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和小孩溝通?

General 更新 2024-12-31

如何與孩子正確溝通

有位父親他對女兒的教育方式比較獨特,他從來沒有輔導過女兒做功課什麼的,就是每天回來跟女兒聊十分鐘,只聊四個問題,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這四個問題是:

1,學校有什麼好事發生嗎?

2,今天你有什麼好的表現?

3,今天有什麼好收穫嗎?

4,有什麼需要爸爸的幫助嗎?

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其實蘊涵著豐富的含義:

第一個問題其實是在調查女兒的價值觀,瞭解她心裡面覺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個問題實際上是在激勵女兒,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個問題是讓她確認一下具體學到了什麼;

第四個問題則有兩層意思,一是我很關心你,二是學習是你自己的事。就是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問題,包含了很多關愛關懷在裡面,事實上也證明很有效。

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關鍵的就是親子關係要處理好。如果家長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絕對的責任,孩子相信家長無條件地愛著自己,相信家長所有批評、表揚的出發是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潛意識裡對此達到完全相信,那麼這種關係是良性的,是相互關愛、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穩定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最簡單的事情,用蘇聯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就是“伴隨孩子成長”。但是,現實生活大部分人的親子關係是不穩定的,或者說是扭曲的,孩子並不能真正信任家長。

誰家的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子女的,但中國98%的家長錯把愛的方式當成了愛。比如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吃,最好的衣服穿,這只是一種愛的方式,並不是愛本身。而家長們的愛也經常是有條件的,比如會出現只要這次考試得了前三名,就帶你去哪裡玩等等。

愛是一個生命喜歡另一個生命的感情,是一種平等的關係,是無條件的,是一種整體接納的,是要讓對方接收到的,要真正做一個好家長並不難,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幾句話:

1,絕對禁止高壓/打罵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關係。

2,真正地無條件愛孩子,給予孩子精神意義上的愛。

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

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時常對其鼓勵表揚。

5,調正親子關係,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6,要注意孩子的人格精神。

如果真正理解了以上的六句話,教育好孩子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

如何和孩子正確溝通

能夠有效地拉近你與子女之間的心理距離,縮小代溝。

理解是一種無條件的喜愛與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無私和愛心。但作為父母,我們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們往往希望子女無條件的服從我們,我們卻不能無條件的去尊重子女。當然,這並不是要求家長去認同孩子的一切觀點和行為,而是我們要能夠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們的眼睛去看,用他們的耳朵去聽,用他們的頭腦去想。

父母應該知道: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說,他們比任何人都更“看重”同齡朋友而“忽視”成年人。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他們,孩子就會向外尋找理解他們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們,他們就會感到家庭的溫暖、安全,就會願意與父母溝通。各位家長應切記: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只有先去理解,而後才能正確引導。沒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導都難有真正好的效果!

家長與孩子之間需要理解,理解是愛心和尊重的具體體現。無論父母對子女,還是子女對父母,一般都不缺少愛心,但往往欠缺尊重。因為欠缺“尊重”,結果連“愛心”也感覺不到了。現在你不妨從“理解”開始,一個戲劇性的變化就會出現:你與孩子的心理距離馬上就縮小了,你與孩子的口角衝突馬上就減少了。那麼,理解子女,你需要付出什麼呢?不過是一句老話“將心比心”,你說是嗎?

下面的練習,請大家思考一下:

如果你的孩子對你抱怨他的母親:“媽媽最討厭了,一天到晚嘮叨個沒完!”你的反應是什麼?

1、不孝子孫!媽媽這麼辛苦,從小把你養大,你還嫌討厭,像話麼?

2、你覺得,媽媽講話很乾擾你?

3、你怎麼會有這種感覺?還虧你講得出口!

4、我不敢肯定,你最近似乎心很煩?有什麼事可以跟爸爸說說嗎?

