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易感性是什麼意思?
情緒易感性是什麼
由情緒引發的一系列感覺像是疾病的病症
情緒易感性有沒有好處
好處是:有人情味的,相對的情商會高一點,比較容易親近他人,也讓別人願意親近他,和藹善良,感情細膩,願意表達自己的內心。
心理學上氣質有哪些種類?什麼意思/
氣質是人的個性心理特徵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認識、情感、言語、行動中,心理活動發生時力量的強弱、變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穩定的動力特徵。主要表現在情緒體驗的快慢、強弱、表現的隱顯以及動作的靈敏或遲鈍方面,因而它為人的全部心理活動表現染上了一層濃厚的色彩。它與日常生活中人們所說的“脾氣”、“性格”、“性情”等含義相近。
氣質是由人的生理素質或身體特點反應出的人格特徵,是人格形成的原始材料之一。在新生兒期即有表現:如有的嬰兒安靜,有的好哭,必然影響其父母或哺育者與嬰兒的互動關係,從而影響人格的形成。表現在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徵上,如心理過程的速度、強度、穩定性、指向性和靈活性等。具體表現為情緒體驗的強弱、意志力的大小、注意集中時間的長短、知覺或思維的快慢等。使個體的全部心理活動呈現獨特的色彩。氣質與人格的區別在於,人格的形成除以氣質、體質等先天稟賦為基礎外,社會環境的影響起決定作用;而氣質是人格中的先天傾向。現代心理學對氣質的研究影響較大的有:A.H.巴斯和普洛明提出氣質的EAs模型,確定三種氣質傾向:情緒性,指個體情緒反應的強度;活動性,指個體能量釋放的一般水平;交際性,指個體的人際交往特點。A.托馬斯和切斯提出兒童氣質的九個維度,即活動水平、節律性、主動或退縮、適應性、反應閾限、反應強度、情緒質量、分心程度、注意廣度和持久性,並據此劃分三種氣質類型:易教養型、困難型和緩慢發動型。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提出“四體液學說”,認為氣質取決於人體內的四種液體,即血液、粘液、黃膽汁、黑膽汁的混合比例,並以何種體液佔優勢而把人的氣質分為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抑鬱質。這種體液說已不被採納,但四種氣質類型的名稱仍得以沿用。 巴甫洛夫認為有四種典型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即活潑的、安靜的、不可抑制的、弱的,分別與希波克拉底的四種氣質類型相對應,四種氣質類型即四種典型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行為表現。除這四種典型的類型外,還有許多中間類型。巴甫洛夫學派的觀點得到後繼者的進一步發展,如捷普洛夫和涅貝利岑等主張研究神經系統的各種特性及其判定指標;梅爾林主張探討神經系統特性與氣質的關係,強調神經系統的幾種特性的組織是氣質產生的基礎。還有人將氣質歸因於體質、內分泌腺或血型的差異,但氣質的生理基礎仍無法確定。
氣質在人的生理素質的基礎上,通過生活實踐,在後天條件影響下形成的,並受到人的世界觀和性格等的控制。它的特點一般是通過人們處理問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往顯示出來的,並表現出個人典型的、穩定的心理特點。
氣質是一個古老的心理學問題。早在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著名醫生希波克拉特就提出了4種體液的氣質學說。他認為人體內有四種體液:血液(來自拉丁語—sanguis)、粘液(來自希臘語—phlegma)、黃膽汁(來自希臘語—chole)和黑膽汁(來自希臘語—melanoschole)。四種體液諧調,人就健康,四種體液失調,人就會生?;?宓淖刺?齠ㄓ謁鬧痔逡夯旌系謀壤?U庵痔逡旱幕旌媳壤?諳@壩鎦薪凶觥翱死?魎埂保ǎ耄皎ⅵ姚牽珻rasis)。希波克拉特曾根據哪一種體液在人體內佔優勢把氣質分為四種基本類型: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和抑鬱質。多血質的人體液混合比例中血液佔優勢,膽汁質的人體內黃膽汁佔優勢,粘液質的人體內粘液佔優勢,抑鬱質的人體內黑膽汁佔優勢。幾世紀以後,羅馬醫生哈林(Galen)用拉丁語皌emperametnum”一詞來表示這個概念。這就是“氣質”(temperament)概念的來源。我國古代的思想家孔子從類似氣質的角度把人分為“中行”、“狂”、“狷”三類。他認為“狂者進取,狷者有......
解釋感知疾病的易感性
夢、傾心交友、歡歌笑語是幸福;青年時,生日的燭光,音樂中漫步,繁重的學習後的酣睡是幸福.
我們也可以寫成議論文.幸福可以與物質加精神成正比關係,也可成反比關係.幸福得來不容易,應珍惜;幸福是短暫的,應珍惜;幸福是美好的,應珍惜.幸福是相對的,往往對你是幸福的,對別人就是不幸.幸福可以轉化,幸福可以創造,尋找幸福的過程,戰勝困難的經歷,就是幸福.
