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治天下怎麼理解?
“半部論語治天下”怎麼來理解
“半部論語治天下”典出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趙普,人言所讀僅只《論語》而已。太宗趙光義因此問他。他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用來強調學習儒家經典的重要。
示例
每決大事,啟文觀書,乃《論語》也,此時稱小官以~。 ◎元·高文秀《弧上皇》第三折。典故“半部論語”這則成語常用來強調學習儒家經典的重要。 這個成語來源於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人言普山東人,所讀止《論譜》.....太宗嘗以此問普,普略不隱,對曰:“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趙普,原先是後周當節度使的趙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趙匡胤率軍北上,部隊到達陳橋時,趙普為趙匡胤出謀劃策,發動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做了皇帝,改國號為宋,史稱宋太祖。接著,趙普又輔佐宋太祖東征西討,統一了全國。後來,宋太祖任命他為宰相。 宋太祖死後,他的弟弟趙匡義繼位,史稱宋太宗。趙普仍然擔任宰相。有人對宋太宗說趙普是山東人,不學無術,所讀之書僅僅是儒家的一部經典《論語》而已,當宰相不恰當。宋太宗不以為然地說:“趙普讀書不多,這我一向知道。但說他只讀一部《論語》,我也是不相信的。” 有一次宋太宗和趙普閒聊,宋太宗隨便問道:“有人說你只讀一部《論語》,這是真的嗎?” 趙普老老實實地回答說:“臣所知道的,確實不超出《論語》這部分。過去臣以半部《論語》輔助太祖平定天下,現在臣用半部《論語》輔助陛下,便天下太平。”後來趙普因為年老體衰病逝,家人打開他的書篋,裡面果真只有一部《論語》。
如何理解半部論語治天下?謝謝,急用 10分
宋史·趙普傳》載:趙普"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筐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家人發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趙普少年時當過小吏,沒有學術,也不喜歡讀書。後來當了宰相,宋太祖經常勸他讀書。他一旦讀書以後,很感興趣,特別是晚年,手不釋卷。他一回到家,就關起門來,打開箱子,拿出書來,一讀就是一整天。第二天去辦公,一切都處理得非常順利。他死以後,家屬打開箱子一看,就只是《論語》二十篇。
羅大經《鶴林玉露》乙編卷一《論語》載趙普對宋太宗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論語》),昔以其半輔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後人從此引出"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
為什麼說半部論語治天下
半部論語治天下
發 音 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
釋 義 論語: 孔子言論的彙編,儒家最重要的經典。由孔子門生及再傳弟子集錄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主要資料。舊時用來強調學習儒家經典的重要。
出 處 典出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趙普,人言所讀僅只《論語》而已。太宗趙匡義因此問他。他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示 例 每決大事,啟文觀書,乃《論語》也,此時稱小官以~。
趙匡胤有一柄“柱斧”從不離手。那是一個象牙柄水晶頭的斧頭,很名貴,打起人來也很疼。公元967年,當時是宋太祖的乾德五年。當時,君臣幾個人談起年號來,趙匡胤對“乾德”這個年號相當得意。趙普跟著拍馬屁,列舉了幾年來不少好事,然後歸功於趙匡胤改的這個年號。誰知,旁邊站著一位名叫盧多遜的翰林學士,極有學問,而且死看不上趙普。他等趙普特別起勁地拍完馬屁後,不動聲色地說了一句:“可惜,乾德是偽蜀用過的年號。”
皇帝大吃一驚,馬上命人去查。結真是前蜀的年號,而且是亡國的年號。這一下趙匡胤的羞慚惱怒可想而知。想起趙普這廝身為宰相,卻不讀書不看報,讓自己在天下臣民面前出了這麼大的一個洋相,真是可惡萬分。皇帝陰沉著臉在那兒運氣,坐了半天,實在還是壓不住心頭的怒火,便招手叫道:“趙普過來。”
趙普以為要挨那柱斧的揍了,就戰戰兢兢地走向御案前,只見皇帝拿起御筆,蘸飽了黑墨,在趙普臉上就是一陣亂寫亂畫,弄得他滿臉滿身翰墨淋漓。一邊塗,皇帝還一邊罵:“你不學無術,怎麼比得上盧多遜?”