二、把自己的真實感情告訴孩子

家長在與孩子說話時,準確地向孩子傳達出內心的想法、願望,使孩子能夠感覺到父母“批評”、“教育”中所包含的關愛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減少由於父母“言辭不妥”而引發孩子的抵觸情緒。

做父母的,原本出於“愛和善意”的管教,常常被種種不當的方式所遮掩。當父母對著孩子憤怒責罵的時候,父母的“愛心”往往被湮沒在“粗暴的管教行為”之中。儘管許多父母在責罵孩子的同時,不時聲稱“我是為你好”,但孩子聽到的卻是如雷貫耳的斥罵聲,很難感受到父母的“愛心和善意。”做父母的往往沉浸在自己的出發點完全是“為了孩子好”而一意孤行,甚至根本沒有想過孩子怎麼看自己。有一位父親因一個偶爾的機會,得知自己的兒子對自己“又恨又怕”,感到非常吃驚:此前他從來都沒有想過兒子對自己怎麼看,只一味地認為自己非常愛兒子。從此,他改變了管教兒子的方法。國內外都有研究表明:父母過於嚴厲、缺乏溫情的養育方式與過分保護、過分干涉一樣,都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作為家長不應該用“打罵和訓斥”來把自己的“愛心和善意”偽裝、包裹起來,而應該直接地準確地把自己的感覺、想法表達出來,這樣效果會更好。

例如,家長可以這樣對晚歸的孩子說:你回來得太晚了,我們都非常為你擔心,我已經撥了十幾個電話,還差一點要打110報案了!

“擔心”是家長真正的感覺,“憤怒”則是由“擔心”而產生的。直接地、坦誠地把自己的“擔心感覺”告訴孩子,不管她是由於正當的原因還是不正當的原因晚歸,聽到這樣的話,多半都會感受到父母的深切關心,並且產生內疚感。若有此良好的溝通為基礎,接下來的“教育”就容易接受了。

家長批評教育孩子,是對孩子的深切關愛,也是家長應該履行的職責、義務。但家長在批評教育孩子時,還要注意這樣幾點:

1、避免誇大事實。不要用“你總是”“你肯定”“你從來”這樣的句式。憑心而......

如何跟孩子有效溝通

第一, 溝通的時機

首先一定要選擇孩子有溝通的慾望時,如孩子在取得成功,高興的時候,家長要學會與他們分享;在孩子遇到挫折,受到傷害時,要主動愛撫、關心;當孩子做錯事時,家長要告訴自己,人的成長需要經歷,甚至需要創傷......其次,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當孩子出現了令家長不滿意的行為時,家長很容易情緒失控而發怒,經常出現過激的言行,事後又後悔自己的不理智給孩子的身心造成的傷害。更有甚者把工作中的壓力與家庭矛盾的不快,通過“教育”孩子得以宣洩。家長通過“教育”孩子獲益了,孩子又得到什麼呢?家長與孩子溝通,切記要選擇理智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後。

第二, 溝通的內容

以孩子要溝通的內容為中心,家長要把自己的觀點、理念隱藏其後。應該和孩子談談學校的奇聞軼事,電影、電視的動人情節,時尚音樂的感人之處,儘量使孩子在學習之餘處於休閒的狀態,使他們的身心儘可能地放鬆。切忌反覆講訴功課等學習方面之事。另外,在與孩子交流觀點時,可以用商量的口吻表明自己的觀點。不要專注於判斷是非對錯,或與孩子互相怪罪。當孩子被尊重時,他的內心是溫暖的、安全的、放鬆的,這能夠很好地拉近心理距離。家長所要表達的態度、觀點,孩子也才能思考、接受。

