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國家利益?
什麼是國家利益
國家利益就是滿足或能夠滿足國家以生存發展為基礎的各方面需要並且對國家在整體上具有好處的事物。
從客體上看,一切能夠滿足或能夠滿足國家生存發展等方面需要並且對國傢俱有好處的事物,都是國家利益;任何國家利益也都是滿足或能夠滿足國家生存發展需要並且對國家有好處的事物。當然,這種事物既可以是實體性的實物存在,也可以是過程性的事件存在;既可以是物質性的存在,也可以是精神性的存在;既可以是已經或正在滿足國家需要的存在,也可以是能夠滿足國家需要的存在;既可以是現實的存在,也可以是潛在的存在。國家利益因此可以根據利益客體的不同分為不同的類型,例如物質利益與精神利益、實物利益與過程利益、現實利益與潛在利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等等。
從主體來看,國家利益只能是以國家為利益主體的利益。因此,國家利益雖然與帝王利益、官吏利益、朝廷利益、政府利益、統治者利益、被統治者利益、國民利益等等密切相關,並且在不同時代具有不同的複雜關係,但由於國家利益是以國家為主體的,因而不同於如上的任何一種利益,甚至在外延上屬於具有全異關係的不同概念閥當然,對於國家利益與這些不同主體的利益之間的現實關係,還需要根據其複雜多變的各種不同表現形式,歷史地、具體地、客觀地進行深入研究與分析。
我國國家利益主要體現在什麼方面
首先,發展經濟是當代中國國家利益的核心。馬克思主義認為,經濟是社會存在與社會發展的基礎,是社會歷史的最終決定力量。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髮展,特別是科學技術的創新與進步,為推動歷史發展,維護和發展國家利益提供了基本的物質保障。在新的歷史時期,鄧小平針對“文革”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左傾錯誤曾反覆指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我們當前最大的政治,因為它代表著中國人民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現在要橫下心來,除了爆發大規模戰爭外,就要始終如一地、貫徹始終地搞這件事,一切團結這件事,不受任何干擾,就是爆發大規模戰爭,打仗以後也要繼續幹,或者重新干。我們全黨全民要把這個雄心壯志牢固地樹立起來,扭著不放,‘頑固’一點,毫不動搖。”“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他認為,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這樣,就把發展經濟確立為新時期中國國家利益的惟一中心:“核心是經濟建設,它是解決國際國內問題的基礎。” 。 為了推進經濟的不斷髮展,鄧小平提出,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因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推進國民教育的發展,培養各種人才;要對外開放,面向世界。鄧小平多次強調,“中國長期處於停滯和落後狀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閉關自守。經驗證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在國慶35週年,鄧小平在慶祝大會上指出:中國的對外開放政策有兩個基本內容,一個是反對霸權主義和維護世界和平,一個是“長期實行對外開放,願意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世界一切國家建立發展外交關係和經濟文化關係。”“開放是對世界所有國家開放,對各種類型的國家開放。” 推進精神文明建設 其次,建設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把國家的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維護好、發展好。鄧小平認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利益,集中體現在堅持四項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保護政局穩定,保持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團結,堅持政策的連續性,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的民族法制建設,在黨的領導下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改革。在國際生活中,維護中國的國際地位、國際影響,不斷改善我國的國際政治環境、開拓對外政治交往。重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把精神文明作為中國文化利益的核心,是鄧小平的又一重要貢獻。早在1979年10月,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中,就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設的目標:“我們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發展高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1980年12月,他在中央工作會議上,進一步把精神文明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並對精神文明的內涵作了明確地概括:“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謂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學、文化(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產主義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紀律,革命的立場和原則,人與人的同志式關係,等等。”在改革開放過程中,鄧小平反覆提醒人們要防止重物質文明建設、輕精神文明建設的錯誤傾向:“有一點要提醒大家,就是我們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時,一定要堅持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堅持五講四美三熱愛,教育全國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這四條裡面,理想和紀律特別重要。我們一定要經常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年,要有理想。”1985年9月,他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就精神文明建設對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影響曾指出:“不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物質文明的建設也要受破壞,走彎路。光靠物質條件,我們的革命......
