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香包裡面放的什麼?
端午節香包裡裝些什麼?
掛香包也叫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雞、山奈、甘鬆、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闢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象徵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鬥雞趕免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製作一二枚別緻的香包,趕有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夥子戴著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誇小夥的對象心靈手巧。 一般藥店都買得到這些。
端午節香包裡面的香料怎麼配?
香包:香包又叫香布袋.是用花布和絲線繡成鳥獸.魚蟲.花卉.五穀.人物等各種圖像.並在裡面裝上雄黃.蒼朮.艾葉等中草藥物.佩帶在兒童身上.可以散發香氣和防止蚊叮蟲咬."香包身上帶.娃娃逗人愛".香包把兒童打扮得活潑可愛.增加了節日氣氛.薰衣草傳統香包中配以細辛.白芷.丁香.甘鬆.蒼朮等各種中草藥研細配製而成的香味.除穢避邪.驅蟲防蚊.包括玫瑰.鼠尾草.薄荷.芸香.迷迭香.錦葵.蒔蘿.茴香等.它們既作為藥用.也可供烹飪.美容用.香草是我國特有的名貴香料植物香草全身是寶.經濟價值高.幹香草放射濃香經久不息.不僅淨化空氣環境.還有除蟲滅菌之功,種子.莖葉都可以提取大量的內酯香種.是各種定香劑的首選材料.其精品有香囊.香水草.香蘭.香芥.香薄荷.檸檬羅勒.纈草.百里香..熏衣草等.可謂郡香薈萃.令人賞心悅目. 香包(sachet),古代稱“香囊”,亦稱“佩帷”、“容臭”、“香袋兒”、“荷包”,慶陽俗稱“絀絀”或“耍活”。它是用彩色絲線在綵綢上繡製出各種內涵古老神奇、博大精深的圖案紋飾,縫製成形狀各異、大小不等的小繡囊,內裝用多種濃烈芳香氣味的中草藥研製的細末,以作節令誌慶、生活實用和觀賞品玩用。內裝的香料通常是用白朮、白芷、山奈、蒼朮、辛夷、香排草等植物的根莖碾碎混合製成的。製作步驟:一、材料::1,將寬約0.5-7公分的4種顏色絲帶(如紅、綠、藍、黃)各剪10小段,每段長4-5公分。2,先用厚紙製成直徑約4公分的園塊,作為模具,將模具紙板放在布上,用筆畫、剪出兩塊,布塊對摺兩次,確定中心,用筆在中心畫一個點。3,薄綢子(色不拘)剪成斜條,寬約1.5公分,長約15公分。4,固體膠、剪刀、針、線。二、步驟:先做一個。1,將4種顏色的絲帶,各取1根,頭尾相壓用固體膠貼在布的中部,成田字,田字中心就是布的中心點。此為第一層。以後各層顏色的順序均同第一層.2,將4色絲帶在田字的外圍平行貼一方框,同色相鄰,首尾相壓,距離相等。此為第二層。3,將4色絲帶在田字的直角外與田字垂直貼一方框,同色相鄰,首尾相壓,此為第三層。。4,與2同。絲帶與第三層平行,粘貼時保留相同 的距離,四種顏色絲帶仍成方形。此為第四層。 5,與3同。絲帶與第四層方塊的直角垂直,與第三層平行,方法同上。此為第五層。至此粘貼完畢。四種顏色形成由內螺旋狀向外擴展的圖案。6,將布塊翻面,邊緣剪齊,未粘好部位補膠。7,用斜綢條滾一面邊。 按照做香囊大小大概比例是每種中藥2-3克,三個手指捏一撮為1克左右,下面都是仙劍有的,一般比較大的中藥店都可以買到,您只要寫好名稱交付藥店人員說做香包用,一般都可以買到,只是像沒藥之類比較貴。所以您要先讓他們幫您估計下價格再選定。沒藥×1為橄欖科植物沒藥樹或其他同屬植物皮部滲出的油膠樹脂。野生或栽培。至次年,採集由樹皮裂縫處滲出於空氣中變成紅棕色堅塊的油膠樹脂。揀去雜質,打成碎塊生用,內服多制用,清炒或醋炙【藥性】辛、苦,平。歸心、肝、脾經【功效】活血止痛,消腫生肌。【應用】沒藥的功效主治與乳香相似。常與乳香相須為用,治療跌打損傷瘀滯疼痛,癰疽腫痛,瘡瘍潰後久不收口以及一切瘀滯痛證。區別在於乳香偏於行氣、伸筋,治療痺證多用。沒藥偏於散血化瘀,治療血瘀氣滯較重之胃痛多用【用法用量】煎服,外用適量。【古籍摘要】1《醫學入門》:此藥推陳出新,故能破宿血,消腫止痛,為瘡家奇藥也。”2《本草綱目》:散血消腫,定痛生肌。乳香活血,沒藥散血,皆能止痛消腫生肌,故二藥每每相兼而用。3《醫學衷中參西錄》:乳香、沒藥,二藥並用,為宣通臟腑,流通經絡之要藥,故凡心胃脅腹肢體......