第三, 溝通的技巧 首先學會傾聽

有效的溝通應該是信息的相互交流,家長的“暢所欲言”,實際上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讓他們閉嘴,發展下去就會演變成常見的錯誤——說教。孩子也有渴望交流的願望,也希望自己的話被好好地傾聽。孩子跟家長說話時,家長儘可能放下手中的事,全神貫注聽孩子講訴。孩子就能感受到被尊重和鼓勵,會很願意說出自己的內心感受。這非常有利於家長了解孩子,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其次,恰當運用一點非言語交流技術。溝通除了通過言語,還可以藉助動作、表情和姿態等非言語形式。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擁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種全身心的休息。較早的情緒可以由此緩解和平息。人在情緒、心理穩定時是最理智的。還有耳語,耳語比正常的音量表達更加令人信服,更容易打動人。因為僅耳語的姿態而言,就已經表明兩人之間的一種特殊的親密關係了。如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拍拍他的頭,再把手輕輕放在他的肩膀上,注視他的眼睛,說:“不管發生什麼,我們都會在你身邊支持你的。你知道你對我們是多麼重要嗎?我們知道你能行的。”看起來不經意的動作,簡單的話語,會給孩子送去溫暖,送去力量。

怎樣正確與孩子溝通

家長無法跟孩子溝通,在當今社會是很普遍的現象。這究竟是誰的責任?看看以下家長與孩子溝通的幾種方式,你自然就有了答案。

家長與孩子溝通的幾種方式:

第一種,指責埋怨型的溝通。這種當爸爸的比較多。

第二種,遷就討好型的溝通。這種當爺爺奶奶的比較多。

第三種,打岔囉嗦型的溝通。這種當媽媽的比較多。

第四種,強迫規範型的溝通。這種當領導的比較多。

我們提倡的是平等和諧型的溝通。

怎樣才能很好地跟孩子溝通呢?——

親子溝通“六要”

◆要經常為孩子找出優點,並能具體表揚孩子的優點。

◆要時常對孩子表示信賴,並告訴他:“你一定行!”

◆要尊重孩子的感覺,積極傾聽孩子的需要,並能真誠表達父母自己的感受。

◆要讓孩子有發洩情緒與談論感受的機會。

◆要觀察孩子的需要與期待,使他常處於愉快和滿足的狀態中。

◆要與孩子一起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親子溝通“六不要”

◆不要在雙方情緒激動甚至失控的時候,急於與孩子溝通。

◆不要把工作、生活中的消極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

◆不要太過急躁的想要解決問題,否則容易使問題更加嚴重,令親子關係緊張對立。

◆不要專注於判斷是非對錯,或與孩子互相怪罪,因為這於事無補。

◆不要用批評、指責的語氣,以粗暴的言語甚至體罰來管教孩子。

◆不要說出“你真笨”、“你不好”、“你很傻”、“你真沒用”等否定性話語。

與孩子溝通六祕訣

一、給他機會。

二、能進能退。

三、潛移默化。

四、縮短距離。

五、疏導情緒。

六、知足常樂。

根據專家的研究,溝通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看看你的孩子是在哪種情況下成長的:

第一,指責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怨天尤人;

第二,敵意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好鬥逞強;

第三,嘲諷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消極退縮;

第四,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充滿自信;

第五,讚許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愛人愛己;

第六,認同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把握目標;

第七,友善中長大的孩子,將來會對別人多一份關愛。

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

父母並非就是生來的溝通高手,不一定時時都保持愉悅的情緒,不一定把每件事都判斷得那麼準確。實現有效溝通還需家長不斷地實踐學習。 與舊時養孩子的觀念和做法相比,這些年來,人們更過地倡導多和孩子進行溝通。根據前幾年的一個調查顯示,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呈現越來越融洽的趨勢。 時代在變,社會在變,人的思想和行為也在變。當然,教育孩子的方法也要隨之而變,家長不能用一成不變的方法去教育孩子,甚至過分地要求孩子達到自己給孩子定下的目標。 所有好地教育都應該從溝通開始。父母與孩子之間能夠實現有效溝通是家庭和諧、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但是父母並非就是生來的溝通高手,不一定時時都保持愉悅的情緒,不一定把每件事都判斷得那麼準確。我們的每一次溝通都無法脫離家庭之外的環境帶給我們的無窮變數。所以,溝通沒有一種所謂成功的模式,更沒有能夠“包醫百病”的靈丹妙藥。實現有效溝通還需家長不斷地實踐學習。 1.正視自己內心的感受。在跟孩子溝通之前,首先不應該把外面的不良情緒拉扯進來。 2.承認自己的不完美。在要求孩子做到百分百之前也反問一下自己是否真的一定非要到達那種程度不可。是不是因為自己的不完美才影響了現在的工作和生活? 3.自己還要成長。孩子一天天在成長,在觀察孩子變化的時候,看看自己是不是在成長,如果自己停滯了,就不要奇怪自己讀不懂孩子的心。 4.給孩子獨立的空間。溝通會得到外部的支持,但冥想才能生出內力,孩子也一樣。 溝通是有個性的。每個家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溝通方式。作為與你血肉相連的孩子,愛是你們之間最好的通道,技巧只不過是一點輔助。千萬別本末倒置。