國家利益的重要性
國家利益是與特定的社會經濟關係相聯繫的國家物質與精神需求、生存與發展需求的總和。馬克思主義認為,建立在一定生產力發展水平之上的社會經濟和政治關係決定著國家利益的存在方式。
國家利益既是具體的又是歷史的。不同的經濟政治狀況、國力軍力水平、安全環境特點和歷史文化傳統,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決定了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國家利益追求。依據重要性和表現方式的不同,國家利益可區分為根本利益或核心利益、重大利益和一般利益,政治利益、經濟利益、軍事利益和文化利益等。
國家利益是國家一切外交活動的出發點和落駭點,共同的國家利益是國家間合作的基礎(高中政治學內容)。綜合國力則是外交活動的有力砝碼,保證國家在外交活動中佔主動地位,所謂弱國無外交同樣也是這樣
國家利益的基本構成和劃分
國家利益的內容是豐富、多樣的。包涵了國家的經濟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安全利益和外交利益等方面的有機統一體。在這些國家利益中,鄧小平從時代主題的變化和中國社會基本矛盾的轉變中,把國家的經濟利益作為國家利益的核心,形成了以經濟利益為中心的全面的國家利益觀。
國家利益作為國內利益的總和和國際利益的一部分,同時借鑑西方現實主義者有關家利益論述的合理因素,對國家利益進行層次上的分析:
1.政治利益
政治利益是國家利益最根本的象徵,是國家利益的最高目標,其表現形式是國家主權獨立,領土完整,民族尊嚴不受汙辱,政治權力堅實穩固。國家主權的本質屬性是獨立排他性。主權的獨立排他性要求國家在國際社會中享有獨立自主地選擇本國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享有不受侵犯、不受干涉和不受控制的獨立自主地位。國家獨立的喪失,就不可能真正維護國家的生存和發展,即使還存在國家的有形實體,但在國際社會中已稱不上是主權國家。國家安全是指構成國家有形實體的國民和領土不受外來武力的侵犯和威脅。如果一國的安全得不到保證,國家就無法生存更談不上發展。因此,“反獨促統”,維護祖國統一問題是天經地義的國家戰略利益。
2.經濟利益
在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兩大主題的新趨勢下,各國政府普遍認識到,當今世界的國際較量,已經不再以過去那種窮兵黷武式的軍事衝突為首要特點,而是在經濟實力上一比高低。過去靠軍事手段沒有達到的目的,今天卻可能通過經濟手段得以實現。各國都盡力避免因經濟方面的問題而使國家利益受到威脅的能力作為國家利益的重要因素,這就是經濟利益問題。當今,各國均意識到了經濟利益對國家利益的重要性。如1982年4月,日本通產省的“經濟利益保障問題特別小組”發表的國家經濟利益戰略報告中說,經濟利益戰略是遏制和排除外部的經濟或非經濟威脅的方略,是以經濟手段為中心維護國家利益。全球化的加速和跨國公司的出現,儘管在關係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領域,保持國家經濟獨立性是完全必要的;但跨國公司進入一國投資,越來越深地融入東道國的整體經濟之中,成為東道國的“公民”。在那些競爭性產業,來自國際的投資對東道國的經濟增長、就業、稅收而言,和“民族企業”幾乎並無兩樣。這就使國家經
濟利益的含義發生了重要變化。
3.軍事利益
一個國家的政治利益能否有所保證,往往並不完全取決於這個國家的美好願望,而必須有實現願望的必要武力保障,這就是軍事利益問題。軍事利益體現在國家的綜合軍事優勢上,包括武器裝備的精良、軍人素質的修養、作戰謀略的高超以及軍事環境的優越,等等。而軍事手段仍然是保障國家利益的最後堡壘,為國家安全計,中國必須參與軍事革命的行列,推行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堅持質量建軍,準備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為此,中國必須建立可靠的核威懾力量———因為核武器是保衛國家安全最堅實的盾牌和反擊利劍,加速常規武裝力量的現代化,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化。
4.科技利益
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在國家生存與發展中所具有的基礎性地位和作用更為重要,國家科技安全直接作用於國家對其政治利益、經濟利益和軍事利益的保護與獲得,也對國家政治、經濟和軍事的發展能否適應國際競爭的新形勢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當前,世界各國都把發展科學技術作為捍衛國家利益,提高綜合國力的重要手段,因而競爭非常激烈。隨著科學技術在國家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愈益增強,科學技術也更加呈現出“雙刃劍”的特性:一方面,作為具有第一生產力功能的科學技術已成為現代經濟發展的最關鍵因素,也是軍事裝備現代化的第一要素,而且其他領域,包括國家利益工作幾乎都離不開科技的支撐;......