端午節為什麼要帶香包
五月俗稱毒月,根據風土誌記載,農曆五月五日為陽極之日,又叫中天節,有製造各式各樣避邪物的風俗來防止毒蟲侵擾,佩戴香包有袪毒避邪的功用,併成為一種保命吉祥的象徵,且用五色彩線系綁在小孩子的手臂上,可使他長命百歲譁叫它做長命縷。所以說,和屈原是沒有太大關係。
端午節裝香囊用得香草都是什麼
端午節佩戴香囊也是一個傳統的端午節習俗,端午前後氣溫飆升,許多蚊蟲滋生,細菌黴菌也繁殖迅速。俗話說“帶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
傳統香囊慣用的白芷、川芎、芩草、甘鬆等中藥,可添加山萘、燻草、澤蘭、艾葉,磨研、提煉成粉狀,縫製而成。香囊選用的中草藥多具有散風驅寒、健脾和胃、理氣止痛、通九竅之功能,且大都含有揮發油,氣味清香純正、持久,多數中藥有效成分對多種細菌和病毒、黴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殺滅功能,從而起到了驅邪避瘟的作用。
千百年來,從燃燒香蒿、燔柴祭天,到佩戴香囊、蘭湯沐浴,香品廣泛用於辟邪、除穢、驅蟲、療疾。焚香、薰香、佩香、浴香與道家儒家醫家養生的理念緊密結合,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端午節送香包的意義?
【端午節習俗】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很豐富,從早晨天矇矇亮開始,一直持續到正午才結束。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划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臺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划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擡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併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擡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2、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蔘......
端午節香包裡的材料是什麼?
以自己動手製作香袋,方法很簡便,芳香類中草藥隨處易購,下邊的幾個方子可供選擇:①冰片、樟腦各3g,良姜15g,桂皮30g;②川芎、白芷各10g,蒼朮20g,冰片3g;③山柰、雄黃各10g,樟腦3g,丁香50g。以上三方任選一方,將藥物粉碎成細面,然後每次取藥面3~5g,用布縫製成小儲,佩掛頸上或縫於所穿的衣服上,15天換一次即可
怎麼做端午節用的香包?
各地風俗不一樣,樣式也不盡相同.通常來說,老年人配桃形香袋,以示長壽;兒童配“五毒蟲、掃帚”香袋,寓意驅邪避害;青年男女或配“生肖香袋”,或互贈“定情香袋”……還有彩棕、金錢香袋等等,種類繁多,但是大體上都會裝飾五色絲線,以對應金木水火土五行。
香龔中大部分裝有辛荑、蒼朮、白芷等芳香類中草藥,能散發出濃郁的香味,可避瘴邪,驅“五毒”,其香氣可持續數年。
有誰知道北方端午節香包裡的是什麼植物
香包最早稱容臭,屈原《離騷》中有“扈江籬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當時的香料是辟芷、秋蘭。在明朝仍有容臭的稱呼。中國傳統的香囊多用綢布製成,內裝雄黃、燻草、艾葉等香料。一說香包可以避邪,端午節時多會配掛香包。
端午節那種放在荷包裡香香的草叫什麼名字
端午節那種放在荷包裡香香的草是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鬆、高本行混合製成的。
介紹: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鬆、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闢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作用:香囊,裝在特製的布袋中,外包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成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佩戴在胸前、腰際、臍中等處,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能。香囊選用的中草藥具有散風驅寒、健脾和胃、理氣止痛、通九竅之功能,且大都含有揮發油,氣味清香純正、持久,多數中藥有效成分對多種細菌和病毒、黴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殺滅功能,從而起到了避邪驅瘟的作用。研究表明,這些芳香物質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可興奮神經系統,刺激機體免疫系統,促進抗體的生成,對多種致病菌有抑制生長的作用,可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同時,藥物氣味分子被人體吸收以後,還可以促進消化腺活力,增加分泌液,從而提高了消化酶的活性,增強食慾。經常將香囊放在衣兜、枕旁,可預防流感、白喉、水痘、流行性腦膜炎、麻疹等傳染病的發生。
端午節香包的配料是啥?
香囊常用的是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藥,如芳香化濁驅瘟的蒼朮、山奈、白芷、菖蒲、麝香、蘇合香、冰片、牛黃、川芎、香附、辛夷等藥,含有較強的揮發性物質。
簡單配方:白芷、蒼朮、甘松香、菖蒲、蒿本、桂枝、高良薑、丁香、沉香、各2錢(6克)冰片0.5克(冰片其實是發散劑)
其餘可放入香囊的中藥有
佩蘭、艾草、木香、川芎、檀香、陳皮、肉桂、藿香、川椒、薄荷、雄黃、乳香、白豆蔻、肉豆蔻、桂官、益智仁、小茴香、芩草、排草、山奈、甘鬆、高本、蘇合香等。
各按喜好吧。
不過給小孩子用一定小心,防止誤食。或中藥殘渣進入呼吸道
以上中藥都是芳香開竅、化濁驅瘟的藥物。符合香罰的兩個作用,香,具有揮發油成分,驅蟲祛病