媽媽怎樣和孩子溝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一生的發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至關重要。在熱線中家長們普遍反映,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與孩子的溝通甚少,也不知如何與孩子溝通。下面我就如何與孩子溝通談幾點體會:

一、身教重於言教  家長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一個不愛學習只顧自己吃喝玩樂的人,一問三不知的人,品行惡劣,行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人是不會培養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親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關注他們成長,有的父母與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經常溝通。大多數父母以忙為理由,忽視親子教育。父母的親子教育應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髮展的前面,所以父母應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斷學習,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

三、營造一種良好的知識環境  孩子學習要有一個好的小環境,不求高檔,但求氛圍,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閒談,無知的人儘量少在家中接待。另外也要創造和睦、祥和、穩定的家庭氣氛。

四、無條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的終身榜樣。孩子身上的優點、缺點、好習慣、壞習慣基本上來自父母和周圍環境的薰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要對孩子做到欣賞優點,包容缺點,允許孩子有不完美。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

五、多讚美、少批評 恰到好處的讚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興奮劑、潤滑劑。家長對孩子每時每刻的瞭解、欣賞、讚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記:讚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後。

六、糾正孩子的關鍵性缺點時一定要注意考慮成熟,選擇最佳地點和時機。

最後請家長們記住以下幾句話: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

賞識才能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怎麼與孩子交流

家長應當如何與孩子溝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一生的發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至關重要。我就如何與孩子溝通說以下幾點:

一、身教重於言教 。家長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一個不愛學習只顧自己吃喝玩樂的家長,一問三不知的家長,品行惡劣、行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長是不會培養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親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關注他們成長,有的父母雖然與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經常溝通。大多數父母都是以忙為理由,忽視親子教育。父母的親子教育應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髮展的前面,所以父母應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斷學習,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

三、營造一種良好的知識環境 。孩子學習要有一個好的小環境,不求高檔,但求氛圍,學生學習的時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閒談,朋友聚會等等儘量地包容缺點,用放大鏡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的。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

五、多讚美、少批評 恰到好處的讚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興奮劑、潤滑劑。家長對孩子每時每刻的瞭解、欣賞、讚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記:讚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後。

六、糾正孩子的關鍵性缺點時一定要注意考慮成熟,選擇最佳地點和時機 。最後請家長們記住以下幾句話: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賞識才能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如何與孩子溝通:

如何培養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與自己的孩子暢通無阻的溝通交流,是每個家庭、每位家長所熱心關注的問題,而這也是現今社會環境下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首先需要調整自己的心理,應該暗示自己:我有這樣一個可愛的孩子,我們要一起成長,我們要一起面對很多問題,我們會比別人生活的更幸福,更有樂趣。這樣才能為和孩子有效的溝通建立良好的基礎。