【例文】
曾經有這樣一個調查:世界上誰最幸福?在上萬個答案中,有四個最精彩:吹著哨欣賞自己剛完成的作品的藝術家;給嬰兒洗澡的母親;正在沙地上堆城堡的孩子;勞累了幾小時終於救活了一個病人的大夫.
幸福就是這樣微妙.它是這樣偉大,卻又這樣微小;是這麼容易得到,有時又似乎遙不可及.如果說上帝已偏心地把世界上的人分出了善惡、貧富、美醜、靈拙,那麼,他給予每一個生靈的幸福卻是毫不偏心、毫不吝嗇的.富人為自己的家財萬貫、錦衣玉食而幸福
機體對真菌的易感性失衡是什麼意思
首先要明白什麼叫機體,就是具有生命的個體的統稱,包括植物和動物,如最低等最原始的單細胞生物、最高等最複雜的人類。也叫有機體。
真菌(Fungus)是一種真核生物。最常見的真菌是各類蕈類,另外真菌也包括黴菌和酵母。現在已經發現了七萬多種真菌,估計只是所有存在的一小半。大多真菌原先被分入動物或植物,現在成為自己的界,分為四門。真菌自成一門,跟植物、動物和細菌相區別。
易感性就是病後僅產生短暫、不穩定的群和型免疫力,易重複感染或復發。
失衡的意思是不再保持平衡。
不知你是否明白了,就是生命的個體真菌免疫力已經失衡了。供參考。
心理學中4種氣質類型各有什麼特點
多血質的神經過程特點是強、平衡且靈活,相應地,他們的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活潑好動,言語、行動敏捷,反應速度、注意轉移的速度都比較快;行為外向,容易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擅交往,不怯生,容易接受新事物;注意力容易分散,興趣多變,情緒不穩定
膽汁質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隨意反應強、外傾性明顯、情緒興奮性高、抑制能力差、反應快但不靈活。坦率熱情,精力旺盛,容易衝動;脾氣暴躁,思維敏捷,但準確性差,情感外露,但持續時間不長。
粘液質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隨意反應低;外部表現少;情緒具有穩定性;反應速度慢且不靈活。穩重,考慮問題全面;安靜,沉默,善於剋制自己;善於忍耐。情緒不易外露;注意力穩定而不容易轉移,外部動作少而緩慢。
抑鬱質神經類型屬於弱型,他們體驗情緒的方式較少,穩定的情感產生也很慢,但對情感的體驗深刻、有力、持久,而且具有高度的情緒易感性。
遺傳易感性與遺傳易患性有何區別
易感性是指人和動物對某種人畜共患病病原體感染受性的大小,是指-由遺傳基礎所決定一個個體患病的風險。也可以理解為在相同環境下,不同個體患病的風險。易感性完全由基因決定。在環境致病因子作用下的基因表達往往起著更重要的作用。因為即使基因型一致,基因表達還會受到甲基化、體細胞突變、X染色體的隨機失活等影響。
易患性在多基因遺傳病中,由遺傳基礎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決定一個個體患病可能性的大小,稱為易患性。易患性低,患病的可能性小;易患性高,患病的可能性大。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易患性代表個體所積累致病基因數量的多少。
易患性:在多基因遺傳病中,由遺傳基礎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決定一個個體患病可能性的大小,稱為易患性。易患性低,患病的可能性小;易患性高,患病的可能性大。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易患性代表個體所積累致病基因數量的多少。
我的氣質測驗結果,是什麼意思?
可參看不同氣質的特點:
1.多血質
靈活性高,易於適應環境變化,善於交際,在工作,學習中精力充沛而且效率高; 對什麼都感興趣,但情感興趣易於變化;有些投機取巧,易驕傲,受不了一成不變的生活。代表人物:韋小寶,孫悟空。
2.黏液質
反應比較緩慢,堅持而穩健的辛勤工作;動作緩慢而沉著,能剋制衝動,嚴格恪守既定的工作制度和生活秩序;情緒不易激動,也不易流露感情;自制力強,不愛顯露自己的才能;固定性有餘而靈活性不足。代表人物:魯迅。
3.膽汁質
情緒易激動,反應迅速,行動敏捷,暴躁而有力;性急,有一種強烈而迅速燃燒的熱情,不能自制;在克服困難上有堅忍不拔的勁頭,但不善於考慮能否做到,工作有明顯的週期性,能以極大的熱情投身於事業,也準備克服且正在克服通向目標的重重困難和障礙,但當精力消耗殆盡時,便失去信心,情緒頓時轉為沮喪而一事無成。代表人物:張飛、李逵。
4.抑鬱質
高度的情緒易感性,主觀上把很弱的刺激當做強作用來感受,常為微不足道的原因而動感情,且有力持久;行動表現上遲緩,有些孤僻;遇到困難時優柔寡斷,面臨危險時極度恐懼。代表人物:林黛玉
你的膽汁質氣質得分:-5 這說明你離膽汁質氣質較遠,可說明你不易衝動,行動相對比較緩慢,是個慢性子的人。
你的多血質氣質得分也為負,說明你比較專注、固執,不喜變動。
你的粘液質氣質得分:9 這正是你的決定性氣質,具體表現是:反應比較緩慢,堅持而穩健的辛勤工作;動作緩慢而沉著,能剋制衝動,嚴格恪守既定的工作制度和生活秩序;情緒不易激動,也不易流露感情;自制力強,不愛顯露自己的才能;固定性有餘而靈活性不足。
你的抑鬱質氣質得分:2 也憨你的粘液質氣質有一定的關聯,表現為:比較敏感、優柔寡斷,容易多想,也容易感傷。
以上僅是根據氣質特徵和你的得分歸納所得,分析是否恰當,你自己應該清楚!