從此,大宋宰相趙普受此奇恥大辱,開始發憤讀書。他有一個大書匣,不許別人動。人們只是看到他每天從裡面拿出一本書來讀,戶是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書。等到這位宰相死後,人們打開書匣,發現裡面只有《論語》的前半部分。從此以後,趙普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就傳遍天下了。
在趙匡胤攻城略地之後,他制定了這些政策制度、祖宗家法。大宋帝國的“鬱郁乎文哉!”就是在此基地上,成長起來的。趙匡胤和他子孫那個時代是中國經濟、文化達到巔峰的時代,是中國在全世界最文明、最發達的時代。這一切,可能都與它的開國皇帝、好漢趙匡胤的那個“臥榻”情結有關。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
淨空老法師講述
儒、佛的德行要靠我們這個時代覺悟的人來發揚光大。如何發揚光大?身體力行,把儒、佛的道理做出來給社會大眾看,光講不行,要做出來。你真正做出來,我相信世界上許多電視臺的媒體都會來訪問你,為你傳播,光明遍照世間,輕而易舉。這是非常特殊的教學法,這也是世界上其他地區從來沒有過的教學法。
中國最近一個甲子,我們把祖宗的教學法忘得一乾二淨。因此,我們今天要特別發心,忍受一切苦難,真正不怕苦、肯吃苦,把這個方法表演出來。我們至少要做十年、二十年,成績拿出來,大家就相信了。
怎麼做?一部經!宋朝初年趙普就是這個做法,趙普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宰相、謀士,智囊團的頭。他的那一套治國平天下的本事從哪兒來的?他說:‘我以半部《論語》幫助宋太祖趙匡胤得天下,以半部《論語》幫助宋太宗治天下,建立國家政權。’宋代開國的兩個皇帝是兄弟,哥哥走了以後,弟弟繼承王位。這是非常好的榜樣,很可惜現在沒有人懂得。(節錄自《無量壽經》2-34-132)
清朝之滅亡
清朝開國時,把葉赫那拉氏這個族群消滅了,當時這個族群的首長說了一句話:“我族裡剩下一個女人也要報仇,也要把滿清消滅掉。”過了兩百年,慈禧太后就是葉赫那拉氏的後人,所以......
半部《論語》治天下 如何理解?
更主要的應該是,反映了儒學思想博大經深,以及孔子他老人家的超凡境界吧。
與西方傳統管理和中國古代法家相比,孔子的管理走的是另一個極端,他強調德治,強調以倫理道德去教化人民。因此,一部《論語》,細細讀來,最主要成分是兩個:一是“為政”,也就是管理;二是“修德”,也就是倫理道德的修養和完善。這兩者之間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缺一不可。其中,倫理道德是內在的,“為政”、管理是外在的。
孔子管理思想是一個相當龐大的體系。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和,中庸, 仁,忠恕,富民,德治,教化,正己,禮,義利等。
宋朝時有個叫趙普的人,當過宋太祖和宋太宗的宰相。趙普原來學識不多,當宰相後,太祖勸他讀書,於是趙普一回家就關起門來手不釋卷,果然很見成效,處理政事能力不斷提高。太宗問他得益於什麼書,他說:“臣有《論語》一部,昔以其半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今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趙普死後,家人打開他的書箱,真的只有一部《論語》,於是便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後世用“半部論語、論語半部、半部匡君、半部致太平”等典故強調學習運用儒家經典的重要和讀書不在多而在精的意義。
1、“半部《論語》治天下” 這句話什麼意思?有什麼目的?說說你的理解
論語這部書,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非常有哲理,常常是一句話就能使人受益終生,所以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呵呵,其實一句話就可以了,更不要說半部)
自己不想做的,不要施加給別人,就像父母對孩子一樣,很多父母望子成龍,就忘記了孩子的感受,給孩子很大壓力,其實那些事連父母自己都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