坦然面對溝通難的困境

現在的孩子是伴著“聲光電”誕生併成長的,與他們家長年幼時候的接收系統完全不一樣。如果家長還只用嗓子單聲道地告訴自己的孩子應該怎麼做,他們就會感覺特別枯燥沒意思。好多孩子在今天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聽音樂,而又一邊寫作業,因為他自小就在一個擁有各種各樣的家電的家庭環境里長大,因而產生了這種多點接收的習慣和技能。這樣的系統刺激遠比單純的語言符號刺激要強烈的多,有效的多,所以家長如果固步自封,仍然用原來自己受教育的模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必然不可能引起孩子的興趣,相反,甚至在孩子的眼裡,家長往往都成了厭煩的符號;另一方面,層出不窮的高科技產品,深刻地影響著孩子的生活環境和思維習慣;今天的孩子還有了接受國際超前意識的能力,比如說對於性知識的認識,家長可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難以啟齒,而孩子卻實際已經懂了很多。溝通的困境是每個家長必須正視的現實前提。

學會設計啟發式問題

很多家長對於溝通問題的認識往往處於一個誤區,就是認為只要家長說的話孩子聽了,這就是溝通。家長由於他們成長年代的各種因素的限制,使得他們教育自己孩子的語言和思維是很貧乏的。比如有個孩子抱怨說自己的母親一天就和自己說六句話:早晨說“快點快點,要不就上學遲到了”;第二句是“早餐怎麼也得吃點,要不上午的課頂不住”,第三句是“過馬路要小心,看著點車”,第四句是“到了學校你千萬努力”,第五句是“中午學校的飯不太好吃,但你正在長身體,一定要多吃點”;第六句“放學回家先寫作業,彆著急看電視”。這樣日復一日的說,作為孩子自然而然的會感到厭煩,結果反倒事與願違。所以作為家長應該注意和孩子溝通的方式方法,學會設計......

如何與孩子溝通成為朋友

小的時候看見同學的家長和同學跟朋友一樣說說笑笑,非常羨慕,而我卻和爸爸媽媽做不到這一點,那時候我就在想,等我以後生了寶寶一定要跟她成為朋友,要做一個民主的家長。我想每一個當媽媽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怕自己的,而是跟我的想法一樣可以當他們的朋友,這樣我們才可以更好的瞭解孩子的想法,才能教育好我們的子女。那麼呢?

想要孩子們把家長當成朋友,首先就應該得到孩子們的信任,得到他們的信任之前,我們應該先信任孩子們,相信孩子們的說法,相信孩子們的建議,以愉快、輕鬆的態度對待他們,想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就是要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瘋、一起鬧,這樣孩子們才可以放下防備的心裡,當家長是自己的好朋友。

其次,要走進孩子們的世界裡面,多和孩子們聊天,現在的年輕父母大多數都是在忙著自己的事業,而將孩子放在老人家裡看管,只有晚上或者週末的時間才可以陪孩子,我想家長跟孩子說的最多的話就是督促孩子做這個做那個,很少靜下心來陪孩子聊會天,瞭解孩子們在幼兒園發生了什麼事情,孩子的好朋友是誰,孩子心裡到底在想什麼,所以說想要了解一個人必須要和他溝通,大人的溝通能力自然要比孩子強,所以放下管教的心態,敞開你的耳朵去聆聽一下孩子們的心聲吧。當孩子在給你將今天發生的事情時,家長不要打斷孩子的敘述,發現孩子不對時也不應該立即指出,等孩子全部敘述完再告訴孩子,家長不要小看孩子的敘述,孩子肯給你說就說明孩子已經開始信任你了,而且從孩子的敘述中家長也可以瞭解孩子的想法,體會孩子的感受。

最後,我們要多給予孩子鼓勵,用鼓勵去代替批評,當孩子完成了一件他之前完成不了的事情時,家長不要覺得簡單就沒有任何表示,孩子哪怕是一點點的小進步對於孩子都是很興奮的事情,這個時候家長一定不要潑冷水,說這不算什麼之類的話,要說寶貝真棒,媽媽給你加油。在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必然是要比在批評中成長的孩子發展的好。

只有和孩子成為了朋友才能更好的瞭解孩子的想法,只有瞭解孩子的想法才能教育出更好的孩子,所以放下嚴肅的表情對孩子以笑臉相迎吧! (作者:金花)

怎樣正確與孩子交流溝通?

