗時,不論是喜是悲,也不論是怒是懼,只要足夠強烈,煩惱就煙消雲散; 3、身體急性疼痛時,如沸油燙疼了手,或者患急性病身體不舒服時,例如一天跑20次廁所,一個勁地拉稀; 4、生理睏乏時,比如飢餓,寒冷,睏倦等; 5、聚精會神時; 6、實際事物忙得叫人不可開交時。 顯然,煩惱的內容並非人生大事,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例行公事”,甚至是些擺不到桌面上去的“雞毛蒜皮”。儘管事情不大,但是數量極多,每天沒完沒了,跺不開,推不掉,叫人總是不順心、不如意,憋在心裡難受,發洩出來又不知從何說起,往往找不到合適的對象。 煩惱有以下幾個特點: 1、煩惱的內容是實在的,現實的; 2、煩惱總是包含著不少想象;想象中的事情不是真實的,但是煩惱中的想象卻是世界上最真實的事情之一; 3、煩惱還總是包含著理性的推斷,叫人不能不信;智力就是煩惱的能力,因為白痴沒有煩惱; 4、煩惱使人的注意力專注於一點,一旦被煩惱纏上了,就很難脫身,明知道進了死衚衕,還得一個勁往前走,碰壁了也不回頭。 叔本華說:“把人引向藝術和科學最強烈的原因之一,是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厭惡的粗俗和使人絕望的苦悶。”這點,愛因斯坦和羅素也同樣說過。 在肯定世俗生活的前提下,這兒有一個關於煩惱的公式: W=D/B 這裡,W表示煩惱,D表示慾望,B表示實現慾望的有效行為。道家要減少慾望,佛家要消滅慾望,這些對塵世上的人都是不可取的。在世俗生活中,,與其徒勞地跟慾望作對,不如盡力滿足慾望。不妨觀察一下週圍的人,那些活得有滋有味的人,都在樂此不疲地為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努力。不懂世俗的人才會自尋煩惱。 人為什麼煩惱? 一、煩惱起於執著:人生的順逆境很多,一般人遇到困境,例如失業、失戀、失意時固然令人沮喪、煩惱;處在順境時,如果執著、害怕失去,也會被順境所困。這就如同鐵鏈子能鎖住人,金鍊子一樣會束縛人的道理是一樣的。所以人生不管遇順逆之境,要懂得轉境,不可執著;修行最大的功夫,就在於一個“轉”字,要“轉法華”而不要“被法華轉”,也就是不要執著。能夠不怕煩惱,不執著煩惱,自可安然自在。 二、煩惱緣於無明:無明就是不明理,我們與生俱來的無明,就是貪嗔痴慢疑;有了無明,就有貪慾、嗔恚、驕傲、疑惑等煩惱,所以煩惱起於貪嗔痴慢疑等無明。有句話說∶“寧與聰明人打架,不與無明人講話。”一個人若不講理時,好話、善言、佛法一點也派不上用場,就會有煩惱;反之,如能通情達理、明白因果道理,就能消除煩惱。 三、煩惱由於看不開:世間上有很多煩惱都是自找的,所謂“杞人憂天”,乃至擔心“世界末日”等,煩惱了半天,卻什麼事也沒發生。也有人因為小事看不開,鑽牛角尖,自然“煩惱綿綿無絕期”。因此,凡事多往正面看,能夠看得開、看得透,能對一切吉凶抱著超然灑脫的態度,就不會自尋煩惱。 四、煩惱出於太自私:人之所以會有煩惱痛苦,皆因有“我”;“我”是煩惱的根源,“我愛”、“我要”、“我歡喜”,凡事只想到“我”的需要,就......

相關問題答案
儒家如何消除煩惱?
乳腺有鈣化點如何消除?
如何消除超範圍經營?
如何消除身上的靜電?
新車味道大如何消除?
如何消除音樂中的人聲?
如何消除信息孤島現象?
如何消除下劃線?
如何消除視頻中的雜音?
擠痘痘後如何消除紅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