什麼是國家的核心利益.
那要看是什麼體制的國家,如果是像美國那樣的資本主義國家,那他的核心利益則是滿足大資產階級的利益,並極力維護.
而像中國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他的核心利益則是以人民為主體,為人民爭取利益的.
就全球而言,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各國的聯繫日益緊密,核心利益則傾向於經濟
國家利益最根本的是發展和什麼
國家利益最根本的是發展和主權獨立,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及時幫到你,如果有用的話,請選為滿意回答支持我
國家軍事利益是國家利益的什麼
國家軍事利益是國家利益的具體體現。
如何理解國家利益的內涵
國家是以地域為基礎來組織和管理居民的人類集合體。它作為人類集合體的主要形式之一,自然有其特有的利益要求。凡是滿足人的物質需要或精神需要的都可稱為利益。利益的實現也就是人的需要得到了滿足。因此,我們可以將"國家利益"定義為一切滿足民族國家全體人民的物質與精神需要的東西。在物質上,國家需要安全與發展;在精神上,國家需要國際社會尊重與承認。國家利益反映著權利、權力和利益的統一。國家利益是一個主權國家制定和實施國際戰略的根本依據和指導思想,也是對外政策的目標。美國第26任總統希奧多·羅斯福曾說:"一個偉大的自豪和高尚精神的人民將寧可面對戰爭帶來的所有災難,也不以國家榮譽為代價換取那種基本的繁榮。"英國勳爵約翰·拉塞爾說:"英格蘭的榮譽是決不能讓別人仲裁的。"1989年10月31日,鄧小平會見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時說:"因為強的是美國,弱的是中國、受害的是中國。要中國來乞求,辦不到。哪怕拖一百年,中國人也不會乞求取消制裁。如果中國不尊重自己,中國就站不住,國格沒有了,關係太大了。"
你如何看待個人和國家的關係?請說明你的理由(注意思考到底什麼是國家利益)? 急!求解!別太長。。。
在群體意義上的“個人”同國家的關係,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政體。如果他們是國家的主人,通過民主的方式來行使他們的權力,這樣的政體就是比較民主的政體。通過他們,或者他們中的多數,不是國家的主人,他們就只能被動地接受別人的統治,這樣的政體,就是專制性質的。這種意義上的“個人”接近“公民”、“人民”。
個人與國家的關係,在淺層次上,是一個法律問題,它具體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深層次上,它是一個哲學、倫理學和政治學問題,在西方思想史上,歸根到底,它表現為目的與手段的關係問題。一般說來,有兩派對立的觀點。一派認為個人是目的,國家是個人的手段;另一派認為國家是目的,個人是國家的手段。
思想家們認為,一個人生下來就有作為人所應具有的基本權利。這些權利主要有生命、自由、財產和反抗壓迫以及信仰、言論、結社、著述、出版的自由,還有居住、遷徙、工作的自由,等等。這些權利是神聖的,任何人、任何組織都無權干涉;一個國家的法律必須堅決保護這些權利。如果沒有這些權利,人就不成其為人。這些權利並不應該隨著國家的建立而消失。這也就是現代思想家們所謂的自然權利或者人權。它們與人的貧富、權力、種族、性別、知識、職業、國籍無關,所有人都平等享有。
以“社會契約”理論和平等理論彪炳于思想史冊的著名啟蒙思想家盧梭也認為,國家的起源方式表明它是個人的手段。國家是一個集體的強大的力量——“大我”,目的是保障每個公民——“小我”的人身和生命的安全及自由平等。個人的基本自由必須依賴國家才能實現;個人自由是以其他個人的自由為邊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