與孩子交談,好像是件非常容易而簡單的事情,但是為什麼有時會非常困難呢?這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交流過程。例如通過對話進行交流,聽是一個環節,說也是一個環節,兩者缺一不可。根據專家們的觀點,在成功的交流過程中,聽甚至比說還重要,尤其是與兒童交談。

試想一下,你與一個朋友交談時,發現他沒有注意聽,你可能會感到受了傷害,感到氣憤,不再有繼續談下去的興趣了,他就像關掉開關一樣切斷了你談下去的慾望。那麼,父母在與孩子交談時,是否在注意聽呢?或許是因為忙,沒有時間與孩子進行坦率的交流,無暇傾聽孩子的敘述。但是,如果能讓孩子 意識到父母在注意地聽他們講話,他會渴望在一定的時間裡得到父母的全部注意,保持交談興致。父母如果確實在交談時有許多工作要做,擔心自己不能全神貫注地聽,千萬不要裝著在聽,最好說出來,如“我希望有時間聽完你說的話,但是如果現在不走的話,你上學就會遲到了。等你放學回來,我們再好好地長談。”如果以這種方式表示理解孩子的感情,就會使孩子有機會傾訴自己 的內心想法。這對保持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良好溝通大有幫助。

父母與孩子溝通應注意以下幾點:

(1)答覆孩子提出的問題時,要儘量作到熱心、婉轉、溫和,要有積極、平等的態度。

(2)教孩子怎樣接受批評,怎樣與人友好相處。家長要認識到:孩子犯一次錯,就會有一次叫他學好的機會。要清楚明白的告訴孩子:什麼地方錯了怎麼錯的,什麼才是對的。很快孩子就學會如何對待批評了。

(3)為孩子創造自我管理的機會和方法。任何有關孩子的決定,不管是批評還是獎勵,都應讓孩子參與,讓他學會怎樣決定自己的行為,決定之後怎樣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從對親子之間矛盾衝突原因的分析中,從孩子對父母有什麼希望與要求的調查中,我們可以歸納出以下幾條與孩子溝通的方法:

1. 先做朋友,再做父母。孩子小的時候,知識貧乏,生活經驗少,此時父母的角色是孩子的指導者、照顧者、呵護者;孩子長大後,他們有著自己的思想與看法,有獨立的生活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這時父母的角色應該轉變成孩子的顧問、合作者和朋友。小學生往往對居高臨下的父母持否定態度或產生逆反心理,這與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特點有關。這一階段孩子的思維具有批判性,對成人的話會做出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渴望平等”是這一時期孩子的最強烈的心理需要。因此,家長最好以大朋友的身份來對待孩子,而不是以長輩的身份來壓制孩子或以棍棒的方式教訓孩子。

2. 把強行的要求和規定變成討論式、商議式的談話。以朋友的身份對待孩子,並不意味著父母不給孩子任何幫助、批評和建議。問題的關鍵是父母要以比較民主的教育方式,給孩子選擇的機會和解釋的權力。當孩子覺得父母不是以長者的身份和用權威語氣來教訓他的時候,父母的意見往往容易被接受。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與孩子談話時常用“你應該怎樣”、“你必須怎樣”,這是一種強行的命令式口氣,如果變成商議的、討論式的口吻,如“你能不能怎樣”、“爭取怎樣”、“建議你怎樣”等等,孩子或許更容易接受。

3. 把愛和鼓勵放在嘴邊,不要埋藏在心裡。朱永新教授在《我心中理想的父母》一文中寫道:“父母對孩子的失望意味著真正教育的停止,而孩子對自己的失望意味著進步的停止。信任和自信是一個人不斷奮發向上的動力源泉。我們培養一個人,就是培養他的自信,我們摧毀一個人也就是摧毀他的自信。目前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是不斷摧毀自信的過程。”在教育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表揚和肯定,希望得到讚許和承認。因此,當孩子失敗、失去自信心的時候,父母的一個微笑、一聲讚許、一句鼓勵的話......