情緒的神經機制的現代觀點有哪些? 5分
70年代初,美國心理學家沙克特(S.Schachter)提出了“情緒三因素說”。他認為,情緒的產生不單純地決定於外界刺激和機體內部的生理變化,而是外部刺激、機體的生理變化和認識過程三者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他特別強調認知因素在情緒形成中的作用。他還指出,當植物性神經系統激起內部器官和機體其他部分的活動時,只是引起一種模糊的、未分化的情緒狀態,經過本人對這種模糊的情緒狀態加以“解釋”,才能決定當時的情緒體驗,而這種解釋既和一個人的知識經驗有關,又和當時情境中知覺到的事實有關。可見,這種“解釋”和機體變化對大腦皮層的反饋之間的相互作用決定著當時的情緒體驗。例如,某人在過去經驗中遭遇到某種險境,最終平安度過。當他再經歷這險境時,回憶過去經驗,做出估價,便能對此泰然自若,再無恐懼或驚慌之感。
情緒環路模型
一般認為,情緒刺激引起的主觀感受是人們情緒反應的主要成分,情緒與情緒感受是一種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Alexandrov&Sams,2005)。然而,Damasio(1994,1998)假設,人們的情緒感受主要由情緒與感知結合而成,這兩種心理成分分別由不同的神經迴路負責。因此,情緒是情緒感受的獨立成分,是由特定對象或情景觸發的軀體反應和中樞活動變化的集合。這種變化可以分為內臟活動、腺體反應和骨骼肌運動。前兩者一般無法被直接覺知,主要由下丘腦與腦幹的一些核團調節和控制;後者可以進入意識範疇,主要由紋狀體和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PAG)負責。
據此,Damasio(1998),Bechara(2004),Bechara等人(2005)和Rudrauf等人(2009)提出了情緒環路模型,認為情緒感受主要基於內臟、腺體和骨骼肌等的身體反應在腦幹、島葉和軀體感覺皮層等腦區的映射和表徵,它們最終在腹內側前額皮層、扣帶回皮層、杏仁核和下丘腦等腦區的參與下,形成情緒感受的主要方面。根據是否包括軀體狀態,可以將這種加工情緒的神經環路分為身體環路(body loop)(見圖1)和似身體環路(as if body loop)(見圖2)(Bechara et a1.,2005)。在身體環路中,腹內側前額皮層和杏仁核能夠將刺激物的情緒信息通過腦幹的傳出結構傳至軀體,引起內臟、腺體和骨骼肌等軀體狀態的變化。接著,這些軀體信號可以映射到島葉、軀體感覺皮層等腦區,由此產生了人們的情緒感受。但是,似身體環路主要依靠個體過去的經驗或情景想象
等心理表徵,由此觸發中樞腦區的軀體狀態表徵的激活,即在軀體狀態實際上並未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產生了相應的情緒感受。與身體環路相比,這種神經機制並不涉及實際的軀體狀態,島葉和軀體感覺皮層接收的信息直接來自腹內側前額皮層和杏仁核等腦區。
神經內臟整合模型
與情緒環路模型不同,神經內臟整合模型強調情緒反應的適應性功能,認為情緒是個體應對複雜環境事禒所做的反應,可以為目標定向行為準備充分的能源,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需求(Hagemann,et a1.,2003;Thayer et a1.,2007)。據此,Thayer等人(2000,2009)假設,人類複雜情緒反應的神經基礎主要依賴中樞自主網絡(centralautonomic network,CAN),因為它可以調控適應性的內臟活動、神經內分泌和行為反應。CAN主要包括眶額皮層、腹內側前額皮層、扣帶回皮層、島葉、杏仁核中央核、下丘腦、導水管周圍灰質、臂旁核、孤束核(NTS)、疑核、延髓腹外側區、延髓腹內側區和延髓被蓋區(medullary tegme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