怎樣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文章

一、 瞭解孩子的個性特徵和各時期的心理需要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事,經歷了---感受了---結束了。每個人都是不斷成長的一生,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而一個人小時候的經歷會伴隨他一生,在家庭和社會關係中,有效的溝通顯得尤為重要。心理專家認為,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他們希望得到支持理解,每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會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以使他們的尊嚴受到極大的傷害。輕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對他們的能力表示懷疑,是非常可怕的。“傻、呆、笨、壞”,在孩子的心靈中是最嚴厲的判決,無情地將他們變成了一個家庭或學校的“另類”。在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同時,他們的心靈世界會變得一片灰暗,從而引發心靈上的危機。 愛迪生小時候被老師列入“笨孩子”之列,但他母親一直在鼓勵他,說他會成功。終於,愛迪生成了一位偉大的發明家。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只是我們許多家長不善於發現,缺少培養的方法,而使“天才”與自己的孩子擦肩而過。孩子成長不同年齡階段其特徵的不同其需求也不同。所以,家長與孩子的接觸方式、溝通語言也應該不同。要根據孩子不同年齡段生理、心理特點,結合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來進行溝通,這樣才會收到比較好的效果。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所提問題有些幼稚,脫離實際。其實,孩子不能區分真實與想象、理想與幻想的不同。心理學研究發現,只有18%的6歲兒童能區別真實與幻想;有90%的9歲兒童能夠理解故事是編造的還是真實的;11歲的兒童開始能從新的角度理解誠實的問題。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鏡子,他會折射出你教育成功的一面,也能折射出你教育失敗的一面。所以家長要重視與孩子的溝通。 孩子上了小學,溝通時又要注意什麼呢?這時家長首先要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但是,有些家長以為這樣會造成孩子的依賴性。中國的文化教育底蘊是很深厚的,"最難的不過是中國的方塊字"。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對學習的概念是比較陌生的。開始家長要陪讀,要求孩子一筆一劃寫作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懂得;學問不僅僅是老師教的,還要動腦思考,並鼓勵孩與小朋友交換不同看法。同年齡段的幾個孩子放學以後在一起做作業,這種小組學習很值得提倡。 其次,還要關心孩子的在校情況(與老師、與同學的關係),培養孩子落落大方、積極、快樂的情緒。譬如丟了一塊橡皮,褲子磨破了口,不要喋喋不休地批評。多和孩子聊聊在學校裡發生的有趣的事情,多和孩子做一些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如帶孩子去參觀科技展、看兒童劇,而不是去逛商場買衣服、去證券市場做股票生意。在德育方面,小學生主要培養是與非。家長要做表率,要有耐心,更不能糊塗,培養孩子的是非觀念要循循善誘,不能以粗暴態度對待,也不要一味遷就。 孩子大了,到中學時代溝通要注意什麼?孩子小的時候,可能會把家長、老師的話當成聖旨。但是,到了青春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比文化知識教育更重要。因為此時的孩子,心理的成長落後於生理方面的發展,其邏輯、判斷、忍受挫折、自我調節、自控等能力遠遠不足,而且,此時的孩子更願意與社會接近.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家長正兒八經地說 "找你談談心",那是不可能的。家長要付出加倍的關心,要學會"在動中交流"。此時的孩子都喜歡遊戲、旅遊,要與孩子走出去,看看大自然,在這些動態活動中旁敲側擊地瞭解孩子所思所想,加強溝通,使孩子健康成長。 有的子女上大學離開家,這時候的父母如何與他們溝通?父母最愛的就是自己的子女。愛的方式不同,結果就不同。重要的是孩子能接納你的方式。如有的家長會在網上和孩子聯繫,雙方都建有自己的博客,在網......

相關問題答案
怎麼和小孩溝通?
在學校怎麼和學生溝通?
怎麼和上級溝通?
怎麼和顧客溝通?
怎麼和小學生溝通?
怎樣和老師溝通?
怎麼教小孩寫看圖說話?
怎麼給小孩刷牙?
怎麼讓小孩子喜歡你?
怎麼給小孩買火車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